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9963

命理学发展史,命理学的起源

兴仁信息网2023-10-22 08:41:560

什么是命理学

命理学一、传统命理学的现代诠释

八字是一个人出生时间的标记。它由年、月、日、时的天干地支,共八个字组成。八字命理学,归根到底,是寻找和揭示个人出生时间跟其生命潜质及人生轨迹之间的对应关系。这种关系只是概率上的相关性,是通过大量的观察、经验和统计得到的结果。然而,命理学并没有停留在归纳经验规则的层面上,它进一步去建构理论模型和推理系统,来解读输入的资料,作出相应的描写和预测。传统命理学的历史就是建构这个黑箱的漫长历史。

也可以说命理学是研究事物产生、发展、灭亡等变化过程的一门科学。其中最有意义的是研究人生的命运,此门学科的最为重要的意义就是教授人们一种把握自己命运的方法,从而实现人的更好的发展。在此需要阐明的是“命运”的本质决定因素,它是指人生存环境中与人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要素相互作用的总和。

命理学是对人生命运规律的探索,以人的各式各样的数字(出生年月日、姓名笔划等等)来推测人的性格与命运并推测未来会发生的事情。古今中外都有相关方面的理论,中国的周易系列就是探讨这方面的,还有八字命理、紫微斗数和占星术等。

二、命的观念和传统命理学产生的基本条件

先秦士的阶层的崛起,产生了主体性张扬的意识。秦汉出现的封建大一统,奠定了以后中国漫长封建社会的层级结构和人际关系模式。

个体意识的抬头、世俗化的价值取向、以及可以模式化的社会背景,构成了命理学产生的历史土壤。而从先秦诸子关于命的观念,到东汉王允的“初禀自然之气”的自然定命论,又为命理学提供了理论基石和操作的契入点。

三、阴阳五行学说和自然生态模式

通过追溯八卦、阴阳、五行的历史形成,探讨了两种认识和描写世界的路线:一则周易思维模式,一则阴阳五行思维模式。秦汉学者对宇宙图式的建构,体现了“人与天地相参”的天人合一的观念。

原先用于标记时间的干支符号系统,因为蕴涵了阴阳五行信息,具有了刻画宇宙间在时间序列上“气”的变化的功能。同时,它又映射着古代中华的自然生态模式。于是,传统命理学选择了跟阴阳五行模式相联系的干支符号模型作为分析和描写的工具。

四、传统命理学发展的历史分期

传统命理学发端于东汉末年。自东汉末年至明代中叶是传统命理学的形成时期。这个时期分为三个阶段:孕育时期,古法时期和今法时期。明代《三命通会》标志了这一形成时期的终结。

自明代中叶至辛亥革命,是传统命理学的深化时期。辛亥革命以后,进入了现代研究的转型时期。

(甲)、孕育时期:神煞、四时和刑冲会合

此期的特点是大量收集和建立了命理上的对应规则。神煞系统和刑冲会合法则是早期命理探索的组成部分。

这时期理论上的重要建树,是在对自然生态模式探索的基础上形成了“四时五行用事”和“十天干生旺死绝历程”的周期性变化的认识。这为以后出现的命理模型分析奠定了基础。

(乙)、古法时期:古典模型

由唐代李虚中开始的古法时期,出现了早期论命的基本框架——古典模型。它的特点是以“年”,即干支为主,以纳音五行为主要推理工具。初期的古典模型还有胎元一柱。

古典模型的演变,逐渐引进了“中和原则”。贵和持中是中国文化精神的重要构成部分。

(丙)、今法时代:

【子】:标准模型

今法时代始于北宋。传统命理学出现了重大突破,形成了徐子平论命框架——标准模型。其特点是:八字结构以日干为主,同时“专主五行,不主纳音”。南宋末徐升的《渊海子平》,标志了标准模型的基本定型。

在八字结构内部,日主(日干)自身的强弱和对环境要素的依赖和选择,构成了命理的强弱分析和调候分析。完整的命局结构包括“命”和“运”两个部分:命是先天部分;运(包括流年)是后天部分。在对命作出静态分析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结合运作出动态分析。

