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2851

道教神像开光符咒,道教神像开光简洁步骤

兴仁信息网2023-08-12 03:18:580

符咒明细

婚姻和合法事

超渡亡灵法事

超渡婴灵法事

解灾开运法事

送童子命法事

绝症延寿续命法事

婚姻爱情姻缘符咒

婚姻和合符(婚内或单身)

爱情和合符(男女恋爱用)

月老催姻缘符(单身催缘)

桃花宝斩符(斩桃花)

玄女断情拆合符(男女分手)

锁心连心符(已婚分居用)

招桃花符(招异性缘)

单相思符(暗恋用)

顺从听话符(个性对立用)

分手拆合符(隔第三者)

回心转意符

招财旺财符咒

文武财神招财符(旺正财上班族)

生意开店血财符(经商用)

合伙顺利符(股东用)

五鬼运财符(旺横财偏财)

彩票通吃符

太岁符咒

解犯太岁符

开运改运符

平安符

治犯小人符咒

治犯小人符

治同事上司刁难符

文昌学业符咒

学业文昌符(学子用)

利考试光明符(考试晋级)

聪明开窍符

事业功名符咒

求官功名符

文昌事业符(利事业)

出人头第名扬四海符(演艺艺术界用)

招五方人缘贵人接引符

职场竟争面试符

女士美容养颜符咒

女士美容驻容符

更年期心焦用符

治邪押煞符咒

老君避邪护身神符

纯阳祖师驱魔斩妖符

解恶梦安神符

解妖道降头蛊惑符(被人下降)

破秽定心清静符(心神不宁)

治失眠符

治阴灵缠身符

小儿收惊符咒

小儿夜哭收惊符(爱吵夜用)

治小儿鼻梁青筋煞

治小儿食乳拉肚符

治小儿童关百煞

治小儿收惊发烧符

生活讨债攻防符咒

子孙孝顺符

婆媳争吵符

九猴三山仙师防盗贼符

催债讨债符

风水镇宅符咒

开工破土用符

镇宅驱鬼用符

化鲁班暗害百符

日脚冲犯用符

风水化煞用符

墓地镇破用符

化血光官非符咒

避血光车刀浮兵符(凶杀类)

解官非牢狱符(吃官司类)

安胎求孕符咒

怀孕保胎符

母子平安符(临产生产用)

求孕生育符(不孕类)

六蓄宠物符咒

六畜宠物符(特种养殖类)

禄位供灯

解厄长生禄位灯

北斗消灾禄位灯

事业功名禄位灯

家宅平安禄位灯

本命禄位灯

延寿禄位灯

疑难杂症

疑难病症

精神病症

癌症肿瘤病症

神像开光其它服务

吉祥品开光服务

法坛神房建设布局服务

神像迎请开光服务

解犯妖法破降类

法器流通

风水吉祥物类

道服道袍类

法剑系列

法印令牌杂器类

道教经书光盘类

(资料来源于湖北阴阳地理学府)

道教符咒大全

【北极四圣解灾化煞真符】

【作用】

身体多病者、灾祸缠身者、邪气邪怪附身者、家宅不安不宁者、破财、财运不济者、官司缠身者皆可用此套法术操作以求吉祥平安、消灾解难。【作法】面朝北方,先焚香,再存神,驱除杂念,静思;然后念四圣咒语,然后再念四圣都咒,将此四道四圣都符佩带于身。

