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05275

我的发展六道轮回的由来(我的六道轮回免费测算)

兴仁信息网2023-04-16 17:57:020

所谓“六道轮回”指的是哪六道?来源于哪个宗教?

1.【六道轮回】

轮回,梵语Samsara,又译为轮转、流转。

轮回的原始思想产生于古印度婆罗门教,奥义书中有之

但并不完备

轮回:

“轮回”的主体是虚妄的“执持识”,“轮回”的动力是“业感”,“轮回”的结束是“解脱”。

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即在“六道”中轮回,循环往复,如车轮旋转不息,

造善业得乐报,如天、人二道,

造恶业得苦报,如地狱、饿鬼、畜生等“恶道”。

《观佛三昧经》卷六所说:“轮回六趣,如旋火轮。”

“六趣”即“六道”,是生死轮回的六个去处:地狱、饿鬼、畜生、天、人、修罗。

俗语中常用“六道轮回”。

如元·李寿卿《度抑翠》第一折:“我著你脱离生死,免却六道轮回。”

又如元·无名氏《蓝采和》第一折:“则你那六道轮回怎脱免,使不的你九伯风颠。”

2.【八苦】

一、生苦,即出生时的痛苦;

二、老苦,即年老体弱的痛苦;

三、病苦,即患病时的痛苦;

四、死苦,即临死时的痛苦;

五、爱别离苦,即与所爱分离的痛苦;

六、怨憎会苦,即与仇人见面的痛苦;

七、求不得苦,即所求不遂的痛苦;

八、五阴炽盛苦,即五阴的作用炽盛,盖覆真性,故死了之后,复须再生。

3.【五阴盛苦】

八苦之一。又曰五盛阴苦。

解盛有二义:一就苦而说。人各具五阴而众苦炽盛,故曰盛。又五阴之器盛众苦,故曰盛。

中论疏七曰:‘有斯五阴,众苦炽盛,名五盛阴苦。又此五阴,盛贮众苦,名五盛阴苦。’

次一义,为五阴之作用炽盛,故名为五阴盛或五盛阴。旧译之经常呼五阴而言为五盛阴者,即此意也。

增一阿含经十七曰:‘世尊告诸比丘曰:彼云何为担?谓五盛阴是。’然则五阴盛苦,犹单言五阴苦也。

六道轮回是怎么形成的?

