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6056

平谷太岁博物馆是谁的,沈阳太岁馆里的太岁

兴仁信息网2023-05-18 07:27:370

平常所说的一亩三分地,你知道由来是什么吗?

先农坛(北京先农坛)

先农,远古称帝社、王社,至汉时始称先农。春时东耕于藉田,引诗先农坛先农,则神农也”引;“坛于田,以祀先农”引。魏时,先农为国六神之一(“风伯、雨师、灵星、先农、社、稷为国六神”引)。藉天祭先农,唐前为帝社,祭坛曰藉田坛,垂拱年(公元685~688年)后改为先农坛。至此祭祀先农正式定为封建社会的一种礼制,每年开春,皇帝亲领文武百官行藉田礼于先农坛。

基本资料

地理位置:北京市西城区东经路21号。建于正阳门西南,与其东面的天坛建筑群相对应。

文物级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造年代: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年至1420年)。

主要用途:明清两代皇家祭祀先农诸神的场所。

旧时名称:山川坛

相关数据

占地面积:2000亩

外坛南北长度:约1424米

外坛东西宽度:约700米

内坛南北长度:约446米

内坛东西宽度:约306米

交通线路:乘17、20、36、54路站先农坛下车。

建筑组成

修缮后的先农坛宰牲亭

先农坛共有建筑群五组:1、庆成宫;2、太岁殿(含拜殿及其前面的焚帛炉);3、神厨(包括宰牲亭);4、神仓;5、俱服殿。

另有坛台四座:观耕台、先农坛、天神坛、地祇坛。这些组群建筑与坛台基本都坐落于内坛墙里,仅庆成宫、天神坛、地祇坛位于内坛墙之外,外坛墙之内。另外,内坛观耕台前有一亩三分耕地,为皇帝行藉田礼时亲耕之地。

先农坛的建筑群,包括现存的内坛墙在内,从明代始建到清乾隆期大修,迄今历经400余年,整体布局基本完整,建筑的构筑特色及艺术风格基本保留了明代特征。这些祭祀建筑,根据祭祀活动中的不同要求分为宫殿建筑(皇帝祭祀前后的更衣场所、文武百官祭祀后的庆功之地、祭祀太岁的殿宇等)及象征生产等项功能性建筑(神仓、神厨、神库等)。由于使用的不同要求,建筑的结构及技艺又有所差别:宫殿建

筑雄伟壮观,庑殿或歇山屋面,外表辉煌,采用黑色或绿色琉璃瓦,内部雕造精细,用鎏金斗硕装饰,格扇门窗用三交六碗菱花,建筑内外用金龙和玺彩绘等。其余建筑虽然也为厅堂结构,但灰瓦硬山及简练的装饰,与前者形成明显的等级对比。另外,现保留完整的内坛墙,外皮用城砖淌白糙砌,基本为乾隆期原制,内层有明代夯土墙体。墙宽2.2米,高4.1米,墙顶置木椽望板,上盖筒板瓦。内坛墙四面各设三间拱券门一座,南门与太岁殿建筑群置于同一轴线,北门在神仓院与俱服殿之间,东西门基本相对应于观耕台及先农坛之南。四座门均为砖石结构,歇山顶,黑琉璃瓦绿剪边,砖柱间额枋上置三踩单翘磨砖斗硕,四座门均具典型的明代特征,南北二门留有清晰的早期龙锦枋心旋子彩画。

庆成宫

庆成宫位于先农坛内坛东北部,与内坛的几组建筑基本处于东西同一方位上,庆成宫明时为山川坛斋宫,清乾隆年大修后更名为庆成宫,作为皇帝行耕礼后休息和犒劳百官随从之地。

庆成宫坐北朝南,东西长122.84米,南北宽110.14米,占地面积13529.6平方米。中轴线从南向北依次为宫门、内宫门、大殿、妃宫殿(此名系2001年修缮中在四角套兽及某飞椽身上发现的题迹,因该殿名称无记载,故暂用此名),大殿、妃宫殿间东西两侧有东西配殿,内宫门与大殿间院墙东西各有拱券掖门一间。庆成宫整体布局为院中院,内外宫门形成两个大的院落;建筑集中在轴线北部的同一高台上,周有围墙相连,形成一座封闭的院落;妃宫殿左右与配殿用围墙相连形成一小院;建筑高台两侧又各为一个院落,其后墙为庆成宫院墙,并在院墙上设墙体门,而院南墙与其相对应处开随墙门一座。院内所有建筑及围墙全部为绿琉璃瓦。