【画法】黄纸红字画符。

●天蓬咒

天蓬天蓬,九玄杀童,五丁都司,高刀北翁,七政八灵,太上皓凶,

长颅巨兽,手把帝钟,素枭三神,严驾变龙,威剑神王,斩邪灭踪,

紫气乘天,丹霞赫卫,吞魔食鬼,横身饮风,苍舌绿齿,四目老翁,

天丁力士,威南御凶,天驺激戾,威北冲锋,三十万兵,卫我九重,

劈尸千里,祛却不祥,敢有小鬼,欲来见状,钁天大斧,斩鬼五形,

炎帝烈血,北斗然骨,四明破骸,天猷灭类,神刀一下,万鬼自溃,

急急如律令。

●天猷咒

天猷天猷,位列诸候,上佐北帝,下临九州,肩生四臂,项长三头,

身披金甲,手执戈矛,云随步发,海逐身流,红光杳杳,紫气悠悠,

雄风飒飒,猛雾飕飕,真气婉转,星斗回周,千神自朝,五岳巡游,

金童鼓吹,玉女歌讴,名列金阙,位镇酆幽,苍禽狮子,巨海蛟虬,

遇鬼皆收,人遭凶害,崇遇无休,降临福气,荡涤无忧,无知小鬼,

敢有迟留,吾目一视,永作泉囚,急急如律令。

●黑杀咒:

北方黑帝,太微六甲,五帝灵君,光华日月,威震乾坤,

走符摄录,绝断鬼门,行神布气,摄除五瘟,左右吏兵,三五将军,

雷公霹雳,电激风奔,刀剑如雨,队仗如云,手把帝钟,头戴昆仑,

行绕天下,搜捉鬼神,九州社命,血食之兵,不许拒逆,敢有红鳞,

镇星缚手,北斗收魂,三台七星,持剑斩身,罪不重考,殃及子孙,

邪精魍魉,耳不得闻,闻吾咒者,头破脑裂,碎如微尘,急急如律令。

●真武神咒:

乾元有将,顶戴三台,披发圆象,真武威灵,助吾大道,

龟蛇合形,身如山岳,四气朗清,金光赫赫,努目光明,牙如剑树,

手执七星,天魔外道,鬼魅妖精,见吾为血,化作紫尘,魁罡正气,

是吾本身,天符通现,大保乾坤,江河淮济,五岳之神,城隍社令,

拱听吾命,指挥纲纪,敢有摄停,上帝有敕,救护众生,敢有小鬼,

捉缚来呈,急急如律令。

●四圣都咒:

北方有将,上帝灵尊,披头仗剑,主管四维,天上地下,

咸使闻知,刀剑如雨,器仗光辉,逢魔即杀,见善令归,若遇凶灾,

至心转持,飞戈掷火,上澈紫微,身命之官,有厄相随,急难为吉,

日月并齐,令时即念,得获悲慈,三五将军,保护吾身,金光霭霭,

霹雳轰轰,逆吾者死,避之者生,内外家眷,得保清宁,天罡魁星,

三十万兵,毒龙猛兽,巨海金精,贪狼巨门,禄存文曲,武曲廉贞,

左辅右弼,斩邪破军,真光速到,万鬼潜形,急摄急摄,不得久停,

合门昌吉,升入无形,急急一如太上混元皇帝律令。

第一北极天蓬元帅延祥涤厄保宁身符 第二北极天猷副元帅延祥涤厄滋育身命符

第三翊圣储庆保德真君延祥涤厄护持身命符 第四北太佑圣真武真君延祥涤厄安和身命符

道教符咒

符咒[1][2]”是中国道教用以传道修持的主要手段之一。所谓“符咒”是符箓与咒语的合称。一般地说,“符”指的是用朱笔或墨笔所画的一种点线合用、字图相兼、且以屈曲笔画为主的神秘形象 ,道门中人声称它具备了驱使鬼神、治病禳灾等众多功能;“咒”指的是具有特殊音频效应的口诀,道门广泛地用以养生辅助、祈福消灾或者召驱鬼神以达到施行者的特殊目的。符咒法术经籍在《道藏》中占有很大的份量,这些著述内容博杂,体例也不尽一致;但从总体上看,它们携带了诸多的易学信息则是可以肯定的。所谓“法术”首先是指以符和箓为本的道术秘法。由于符箓在体式上已有象征的特点,这就很自然会引入易学的思想理念。故而,符箓无论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都蕴含着易学的旨趣。作为与符箓相辅助的一种重要法术,咒语融摄易学象数理念,也是有案可稽的。在道教中,咒语与符箓有时是可以互相转换的,一种理念通过符字书写与勾画就成为符箓,而当这种符箓以特殊音频念颂的时候也就成为咒语。