六道轮回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佛教名词,但是六道轮回是怎样形成的,很多人就讲不出来了。或者简单的理解为作恶了就下地狱,行善就上天堂。其实六道轮回是有其自然的规律的。在《楞严经》中释伽牟尼佛就为我们详细解说了,六道轮回的原理。在经中是阿难尊者问到了这个问题: 世尊。若此妙明真净妙心。本来遍圆。如是乃至大地草木。蠕动含灵。本元真如。即是如来成佛真体。佛体真实。云何复有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天等道。世尊。此道为复本来自有。为是众生妄习生起。 世尊,如果这微妙灵明之真心,本来是清净的,周遍十方,圆融无碍。那么这个世界大地上的一草一木和世间的一切众生,甚至最微细的蠕虫昆虫,都是具足真如自性,也就是十方如来,成佛的真体。既然是佛的真体,为什么又有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道和天道等等的差别和不同呢?这些六道众生,是本来就有,还是从虚妄的习气,而致有生死轮回呢? 世尊。如宝莲香比丘尼。持菩萨戒。私行淫欲。妄言行淫非杀非偷。无有业报。发是语已。先于女根生大猛火。后于节节猛火烧然。堕无间狱。 世尊,就像宝莲香比丘尼,本来已受菩萨戒,但偷偷与人行淫,还妄说行淫不过是彼此交欢,既不是杀生,又不是偷盗,是没有业报的。说这些话后,即从她的阴部,生起大猛火,再延烧至全身的肢节,终于堕落无间地狱受大苦报。 琉璃大王。善星比丘。琉璃为诛瞿昙族姓。善星妄说一切法空。生身陷入阿鼻地狱。 又如琉璃大王杀戮释迦种族。善星比丘,妄说一切法空,没有因缘果报。这二个人没有等到死后就坠入阿鼻地狱,受大苦报。 此诸地狱。为有定处。为复自然。彼彼发业。各各私受。惟垂大慈。开发童蒙。令诸一切持戒众生。闻决定义。欢喜顶戴。谨洁无犯。 这些地狱是不是有一个固定的地方,还是自然而然,各人作业不同,报应也不同呢?惟望世尊大慈悲,开导我们童蒙无知,亦令一切持戒的人,听到这个决定义理,大家都乐意奉行,不敢有丝毫有犯! 佛告阿难。快哉此问。令诸众生不入邪见。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佛告诉阿难说:你问得正合我意,可以让大家避免有不正确的见解。你们仔细听,我会为你们解释。 阿难。一切众生实本真净。因彼妄见。有妄习生。因此分开内分外分。阿难。内分即是众生分内。因诸爱染。发起妄情。情积不休。能生爱水。 阿难啊,一切众生本来是真实清静的,只因为妄想执著,所以就有种种习气产生。因为这个缘故,分出内与外。什么是内呢?内即是我们的自身,因为有种种的爱染,出生虚妄的情欲,在身内积聚不停就能生出爱水。 是故众生。心忆珍羞。口中水出。心忆前人。或怜或恨。目中泪盈。贪求财宝。心发爱涎。举体光润。心著行淫。男女二根。自然流液。 所以众生,心里想到了美味的食物,就会流出口水。想到了已经逝去的人,或恨或怜,眼睛中就会有泪水充满。贪求财富宝物,心中就会产生爱涎,举体就生光润。心里想到淫欲交欢,自然男女二根就会分泌水液。 阿难。诸爱虽别。流结是同。润湿不升。自然从坠。此名内分。 阿难啊,各种贪爱虽然不一样,但流动和蕴结的性质是一样的。润湿是不会上升的,自然会下坠,这就是内分。 阿难。外分即是众生分外。因诸渴仰。发明虚想。想积不休。能生胜气。是故众生。心持禁戒。举身轻清。心持咒印。顾盻雄毅。心欲生天。梦想飞举。心存佛国。圣境冥现。事善知识。自轻身命。 阿难,外分就是众生对自身以外的境界,因为渴望向往,就有虚妄的想念。妄想积聚不休,就会产生一种殊胜之气。所以众生若能坚心守持戒律,,就能举身轻快清净。若能心持咒印,就会顾盼雄毅。若是心想生天就会梦中飞腾天上;如果心中忆念佛国,就会于冥冥中看到圣境;亲近善知识,就会不惜身命来奉事。 阿难。诸想虽别。轻举是同。飞动不沈。自然超越。此名外分。 阿难,想念虽然有种种的不同,但轻灵上升是一样的,飞翔而不会下沉,自然会有所超越,这就叫做外分。 阿难。一切世间生死相续。生从顺习。死从变流。临命终时。未舍暖触。一生善恶俱时顿现。死逆生顺。二习相交。 阿难,一切世间众生生死相续不断。生则随顺所造之善恶的习气而生,死则从其变迁流转,当临命终的时候,体温尚存之际,生平所造的善恶业,顿时都映现出来。生为顺,死为逆,两种习气交相迸发。 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愿。自然心开。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 单纯的忆念思想就会高飞,死后必然生于天上。如果在上升的心里,还伴随着福与慧。兼发清净誓愿,自然心境开朗,得见十方诸佛,一切净土,可以随愿往生。 情少想多。轻举非远。即为飞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刹、游于四天。所去无碍。 若是情欲少观想多,虽然也会轻举但不太远。死后就为飞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刹。这些众生游行四天,来去自由并无阻碍。 其中若有善愿善心。护持我法。或护禁戒。随持戒人。或护神咒。随持咒者。或护禅定。保绥法忍。是等亲住如来座下。 这些众生中若是有护持佛法的善愿善心。若是守护禁戒的,就会保护持戒的人;若是守护神咒的,就会保护持咒的人;若是守护禅定的,就会保护修定的人。这些善神常常亲近如来座下。 情想均等。不飞不坠。生于人间。想明斯聪。情幽斯钝。 如果情欲和观想平均,就不会飞升和下坠,生到人间:若观想重,便是聪明之士;若情欲重,便为愚痴的人。 情多想少。流入横生。重为毛群。轻为羽族。 情欲多观想少,就会坠落到畜生道。情欲重为毛群走兽,情欲轻的生为羽族飞禽。 七情三想。沉下水轮。生于火际。受气猛火。身为饿鬼。常被焚烧。水能害己。无食无饮。经百千劫。 七分情欲三分观想,就会堕落到水轮之下,生于火中,受猛火气,身为饿鬼,常被焚烧,见水化火,不能饮食,经百千劫常受饥渴之苦。 九情一想。下洞火轮。身入风火二交过地。轻生有间。重生无间。二种地狱。 九分情一分想的人,都沉沦到火轮以下,身在风火二轮的交汇的地方。情欲较轻便堕入有间地狱,情欲重者就堕入无间地狱。 纯情即沈。入阿鼻狱。若沉心中。有谤大乘。毁佛禁戒。诳妄说法。虚贪信施。滥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十方阿鼻地狱。 如果是纯是情欲无观想,就堕入阿鼻地狱。若心中又兼有诽谤大乘,破坏佛的禁戒,诳妄说法,虚贪信众的供养,滥受他人恭敬,甚至犯了五逆:弑父、弑母、弑阿罗汉、破和合僧和出佛身血,或兼犯十重戒:即杀、盗、淫、妄、酒、说四众过、自赞毁他、故悭吝、故嗔及谤三宝等,都会堕到阿鼻地狱。而且还要辗转到十方阿鼻地狱。 循造恶业。虽则自招。众同分中。兼有元地。 根据各人所造的恶业,虽然是自业所招感,但众生处于同一道中,却有各自不同的境遇。

