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6108

占卜为什么要用蓍草,用蓍草占吉凶叫什么

兴仁信息网2023-08-10 11:43:510

占筮为什么用蓍草?

草只有湵里城生长,移栽不活。周文王发明八卦时被关在湵里城(殷商国家监狱也是世界上有记载的第一个国家监狱)所以用蓍草。

历史来源

《左传》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占筮,筮得某卦,便查阅《周易》该卦的卦爻辞,以此推侧所问之事的吉凶。《左传》、《国语》记载以《周易》卜问古凶的占例有二十余条。战国以来的《易传》,主要在论述《周易》哲理思想,但均是对卦爻辞的发挥及对筮法体例的阐释。

《系辞上》第九章详细介绍了大衍之数揲蓍法。《说卦》等传亦是对春秋以来筮法中取象和取义说的总结。汉代孟喜、京房等象数派易家利用《周易》讲阴阳变异,此后象数派在以象数解易的同时,逐步形成一套庞杂的术语体系。

使占筮之法趋以繁琐和多样性,并出现了诸如三国管辂、北宋邵雍等占卜大家,对此历代均有人持否定态度。孔子曾说:“不占而已矣。”(《论语·八佾》)又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论语·述而》)认为学易不必去占筮,易可以使人改过从善。荀子指出:“善为易者不占。”(《荀子·大略》)注重卦爻救育意义而不筮法成为儒家易的正统,义理派尤为排斥象数、占筮。今人则一般将占筮看作封建,参见”占筮派”、“占卜宗”条。

古人为什么用蓍草和龟甲求卦?

神秘的蓍草与龟甲

章 原

蓍草和龟甲都是古代用来占卜的器具,提到蓍草或许很多人不熟悉,而龟甲则很容易理解,我们就从龟甲开始谈起。顾名思义,龟甲就是乌龟的那层厚厚的壳,乌龟全靠这层盔甲来躲避自然界的天敌,稍有动静,就立刻把头、尾和四肢都缩进壳里去,人们常常喜欢拿这个来开胆小的人的玩笑,说是“缩头乌龟”,更有民间骂人往往以“龟”相称,总之,在我们的生活里,龟是受人嘲弄和轻视的对象。

汽车零件玩出来的花样行政侵夺科学的灾难美女博客决赛进行北京手机资费下调

但你可能想到,这只是龟现在的命运,在中国古代,龟曾是吉祥的代称,被认为是一种沟通天与地的神物,地位相当尊崇。《礼记·礼运》记载:“何谓之四灵?麟、凤、龟、龙,谓之四灵。”龟居然能与麒麟、凤凰和龙这些传说中的动物相提并列,其地位之高可见一斑,考古发现中,屡次发现玉龟等装饰品,可见在古代,人们对龟的感情是喜爱有加的。

在人们的眼里,龟是神物,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两则材料,1987年安徽凌家滩第四号墓中考古发现了一组玉龟玉版,上面刻有很富有神秘意味的指向四面八方、外方内圆的图案,象征着四极八方,包含了古代的空间和时间的思想。而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有这样的记载:“甲虫三百六十,而神龟为长,上隆而文以法天,下平而理以法地。”“上”是指龟背,“下”是指龟腹,意思是甲虫类的物种有三百六十种,以神龟为长,龟背甲隆起而有纹路,象征天象;龟腹平坦有纹理象征地貌。或许今天我们看来有些可笑,感到有些不可思议,但是在历史上的确存在这么一个时期,龟是被视为天地之象的象征而受到特别的尊敬。而且,龟身上所笼罩的神秘色彩因为被古人用于占卜而大大的增强了。

龟的种类颇多,但是根据专家考证,我们在殷墟考古发现的占卜所用的龟甲绝大多数是水龟,这种龟体形不大,多生活在沼泽河流之中,这也可以证明龟卜盛行时人们还处在渔猎社会,龟是人们所习见的动物。有一点是很奇怪的,虽然殷墟发现了大量的龟甲,约有十万片以上,但是根据考证,殷墟所在地即使是当时也没有龟生存,这些龟甲都是其他地方收聚来得,甚至远的产自今天南海地区,这么远的路程,如何能汇集到一起,是一个很令人迷惑的问题。以前人们总认为黄河文明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后来逐渐发现到了长江文明,而根据比较新的考古发现,珠江流域的文明的发达也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或许,龟甲就是当时不同文明之间交流的产物呢。

