登陆注册
1119086

占卜十二民俗(事情吉凶占卜)

兴仁信息网2023-04-22 00:41:120

中国民俗学中六个民俗事项是指哪些?

自从民俗作为一门科学而得到研究以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有不少学者对民俗作了各种不同的分类。

从大的范围来看,民俗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物质生活习俗、精神生活习俗和社会生活习俗。日本学者把民间习俗分为三类:有形文化(行为传承)、口头传承(靠耳听的语言艺术)和信仰传承(心意现象,包括民间各种祈咒、禁忌、占卜、妖灵等)。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大致有下列十二类民俗事象:

(1)巫术民俗

指利用虚构的“超自然”力量来实现某种愿望的法力。我国古代巫术很盛行。后世的门神,最早就是作为避邪出现的,这是巫术常用的手段。

(2)信仰民俗

它侧重于信仰观念,并且有崇拜心理。例如古人对日神、月神的崇拜,即是信仰习俗的结果。清朝时,北京的坤宇宫还有祭日、祭月的仪式,并在京城东西设有日坛和月坛,就是今日的日坛公园和月坛公园。

(3)服饰民俗

服饰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化的重要表现。由于时代习尚、民族风气、地方色彩,以及民族气质、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决定了服饰习俗的差异和变化。服饰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反映着时代的风尚和民众的心理倾向以及时代的色彩。

(4)饮食民俗

包括饮和食两个方面的习俗。中国的饮食文化有主、副食之分,而且同节日岁时关系密切。正月十五吃元宵、八月十五吃月饼、九月九喝菊花酒,为人人所熟知。而且各民族、各地区的饮食都各具特点。在饮食方法的习惯上,有的用筷子,有的用刀勺,甚至有手扒、手抓。有的习惯吃碎肉,有的吃整肉。

(5)居住民俗

我国各民族居住习惯也各个不同。蒙古族习惯住蒙古包,苗族习惯住吊脚楼。而平房是最通行的一种居住形式。北京的四合院是很有特色的一种居住形式。另外在筑建住房,还有先地、选材、选日、立柱、落成祝贺等每个环节,都各有其习俗。

(6)制度民俗

指社会或家庭中具有持久性得一种社会惯例。

(7)生产民俗

指狩猎生产、农业生产、手工艺生产等生产活动传行的习俗。

(8)岁时节令民俗

指岁时节令所遵循的习俗。如春节、端午节、乞巧节(七月七)、重阳节、傣族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等,都有各种各样的习俗活动。

(9)人生礼仪民俗

主要包括民间礼仪和人生礼俗。民间礼仪是社会交际的礼节。迎来送往,宴请接风,日常见面,都有礼节。人生礼俗是指贯穿于人一生的生死婚丧整个过程的礼俗。包括生育习俗、成年礼、婚娶嫁俗、生日祝寿、死丧葬礼及祭祖等。

(10)商业贸易习俗

是商业活动中传行、遵循的习俗。如店铺开市礼,店铺的招牌与幌子,都是一种重要的民俗现象。

(11)民间文艺

文艺民俗主要是世代相传的民间口承文艺,即民间文学,包括神话、传说、故事、民歌、史诗、笑话、谜语,以及民间舞蹈、民间曲艺等。

(12)民间游艺民俗

包括竞技、游艺、游戏、体育、工艺等。它常常出现在民间的庙会、集市上。

以上几类,并不包括民俗的全部。随着研究的深入,医药民俗、教育民俗、社交民俗、宗教民俗,也进入民俗研究的行列中。可以说,民俗的范围是无限广阔的。

中国民俗文化 - 中国民俗学研究概述

刚才讲到了民俗的概念和类型,但切莫认为民俗的研究只是古代书本上的研究,是一门钻古书堆的学问。恰恰相反,民俗是一门现代学问,它是对现在的民俗资料进行调查和搜集,其资料主要是现在的,目的也是为了现代,以推动现代风俗的发展,为现代的生活文化服务。了解过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现在和未来。这一点必需明确。

比如,近几年迷信风气又有所抬头。很多人,包括时髦的青年男女也到庙里拜佛,有的大学生出家当和尚、尼姑。对这种民俗现象,只有认识清楚产生这种现象的社会历史原因和心理原因,才能清除这种陋俗,而这就需要我们多了解一点民俗文化知识。

概括地讲,民俗学是一门研究民间风俗、习惯等现象的一门科学。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人民(主要是劳动人民)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包括传承性行为、心意现象和语言现象,具体包括民间文艺、民间游艺、民间风俗、民间信仰、民间组织、民间技艺等。

从世界范围看,最早建立民俗学是英国。1864年英国的汤姆士(W.J.THOMS)提出民俗学这个概念(FOLKLORE民众的学问知识)。这个概念有双重意义:一是指民俗本身,如风俗习惯、歌谣、故事;二是指研究民俗的理论,即民俗学。它成了具有世界性的学科名称。此后出现了象弗雷泽(J.G.FRAZER)、泰勒(E.TYLOR)等重要的民俗学家。1878年英国民俗学会成立,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在法国,注重从民族学的角度研究民俗学,还成立了相应的研究机构。德国则注重研究民间文学,把民间文学做为传承性的习俗来研究,其代表人物有格林兄弟和阿尔奈等人。美国运用结构主义研究民俗。日本的民俗学研究十分发达,其开创人是柳田国男,他们注重民间文化变迁的事实,认为民俗学的研究能够阐明民族文化,还出版了大量著作。

在中国,民俗学的研究一直到五四以后才开始走上科学轨道。1920年,北大成立歌谣研究会。在二、三十年代,我国的民俗学研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各地纷纷成立民俗学会,出版专门刊物和丛书,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但解放前,民俗学作为一门科学还没有建立起来。解放后,1950年,成立了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收集、整理、出版了大量民间文艺作品。十年动乱,民俗学事业也遭到一场浩劫。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民俗学记述和研究活动进入了一个复兴和蓬勃发展的新阶段。1983年,中国民俗学会在京成立。民俗学研究终于迈上科学的轨道,发展迅速,在发展科学文化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占卜是民俗文化生活中最普遍流行的信仰形式和手段。在天灾人祸面前,具 ...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