六道轮回是哪里来的?

六道的名词,是从佛教十法界而来的。其馀四种法界,为声闻、缘觉、菩萨、佛等四种境界。

形成的原因,是众生由业力差别而趣向之前处;因产生果,果影响因。

有情众生受无明影响,难以脱离现况,而在六道轮回不已。

六道名称与所作内容如下:

天界:修上品十善,兼修禅定,受静妙之乐境界。

人界:修五戒及中品十善,受人中苦乐之境界。

阿修罗界:行下品十善,得通力自在之非人境界。

鬼界:犯下品五逆十恶,受饥渴苦之恶鬼神境界。

畜生界:犯中品五逆十恶,受吞噉杀戮苦之畜类境界。

地狱界:犯上品五逆十恶,受寒热叫唤苦之最下境界。

佛教高手进:什么是六道轮回,那最早的轮回是怎么开始的,就是说人类怎么...

首先,您是想从佛学中找到答案还是想从道教的角度来解答,佛教与道教的理念是不一样的,不能混为一谈。我只从佛法角度来给你分析这个问题。轮回没有所谓的开始,人类也没有所谓的开始。为什么这样说?分析如下:佛法讲的是因果缘起法,即万法因缘生、万法因缘灭。也就是说世界上任何事物的生灭都是由各种条件决定,不是自己可以决定的。而这些条件都是相互关联、错综复杂的。轮回的产生是由于众生的无明(即不懂真理)、我执等,而众生的无明是从无始(即没有开始)以来就存在的。因此说轮回本身是无始无终的。但就个体生命而言,是可以通过佛法的修行摆脱轮回,即解脱。我们对于人类,通常是孤立的看待,而从佛法来看,人类只是众生(即众多生命)中的一种存在形态而已,众生之间是通过轮回来相互转化,即某人前生可能是动物,来生可能会投生到鬼道或升天为天人(即神)。所以不能简单的问人类的源起,而且就众生来说也是无始以来就存在的。所以说在佛法里是不存在“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一切都是因缘法。鬼神是存在的,只是生命的另一种存在形态,而且与人类一样,并不是天生就是鬼神或一直都是鬼神,一样是要轮回的。至于宇宙说得有点泛,如果理解为世界的话,一样是因缘生、因缘灭,就像现在的天文学家所知道的,地球等天体也是有一个生、住、灭的过程。但众生并不是只存在于一两个空间里,我们这个地球有生命,其它星球也会有生命,而且我们地球上的某个生命体结束后可能会到另一个星球以另一种生命形态存在着,同理地球上某个生命出生前也可能是在另一个星球存在着。所以说轮回是不局限于地球。

中国正统的信仰起源,“轮回”是中国自古就存在的还是伴随佛教而来的?道 ...

1)道家也信轮回,道家的代表庄子就有轮回说,人死之后,靠的是什么回复于未生之前呢?在《庄子》书中似有两种解释可以回答这个疑问。一是灵魂,一是气。《知北游》篇关于魂魄不死的看法或可同佛家神不灭论相沟通: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忽然而已。注然勃然,莫不出焉;油然漻然,莫不入焉。已化而生,又化而死,生物哀之,人类悲之。解其天弢,堕其天 ,纷乎宛乎,魂魄将往,乃身从之,乃大归乎!

六道轮回是中国道家提出来的吗?还是??阿修罗是什么鬼?形容词意思吗_百 ...

六道轮回是佛教引用的,原印度婆罗门教的世界观。

六道是根据业报身所受福报大小划分的。分别为:天人道(化生)、人道、畜牲道、阿修罗道(魔)、饿鬼道、地狱道(化生)。

道家的轮回观比较简单,认为一个人死后到了奈何桥就要喝孟婆汤,喝完孟婆汤就啥都忘了,前世做的好事坏事他都不记得。这个时候他就是没有分辨的机会,他的罪过都是冥王来决定。好人表彰,坏人受罚。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