当时占卜之风很盛,而龟被人们用作最主要的占卜材料,有需求就会有适应需求的产业,在当时,从捕龟、杀龟到剖龟甲、打磨等等形成了一条龙式的比较完备的流程,其中以杀龟的过程最为残酷。据说一种比较通用的方式是将抓来的龟用重物紧紧压住,让它动弹不得,然后在龟的尾部用火烧灼,缩在龟甲里的龟疼痛难忍,便会猛的从甲里窜出来,留下一个空壳。看来要作圣物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不仅仅是被供在神庙里被人瞻仰的,还要经受血与肉的折磨。龟甲然后经过一系列的处理,被制成大小合适,表面光滑的甲板就可以用来占卜了。通常占卜的过程是这样的:先在龟甲之上凿若干小孔,数目多少不定,然后将龟甲丢到火里灼烧,在高温之下,龟甲“呯”的爆裂开来,甲面会有不规则的裂纹产生,此时把龟甲取出,等冷却之后,对上面的裂纹进行分析,根据纹路的走向等等来占卜吉凶。我们知道,龟甲上面的纹路是灼烧所致,自然没有什么规律可循,结果多种多样,所以辨别纹路在当时也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有专门的官员来进行鉴定、研究,判断吉凶。从我们在殷墟发掘的大量的龟甲来看,当时所占卜的内容种类繁多,有打仗、祭祀等等重要的国家活动,也有丢失牛羊之类的鸡毛蒜皮的小事,这从一个侧面反应了龟卜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是多么重要,事无大小,都要虔诚的一番占卜后,按照龟甲上神秘的纹路所指明的方向来施行。

龟甲在殷商时代大量采用,但到了周朝以后,虽然龟卜仍然在进行,但越来越多的场合开始使用蓍草,并最终完全取代了龟卜。与龟甲相比,蓍草身上的神秘色彩只有更浓,因为即使到了现在,关于蓍草到底是什么样子还在争论之中,连草本植物还是木本植物都不确定,甚至有人根本怀疑它的存在。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历史上的关于蓍草的记载的确太神了。相传为汉人所写的《易纬·乾坤凿度》记载:“圣人设计,以用蓍生,圣人度以虚实,英草与天齐休。《万行经》曰:‘蓍生地于凋殒一千岁,一百岁方生四十九茎,足承天地数。五百岁形渐干实,七百岁无枝叶也,九百岁色紫如铁,一千岁尚有紫气,下有神龟伏于下’。《轩辕木经》曰:‘紫蓍之下,五龙十朋伏隐。天生灵 ,圣人采之,而用四十有九,运天地之数,万源由也。’”这些文章里描写的蓍草寿命有一千岁,一百年才有49片叶子,为什么不多不少偏偏49片叶子呢,因为49是天地之数,而且蓍草的上空有紫气缭绕,下面则有象征吉祥的神龟守护,这哪里是草,简直是九天神灵下凡。《说文》中的记载同样是比较神秘的:“蓍,蒿属,生千岁三百茎。”

认为蓍草是蒿一类的植物,不过一千年三百茎,这种植物寿命也够长的,如此神灵植物,看来很难普及。汉代的司马迁见闻可以说广博,他二十岁的时候就开始出门游历,足迹遍布九州,甚至在当时相当偏僻的巴蜀、昆明一带都去过,但是在《史记》中写到蓍草的时候,也只能用听老人的说法,认为蓍草是“百茎共一根,又其所生,兽无虎狼,草无毒螫。”这种说法似乎接近实际生活,但是无虎狼和无毒蓍估计也是为了凸现蓍草吉祥的缘故吧。

历代的学者们出于种种考虑,不断的增添蓍草身上的神秘色彩,以至于成了圣物。其实这种说法很明显是站不住脚的,因为用蓍草来占筮在当时是很普及的事情,人们大事小情,都要求助于它,如果象这些书上描绘的那样神奇的话,又去哪里找那么多呢?考虑到这一点,蓍草无疑应当是在人们生活中所常见的一种植物才说得通,《辞海》里面的解释或许是最接近事实的真相:“植物名,别称蓍草、锯齿草、蚰蜒草,菊科。叶互生,长线状披针形……,我国北部和苏联西伯利亚分布较广。”我们都知道,周民族是在黄河中游一带,属于北方地区,从辞海的描述来看,分布地区无疑是吻合的。试想生活在这一地区的人们,每每劳作之余,或在田间地头,或在村野小巷,随手抓取蓍草之茎来卜上一卦,倒也不失为一件乐事。

沧海桑田,世事变迁,龟甲和蓍草本来就是自然界普通的一员,因为宗教占卜的需要被抬上了供桌,接受世人的膜拜,到现在,又因为人们不再以占卜为乐,而再度走下圣坛,这个,恐怕是它们自己也没有想到的吧?它们作为工具,为人们占卜了多少年的吉凶,却连自己的命运都无法预测,也算是荒唐了。

如何看待周易中的蓍占?

