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71438

商代的占卜结果会被记录在甲骨上,甲骨卜辞是人们占卜时刻

兴仁信息网2023-05-07 16:32:350

商朝的文化产物,我国最早的文字,刻在龟甲兽骨上用来占卜凶吉 相关内容...

甲骨文。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于1898年被古董商、金石学家、学者王懿荣所识别,之后在殷墟(河南安阳小屯村) 大规模挖掘,有大量的龟甲兽骨出土。目前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商周帝王由于迷信,凡事都要用龟甲或兽骨行占卜,然后把占卜的有关事情(如占卜时间、占卜者、占问内容、视兆结果、验证情况等) 刻在甲骨上,并作为档案材料由王室史官保存 (甲骨档案)。除占卜刻辞外,甲骨文献中还有少数记事刻辞。甲骨文献的内容涉及当时天文、历法、气象、地理、方国、世系、家族、人物、职官、征伐、刑狱、 农业、 畜牧、田猎、交通、宗教、祭祀、疾病、生育、灾祸等,是研究中国古代特别是商代社会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的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甲骨上很多占卜的结果都是错误的,当时的商朝人如何看待这样的结果?

商代进行甲骨占卜的的简单程序是:卜人向神倾诉欲占卜的事项,然后烧灼甲骨,取得“兆”。而后贞人根据“兆”作出判断。如果商王参加了这次占卜,就由商王根据“兆”和贞人的判断,得出最终结论;如果商王没有参加这次占卜,就由贞人的判断为最终意见,并由贞人将结果报告给商王。而且在商代占卜活动中,特别是殷商前期大多数情况下,商王并不参与具体的占卜事务, 往往由贞人全权负责。

根据占卜流程,我们发现贞人在占卜中有很大话语权,这种话语权的来源是什么呢?在商代后期,很可能是来自于商王的委托;但是前期很可能是贵族参政的传统所致,这种情况必然会导致商王与贞人的权力斗争。从现存甲骨文来看,商王占卜不验的情况多出现于商代前期,可见这一现象是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

到了商代晚期,出现了甲骨占辞(对“兆”的判断)、验辞缺失的情况,一种理解是商王和贞人的斗争获胜,基本控制住了贞人集团,从而垄断了最终解释权,对于不验的情况可以不记载在甲骨之上,“为尊者讳”;另一种解释是贞人失掉了把自己的占断意见刻在甲骨上的权利,而只能记载在其他载体上;此外还有学者提出了炫耀性卜辞的说法,即省略占辞只刻商王最终的验词,以神秘主义的方法来强化商王的权威性。

甲骨占卜是商代神权统治的一种形式,但是却不是唯一的神权决策方式,往往还要用筮来参照。但是卜筮关系较为复杂,一方面发现了卜筮结合的实物证据,一方面文献记载又认为“卜筮不相袭”,唐孔颖达疏 《礼记· 曲礼上》的时候提出:“一则大事、 小事各有所施 ,不得因龟卜小事 , 因蓍筮大事也 ; 二则筮不吉 , 不可复卜 , 卜不吉 , 不可复筮也。”

除了记录占卜结果以外,甲骨文上揭露了商代什么样的生活?

我们都知道到目前为止,在中国发现最早的文字,是从殷墟发掘出来的甲骨文。这些带有古代文字的乌龟甲片和兽骨的数量非常惊人,据说不少于十万片,可以说甲骨文是研究商代社会的档案库,那么现代人从甲骨文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商代呢?今天我们就从几种典型的甲骨文记录中,去了解一下吧。

一、记录占卜结果

在目前所发现的甲骨文中,大部分都是用于占卜的。商代的民风信鬼神崇巫术,全国上至国君,下到百姓,在遇事需要作出重大决定之前,或者在生活中遇到困扰,不知如何抉择的时候,都会通过占卜,探问上天和鬼神的意见:取出一块龟甲或者牛骨,在一面钻孔却不穿透,然后在穿凿的位置用火灼烧,这样龟甲或者牛骨就会有所开裂,这样形成的裂纹就被称为“兆”,然后占卜之人会根据裂痕的形状和深浅来判断所问之事的结果。过些时日,如果所判断的事情有了应验,则会将结果刻在“兆”的旁边,这些描述结果的文字就是卜词。