内外宫门结构造形基本一致,为砖仿木拱券无梁形制,每座建筑面积120.7平方米,面阔五间16.54米,进深一间7.3米,屋面为单檐歇山式,绿琉璃瓦剪边,三踩单昂磨砖斗硕,明间6攒,次间4攒,稍间1攒,山面六攒,连同角科、柱头科共有斗硕56攒。建筑明次间开三间拱券门,板门装九路门钉。建筑前后台明置汉白玉石栏杆,并于每座门前后中部铺设雕龙石板。

大殿建筑面积约414.53平方米。前置246.93平方米的月台,周圈安装有汉白玉石栏板,正面置九阶台阶一个,台阶两边有日晷、时辰碑,台阶中部有雕龙石板,两侧七阶台阶各一个。大殿通面阔五间27.2米,进深三间(9椽7檩)15.24米。殿内明间南部减去金柱两根,屋面单檐庑殿式,有推山,绿琉璃瓦。檐柱头有砍杀。斗硕为五踩单翘单昂鎏金斗硕。明间补间斗硕六攒,次间稍间为四攒,四周共用柱头斗硕16攒(包括4攒转角斗硕),补间斗硕64攒。补间斗硕为真下昂,挑金做法。昂后尾挑于正心檩与下金檩之间的枋下,枋上挑檐椽,枋两端通过驼峰,搁置于抱头梁或六架梁上。内檐下金垫板与下金枋之间,置一斗三升隔架科斗硕。殿内有天花。殿宇前檐五间通开格扇门,后檐明间设门,通往妃宫殿。

太岁殿组群建筑

太岁殿建筑群位于先农坛内坛北门西南侧,是为祭祀太岁及春夏秋冬等自然神灵之地。其东邻神仓,西近神厨,南为俱服殿,位置基本在先农坛内坛建筑的中心地带,建筑体量为先农坛之最。

太岁殿拜殿

太岁殿组群建筑占地约9076平方米,内有四座单体建筑,中轴线从南向北依次为拜殿、太岁殿,东西两侧各有厢房11间,建筑间用围墙相连,拜殿两侧墙及东西墙北侧共设随墙门4个。

拜殿建筑面积约860平方米。通面阔七间50.96米,进深三间(8椽9檩)16.88米。前置332.5平方米的月台,正面置六阶台阶三个。后檐分别在明间、稍间置六阶台阶。殿内北部减去金柱四根,其木构架结构与宋《营造法式》的“八架椽屋乳*%对六椽*%用三柱”类同。彻上明造。屋面单檐歇山式,黑色琉璃瓦绿琉璃瓦剪边。檐柱头有砍杀。斗硕为五踩单翘单昂鎏金斗硕,明间及次间补间斗硕六攒,稍间及尽间为四攒,四周共用柱头斗硕22攒(包括4攒转角斗硕),补间斗硕84攒。殿宇前檐中三间用四扇格扇门,稍间下砌槛墙,上置四扇格扇窗,尽间砌墙,后檐七间全开四扇格扇门,格扇形制为四抹头,菱花为三交六椀。

太岁殿建筑雄伟高大,建筑面积1118.2平方米。通面阔七间51.35米,明间、稍间前置六阶台阶,进深三间(12椽13檩)25.7米。木构架结构形式基本与故宫太和殿上层类似。彻上明造。屋面单檐歇山式,黑琉璃瓦绿剪边。柱础石为素面覆盆式,檐柱高6.2米,柱头有砍杀。金柱高10.35米,建筑室内总高15.97米。斗硕为七踩单翘双昂鎏金斗硕,明间及次间补间斗硕六攒,稍间及尽间为四攒,四周共用柱头斗硕22攒(包括4攒转角斗硕),补间斗硕96攒。殿宇前檐七间各开四扇格扇门,其余三面砌墙,格扇为四抹头,菱花为三交六椀。殿内明间北部有神龛,无神像。拜殿及太岁殿均用金龙和玺彩绘。