关于筮·蓍·卜筮

筮与蓍,占卜者皆视此二字为占卜之具,故筮与蓍被污染上求神的尘垢而混同一体。《说文》筮,“《易》卦用蓍也”;《广韵》:“龟曰卜,蓍曰筮”。这种说法,并非造字者的原义,乃占卜者的误导。考“筮”之源始,《世本》云:“巫咸作筮”,巫咸又是何许人也?较为可信的说法是《尚书·君奭》记周公说:“巫咸乂王家”,他是殷中宗的贤臣,也是观测天文的智者。或说是唐尧时人,晋人郭璞《巫咸山赋·序》云:“盖巫咸者,实以鸿术为帝尧医”。由此可见,巫咸既有治国辅君之能,又有观测天文之智,还有医病疗疾之术,犹如今之高级知识分子,是他发明了“筮”,故筮字从巫以示纪念或褒扬之义。巫在古代是掌管天文、星象、历数、地理、文书史册及医疗卫生等科学技术的一族——知识群体。这从古文字中可以窥见端倪。《甲二三五六》、《粹一○三六》及《诅楚文》等,皆把巫字写作“�”形。为什么要写作“�”形?古人造字是有其深邃道理的。《淮南子·地形训》:“禹乃使太章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使竖亥步,自北极至于南极,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这是当时测量地域广袤的情况。又《周脾算经》(卷下)谓古天文学者观测“日月运行四极之道”。赵爽注:“日月周行四方,至外衡而还,故曰四极也”。由此可见,“巫”字古形,乃观天测地之象形图画,亦作为这类工作者的徽记符号,久而演变成为这一群体(世袭)的族号和姓氏。故古代巫族多属掌握“百科”的智者,且善歌舞音乐。由于社会的进步,分工渐趋细致,除医术及歌舞音乐,仍为巫人所掌,其余观天测地、历数书册之事,转由史官管理。巫仅代表医生而声价下跌。巫医除以药石疗疾,还用精神疗法,巫与医又开始分化,以药物疗疾者称医,用精神疗法者称巫。精神疗法又渐倾斜于装神弄鬼,而巫的声价跌落到极点。巫也就变为求神问卜的专名词。而巫咸所发明的筮,原本是替代取用较难得的龟甲,而以竹质简策记事,犹如后代蔡伦造纸同等价值的大事,却受牵连而为占卜之义了。自巫咸作筮,而使殷人“有典有册”,这典册皆属巫咸所造的筮——竹简编成的记事之书。此后,文王、周公所作的《周易》,也就不用龟甲契刻,而多以竹简——“筮”书写了。故孔子读《易》而韦编三绝。筮在初始就是竹简之书,记述先圣“前言往行”和经验教训,令后人行动有所借鉴、抉择和依从,不致迷惘无所遵循。如《归藏·启筮》:“蚩尤出自羊水”,是摘录夏代所记文字,可见筮本书简之名,而非卜筮之物。观占筮册,即可帮助决疑,故筮又训“决也。”筮与书一声之转,筮即古代之书。《尚书·洪范》:“七,稽疑:……龟从,筮从”,就是说,要想解决疑惑难定的问题,既灼问龟卜,又观占筮册。用龟甲占卜吉凶,需灼后才得知,而观占筮册,即见吉凶明文。故龟卜需等待,筮册一看便知,正如《左传·僖公四年》“卜人”所说:“筮(费时)短,龟(费时)长。”凡筮册已明言吉凶者,就不必再用龟卜,以提高时效。故“凡国之大事,先筮而后卜”(《周礼·筮人》);“于筮凶,则止,不卜”(孔疏引郑云),因“筮在龟前(已)为(之)决也”(《礼记·曲礼上》:“龟为卜,策(竹简)为筮”,疏)。故“凡国事共(即“恭”,敬重)筮”(《周礼·筮人》),即大事以筮册之文为准,因为它说得明确,不像龟卜由人随意猜测。在周代,“三易”亦列入筮册之类,大卜掌三易之法,下有“占人”具体运用卦象之法以视吉凶,是为后世之象数派;另有“筮人”,负责对《易》书文辞义理的研究和解说,《仪礼·士丧礼》:“卒筮执卦,以示(文)命筮者”(解说),这里说的筮者,即解说卦爻文辞之人。清·周亮工《书影(卷一)》说:“揲蓍之时,虽值某卦某爻,亦必筮人为庸众解譬。”是为后世之义理派。象数派受龟卜者的影响,解《易》只重“象数”,往往忽视辞义,故随意性较大,而有悖于《周易》原旨,例如,解说《蒙》卦卦辞“再三渎”之“渎”说是“侮渎神灵”,既不顾象数,也背离义理,随意性莫此为甚。而义理派主张缘象解经,《蒙》卦体是下坎上艮,卦象是“山下出泉”水,《说卦传》:“坎为沟渎”,是渎为疏通泉水的渠道,引导蒙昧不知所趋的泉水,象数派哪里吹来的“侮渎神灵”?真是自欺欺人!筮是简册文书,不可能让某些人郢书燕说,他只能骗那些无知者。“大卜”也善于运用占卜玄虚手法欺世盗名,《淮南子·道应训》记齐“景公谓大卜曰:子之道何能?对曰:能动地。晏子往见公,公曰:寡人问大卜曰:子之道何能,对曰,能动地。地可动乎?晏子默然不对,出,见大卜曰:昔吾见勾星在房星之间,地其动乎!大卜曰:然。晏子出。大卜走往见(景)公曰:臣非能动地,地固将动也。田子阳闻之,曰:晏子默然不对者,不欲大卜之死,往见大卜者,恐公之(被)欺也。”若无晏子之才,谁能识破大卜之谎?