进行占卜的人,可以是专职的巫师或卜师,也有可能就是当时执政的商王,甚至有时候,卜官和商王会同时对“兆”进行推测,商讨结论。而所占卜的事情,相当一部分是关于祭祀的,比如问询上天关于祭祀的吉日,用牲的种类和数量;占卜天气预报的也非常多,此外就是占卜关于战争、收成、外出、疾病治疗和生产胎儿的各类问题。总而言之,只要是可能在生活中出现的烦恼和问题,都是可以取出龟壳和牛骨,向上天征询一下指导意见的。

二、记事备忘录

也有相当一部分甲骨文是用来记录事件的,虽然文字不多,但是寥寥数言,也是完全可以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比如说: 有的甲骨上记录了借债和取钱的情况,某人何时“取贝若干”,这让现代人能够了解到当时,还在以贝壳作为货币进行金融流通。

在甲骨文中,经常会出现“卜黍年”、“贞其登黍”这样的字眼,而“黍”是甲骨文中出现最多的农作物名称,由此可以推断,商人的农耕,是以种植黍为主的。甚至还有当时人们饮酒的记录,而酒也是由“黍”酿造的,可见当时“黍”不仅可以填饱肚子,而且还有余粮酿酒,满足人们更高的物质需求,可见“黍”是当时种植普及度最高,地位最重要的农作物,没有之一。不过除了出现最多的“黍”,稷、稻、麦也都在甲骨文中出现过,说明这些农作物在商代虽然种植得没有“黍”普遍,但已经出现在中原的田野之中了。

三、反应当时的生活状态

不管是用于占卜还是用来记录生活中的事件,甲骨文记录的内容都能很好地反映出商代的社会状态。比如:在甲骨上经常会见到“帛”字,这说明当时的丝织业已经相当发达,至少是在贵族和富庶奴隶主阶层,用丝织品做日常穿着的衣物,已经是相当普遍的了。

从甲骨文的记载看,商代的饲养业也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常见的家畜有牛、羊、猪和狗,家禽主要以养鸡为主。那时人们饲养家畜家禽,除了供自己食用外,还有一个主要的作用是要作为祭祀中的献牲,而且每次祭祀所用献牲数量,都需要牛羊三四百头,这可真不是一个小数目,如果没有强大的饲养业做后盾,商代的国君即便是对祖先鬼神再敬畏,估计也不敢这么铺张。

甲骨文中还记录了一些关于商代王室的趣事,比如关于商王狩猎的记录就着实耐人寻味。据记载,商代的国君狩猎的地点也都离国都不远,而且天子们非常擅长狩猎,曾经单次捕获过鹿184只,单次捕获过野猪113头,单次捕获狼41只(估计是捕猎了整个狼群)。从这些数据来看,商都当时周围的生态环境还是相当不错的,森林的覆盖面积应该也是相当高的,否则怎么会有这么充足的野生动物资源,让天子狩猎呢。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历代的商王也都不会是弱不禁风的体格,说不定个个都是从小就受到严格训练的武功高手呢,否则也不可能有一次性捕获这么多猎物的能力和体力了。

另外,甲骨文中的记录,还确实佐证了在上古中国的中原地区,是有大量大象生活的,因为记录中不仅明确地记录在狩猎活动中,捕获过大象,而且商人还曾训练大象作战,在战场上建立奇功呢。如果不是对甲骨文进行了挖掘、整理和研究,我们还真的不知道,早在三千多年前,我们的先人就已经创造出这样丰富多彩的世界了。

商朝的文化产物,我国最早的文字,刻在龟甲兽骨上用来占卜凶吉。根据

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和经济情况,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吉凶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内容一般是占卜所问之事或者是所得结果。

看塔罗牌会不会变牌啊

不能说变不变牌问题!塔罗牌是很神秘的,因为灵的惊人,也会有咒语。因为它能算出你心里在想什么。一旦算完之后如果结果不好你给否认的话那么最后你心里想的事情的结果就是塔罗牌算的那样,改变不了的!

测试辩论:塔罗牌预示的未来是否可以改变?

每个人在出生时,就已经注定一生发生的事情,那么塔罗是预示或暗示某些事情的一种方式,喵认为有人觉得改变了,也是因为这些事情本身就是这样的发展路线,事得其反的道理。也说占卜有时效性,有时事情发展要N年,塔罗可能就很难占卜到始末的发展。所以喵觉得是事情自身的发展路线的蜿蜒,并不是塔罗占卜的结果改变。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