东西配殿建筑面积各为755.3平方米。其面阔各11间55.56米,进深三间(6椽7檩)13.58米,前出廊,仅明间置五阶台阶,南北两侧于廊步尽头置如意踏跺三级。悬山黑琉璃瓦屋面。东西配殿大木构架为早期特色,殿宇梁架每一结点的柱头直接承载大斗,斗正面出梁头,侧面出檩枋,柱间用额枋相连

接,柱头有卷杀,柱有侧角。殿宇通面阔11间,各开四抹方格四扇格扇门。彩画为龙锦枋心。

太岁殿院外东南侧有砖仿木结构无梁建筑焚帛炉一座,为焚烧纸帛祭文之用。西向,面阔6.6米,进深3.74米,黑琉璃瓦绿剪边,歇山屋面,须弥底座,正面设三个大小不同的拱券门(中门稍大),四角有圆形磨砖圆柱,柱上砖制额枋处雕刻明代旋子彩画,上置砖仿木五踩单翘单昂斗硕,周圈有转角斗硕4攒,补间斗硕27攒。

太岁殿组群建筑,于1987年收归文物部门管理,同期进行了大规模的抢救性修缮,并根据《顺天府志》记载“垣内南北东西各三间”,复建四角值房。现由古建博物馆使用,殿内陈列《中国古代建筑展》。

俱服殿

俱服殿和观耕台为同一轴线上的建筑,位于太岁殿东南,俱服殿在观耕台之北,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先农时更衣并行藉耕之典的场所。

俱服殿建于1.65米的高台上,建筑面积392.5平方米,面阔五间27.22米,进深三间(六椽七檩)14.24米,前置254.5平方米的月台,月台与建筑台明等宽,南面设十级台阶,东西面设八级台阶。歇山绿琉璃瓦屋面。檐柱头有砍杀。殿内明间减去金柱四根,前后檐柱承载长10.48米的七架梁。彻上明造,梁头及檩枋下均设一斗三升隔架科斗硕。檐头斗硕为五踩单翘单昂鎏金斗硕,明间补间斗硕六攒,次间四攒,尽间为三攒,四周共用柱头斗硕16攒(包括4攒转角斗硕),补间斗硕56攒。金龙和玺彩画。

观耕台

观耕台

观耕台,现存为清乾隆年间建造(明代为木制高台)。观耕台占地面积约508平方米。台高1.9米,平面方16米,东、西、南三面设九级台阶,台阶踏步汉白玉条石边沿雕刻莲花图案。台上四周有汉白玉石栏板,望柱头为龙云雕刻,地面方砖细墁。台底须弥座由黄绿琉璃砖砌筑,琉璃砖上雕刻花草图案。台须弥座结构层次完全依《清式营造则例》规制,为典型的宫殿坛基建筑。

1997年,育才学校图书馆从俱服殿搬出,同期,市文物局拨款将俱服殿及观耕台做了全面修缮。修缮中根据早期照片恢复装修原貌,即前檐五间通开四扇格扇门,后檐砌墙。格扇形制为四抹头,菱花为三交六碗。并依室内彩画规格对外檐大木做了彩绘。

神仓

神仓位于太岁殿东部,为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的建筑。神仓有“天下第一仓”之誉。据《唐土名胜图会》卷四载:“仲春吉亥日,皇帝亲到*耕地”,“至秋夏,奏闻结实,就择吉日,贮之神仓。祭祀天地啐宗庙社稷时使次粢盛。”神仓院占地面积约3435.9平方米。坐北向南,中轴线从南向北为山门、收谷亭、圆檩神仓、祭器库,左右分列仓房、神仓、值房各三座。另全院从圆檩神仓后设墙分成前后两院,中设圆门。

山门为砖拱券无梁形制,建筑面积72平方米,面阔三间13.48米,进深5.34米,屋面为单檐歇山式绿琉璃砖叠涩挑檐,无斗硕,瓦面为黑琉璃瓦绿剪边。建筑开三间拱券门,板门装九路门钉。收谷亭平面为方形,建筑面积49.9平方米。每边长宽为6.85米,南北各设三级台阶,无斗硕,四角攒尖顶,瓦面为黑琉璃瓦绿剪边。