蓍:《说文》:“蒿属,生十岁百茎,易以为数。天子蓍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蓍乃蒿草,既可入药,亦可簪发,还可作计数之物,犹如计算之筹策,故“易以为数”。数学是启发人们思维的一种有效方法。古人由天一地二,而演进至天地人三才,继而以两手之五合而为十之数。这就是《系辞传上》中所说:“天一,地二,……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的情况。由于人们的思维不断扩展,十指计数已不够用,而以随处皆可俯拾的蓍茎作为计数之物,从而使以十为极限的数学,揭开了突破性的新篇章,人们的思辩能力也随之大大提高而聪明起来。正如《说卦传》开宗明义地说:“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意为古圣之所以能写出卦爻及精辟的文辞,首先是运用起蓍茎作计数之物,而得助于神明思维的开发,以天地物象为参两(量),建立(倚)起较高级的数学,而可进一步观察天地阴阳变化之情,从而画出了八卦。后又因而重之为六十四卦。文王、周公用作撰写《周易》的载体。后人不解,而误认为成卦之方,是由蓍草揲成六十四卦,更编出《大衍数》以附会其说。按“天子蓍九尺”,是一支的长度呢,还是五十支的总长呢?若以一支九尺计,岂不是好像在舞枪弄棒吗?若说是五十支总长,则“士三尺”,则五十分之一,一支仅有六分(两厘米)长,怎么用以揲而成卦。况且,周制一尺约为今市尺的三分之二,六分只合今之四分(一厘米强),每支仅如手指甲那么宽的长度,如何揲扐于手指之间?故以蓍为揲卦之说,是不合情理的。

蓍,乃古人计数所用之物,又作数学的代词,数学可启发人的聪明智慧,所以,《系辞传上》称赞:“蓍之德,圆而神”,即圆通而神明。而龟甲又刻记着先圣的“前言往行”,也非全是求神问卜之文,故龟既有求神的部分,也有可供人们学习求知的内容,和为趋正避邪、趋吉避凶提供抉择。因此,《系辞传》赞“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认)定天下之吉凶(正与邪的区分,并促)成天下之亹亹(奋进不止)者,莫大乎蓍龟。”这里所指的龟,只重视其历史纪录部分以增长知识;蓍草也是数学之义,不属占卜之物,而是供作演算的工具。故今天的数学练习簿,犹称“演草本”。后人混“蓍为筮”,是没有道理的。前者草类,后者竹类;前音“式脂切”,属脂部韵;后音“时制切”,属月部韵。形与音皆不同,义自难相通。不过,蓍、筮与书三者读音均一声之转,皆可视为书。所以,有人就把蓍也说是书籍简册之义。荀爽注《说卦传》谓:“蓍者,册也”。姑不论荀释是否允当,既训为册,则蓍、册,就都是书,而不是成卦的草茎。《尚书·洛诰》:“王命周公后作册逸诰”,孔传:“王为册书,使史逸诰伯禽封命之书。”是蓍与筮皆书册之名,而非占卜之义。