【丑】:论性情和论疾病

标准模型引进了“十神”符号,显示了从“喻象分析”层面向抽象的“关系分析”层面的提升,由此大大开拓了命理描写的广度和深度。

论性情(个性描写)和论疾病(健康条件描写),是传统命理学对个人命运作出的系统描写的两个方面。

【寅】:六亲网络和财官网络

六亲网络(亲属关系)和财官网络(涉及个人的社会地位、权力和财富等)是标准模型对现实人生的描写的核心内容。

通过对古代家庭变迁的历史回顾,揭示六亲网络所反映出来的封建伦理的尊卑关系和等级关系;通过对官文化的考察,剖析财官网络构成的社会历史背景。前者的特点是男尊女卑;后者的特征是官本位。事实上,这两个网络是当时人生大舞台的投影。

【卯】:格局系统

今法时期作为关系分析层面研究的最重要成果,是形成了以“八格”为主的格局论命系统。这个系统到《三命通会》基本完成。因此,到明朝中叶,一个比较完整的既有理论、同时也有较精细的推理手段的八字论命体系业已形成。

(丁)、深化时期:

【子】:《神峰通考》和《命理约言》

深化时期始于明朝后期,张神峰和陈素庵是这一时期两位先锋人物。去谬归正是前者的宗旨,“病药说”是其主要贡献。后者则对今法时期标准模型作出了一次全面规范化的小结。

【丑】:《子平真诠》

深化时期主要特点是,在研究深度方面出现了多视角的分头挺进。清朝沈孝瞻的此书是沿着关系分析层面,深入到格局内部,用一套更为精细的程序和规则,来辨认格局的吉凶成败,拓展了格局分析的精微脉络。此书代表了格局理论探索的高峰。

【寅】:《滴天髓》

经典中的经典。清朝任铁樵的注释,犹如裴松之替三国志加注。

此书沿着喻象分析层面,对八字整体结构进行了全面考察,尤其对“变格”作了深入的剖析。是本充满哲理、“示人以巧”的著作。

【卯】:《穷通宝鉴》及《命学玄通》

前者(原名《栏江网》),是在喻象分析层面上深入揭示日主跟月令所对应的调候要素之间关系的经典著作。对其的整理和评注,体现了命理从江湖到书房的过程。

后者出现于乾隆年间,尚处于来自民间算命实践而刚完成“对应规则”的设计阶段。虽不成熟,但可以窥见时代对命理精细化的要求。

(戊)、转型时期:

【子】:从近代到现代

辛亥革命后,在封建社会内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八字命理学,跨入了新的时代。这段时期可分两个阶段:前五十年主要是对古代命理典籍的整理、评注和出版,同时尝试建立现代论命的一般模式;上世纪六十年代后,命理研究则从疑古、到创新以及作出探索性的开拓。

【丑】:开拓和挑战

时代在进步,处于中国社会结构急剧转变时期的八字命理学,将面临生死的挑战。它能否接受挑战,完成它自身的转型,历史会作出结论。

五、传统命理学和传统思维

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经过千年耕耘发展起来的八字命理学,浸润着中国古代文化的智慧。

天人合一、整体性和功能分析、取象比类、多视角研究、经验论、价值判断、和谐和动态平衡等方面,体现了传统命理学的高度思辨性和中国古代传统思维的成就。

六、传统命理学的再认识

可以从知识系统、智慧形态和命理实践三个方面,对传统命理学作出了一次再认识。

中国传统智慧有一种“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大智慧。传统命理学本身就是这种智慧的产物。由此看来,一些体现了中国智慧的传统研究领域或学科(甚至是某中技术、技能),在科学昌明的今天依然有深入研究的价值。

七、生活中命理学的应用

命理学,发展的根基之一是经验论。

由经验论直接得出的想法,肯定是真假都有的,而且往往是真少假多的。而想法要成为学术,自然就有一个选择、处理的过程,存真去伪,而且随着新时代新事物的产生,加入新的元素。这样一个过程就是发展。发展的终究目标,当然是唯真无假,但那往往是一种遥不可及的理想。能做到真多假少就了不起了。

所以那些自称“100%断准”,或者自称不会算错,算错了就归因是,求占人“心不诚”的,或是在吹牛,或是自欺欺人。

智慧是可以“以小见大”的,但不能“以小见全”的,事物的变化,是非常非常复杂的,而命理学本身无论其体系何其复杂,完备,终究是对自然、社会的一种近似模拟的推演,要准确,可以说是不可能的。而且这种推演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情况下,有时能推算正确。(要是真那么能,为啥没那位大师算个下期彩票号码的?)

