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0244

古人起名字为何还要字,古人起名字和号是什么意思

兴仁信息网2023-06-02 23:47:510

古代人的名字为什么都有“字”,到底有何意义?

这个字表示着古代人的小名,因为在古代的时候,称呼人大多数是叫小名。

古人起名为啥要有“字”?

因为古人他自己的名字,一开始是父母起的,然后自己也会给自己起个名字。

为什么古人名字有“字”?“字”指的是什么意思?

古人名字有“字”是因为“字”是名的补充,在古代名是长辈对晚辈或者是上级对下级叫的,而同龄人则是称呼这个人的字。字的意思有两种,一种是指辈分,有些人的字是家里的长辈按照族里的辈分来取的,这一种会写入族谱。而另一种意思则是与名呼应,例如诸葛亮的字为孔明,而孔明又代表明亮,与诸葛亮的亮字相呼应。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名字由姓和名组成,一般都是由家里的长辈取,每个孩子的姓名里面都有着父母对孩子的期待,特别每个时代的名字都有每个时代的特色,例如现在00后的名字里面大多数都有梓,伊,涵等字,而80年代的名字里面则一般都有凤,娣,琴,娇字。这些都是时代的特色,而在古代,古代人的名字也有特色,但是他们的特色与现代有所不同,他们的名字并不是同一个概念,而是两个概念。名代表的是姓名,而字又是另外一个,那么我们今天就来了解这个“字”。

在古代古人对礼仪和辈分是很重视的,也很重视阶级,在他们的眼里尊卑是不可逾越的。而名字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叫。长辈对晚辈都是直接称呼其名,但是晚辈则不可以对长辈如此,同辈之间也不可以如此,于是有了“字”的出现,称呼“字”表示对人的尊敬,一般晚辈对长辈,或者同辈之间都可以称呼这个人的“字”。

古人的“字”并不是一出生就有的,古人一出生只有姓名,而字则是要到了成年才会有字的。古人的字也是由家里的长辈取,在古代字有两种意思,一种代表的是辈分,这种字是家里的长辈按照族里相应的辈分来去,这种会写入族谱,而另一种则是与名相配合的字,例如诸葛亮的孔明,孔明是明亮的意思,呼应诸葛亮的亮字。

历史上,古人有“名”,为何还要以“字”相称?

前几天刚追完一部古装剧《陈情令》,除却里面高颜值的演员,让我比较感兴趣的就是他们各自的“字”了。例如魏婴,字无羡;蓝湛,字忘机。

那么古代人为什么名字里会有“字”呢?它的具体意思指的是什么?难道和现在一样,算是一个人的乳名吗?

其实,古代人的字和名是相互联系的,算是对名的一种补充说明。如果非要追溯它的根源的话,那就要从遥远的商朝开始说起了。商朝是个比较有意思的朝代了,那个时代的人相信有神的存在,所以,也是一个不常见的多神论时代了,电视剧《封神榜》讲述的就是那个朝代的事情。

当时继君王之后,最高的地位就是祭司了,很多认为祭司起的名字是带有神的指示的,只有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长辈才能称呼自己的名,那么问题来了,同龄的人该怎么称呼呢。总不能见面打招呼的时候说“喂”吧。

古人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于是,朋友之间的称呼会另取一个代号,也就是后来的“字”,因为是用来区分的,是给外人用得,所以,又称为“表字”,意为表里不一。

在古代只有有文化的人才会在乎“字”,平常老百姓没有那么多的说辞,于是,这个习俗就开始传承下来,特别是在文人墨客之中,更是流传甚广。

不过,在古代,小孩子如果没有成年的话是没有字的。因为古代女子或小孩基本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面对的都是些家里人,都是称呼名的,所以也就用不着取字。

但是成年以后就不一样了,他们要走向社会,出去交外人,所以,取字就十分有必要了。

“字”是为了在同龄人之间做称呼用的,后来在一些文人墨客的发展下,字也开始在解释名的基础下,包含一些美好的寓意。

例如卧龙先生诸葛亮,他的字是孔明,寓意是“大亮”。不过,也有字和名相同的,比如李白,字太白,横竖都是白;再比如还有字和名相反的,例如韩愈,字退之,寓意要保持谦逊的态度,进退有度。

在古代,名是长辈对晚辈,或者上级对下级的称呼。而同龄人或者在面对的上级的时候,我们称呼的时候就要称对方的字,这是表达尊敬的意思。

而且,每个人的名字也不能乱叫,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我们听到对方拿我们名字开玩笑时,我们心里不舒服的原因了。

当然,在今天,字的作用已经很少了,更多的是称呼对方的名字,也有很少一部分书香世家还保留着用“字”的习惯。

况且,古代“字”的作用只存在与上流人士,文人墨客,普通老百姓接触的知识面少,所以才没有那么多的讲究,所以你如果穿越回了古代,你会发现农村里有一堆叫毛蛋,狗蛋的小孩。

古代人的字和号的含义是什么

古代人的字又称表字,是古代的中国人在名字之外,为自己取的与本名意义相关的别名。古人的号也叫别称、别字、别号。《周礼·春官·大祝》:“号为尊其名更美称焉”。名、字是由尊长代取,而号则不同,号初为自取,称自号;后来,才有别人送上的称号,称尊号、雅号等。无论是字还是号,都只有文人士层的人才有,下层百姓是没有的。根据记载,古时男子20岁时取字,女子许嫁时取字。

古人的名,字,号有什么区别?

名:一般就是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幼年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

关于古人取名的原则,《左传・桓公六年》中也写得很明确:“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家族辈分、生辰八字、生肖属相等都纳入了考量的范围。

可见,古人的名字中,寄托着长辈的殷殷期望,象征着人的身份、地位。

字:是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jī)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由此可见,古人的字男女皆可取,并非男性独有。举例:王昭君,名嫱,字昭君。

如并列,名和字的意思相同或相通,比如屈平,字原,古语中“广平曰原”,所以两者意思相同

字和名两者意思相反。朱熹,字元晦,熹是晨光的意思,表示天亮,而晦则是黑暗的意思,表示天黑。字与名意思相顺承、互为因果或可以用来解释名。

号:是名和字以外的称号。古时,人们为了尊重别人,一般不直呼其名,也不称其字,而称其别号。

号和名不一定有意义上的联系。号可以有两个字的,也可以有三个字以上的。

例如:陆游,号放翁;陶潜,号五柳先生;苏轼,号东坡居士。字数多的别号有时可以缩为两个字,如苏东坡、白香山。

这些别号,多寄托主人的情怀、品格、兴趣爱好和生活经历等,是人生追求的体现。此外,有人认为称别人的字、号还不够尊敬,于是就以其官职、籍贯来称呼,如杜甫被称为杜工部,称柳宗元为柳河东。

帝王、士大夫等死后还被冠以谥号、庙号,也是别号的一种。如“范文正公”“曾文正公”“秦穆公”之类。也就是说,步入社会之后,大部分同事和朋友,都要称他的字而不是名。因为古人看来,一个人的名只在君王或长辈面前才能使用,而字是用来在平辈或晚辈间称呼的。

“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号以寓怀。”

此三者包含着个人的全部品格,是文化意蕴,生活情怀的体现,所以古人在取名、字、号时如此讲究也就不足为奇了。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