神仓为圆形形制,建筑面积58平方米。直径8.6米,正南设五级台阶,无斗硕,屋面为圆攒尖顶,黑琉璃瓦绿剪边。圆形平面上制檐柱8根,柱间用木板遮挡,南设四扇格扇门。室内除在原地平铺方砖外,又在其上置厚高16厘米、宽13厘米的木地梁,上铺木地板,此为贮粮防潮。

祭器库建筑面积245平方米。面阔五间26.17米,进深两间9.36米(4椽5檩),明间有礓差踏步,悬山顶屋面,上铺削割瓦。此座建筑造型开阔而矮小,檐柱高3.16米,而间阔为4.8米左右,建筑仅明间开四扇格扇门,四抹头,其余各间为格扇窗。

两侧南部仓房建筑面积各为76.9平方米。面阔三间10.48米,进深一间7.34米(4椽5檩),前檐明间置三级台阶,硬山顶屋面,上铺削割瓦。建筑仅明间开格扇门,其余各间为格扇窗。

北部仓房建筑面积各为96.5平方米。面阔三间12.44米,进深一间7.76米(4椽5檩),前檐明间置三级台阶,悬山顶屋面,上铺黑琉璃瓦绿剪边。明间瓦顶正中设悬山顶天窗,天窗高约2.6米,长1.76米,宽0.78米。建筑仅明间开格扇门,其余各间为格扇窗。

两侧最北端值房建筑面积各为119.8平方米。面阔三间14.36米,进深两间8.34米(4椽5檩),前檐明间设一级如意踏步,悬山顶屋面,上铺削割瓦。建筑仅明间开门,其余各间为窗。

神仓院建筑彩画,除收谷亭为雅伍墨旋子彩画外,其余均为皇家祭祀建筑特用的雄黄玉旋子彩画。

1994年,占用神仓院的单位全部迁出,同期,市文物局拨款做了全面修缮。修缮时,根据现存窗框及早期照片,全院恢复原四抹头方格菱花格扇门窗,并于院四角增建格调一致的办公配套设施。

神厨

位于太岁殿之西,院落轴线外南部为先农神坛,西北围墙外有宰牲亭。

神厨院占地面积约3790平方米(不包括宰牲亭),坐北向南,“北正殿五间,以藏神牌,东为神库,西神厨,各五间,左右井亭各一”(《日下旧闻考》卷五十五)。

大门现仅存立柱及斗硕等木构架,建筑面积17.9平方米,面阔6.88米,进深2.6米(3檩2椽),斗硕为五翘单昂明制斗硕,大斗有斗幽页,补间斗硕六攒,柱头斗硕无大斗,硕从立柱卯口跳出,脊檩直接置于柱头之上。以上现状分析,屋面为单檐悬山式。

正殿建筑面积342.4平方米。面阔五间26米,进深四间13.17米(8椽9檩),前檐明间置五级台阶,屋内明间减去中心柱两根,悬山顶屋面,上铺削割瓦。建筑仅明间开四扇格扇门,四抹头,其余各间为槛墙上开窗。

井亭建筑面积为48.9平方米。六角形,每边长4.34米,三踩单昂鎏金斗硕,有斗幽页,每边平身科斗硕2攒,周圈共有12攒,角科斗硕六攒,室内无梁枋,由角科及其两侧平身科鎏金斗硕后尾悬挑六角形脊枋,室内中心有井口,上置高近80厘米的六角形石井台,屋面为*1顶,中心空置,与室内井口相对,以为天地一气之意。井亭正北有礓差台阶。

东神库建筑面积270.92平方米。面阔五间26米,进深一间10.42米(4椽5檩),前檐明间置礓差台阶,悬山顶屋面,室内椽飞上为石望板,上铺削割瓦。建筑仅明间开门,其余各间为槛墙上开窗。

西神厨建筑面积271.6平方米。面阔五间26.4米,进深两间10.4米(4椽5檩),前檐明间置礓差台阶,悬山顶屋面,上铺削割瓦。建筑前檐仅明间设门,其余各间为槛墙上开窗。后檐明间设槛墙并开窗,窗外于台明上置石水槽。