所以命理学本身的科学性是非常有限的,而者要尝试将这种效用有限的工具应用于解决真实的所有问题,肯定是不可能,会出问题的。

再者,如果有所谓的“运道”,且不论一个人的真实运道如何,命理学,本身是有心理暗示的成分在里面的:

一个颓废的人,被暗示将转好运,多半会比从前积极些,自己的积极态度,自然会给自己带来一个较为美好的改变,这时,他就会认为真的是“转运”了,殊不知,其实是他自己的努力。

一个对未来本就缺乏信心的人,被暗示最近走背运,自然就会放弃努力,那么接踵而至的失败或者不如意,他会认为是“背运”了,殊不知,其实是他自己的放弃。

这两种人也许真的受了命运的影响,但在现实的事上,其实是自己的行为的结果。

人的行为,是可以改变所谓的“命运”的。

命理学的作用,更多的不是用来预测,而是用来启示。

命理学的推测结果,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身,同时带来一些好的心理作用。

好的预测结果,可以鼓励我们更为积极进取的面对可能的机遇。

坏的预测结果,可以警示我们更为谨慎坦然的面对可能的逆境。

这就是命理学。

但若过于执着于那个结果,以为“非如此不可”了。那就是了。

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算命的?

算命是旧中国的陋俗,迄今尚未在一些地方绝迹。古代中国算命术是如何形成的,其“理论”渊薮又是什么,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古往今来以算命为业者,多以战国时代的鬼谷子为本行业的祖师。据《史记》中《苏秦列传》和《张仪列传》记载,鬼谷子是纵横家苏秦和张仪的老师;裴骃的《史记集解》又介绍说,此人隐居阳城(今河南登封一带)的鬼谷墟,因以地名为号。还有人说他的真实姓名叫王诩,一名利。《四库全书总目·子目·术数类二》引述有关记载:西汉初年的著名“卜者”司马季主曾在壶山获得鬼谷子论“幽微之理”即如何推算“命理”的著述九篇,其后的算命理论都以此为嚆矢,最终由唐李虚中掇拾诸家,注释成集,并以《命书》传世云云。现代学人一般多认为这是李虚中托伪,有人甚至连“鬼谷子”是否实有其人也表示怀疑。但《隋书·经籍志》上曾载有《鬼谷子》一卷,又《琴纂》称汉末蔡邕曾往清溪访鬼谷先生,所以也有人猜测汉代另有一位鬼谷子,《隋书》所载《鬼谷子》是其撰述。由于该书早佚,所谓鬼谷子开创命理学的传统说法,也就成了没法印证的无头案。不过撇除“鬼谷子”其人其书的真伪,认定算命术源起战国的看法还是有,依据是算命术中的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理念,正是因战国时代阴阳家流推演完成的。此外还有从另一种角度的提法: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日书》表明了战国时代是八字算命术的萌芽时期。那时专以生日所值的干支来推断人的命运,如:简877写着,壬辰日生的人,将来喜欢习武;简872写着,丁酉日生的人,长大了是酒徒;简1142写着,己巳日生的人,都是当奴隶的命,等等(金良年主编《中国神秘文化百科知识》,上海文化出

洪丕谟先生认为,中国算命术的起源,大概始于两汉。在东汉王充《论衡》的有关篇章中,不但提出了五行论命的依据,而且还已经触及到了生肖生克和夫妻贼害都是命的说法(《中国古代算命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12月第2版)。

敦煌学家高国藩认为,包括王充对命的定义的解说在内,由先秦至两汉一脉流传的信命观念,以及术、看相术和干支、五行、四时、五方、生肖等各种具体方术的产生与发展,都只是为算命风习起源奠定了思想基础和准备了条件,而真正算命术的产生是较晚的。在、看相等五大方术极为流行之后,才在繁荣的唐代产生了算命术(《敦煌古俗与民俗流变》,河海大学出版社,1990年6月)。他还具体提出在敦煌发现的、运用十二时辰给人算命的《推十二时人命相属法第三十五》,以为“它充分展示了开创期算命法的真面目”。

