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5542

道士做开光法事流程,道家的东西佛教开光

兴仁信息网2023-09-07 21:54:240

道教的拜法和烧香规矩

白云观里有这个介绍!每月初一 十五还做法事!

南京人过世了,道士或和尚一般做些什么法事?

在清代的人那谁知道他们当时是什么样子的,毕竟年代太过于久远,所以人在南京过世了,你可邀请一些和尚做法事那就请吧,反正这些事情都是由和尚或者道士去做的。

古代道士的“斋醮科仪”,究竟是干什么?

斋醮科仪俗称“道场”,谓之“依科演教”,简称“科教”,也就是法事。在道教官观内,人们常常可以看到道士们身着金丝银线的道袍,手持各异的法器,吟唱着古老的曲调,在坛场里翩翩起舞。

古人在做法事时,都要斋戒沐浴,以示虔诚。道教 的斋醮科仪渊源于古代原始宗教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后来 经道教演化进而发展成较为完备的祭祀文化,也就是现在通常 所说的“做道场”,它是礼仪文化之传统与世俗变化相结合的 产物。斋”的原意指齐和净,后为斋戒、洁净之意,指在祭祀前,必须沐浴更衣,不食荤酒,不居内寝,以示祭者庄诚。道收此礼,祈禳之初,素食清心,沐浴洁身,谓之“修斋”的初为“积德解愆”。“醮”的原意是“祭”,为古代礼仪。《说文》曰其“一为冠娶二为祭祀”。道教继承并发展了醮的祭祀一面,借此法以与神灵相交感。道士在做斋醮科仪 时,要求非常严格,不仅仅是戒律上的持守,而且要求道士修 炼功法,若不修炼功法,不足以登道场超度他人,所以醮事活 动与个人的自我修炼关系密切。

清醮也就是为活着的人 祈福迎祥的一种祈祷仪式,而幽醮则是为死去的人追求超越升 天的一种祈祷仪式。另外,道教宫观每逢朔、望两日或祖师圣 诞等重要节日,都要举行祝寿、庆贺等典礼,这些行为的仪 规,统统属于斋醮科仪的范畴。

总之“斋醮科仪”是道教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 人神相通的神仙信仰为基础的宗教仪式。“斋”与“醮”在道 教中都属于祭祀的范畴,在《说文》中说:“斋者,戒洁也。” “醮”是古代求神的一种祭祀活动。斋醮就是守戒要清洁,否则对神不恭,所求之事也不可能灵验,或神也不会保佑其平安 无灾。

道士做法之前是不是要念一段话

人道渺渺, 仙道茫茫。

鬼道乐兮, 当人生门。

仙道贵生, 鬼道贵终。

仙道常自吉,鬼道常自凶。

高上清灵美,悲歌朗太空。

唯愿天道成,不欲人道穷。

北部泉苗府,终有万鬼群。

但欲遏人算,断绝人命门。

阿人歌洞章,以摄北罗酆。

束诵妖魔精,斩腭六鬼锋。

诸天气荡荡,我道日兴隆。

佛家有六道之说,人道,鬼道,仙道是六道中的三道。这句话大概的意思就是劝戒人们:正确的道路往往是扑朔迷离的,在人生的道路上面临选择时要慎重考虑,不要选错道!鬼道代表的是歧途,歧途开始给人一种美好的感觉,但越走你就会发现它越邪恶,妖魔鬼怪群魔乱舞肆意而为。而仙道和人道刚开始感觉真的不好走,给人很迷茫的感觉,但越走你就会发现诸天气荡荡,我道日兴隆,越加显示了你选择的明智性

个人的理解是“无为”不是无所做为,率性而为,而是要以辨证发的原则来指导人们的社会生活,帮助人们寻找顺应自然,遵循事物客观发展的规律。在自然规律面前,人不当妄为。天地的运作遵循的是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顺应自然的规律,而不为世俗名利骄躁所论,做到心境静定,洗清杂念,摈除妄见,修养好自己的人格,才可以自意而为。而此时的自意已经不再是自意,同为天道了。

所谓六道轮回,应当属于佛教的思想,道教中是无轮回的概念的。因为道教在体系的完整性上是不如佛教的。‘六道轮回’简单的说,就是还受到时间与空间的支配。

人,因为受到时间的支配,他必须经历生、老、病、死,不能解脱痛苦烦恼,因为受到空间的束缚,他就没有办法神通自在,他就必须依地而行,没有办法飞行自在。为什么?因为他没有摆脱时间与空间的束缚限制。

时间与空间,就是我们所讲的第六意识—‘分别识’;第七识—‘执著’,因为我们有强烈的时间观念,坚固的空间束缚,所以,我们是永远束缚於六道轮回的凡夫。

学佛最大的目的,就是了脱生死。因为我们有生,就会有死。

而求道的目的是静心,其中原本是不提及生死的,后来由于适应封建君主制度,才加以修炼仙丹的说法,其实是对老子的道的一种误解。

不过佛教和道教中在道的轮回方面也有共通之处,佛教六道为一、天道,二、人道,三、阿修罗道,四、畜生道,五、饿鬼道,六、地狱道。轮回者:是描述其情状,去来往复,有如车轮的回旋,周而复始,无有不遍。

道教中指的“道”就是推动佛教的轮回之车轮的源动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合,成无极,无生有,为太极,太极运而理四方,控生死,掌凶吉,握天理之运作,史之赢缺。

佛教和道教有什么区别,各信仰什么?

儒释道本为一体,只是道路不同,目的地都是一样的。

佛家说的是一,也就是空,但空不是没有,妙空,一体,混沌,都是一个意思,因为字面容易引起误会,还是用一比较好。

六祖惠能云:佛法是不二法,二法不是佛法。

释迦牟尼佛云: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华严经云:一即是多,多即是一。

佛的教育是揭示宇宙的真相,你即是我,我即是你,你我不二,你我一体,这个虚空宇宙都是一体的。

道家说什么?道家讲一体,然后讲二用。二用是什麼?二用是产生变化。就像中国道家所讲的太极,一体是太极,二用就有阴阳,就起变卦,太极生二仪,阴阳,阴阳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这是中国道家讲的。

展开就是道家所说,「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这个心量就广了,说到究竟处,宇宙都是和我一体的。

既然两家都是说,宇宙和我都是一体,那还有什么分别?

其实,儒释道三家是共通的,引用一段雍正的上谕,那时候儒释道教育还在,而他是接受全国最顶尖的教育,什么最好的都先教他,所以他贯通,有这样的体会。

这篇上谕,同时出现在佛家的基础学科《十善业道经》前面,代替了序文,在《道藏》总目录前面有雍正五篇上谕,这篇也在其中。

雍正皇帝上谕 节选

上谕。朕惟三教之觉民於海内也。理同出於一原。道并行而不悖。人惟不能豁然贯通。於是人各异心。心各异见。慕道者谓佛不如道之尊。向佛者谓道不如佛之大。而儒者又兼辟二氏以为异端。怀挟私心。纷争角胜而不相下。朕以持三教之论。亦惟得其平而已矣。能得其平。则外略形迹之异内证性理之同。而知三教初无异旨。

详细资料可以参考一下链接。

http://www.amtb.tw/baen/jiangtang.asp?web_choice=42&web_rel_index=720

道家思想对佛教有哪些影响

促进了佛教的本土化,尤其是在融入中国文化的形式方面更加突出。譬如抽签,开光等,原本是道教的东西,但是被佛教发扬光大了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