落幡咒

幡悬宝号普利无边诸神卫护天罪消愆

经完幡落云旆回天各遵法旨不得稽延

急急如

玉皇上帝律令

九星神咒

九曜顺行元始徘徊华精茔明元灵散开

流盼无穷降我光辉上投朱景解滞豁怀

得驻飞霞腾身紫微人间万事令我先知

土地神咒

此间土地神之最灵升天达地出幽入冥

为吾关奏不得留停有功之日名书上清

甘露咒

悲夫长夜苦热恼三涂中猛火出咽喉

常思饥渴念一洒甘露水如热得清凉

二洒法界水魂神生大罗三洒慈悲水

润及於一切

斗母玄灵秘咒

玄灵节荣永保长生太玄三一守其真形

五脏神君各保安宁

延内真咒

天地同生扫秽除愆炼化九道还形太真

百官纳灵节节受新清虚掩映内外敷阴

度命延生吉日良辰金童玉女为我执巾

玄台紫盖冠带其身使我长生天地同根金光神咒

天地玄宗万气本根广修亿劫证吾神通

三界内外惟道独尊体有金光覆映吾身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包罗天地养育群生

诵持一遍身有光明三界侍卫五帝司迎

万神朝礼役使雷霆鬼妖丧胆精怪亡形

内有霹雳雷神隐名洞慧交彻五气腾腾

金光速现覆护真人急急如

玉皇光降律令敕

破地狱咒

茫茫酆都中重重金刚山

灵宝无量光洞照炎池烦

九幽诸罪魂身随香云幡

定慧青莲花上生神永安

净身神咒

灵宝天尊安慰身形弟子魂魄五脏玄冥

青龙白虎队仗纷纭朱雀玄武侍卫我轩

破酆都离寒庭咒

功德金色光微微开幽暗华池流真香

莲盖随云浮千灵重元和常居十二楼

急宣灵宝旨自在天堂游

祝香神咒

道由心学心假香传香爇玉炉心存帝前

真灵下盼仙旆临轩今臣关告迳达九天

净口神咒

丹朱口神吐秽除氛舌神正伦通命养神

罗千齿神却邪卫真喉神虎贲气神引津

心神丹元令我通真思神鍊液道�常存

净心神咒

太上台星应变无停驱邪缚魅保命护身

智慧明净心神安宁三魂永久魄无丧倾解冤结咒

众生多结冤冤深难解结一世结成冤

三世报不歇我今传妙法解除诸冤业

闻诵志心听冤家自散灭

罗�真君神咒

神首循黑道冥冥超至灵暗明期朔望

阳德晦阴精高镇黄幡阙茅戢耀霜铃

至心俟多福稽首讽真经

符咒分四大要诀:

符:就是书符,代表灵界公文和法规。

咒:就是咒语,代表灵界密码与歌诵号令、说服作用。

印:就是手印,代表灵界的权威和印信。

斗:就是步罡斗,分五行、七星、八卦等各种不同罡步,是代表不同作用威力。

符咒是中国道家灵修的哲学,也是心灵最高艺术升华。古云:『若知书符穷、惹得鬼神惊。不知书符穷、惹得鬼神 笑。』

一道符的构成有五个主要部份组织而成:

点符头:符咒开笔最为重要,就如同人的眼睛一般。

主事符神:每道符的功用各有不同,什么事就该找什么主事之神符,如同现今使用者权威或教授。

符腹内:此道符功用要用于何事作用、斩妖除邪或镇宅,在此处即可明了。

符胆:为一道符的精华所至[生魂及灵魂],符能不能灵验全在此诀。

符脚:[觉魂]为请兵将镇守之意,符脚变化很多,全看此道符本身用途而定,叉符脚也有口诀

道教传统法物【道教开光桃木符咒】

“居不可无桃”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化,表达了人们对人生的吉祥、平安、长寿的向往和追求。国人对它情有独钟,桃符--桃木浮雕钟馗是相信桃木能制鬼避邪的一个作用。 桃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很多,其中最为重要的传说是有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相传可以治恶鬼。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春联就起源于“桃符”)。 尽管我国古代文化中有关桃的描述含有神话故事很多,成分浓重,但桃木避邪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首先我们因当明白什么是“邪”。邪就是不正当、不正派、邪恶、邪念、邪说。中医指邪就是引起疾病的环境因素:常见的有外感六淫:风, 寒,暑,湿,燥,火.七情,痰,饮,瘀血等,邪气入侵人体就会使人生病,病就是邪。的人指鬼神给予的灾祸:中邪,妖异怪诞。避邪就是避免或驱除邪祟。一般用做语,表示降伏妖魔鬼怪使其不侵扰人的意思。 其实最简单的说避邪即指去病 。在医学科技较为落后远古代时期,洪水、猛兽并不是威胁人类生存第一天敌,因为人类在与大自然搏斗中已经掌握自然生存的法则,而古人类无法认知和解释的是“瘟疫和疾病”。使人们心里产生极度的恐惧,认为神鬼在作怪,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邪气,不祥的邪祟。

然而在人类不断的与邪魔做殊死搏斗过程中!发现了桃木在某些方面是对付邪魔/(疾病)强有力的武器。使人们产生了对桃木崇拜,以至在人们心中“桃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古人尊桃树为“仙木”。其实桃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桃树一身均可入药。鲜桃肉质致密,甘甜多汁,含维生素、铁较丰富,作为食疗果品,桃对胃阴不足、口干口渴或体虚阴液不足之便秘症有较好的滋养和润下作用。桃是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可以常吃的水果,肺病患者吃桃也益处多多。因鲜桃含钾多而含钠少,故可作为水肿病人使用利尿药时进食的辅助水果。有报道,吃鲜桃对老年前列腺增生也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桃仁被誉为“活血祛瘀要药”,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古今名方“桃仁承气汤”、“桃红四物汤”等均以桃仁为主药,它可以治疗瘀血停滞、经闭腹痛、热毒肠痈、跌仆损伤及便秘等。艳丽的桃花也是药,不仅可疗水肿、痰饮、二便不利,古人认为它还有美容作用,能“令人好颜色”。《大清方》云:“酒渍桃花饮之,除百病,益颜色”。在唐代,河南洛阳人还有以鲜桃花煮粥的习俗。此外,《本草纲目》中说:“桃味辛气恶,故能厌邪气”。还记载了桃叶、桃皮、桃胶、桃毛等都能入药或与其他药配伍,能治疗妇科、儿科及外科方面的多种疾病。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曾载有以桃枝治疗男子疝气的方法。 以上是已科学的角度解释了什么是邪,桃木为什么辟邪。然而作为当代的有着丰富科学知识的人们来说不光要破除,更因该的是弘扬我们特有的五千年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和我们中国人含蓄内敛表达方式。其中奥运奖牌金镶玉,鸟巢、水立方不就是喻意金玉良缘和天圆地方的中国特有的文化底蕴吗?桃木工艺品,正是有着丰富文化内涵被人们赋予了太多的想象与意愿的一种吉祥产品。

道教中,有哪些普通人都可以念的咒语呢?

道教咒语中的神灵形象以武神最为生动突出。道教中,不是所有的咒语普通弹都可以念,咒语分很多种。在道教文献各种文体形态中,数量最多的莫过于咒语,因为在道教生活中,“咒”无处不在。

普通人在道教中,术数分为几大板块,分别包括符箓、咒语、金丹、存思等,其中的符与咒是最为神秘,也是最吸引人的,由于这一层陌生感,让很多人觉得道教的咒语普通人不可以念,其实也可以的,今天我们就来说几个常用的咒语,以及这些咒语到底有没有作用。

道教的“常用神咒”:

第一个就是“金光神咒”,也就是《一人之下》中所演绎的“金光咒”,咒语为:“天地玄宗,万炁本根;广修万劫,证吾神通;三界内外,惟道独尊;体有金光,覆映吾身;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包罗天地,养育群生;诵持万遍,身有光明;三界侍卫,五帝司迎;万神朝礼,驭使雷霆;鬼妖丧胆,精怪亡形;内有霹雳,雷神隐名;洞慧交彻,五炁腾腾;金光速现,覆护真人;天之光,地之光,日月星之光,普通之大光,光光照十方,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这个也是比较实用的,主要是用来保护自己的,祛除邪祟,大概意思就是体外会有一层看不到的金光来保护自己。

第二个要说的就是“净心神咒”,咒语为:“太上台星,应变无停;驱邪缚魅,保命护身;智慧明净,心神安宁;三魂永久,魄无丧倾。”净心神咒是道士早晚课时所念的,也就类似于基督教祈祷时所念,顾名思义,作用就是净化心灵、保护神魄;第二个叫做“净口神咒”,咒语为:“丹朱口神,吐秽除氛;舌神正伦,通命养神;罗千齿神,却邪卫真;喉神虎贲,气神引津;心神丹元,令我通真;思神炼液,道气长存。”净口神咒有着知行合一的含义,时刻劝导自己不要妄言,明白祸从口出,如果语言上伤害过他人,就要用净口神咒来消除孽障。

求佛教道士启师发符科仪

这个科仪我有,我们地方道士阴阳教做,没有师傅教你不会用的。

道教科仪,以“济世度人”为宗旨举行道教斋醮活动,俗称做道场。道教的道场是由一个一个科仪组成的。不同的科仪有不同的内容。做道场的目的就是通过科仪中道士的诵念经礼忏,唱赞吟偈,步虚旋绕,步罡踏斗,召请神灵莅临醮坛,达到赐福延龄、升仙度亡的目的。

[念经] 念经是道场中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道场,就是单纯的诵念经文的意思。根据信徒的不同目的,道士可以诵念不同的经文,例如:《三官真经》、《北斗经》、《高上 玉皇本行集经》、《太上老君说五斗经》等。道经中说,“斋戒诵经,功德甚重。上消天灾,保镇帝王;下禳毒害,以度兆民。生死受赖,其福难胜”。清经可用于 超度先灵,也可为祈福所用。灵宝派认为,人在世,嘴巴的业障特别多,用念经的方法即能减少心、意、口三业,同时也能够达到祈福、度亡的目的。

[拜忏] 拜忏也是道场中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道场,是单纯的诵念忏文的意思。清忏和清经的区别只是诵念内容的不同。清忏诵念的忏文,一般包含对神忏悔所犯错罪的内 容,因此,拜忏一般使用于度化亡魂、拔罪超幽的道场之中,常用的忏有:《玉皇宥罪宝忏》、《九幽拔罪宝忏》、《北斗忏》、《南斗忏》、《升度忏》等。

[发符] “符”原指古代调动兵将所用的兵符。而道教以“符”作为遣神召将的信物。发符就是道士按照信徒的要求,以灵符召请天将、功曹、符使专递等神,将符 文通报三界帝阙的科仪。发符科仪中,道士通过发奏启师,行法变神,化符召将,通疏送符等仪节,将信徒的赐福延龄、度亡升仙的愿望上达给神灵。发符科仪起于 东汉,仪式几经演变,不断丰富。发符仪约形成于北宋,有悠久的传承历史,音乐激昂,内容变化丰富。

[进表] “表”是古代大臣书写给帝王的疏文。而在道教中则是由道士按照一定的格式为信徒按照所求目的书写的“信”。每当择日开坛进表时,法坛道士们就需要 通过拈香跪拜、起首作揖、敕水洒净、变神存思等等系统的过程启请神明、功曹。再由高功法师,步罡踏斗以本身元神飞到天庭默念表文,启禀上苍以求安泰。将表 文呈于功曹仙官,再送往仙府门第。