宰牲亭

位于神厨院西北部,其西边两米为先农坛西侧内坛墙。建筑面积261.3平方米。面阔五间20.13米,进深三间12.98米(6椽7檩),两层檐,室内为单层。上层檐为悬山顶,下层为四坡水。上层梁架形成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布局,金柱用通柱,并于柱身上的不同位置开卯口穿插承椽枋、角梁及抱头梁等,与周圈檐柱结构形成四坡水屋面。上下层均为削割瓦。室内明间正中心有长2.4米、宽1.16米、深1.3米的毛血池,为宰杀牲畜所需,池上下均有排水口,建筑明间及次间设门,稍间为窗。

神厨院建筑彩画,均为墨线大点金龙锦枋心旋子彩画。宰牲亭外檐彩画,无地杖,直接绘于大木上,内檐彩画为旋子彩画,枋心图案不清。

1998年,育才学校校办工厂迁出,同期,市文物局拨款做了全面修缮。修缮时在拆除瓦面后发现所有建筑屋面灰背均用白灰铺设,根据文物修缮不改变原状的原则,修复后的屋面仍用白灰铺设。修缮中虽然各殿留有板门直棂窗的卯口遗迹,但由于使用功能所需,也为全院的统一,最终采用了正殿现有窗框的形式,将院内门窗统一为四抹方格菱花形制。同时,对院门平面条石及木架尺度勘察后,根据清营造则例规制对大门做了复原。

妃宫殿

建筑面积约288.6平方米。通面阔五间26.14米,进深三间(六椽七檩)11.04米。殿内明间南部减去金柱两根,屋面单檐庑殿式,铺绿琉璃瓦。柱础石为素面覆盆式,柱头有砍杀,五踩单昂斗硕,明间补间斗硕六攒,次间及稍间为四攒,四周共用柱头斗硕16攒,(包括4攒转角斗硕),补间斗硕56攒。殿内山面桃尖梁上立瓜柱,瓜柱上交接前后金檩及山面下金檩,山面金檩上置扒梁,其上再交接前后金檩及山面下金檩,推山做法。殿内置天花。殿宇前檐明间开门,其余槛墙上开窗。后檐及山面砌墙。

大殿及妃宫殿均用金龙和玺彩绘。

东西配殿建筑面积各为84.12平方米。其面阔各三间12.48米,进深一间(3椽4檩)6.74米,悬山卷棚顶,绿琉璃瓦屋面。殿前后檐柱额枋上有一斗三升斗硕,每间补间斗硕四攒,柱头有卷杀,柱有侧角。殿宇开门。彩画为龙锦枋心。

东西掖门额枋以下为砖仿木结构无梁建筑,檐头从平板枋以上为木结构。建筑面积为64.7平方米。面阔8.9米,进深7.27米,绿琉璃歇山屋面,中部设拱券门,板门装九路门钉。平板枋上周圈置三踩单昂平身科斗硕28攒,转角4攒。

神祇坛

顺治初年建,亦曰天祇坛,在先农坛内垣外之东南。正南三门,缭以重垣。

东为天神坛,制方,南向。一层,方五丈,高四尺五寸五分。四出陛,上九级。

坛北设青石龛四,镂以云龙,各高九尺二寸五分,祭祀云.雨.风.雷之神。

壝方二十四丈,高五尺五寸。

壝正南三门六柱,东西北各一门二柱,柱及楣阈皆白石,扉皆朱棂。

西为地祇坛,制方,北向。一层,广十丈,纵六丈,高四尺,四出陛,各六级。

坛南设青白石龛五:

内镂山形者三,祭五岳五镇五山(启运山、天柱山、隆业山、昌瑞山、永宁山)之祇,

镂水形者二。龛下四围凿池,祭则贮水,祭祀四海、四渎之祇。各高八尺二寸。

坛东从位石龛山水形各一,祭祀京畿名山大川之祇,高七尺六寸。

坛西从位石龛山水形各一,祭祀天下名山大川之祇,高七尺六寸。

壝方二十四丈,高五尺五寸。

壝正北三门六柱,东西南各一门二柱,柱及楣阈皆白石,扉皆朱棂。

价值

北京的先农坛创建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500多年的风雨沧桑,从本源文化的创意到为帝王服务的建筑而今成为文物圣迹,它无处不体现着历史、文化、艺术的价值。如今虽然外坛已成体育运动场所,但内坛在历史的洗礼中古柏成荫,修葺后的建筑群屹立其中老当益壮更显辉煌。在先农坛古建博物馆内陈列着的世界建筑史上自成体系的《中国古代建筑展》,使先农坛的全部建筑也成为其展览的组成部分,身临其境更能体会到民族文化与艺术的韵味。

历史沿革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先农坛建于北京南郊,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建为天神、地抵二坛。后来明天顺二年(1458年)等不断有修缮和新增建筑。

民国以后先农坛逐渐衰败,后很多建筑被拆除。1916年,先农坛被辟为城南公园。1936年,在原址东南角盖起北平公共体育场,后更名先农坛体育场。现在先农坛建筑群设有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1949年7月华北育才小学(后称北京市育才学校)迁入北京,进驻先农坛。先农坛太岁殿被育才学校占用,具服殿被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占用。

1979年被列为北京市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育才学校图书馆从俱服殿搬出。

1998年和2000年,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为先农坛的修缮提供了资金。1998年和1999年美国运通基金会为北京先农坛的俱服殿和神厨的修缮提供了资金。

2000年收归文物部门管理,现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抢救性修缮。

主要用途

宰牲亭

先农神坛是皇帝祭祀先农神的祭坛,按照传统祭祀需要宰杀牺牲,而宰牲亭是皇帝祭祀先农神时祭祀宰杀牺牲的亭子。

神厨神库院

神厨库院是存放先农诸神神位和准备牺牲祭品的院落,位于先农神坛的正北。由正殿,东、西配殿和两座六角井亭组成,正殿称为神版库用供奉先农神的牌位,东配殿为神库,存放祭祀和亲耕用品的地方,西配殿为神厨。

俱服殿

和观耕台为同一轴线上的建筑,位于太岁殿东南,俱服殿在观耕台之北,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先农时更衣并行藉耕之典的场所。

观耕台

观耕台为皇帝亲耕完毕,观看王公大臣们耕作的高台。观耕台呈方形见方18米,高一层1.9米,四面各有台阶9级,台阶踏步由汉白玉条石砌成,侧面雕有莲花图案。

一亩三分地

一亩三分地是皇帝祭祀先农神后亲耕的田地,位于观礼台的南方。我们平常所说的一亩三分地就是由此而来。

神仓院

神仓院是存放耕田收获的谷物的地方,亲耕收获的谷物供北京各坛、寺庙祭祀使用。院子分为前后两个院,前院有收谷亭、圆廪神仓和库房,后院是祭器的库房。神仓院建于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

庆成宫

庆成宫是皇帝祭祀和亲耕后犒劳百官的地方。庆成宫始建于明天顺二年(1458年),原称斋宫,乾隆二十年(1755年)改今名。庆成宫设宫门两座,院内东侧原有一座钟楼。主要建筑是前殿、后殿及东西配殿,前殿设有月台。

祭祀亲耕

祭祀先农和亲耕的传统,可以追溯到周朝,但不是每年举行。明清两代,成为国家重要的祭祀典礼。每年仲春亥日皇帝率百官到先农坛祭祀先农神并亲耕(称为藉田礼)。在先农神坛祭拜过先农神后,在俱服殿更换亲耕礼服,随后到亲耕田举行亲耕礼。亲耕礼毕后,在观耕台观看王公大臣耕作。

秋天,亲耕田收获后,将谷物存放在神仓院,供北京九坛八庙祭祀使用。

千年太岁是什么

太岁是什么呢?太岁,俗称肉灵芝,普遍认为是一种大型黏菌复合体。太岁中除了黏菌外还有多种真菌和细菌,其主要成分是胶质填充物。有些太岁中有一定含量的ppq(吡咯喹啉醌,简称pqq),被认为有抗衰老作用。但由于目前对太岁的研究还比较少,其药用价值和毒副作用都还有待于继续考证。