张荣华也认为算命术的确立始自唐代,但又以为其承续脉络有二,一是对汉代阴阳五行观念的继承,二是交融了西方的占星术。外国的星象历数,大约是六朝时随印度、西域的婆罗门教和佛教一起传来中国的。如宋王应麟称:“土星行历推人命贵贱,始于唐贞元初都利术士李弼乾,传有《聿斯经》,本梵书。”元吴莱解释说,“都利”即“都赖”,是一条河流的名称,西域的康居城就建筑在都赖,李弼乾即来自康居国的外国术士,所传《聿斯经》是印度的星命书。又《通考》上也记有《称星经》三卷,“以日月金木水火土五星及罗喉计都紫气月孛十一曜,演十二宫度数,以推人贵贱寿夭休咎。不知所自起,或云天竺学也”。罗喉计都云云,显然是外国字,可证是由外国传来。由此可见,源自中国古代的星象五行的,加之以外国的星象历数的,在唐代一起构成了算命术(《中国古代民间方术》,安徽人民出版社,1991年5月)。

无独有偶,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也认为中国古代算命术含有进口成分,并在其名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引用了“一份中国的算命天宫图”,断言这是公元二至四世纪的希腊生辰星占学中的十二宫(何兆武等译《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卷,科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对此,天文学史专家江晓原表示异议,以为这种图表虽然是用来算命的,却从任何意义上都不能说是西方式的“算命天宫图”,因为图中根本没有任何真实天体及其位置,其所以出现二十八宿等名称,是因为古代中国算命术中有将十二地支、十二生肖和二十八宿对应配套的习惯做法,这和二十八宿在天空中的真实位置完全是两回事。古代中国的算命术固然也是从人的生辰即所谓“生辰八字”出发,但只是用干支对该时点的纪录,并不是该时刻的星宫图,与实际天象没有任何实质上的、或者哪怕只是形式上的关系。根据迄今已发现的证据,可以初步确认:古代中国并未产生出“土生土长”的生辰星占学。在西方由生辰星占学来完成的算命功能,在古代中国是由四柱八字算命术来完成的。这种算命术形成的年代也相当晚——相传在五代宋初的徐子平(徐居易)手里才确立起来,所以四柱八字算命术又被称为“子平术”(《历史上的星占学》,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5年1月)。

江氏在认定中国算命术形成于五代宋初、而且基本上无“进口”成分的同时,又引带出了这种算命习俗与传统的星占术有无渊源关系的问题。对此,一般研究者都认为有渊源关系,并以《周礼·春官》有关冯相氏、保章氏专管岁时星象以推测人事祸福的记载为其先河,而人们常用“五星子平”或“星相命理”等作为算命术的别称,也足以为据。对此,江晓原指出,这是因为中国古代较晚期的一些择吉、算命之书常喜欢在书名上冠以“星”字而造成的误解,比如明代的《星命大全》、清代的《御定星历考原》等书,所言各种择吉、算命之术,皆与实际天象及天体运行无关,根本不符合星占学的基本定义。总之,古代中国星占学的基本特征是“军国星占学”,由《史记·天官书》中占辞的分类统计可见,没有任何一类、任何一条不属于军国大事的范畴内,都不是针对个人事务而言。平头百姓的个人生死荣辱、悲欢离合等等,在中国星占学中没有任何位置(同上)。

上述各家的高见,都有载籍为依据,主要分歧在于如何辨识运用并加推论,同时也涉及到对“算命术”这一概念的定义理解,所以读者也有在此条件范围内参与争辩的资格。不过倘有新的史料如秦简《日书》、敦煌卷子之类的发现,自然又另当别论了。

算命四柱的来历是什么?