[地狱灯] 正确的叫法应该是“灯仪”,在《道藏》中收录有《万神灯仪》、《九幽灯仪》、《血湖灯仪》等等。最常用的是“血湖灯”,主要是以启请神明,例如 “三官大帝”或者“太乙真人”按照灯仪的不同。放出大毫光,潜入地狱救出罪魂,所以“灯”有了“上照诸天,下照诸地,八方九夜,并见光明”的能力。从灯仪 不难看出道教正一派对沉溺魂魄的怜悯与慈悲。希望通过此道场,从而使得幽魂解脱,真是《度人经》中所云的“异骨同亲”的最典型表现。

[炼度] “炼”是“一语双关”,指以法师的“内炼”去“交炼”亡魂。因为人生在世谁能没有毛病?这种毛病同样在死后也会继续下去,信徒希望通过召亡宣化, 经咒加持,再由法师元神交炼从而让亡魂脱离疾病。反映了人民对疾病的反感,对亡灵的惦念。最后,交炼的亡魂将飞升南宫,享福逍遥。

[告斗] “斗”乃“紫光夫人斗母元君”的意思。在诸多度亡道场中,专门使用到该科仪。希望通过化符、通疏、书空、念咒以及金钟玉磬叩首拜揖,启请元君放光照地狱,救度沉溺魂魄。然后升上大梵宫逍遥自在。“告斗”只需要三位法师,但是依然十分热闹。

[施食] 施食就是佛教讲的“放焰口”。“焰口”本是印度的一种饿鬼的名字,阿难尊者在修行时碰上了一个喉咙细、肚大食量也大的鬼那就是“焰口”,后来他急急忙忙去 找释尊,释尊变口传了《瑜伽焰口》,佛教传入中国后,焰口施食变被道教转化为“灵宝施食济幽科仪”道士通过宣说灵章,念咒化符,将坛桌上的米粒食品变化为 亡魂的法食甘露,并且让“沉沦六道、三途五苦、十类四生”之游魂也得到沾濡和饱满,达到亡魂超阴、共涉仙乡的目的。施食历史悠久,是道教常用的度亡法事之 一。施食中还要设“寒林坛”专门祭祀鬼王。道藏中收有《灵宝施食法》一种。《灵宝施食法》成书的时代已不可考,但其行仪方式和内容结构和“至夜静,望空默念”,所念的有净三 业咒、土地咒、救苦经、普照鬼神咒、甘露开咽喉咒、化食咒、五厨咒(《五厨经》)、 解冤咒,逐一宣传三皈依、九真戒和四大誓愿,最后以散食咒结束,称此施食功德令 “宗亲师资并眷属,普及诸众生,皆成无上道”。《灵宝施食法》中的咒语多有仿效 梵音,但与佛教蒙山施食的梵音咒语亦不同。至于南宋时期道教科仪总集中的施食科仪, 则多具道教自身的特点。

[开光] “开光”就是为神像(或画轴、或雕像)请光分灵的科仪。因为,神像、法器在没有开光以前只是一个雕塑品或是普通的水墨画。在开光科仪中,行法高功通过上香 请神,十献散花,通疏焚化,请光分灵,朱笔点窍,明镜开光,达到神像金光覆映、神通万化、福佑生民的目的。经过开光的神像,按例须留庙经宿,次日才可以请 回本地或家中奉祀。科仪音乐跌宕起伏,锣鼓喧天,特别是到了高功呈送关告的文书上天上时,使众人眼花缭乱、欣然不已。开光科仪表现了道教信徒对神灵的崇 敬,并且希望经过法师开光点窍后的神灵供奉于家中或是店中,能够心想事成,幸福康泰、驱邪辅正。

[拜斗安太岁] “太岁”为凶神,在地与木星相冲。然而该年出生与隔六年出生的人就会受到牵连,叫做“太岁煞”。然而通过道士的念经、画符、礼神、拜愿则可消除该“煞”。

[该科仪与古代的堪舆风水有关。主要是安镇龙神、土地。不起土府之煞。保平安。先由道士请水念章再点敕八方按灶神安五方。奠五方五土龙神。

[还受生] 还受生是正一派的科仪。指的是由道士诵念《太上老君说五斗金章受生经》、《禄库受生经》的道场。正一派道众于农历初一和十五(塑、望之日)于大殿举行还受生科仪,以超度先亡。