据了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提到过“太岁”,称之为“肉芝”,并称其为“本经上品”。《山海经》则称“太岁”为“视肉”、“聚肉”、“肉芝”,描述它“食之尽,寻复更生”。著名诗人苏东坡也曾在自己的诗集中描述品尝过“肉灵芝”的美味。

骊山脚下代王街办南陈村的扁鹊纪念馆展出的有中国自原始社会至今的中医药发展过程中的药器、医药典籍和珍稀中药,最让观众大饱眼福的就是有“千年太岁”之称的肉灵芝两株。该馆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中国医史博物馆,该馆的开放使临潼区成为陕西第一个以中医药文化带动旅游发展的新景点。

北京哪里有太岁庙啊?

北京太岁庙

地址:先农坛

有太岁庙、太岁殿、太岁坛

太岁殿:

位于先农坛内坛东北部。是由太岁殿正殿、拜殿和东西庑殿围建而成的方正院落,占地8000平方米。是先农坛单体建筑中最雄伟的一组,也是中国现存专祀太岁神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太岁神是传说中的值年之神,皇帝须每年到此祭祀,逢水旱之年或出征、凯旋时亦遣官祭祀。明永乐年间建成山川坛(太岁殿之前身)时,曾于殿内设坛13座,合祀先农太岁、风云雷雨、五岳(泰山、华山、嵩山、衡山、恒山)、四海(东海、西海、南海、北海)、五镇(沂蒙山、关山、霍山、会稽山、元闾山)、四渎(河、江、淮、济)、天寿山、京畿山川、都城隍、春夏秋冬月将等神灵。太岁殿正殿坐北朝南。面阔7间约52米,跨度仅次于故宫太和殿。进深九檩,无前廊,单檐歇山顶,黑琉璃瓦绿剪边屋面。檐下施以单昂单翘七踩斗拱,殿内有金柱2排,镏金斗拱。构架饰以和玺彩画,菱花隔扇门,殿内置一汉白玉须弥座,即太岁坛。拜殿。位于太岁殿正南,又称南殿、倒座殿。面阔7间,进深九檩,无廊步,单檐歇山顶,黑琉璃瓦绿剪边屋面。檐下施以单昂单翘五踩斗拱,内转镏金斗拱。室内构架饰以和玺彩画,菱花隔扇门。殿南有宽大的月台,三出阶。东西庑殿位于正殿前方两侧,为供奉春夏秋冬月将神之所,各面阔11间,进深七檩,前出廊,悬山顶,黑琉璃瓦绿剪边屋面。构架饰以旋子彩画,全部方格隔扇门。焚帛炉 位于太岁殿东南方。用于皇帝祭毕诸神后,焚烧祝文、祝帛等物。面阔3间,为仿木结构的砖石建筑。

什么是千年太岁,有太岁有什么用

太岁是什么呢?太岁,俗称肉灵芝,普遍认为是一种大型黏菌复合体。太岁中除了黏菌外还有多种真菌和细菌,其主要成分是胶质填充物。有些太岁中有一定含量的PPQ(吡咯喹啉醌,简称PQQ),被认为有抗衰老作用。但由于目前对太岁的研究还比较少,其药用价值和毒副作用都还有待于继续考证。

据了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提到过“太岁”,称之为“肉芝”,并称其为“本经上品”。《山海经》则称“太岁”为“视肉”、“聚肉”、“肉芝”,描述它“食之尽,寻复更生”。著名诗人苏东坡也曾在自己的诗集中描述品尝过“肉灵芝”的美味。

骊山脚下代王街办南陈村的扁鹊纪念馆展出的有中国自原始社会至今的中医药发展过程中的药器、医药典籍和珍稀中药,最让观众大饱眼福的就是有“千年太岁”之称的肉灵芝两株。该馆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中国医史博物馆,该馆的开放使临潼区成为陕西第一个以中医药文化带动旅游发展的新景点。

太岁生长在哪

阴冷潮湿避光的地方

请各位亲朋好友我问一下,现在北京的太岁庙开门了吗,谢谢

现在北京的太岁庙那里面是关门的,因为疫情的原因,现在是暂时关闭的。没准什么时候就会开放的,这个谁也说不清楚。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