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45042

1997年普陀山观音开光显圣,97年普陀山观音菩萨开光大典

兴仁信息网2023-05-31 22:53:140

普陀山观音显灵是真的假的啊

肯定是假的,世上根本就没有鬼神。

普陀山的佛事节日有哪些?

佛诞活动:逢农历四月初八释迦牟尼佛圣诞日,十一月十七日阿弥陀佛圣诞日,十二月初八释迦牟尼佛成道日

观音香会:农历二月十九观音圣诞日,六月十九观音成道日,九月十九观音出家日,为普陀山三大香期。十八日,三大寺例行庄重祝圣普佛,上千僧众和信徒参加。晚上数千人在圆通殿内外坐香齐诵大慈大悲观世音名号。翌晨,三步一拜上佛顶山。中午各寺庵上大供,住持带班顶礼祝福,设斋供众。晚上举行随课普佛,僧众信徒分别齐声诵念顶礼诸佛名号拜忏仪式

普陀山观音像哪一年建造的

普陀山南海观音立像始建于1996年,1997年农历六月竣工。

观音立像工程浩大,实为普陀开山以来之空前大事,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南海观音”题词,九月二十九日举行开光大典,为普陀山增添了新的人文景观,成为海天佛国的象征。“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的观音大士,是世上佛教信众的信仰核心。

普陀山是淅江省杭州湾外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春秋战国时,普陀山及附近诸岛被称为“甬东”。秦朝安期生、晋朝葛洪等人都先后来此山采药和修炼,后来均得道成仙。

汉代时,学者梅福曾来山练丹隐修,故普陀山初名梅岭山。山上长满小白华树,所以也叫小白华山。山东南紧邻一更小的岛屿,悬峙海中,称洛伽山,因此,普陀山又往往连称普陀洛伽山。

扩展资料:

“东亚海上丝绸之路”促成了普陀山观音道场。

普陀山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早在唐代就成为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国家交往的必经通道和泊地。至今山上仍留有高丽道头、新罗礁等历史遗迹,流传着韩国民族英雄张保皋等事迹。

开山鼻祖慧锷大师当年舟触暗礁而船不能前,有人说就是今天普陀山南天门外的新罗礁(因唐时韩国商船队长过此礁而得名,普陀山佛教文化研究所王连胜考证之)。

正是这个新罗礁,见证了唐朝时中国与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之间活跃的海上商贸往来;也正是这些数不尽的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才会有慧锷等高僧入唐求法而从五台山带来了如此一尊将光耀千秋的“不肯去观音”留在了普陀山,从而造就了普陀山观音道场。

事实上,佛教传入中国不断汉化的路径有两条,一条是陆路,一条是海路。虽然主要以前者为主,但“海上丝绸之路”对佛教的传播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特别是观音信仰的传播,由于海商必须长期与大海打交道,安全自然第一,最惧怕的莫过于遇上海难而人财两空。

既然海上保护神观世音菩萨能“令诸众生,大风不漂,水不能溺”(《妙法莲花经·普门品》),自然会成为他们信仰、供奉的对象。

据元盛熙明《补陀洛迦山传》记载:“海东诸夷,如三韩、日本、扶桑、占城、渤海,数百国雄商巨舶,由此取道放洋,凡遇风波寇盗,望山归命,即得消散”。

许多海商及入唐求学修行的外国船只,常到普陀山躲避风浪、烧香拜菩萨,祈祷航程平安。这些因素,为普陀山观音道场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普陀山南海观音立像

1997年普陀山灵异事件 发生了什么?

南海观音开光那天本来是阴天,蓝蓝的天空见不到太阳,当主持人宣布开光仪式现在开始,与此同时盖在南海观音铜像上的红布被揭开的一瞬间,突然光芒万丈——太阳出来了,一缕阳光正射在南海观音的头上,照的观音闪闪发光、金光灿烂。还有一种更神奇的说法:那天,八时十五分大会司仪宣布,“观音菩萨铜像开光典礼开始”,奇迹瞬刻出现了,天空中显现银白色观音菩萨立姿圣像,在场信众仰天狂呼赞叹,掌声如雷,达数分钟之久,许多信众感动得泪流满面,真是充满法喜,不一会又见天空观音菩萨显迹下方,数度出现荷花般浅红色云彩,并未移动,亦达数分钟之久,这真是奇异。人们都说那是观世音菩萨显灵了,信不信由你,由当事人自己。当时,现场3000多人目睹了此奇观。

这是网上找的描述。不过我不信灵异事件,可能是大气原因造成的视觉巧合,加上那些信徒过分神化就让人觉得相当灵异。

谁知道南海观音的来历?