世上一切事物的发生,结束,生长和消亡都离不开时间这个范畴.因此,时间是一切事和物之数.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有-定的数,时间概念用文字表示为年,月,日,时,分,秒.....人的四柱,是由年,月,日,时这四个时间数组成,用与预测人体信息. 文王创建后天八卦时,就有四柱学说,

指迷算命的历史发展经历过哪几个阶段

1、起源

指迷算命的历史相传始于战国时代的鬼谷子[4] ;另一相传源自唐代的李虚中,但化名为鬼谷子。想要算命的人,多会求助于某些对命理有钻研或是受人推崇者,以寻求替自己指点迷津,排忧解难。中国古代也称这类人物叫作“算命先生”。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5] ,算命或起于先秦,当古埃及人用纸草记事、古巴比伦人以泥版为书时,中国的古人劈竹成篾,削薄打磨、火烤编连,将最鲜活的史实书于竹简,传遗后世。

2、发展

《礼记·经解》[3] :“《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古人认为微小改变会对未来有很大影响。《吕氏春秋》记载:楚国有个边境城邑叫卑梁,那里的姑娘和吴国边境城 邑的姑娘同在边境上采桑叶,她们在做游戏时,吴国的姑娘不小心踩伤了卑梁的姑娘。卑梁的人带着受伤的姑娘去责备吴国人。吴国人出言不恭,卑梁人十分恼火,杀死吴人走了。吴国人去卑梁报复,把那个卑梁人全家都杀了。 卑梁的守邑大夫大怒,于是发兵反击吴人,把当地的吴人老幼全都杀死了。 吴王夷昧听到这件事后很生气,派人领兵入侵楚国的边境城邑,攻占夷以后才离去。吴国和楚国因此发生了大规模的冲突。 从做游戏踩伤脚,一直到两国爆发大规模的战争,直到吴军攻入郢都,中间一系列的演变过程,有一种无形的死亡力量把事件一步步无可挽回地推入不可收拾的境地。因此古人很认真的来对待封印厄运和旺福,因为微小的事情就可以改变未来命运,指迷算命大约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从出土的甲骨文大多是卜辞这一点可以得到印证。那时的先民们在举行祭祀、征伐、婚嫁等重大事情之前,必先烧龟甲或演蓍草对该事进行虔诚的卜筮,籍此判断吉凶,这大抵是早期算命术的萌芽。到了周朝,周文王、周公等人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整理成书,取名为《周易》,才把卜筮之术上升到理论层面。春秋战国期间,孔子及其弟子在《周易》一书中加进了注解性质的文章,称为十翼,从此《周易》又称为《易经》。几乎是与此同时,齐国大夫邹衍创立了五行学说,与《易经》的阴阳学说相结合,成为了阴阳五行学说。至汉代再由董仲舒、京房等人的发扬光大,逐渐形成了一套有理论、有方法的卜卦算命系统。但是那时的卜卦算命系统依然是比较粗浅,只限于占事层面,对于算命的准确率并不很高~

算命的渊源演变

占测这门类玄学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其起源有据可考可追溯到最早的伏羲氏,之后周文王演八卦,则算命开始逐步得以发展,具体的发展过程比较漫长,每一代都有或多或少的贡献。算命是将中国传统易学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原理应用于预测人生轨迹变化规律的方法。术数家用人出生的年、月、日、时按天干、地支依次排列成四个柱八个字(称为“四柱八字”),再用所排的干支所属五行生克推算人的命运,断定人的吉凶祸福。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 ,算命或起于先秦,当古埃及人用纸草记事、古巴比伦人以泥版为书时,中国的古人劈竹成篾,削薄打磨、火烤编连,将最鲜活的史实书于竹简,传遗后世。

相传始于唐 李虚中,托名鬼谷子。 唐韩愈《殿中侍御史李君墓志铭》:“﹝ 李君 名 虚中 ﹞,最深於五行书,以人之始生年月日所直日辰支干,相生胜衰死王相,斟酌推人寿夭贵贱利不利,辄先处其年时,百不失一二。”形成“年、月、日、时四柱”始于唐朝时期,初以年柱为主体,以生年干为本命,辅以纳音法推命。唐代的李虚中改以年为主,取年、月、日、时四柱推命。五代的徐子平改以日干为我(日主),查四柱间之五行生克制化、刑冲会合为推命重点, 古人对算命痴迷是因为《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古人认为微小改变会对未来有很大影响。

