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43379

易经推测中国战争,易经预测2023年虎年卦象

兴仁信息网2023-11-21 06:03:190

运用易经八卦预测中国未来战争

天机不宜过多泄露。

《易经》主要讲什么?

五十签、上签: 苏武脱难

平原秋兔正当肥,雅胜将军脱猎归;

谁把帛书得足雁,果然一箭中双飞。

求财→春冬利。交易→成。婚姻→成。六甲→生男。自身→秋冬大利。疾病→设送。 家运→祈福。寻人→见。失物→东北。移徙→行人→至。公讼→吉。

《易经》中的军事思想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的内容上?

《易经》是一部卜筮之书,约产生于西周初期,其内容极其广泛,其中也包含有军事思想。宋王应麟在《通鉴答问》中说:"盖《易》之为书,兵法尽备,其理一矣。"《易经》中的军事思想主要体现在某些卦的爻辞之中,具体地说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反对恃强凌弱。《易经》这一思想充分地体现在《兑》卦之中。"初九"爻辞说:"和兑,吉"。意思是说,国与国之间需和谐共悦,才能吉利。"九二"爻辞:"孚兑,吉。悔亡。"这是说,国与国之间以诚信相待,就会吉利,如有反悔,就会灭亡。"六三"爻辞:"来兑,凶。"说的是某一国家依靠强大的武力去威胁别国,强迫其服从自己意志,便是凶。

主张师出有名和进行自卫性的防御作战。《易经》虽然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反对恃强凌弱,但并不绝对地反对战争。它认为进行战争首先要做到师出有名。《谦·上六》爻辞说:"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如不得已进行战争,在战前则必须取得道义上的主动。

《易经》主张自卫性的防御作战。《蒙·上九》爻辞说:"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意谓攻打愚昧、昏乱之国容易取胜,主动去侵略别国不利,进行自卫性的防御作战则有利。

对民众在战争中作用的初步认识。《晋·六三》爻辞说:"众允,悔亡。"如果能得到众人的信任,取得战争的胜利便没有困难了。《观·六三》爻辞说:"观我生,进,退。"观察了解我"生民"的意愿,以此来决定战争中的进和退。这些可谓是最初的关于民众在战争中重要性的认识,这种认识虽是简单的,但对后世的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曾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主张保持戒备状态。《易经》认为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小心谨慎,提高警惕。对战争来说,更应做好戒备,否则,就会遭到失败。《泰·六四》爻辞:"不戒以孚",即是这层含义。

对军队纪律的重要性的认识。《师·初六》爻辞说:"师出以律,否藏,凶。"其意是说,军队出征打仗要执行严格的纪律,不然就会打败仗。这是中国古代关于军队纪律重要性的最初认识。

对战争与地形关系的认识《易经》主张军队在驻营时要注意选择有利的地形。《需·初九》爻辞说:"需于郊,利用恒,无咎。一九三"爻辞说:"需于泥,致寇至。"指出军队驻扎在郊野,利于久驻,而无灾患;如驻扎在泥泞之地,敌寇便会乘机而来。

作战指导思想。《易经》已经初步提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作战指导原则。第一,进攻要大胆果断。《易经》认为在进攻时如果畏首缩尾,必然导致失败。《晋·九四》爻辞说:"晋(进)如鼠,贞厉。"在攻城方面,《易经》主张抓住时机实施不断的进攻,以争取成功。《同人·九四》爻辞说:"乘其墉,弗克,攻,吉。"攻城者登上城墉,而守城之敌未退,攻者如不抓住时机继续攻打,则城不易被攻下,只有不断攻打,才能取胜。第二,抢占有利的制高点。《同人·九三》爻辞说:"伏戎于莽,升高其陵,三岁不兴。"其意思是说,军队埋伏在莽草丛中,并抢占了高陵--有利的制高点,往往能战胜敌人,并使敌人大伤元气,多年得不到恢复。

《易经》有哪些疑谜?

近年来,我国掀起了研究《易经》的热潮。实际上,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在2000多年的漫长岁月中,热衷于《易经》研究的人一直很多很多。只是它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重视,拥有这么多研究者。《易经》吸引了如此多的研究者,它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和我国大多数古代文献一样,《易经》上也遍布疑团。而且,《易经》所集疑谜之多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居首位。

《易经》的第一个谜就是它的属性。有人凭直觉说它是古代的卜筮书,也就是一本算命的参考书。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历史书。还有人研究了《易经》内在的深刻含义后,得出它是一本哲学书。这些都是近代以来,人们对《易经》深入研究以后得出的结论。

我们今天所说的《易经》,指的就是《周易》。它通篇都是在讲解八卦以及由此演绎出来的64卦,描述各卦的卦象和相对应爻辞。八卦相传为伏羲所创造,后来周文王又演绎八卦成64卦。

正是由于《周易》这种十分明显的特点,所以人们很自然地把它看作卜筮占卦的参考书,连现代著名学者郭沫若也不例外。

但是,如果透过《周易》说卦论爻的外表,可以看到全书表现的是朴素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