再说“卜筮”之词汇,最早见之于《书·君奭》,周公说:“故一人有事于四方,若卜筮,罔不是孚。”这个“卜筮”,并不是占卜算卦的意思,而是指古代记录实事的典册。如果是占卜算卦,就不一定完全符合实际情况。当武王病重时,周公并未用《周易》而“乃卜三龟”以占问,结果得“吉”却“凶”,令他认为卜筮很不可信。所以,周公说的“卜筮”,并非占卜之义。那么,卜筮为什么说是古代记录实事的典册呢?因为,卜,本是上古人们拿树枝或竹签(笔),写画于甲骨或竹简之上,记录当时的实际情况;可以说,卜,是笔的始祖。宋人欧阳修的母亲用芦荻在沙灰上写字,教导儿子识字读书,这是笔的反祖现象;今天还可从西双版纳傣族刻写《贝叶》书籍所用的形如远古之笔,或可以今证古。卜与笔,一声之转;尽管笔的写法如何变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它都以“卜”为核心、主体。从甲骨文字看,它是用金属针状物(卜)刺刻的,卜甲就成为殷商时代的主要记实典籍。后来,商臣巫咸发明竹简以代替日渐匮乏的龟甲,为表彰、纪念巫咸的这一功绩,便称竹简为“筮”。“卜筮”一词,就是用笔(卜)写记事实于竹简,而成为典册,其内容是真实可信的(不象后世出现有胡遍乱造的虚假内容)。这就是“卜筮”的本义。所以,周公才武断地说:“若卜筮,罔不是孚。”后人把它割裂分而言之,就牵扯到的占卜算卦方面去了,这也是许多事物发展的通病——原本是好的而逐渐蜕化变质,犹如把汉字用于占卜、把运动会用作和把《周易·蒙卦》卦辞的“再三渎”的“渎”,硬牵扯歪曲说是“侮渎神灵”,闹成天大的笑话!这或许是受地心吸引力的影响,令人的思维向堕性倾斜所致,我们应当奋力摆脱它而明辨是非。

必须用蓍草才能占卜《周易》吗

完全是通过一种或者多种物件就可以进行占卜的,但是因为蓍草这个东西比较直,表皮粗糙,不易掉落,而且好数,所以都用蓍草

筮草的蓍草占卜

真正的易者,修身养气,通古博今。像孟子,道既通,一身浩然正气。像庄子,任逍遥,傲游天地之间。筹策,是您易学之路上的挚友。 无论是初学习占,或者诚惑问筮,因其取象灵活,察变深远,故非金钱数字等方式可以取代,乃万年不变之占卦正统。

学会易经占卜,会终身受用,【系辞传】说‘无有师保,如临父母’意思是:当一个人年纪大些时,已经没有老师与保护者了,这时的占卦就会像父母一样,为他提供既善意有重要的启示。父母年纪大了之后,未必可以告诉我们遇事如何抉择,但是他们的善意与爱心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占卦既有这样的心意,同时还有无比的智慧,正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心灵父母。我们敞开心扉,让这样的父母为我们指点迷津吧!

系辞曰: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祐神矣。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筮草即用蓍草来进行占卜,根据蓍草的形状,多少来确定吉凶。古称揲筮。上古占卜法可参考《系辞》!

《本草纲目》卷十五《草部·蓍》 :.....其生如蒿作丛,高五六尺,一本一二十茎,至多者五十茎。生便条直,所以异于众蒿也。秋后有花,出于枝端,红紫色,形如菊花;结实如艾实。......则此类亦神物,故不可常有也。从“此类亦神物,故不可常有”句,可见写《本草纲目》的李时珍认为蓍草是种罕见的植物,列为药中上品,民间也传说蓍草可驱凶避邪,招祥纳福,盖尸防腐,医治沉疴杂疾等,世称祥瑞神草。

蓍草的养生功效:益气、明目、能令人聪慧,头脑灵活,长期服用,让人身材轻健,延年益寿。另外,它还能消除腹腔内各种积块,能滋润肌肤。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研末,每次1-3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或研末调敷。注意慎服:体虚孕妇忌服。

在占卜前喝蓍草茶则可以提高预知能力。

在蓍草前呆上20分钟以后,只是闻到蓍草的芳香气味头脑就会变的异常的清醒,尤其鼻子会很快通气。

卜卦用什么草

古代用蓍草占卜,就是山草或稻草;以后用竹片占卜,也叫蓍草或筮草;后来用龟甲占卜。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