算命 亦称“子平命学”、“子平术”、“四柱命学”、 “生辰八字”等。命理学俗称算命术,又称推四柱或批八字,它是以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所代表的天干地支配成八个字,以《易经》为理论基础,以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为手段,对人一生的吉凶祸福进行预测的一门学问,是哲学与自然科学互相融贯而成的一种学说,是周易预测学的一个重要门类。

算命大师,有李虚中、李淳风、袁天罡等,五代有徐居易,宋有徐子平、僧道洪,元有徐大升,明有,清有沈孝瞻、陈素庵、韦千里、袁树珊、任铁樵等。更有盲派八字理论,盲派快速算命秘诀,金口铁断算命秘要等。

在古代算命通常是一种利用个人切身资讯,例如脸与手的纹路,出生八字、姓名笔划等配合术数来预测或判断命运吉凶福祸并且寻求指点迷津的行为亦称指迷算命。千百年来,经过人们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而且已深深地扎根与人们的心灵中,经久不衰,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更取命宫、胎元、大运、小运、流年,配合行年太岁、月令等的五行生克制化定休咎。

唐宋以来在上层社会中的那种把论命做为雅谈的风气至明朝有增无减。诚如明人宋濂在 《禄命辩》中所说的近世大儒于禄命家无不嗜谈而乐道者。以至于达到了士大夫人人能讲,日日去讲,又有大谈他人命者……的程度,各种命理学著作也大量付梓、充斥书肆,这使得时人有了自学成才的入门途径,所以交流研讨命理,往往成为士大夫们茶余饭后继琴棋书画的又一文雅的消遣。另外,自唐宋以来到明朝命理学热潮由上层社会下移到民间的势头更猛,使得举朝皆迷命理的浓厚民风。染化得平民百姓皆谙命学并成了一代风尚。

由于明清以来我国命学热潮波及了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而命学各流派,门户也繁杂泛滥,这就势必形成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状况,有的术士对命学精典体会不深,持论有悖命理精蕴;有的根本就不在命理上下功夫,而用哗众取宠。没有来头的花拳绣腿炫人耳目,混迹江湖;有的机械套用命诀格局,将变化无穷的命理编排成死格式而对号入座(当今的电脑算命及软件算命),以致无法自圆其说;有的以上诸种情况兼而有之,根本没有准确率可谈。

更有甚者,有的人把预测机理稍加改头换面便自称是自己的发明创造,从古人的故纸堆扒拉出来的东西也纷纷付梓,即时国内易坛上真是即纷呈异彩又乌烟瘴气。所以在这轰轰烈烈的看命热潮中又潜伏着一种学术不精则信者必寡的信仰危机,命学要想巩固和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进一步取得自身的发展,对命理文化就必须进行一番去劣取精,去伪存真的系统的整理工作、这项工作从明朝初年即已开始。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就算命术而言,它是古代人民经过多年实践总结而成的智慧结晶,理论系统复杂深奥,一般人穷一生之努力未必能参透十之五六,可现在社会上一些“大师”不单止认为自己参悟了,还爱发明创造,标新立异发明出新的算命学术。千百年来那些后世公认的命理大师们也只是在原理论上加以阐释而已,未至标新立异发明创造,由此可见古典理论有其严谨合理性以及发明创造新理论绝非易事。可是“发明创造”这事儿对于现在的一些“大师”来说犹如吃生菜一样容易,短短十余年间,新发明的算命术比比皆是。

八字命理的起源

八字命理的起源,和八字的起源不同。

生辰八字是人出生时的干支历日期。年干和年支组成年柱,月干和月支组成月柱,日干和日支组成日柱,时干和时支组成时柱;一共四柱,四个干和四个支共八个字,故称四柱八字。

这种干支历在中国据考从伏羲氏就开始有创建,从中国古代的夏朝就已经开始使用。

不过依据人出生的八字来预测命运的,公认以唐朝的李虚中为首创。不过李虚中是以年月日三柱干支进行预测,所以只能称为六字命理。

五代宋初徐子平在李虚中的基础上,把“六字”发展为“八字”,从而也就出现了八字命理,主要记载在《渊海子平》一书中。

后人为了表彰徐子平的功绩,也把八字命理称为为“子平法”。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