普陀山原名梅岑山,因西汉末年梅福在此修道而得名。唐咸通四年(863年),日本高僧慧锷从五台山请得观音神像回国,途经莲花洋遇风涛,以为观音不肯去日本,便留下神像,称“不肯去观音”。五代梁朝贞明二年(916年)建不肯去观音院。宋元丰三年(1080年)朝廷赐银,改建为宝陀观音寺。从此香火兴盛,南宋嘉定七年(1214年),钦定为观音道场,并根据佛经“补怛洛迦”,更山名为普陀洛迦山,亦称补陀洛迦山。明朝时,把莲花洋南的一小岛称洛迦山,就有了普陀山和洛迦山两个山名。

而观音在古天竺就称南海观音,相传是因为:一、观音出在古天竺(今印度),而古天竺属南亚,加上观音所在的补怛洛迦山在南海,故称南海观音;二、“南海”与“南无”所似,唐代著名文学家王勃的《观音大士赞》曰:”南海海深幽绝处,碧绀嵯峨连水府,号名七宝洛迦山,自在观音于彼住。”王勃卒于676年,就算此《赞》作于676年,亦比“不肯去观音”到普陀山早187年。可见,不是因为有了南海普陀山才称南海观音的,恰好相反,是因为南海观音,才把普陀山改称为南海普陀山的。

南海普陀山之称,是佛门对外交往的需要,是元初由普陀山和尚如智和一山提出的。

据《续资通鉴》记载:元初,中断了中日邦交。后来,根据刑部尚书崔之疏,决定与日本通好。考虑到日本信佛教,普陀山有日本和尚留“不肯去观音”的这层关系,朝廷先后两次派普陀山和尚出使日本。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正月,朝廷派王积翁出使日本,并命普陀僧如智同往。当时,如智提出:观音应沿用古天竺的名号,称南海观音,普陀山既然是观音道场,亦应改称南海普陀山。后因王积翁被醉酒的部下所杀,出使未成。

大德三年(1299年)三月,元成宗下诏曰:“命普陀高僧一山出使日本。”当时,一山有两个头衔:一是江浙释教总统;二是敕封为妙慈弘济大师。一山认为,既然朝廷看重日本和尚留“不肯去观音”的关系,就应该告诉日本人,留不肯去观音处已是观音道场,日本人一定会感到鼓舞。但普陀山这个山名与菩萨名号贴得不紧,外国人不易理解,应该根据南海观音的名号,改称南海普陀山。

一山是以南海普陀山住持的身份去日本的,由于他宣传了不肯去观音和观音道场的来历,受到日本和佛教界的敬重,日本天皇把他请到京都南禅寺传经说法。一山留日本19年,创了“一山派”禅学。一山病故后,日本天皇亲题其像,赞曰:“宋地万人杰,本朝一国师。”并在南禅寺为他建塔、祠。一山的这次出使日本,不仅为恢复元初中断的中日邦交立了大功,而且把南海普陀山之名传遍了日本。

下月到普陀山拜佛,怎样请一尊观世音菩萨像?

1、选择佛像:

去寺庙的佛经佛像流通处,选择一尊观世音菩萨像。第一眼看上去就特别喜欢的就好。

2、加持开光:

一般请出家师父做个简单的开光仪式,了解观世音菩萨的一些基本常识,和供奉需要注意的事项。如果不方便,就自己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只要心诚,举行仪式与否并不重要。

3、请回到家:

在回家的路上,如果是画像,则可以卷起来装好。如果是立体的塑像,则应该用一块黄布之类的东西盖起来,抱着的时候,佛像的脸朝外,保持恭敬即可。

4、供奉佛像:

一般选择客厅等干净的地方,将佛像安置好。画像可以悬挂在墙上,立体佛像应摆在一个专门的供桌或佛龛里。保持佛像摆放之处干净整洁。摆放一些水果之类的供品,烧上三炷香,礼佛三拜或九拜,完成请佛的全部工作。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