如果对《周易》的《易传》部分进行考究,人们不难发现,解释卦象的爻辞和其他注释,都是有关古代战争、祭祀、婚姻、农事等内容的记事。一些学者也就根据这点认定《周易》是一本历史书。

这些看法是不是已经触及了《周易》的本来面目,现在还难作定论。

《周易》除了属性难定之外,它成文的时间和作者是谁也都让人难以确定。古代曾有“文王拘而演周易”之说,而伏羲、神农、夏禹都曾荣幸地被认作是作八卦的人。卦爻辞和《易传》也曾分别被归属为周公和孔子。这到底与史实差多少呢?至少无人能准确地判断。

现在,学者们把《周易》成书的时间缩小到西周时期,可这是一个长达300多年的时间段,而《周易》中《易传》的成文时间段被延至汉初,又增加了500~600年。实质上还是没有确认。

《易经》虽然布满疑云,但对后世的影响越来越大,也反映出中国古代文明的不可思议和博大精深。但愿《易经》疑谜能早日解开。

易经如何取卦象?

蓍草演卦

古人占筮用蓍草,通过三演十八变方求得一卦。此法为最早的八卦筮法。

此法甚繁。

原文如下: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勒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勒而后挂。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我觉得这种方法好麻烦,所以从来没用过。

以钱代蓍法

以钱代蓍法相传是战国时的鬼谷子独创 ,具体方法如下:

请准备三枚铜钱进行摇卦,乾隆币最佳(如实在没有,请依此理取其它类似钱币)。

无字的一面叫做“背”,你需要记下每次摇卦出现几个“背”,共摇6次成卦。

具体操作步骤:

1、三枚铜钱放于手心,双手合扣,意念集中于所测之事(比如想一分钟左右)。

2、然后晃动手中的钱并撒手落下(第一次),记下反正:

可能出现四种情况:一个背(记作 .),两个背(记作 ..),三个背(记作 O),没有背(记作 X)。

3、重新拿起铜钱,并晃动撒手落下(第二次,无须再想一分钟,但意念仍要集中),记下反正,记法同上。

4、重新拿起铜钱,并晃动撒手落下(第三次),记下反正。

5、重新拿起铜钱,并晃动撒手落下(第四次),记下反正。

6、重新拿起铜钱,并晃动撒手落下(第五次),记下反正。

7、重新拿起铜钱,并晃动撒手落下(第六次),记下反正。

此时一卦快成了,结果记录示例如下:(顺序一定要记录正确!)

上述方法简单易用,是我常用的方法之一。

邵雍梅花易数时间起卦法

梅花易数起卦方法众多而灵活,最宜掌握应用的是时间起卦法。

时间起卦法比较好掌握,主要是依据年的十二地支数(如子一数鼠二数也)加阴历月、日数之和的余数取数,取卦以先天八卦数,如乾一数,兑二数也:

1 、年数+月数+日数,得到的总数除以八,所得的余数为上卦数。

2 、年数+月数+日数+时数,得到的总数除以八,所得的余数为下卦数。

3 、年数+月数+日数+时数,得到的总数除以六,所得的余数为动爻数。

说明:

A、年与时的数取其地支的序数,如子为1,丑为2等,月和日的数取其农历月份的序数,如:正月取“1”、十月取“10”;农历为初一则取“1”、农历为二十八则取“28”,等等。

B、卦数为先天八卦序数。

C、如果同一时辰内需要测几件事,可以年月日时数加占测人姓氏笔画数的方法。也可让占者自由报一数分别加于以上三数中再除。按此法,心想、有兆、所见、所闻都可起卦占测。

二仪数法

此法用心念思维所测之事,然后心生一数,作本卦,心生二数作变卦,配成卦象。所用的数从1到64,心念可从1至1000,心数大于64,则整除64,按伏羲六十四卦次序数配成卦象。变爻已含其中。

四象数法

二仪数法虽简单,但六十四卦序数记忆较繁,不适应个人随时随地占测的需要。四象数法则相当方便,此法用心念思维所测之事,然后心生一数,作本卦上卦,心生二数,作本卦下卦,心生三数,作变卦上卦,心生四数,作变卦下卦,配成卦象。所用的数从1到8,心念可从1至100,心数大于8,则整除8,按先天八卦序数配成卦象。变爻已含其中。

六爻数法

此法用心念思维所测之事,然后心生一数,作初爻数,心生二数,作二爻数,心生三数,作三爻数,心生四数,作四爻数,心生五数,作五爻数,心生六数,作上爻数,配成卦象。所用的数从1到4,心念可从1至100,心数大于4,则整除4,1为阳爻,2为阴爻,3为阳爻变,4为阴爻变,配成卦象。

周易铜钱的方法?(我要最正式的)

用盛世铜钱,比如康熙雍正乾隆,或宋钱。

用六爻……

要先请神拜师,算钱烧香,然后说弟子……求什么不解。把铜钱正面六个一摞放手心,合摇成一摞。依次排开,有六十四种像,每卦开头语不同,内容不同。分大吉中吉小吉,平,大中小凶……你去百度下,没有的话找人教吧。一时半会不行的,说不完说不清…………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