[度桥] 这里所谓的“桥”乃“升天托化桥”而不是所谓的“奈何桥”。道众通过念咒化符、金钟玉磬等步骤将亡灵送度过桥,让他踏上升天路。

[朝]古代大官皆在卯时之宫中报道,而后上朝。“朝”在道教中解释为礼神明、供神明,主要有“三朝”、“五朝”等

[化坛卷帘]化坛指道士将举行斋醮的坛场幻化为瑶坛仙境、 神仙世界;卷帘指启请仙真降临坛场时,如同人世君王临朝听政,卷帘听取高功面陈奏 疏。 化坛卷帘可以作为一种仪式元被包含在其他仪式体之中,也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科 仪。《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开度黄箓斋五日节目》记述了建斋第一日“入夜,请光分灯, 次关金箓灯,次宿启告斋”以及“行卷帘仪,上表入坛”的内容。这里的“卷帘仪” 当是独立的仪式体,而江南地区目前演习的进表科仪,就将化坛卷帘包含在进表科仪之 中,作为一种仪式元。

[分灯] 分灯是斋醮中燃点坛场灯烛的常用仪式元,起初是独立的仪式体,后来则被包含在 别的仪式体中,作为某种斋仪的一项内容。 据《上清灵宝大法》称:“欲荐拔阴灵照破幽暗之灯,须得慧光之法,方能降三光 之慧,以接凡火之光,方能追摄受度。如无此法,只是凡火之光不能超脱矣。”它认 为坛场灯烛之火非同凡火,必须取得日月星三光之“慧火”才能使灯烛具有上照天庭、 下彻地狱、拔度亡灵的功用。

[解冤释结] 在科仪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谓冤结,主要指世间种种人际冤对,引起了阴讼牵连、人鬼牵连,阴鬼受难,阳世受报等,认为须用科仪和符文,解冤释结,以求阴鬼升仙,阳世平安。宋代王契真《上清灵宝大法》卷四十三称:

“凡 人处世,多因躁心害物,或欠命负财,积诸冤结,以致阴讼牵连,无由托化,既承天恩开度,得领荐修,但其间怨气切齿,因邂逅恐生紊乱,当依斋法用符文,随事 与之解释,使回心向道,解结和冤,庶可同登乐土矣。”在道教科仪中有独立的解冤释结斋仪,也有将解冤释结的内容包含在某些科仪中,前者如《太上道君说解冤 拔度妙经》《太上三生解冤妙经》和《元始天尊说东岳化身济冤保命玄范诰咒妙经》等,后者如炼度仪和施食仪。不论是独立的斋仪或是被包含在某些科仪中,解冤 释结都属于黄箓类的内容。

早期道教的《太平经》认为,以道德准则为指导思想的社会是无冤结社会,称“道兴者主生,万物悉生,德兴者主养,万物人民 悉养,无冤结”,认为“君为父,象天 臣为母,象地 民为子,象和。天之命法,凡扰扰之属,悉当三合相通,并力同心,乃共治成一事,共成一家,共成一体 也,乃天使相须而行,不可无一也。一事有冤结,不得其处,便三毁三凶矣”。而神仙世界,也是“诸神相爱,有知相教。有奇文异策相与见,空缺相荐相保,有小 有异言相谏正,有珍奇相遗”。以这样一种无冤结的太平社会理想作为追求的目标,反映了两汉社会绝大多数民众在被压迫,被剥削的冤对中寻求出路的一种美好愿 望。但是,据现存的史料,早期道教的科仪似乎尚未有解冤释结的内容。

[礼三师] 是科仪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所谓三师即度师、籍师和经师,有天上和人间二种。“天上三师者,太上老君为度师,虚皇大道君为籍师,元始天尊为经师 也”。人间三师者,“所为师者曰度师,度师之师曰籍师,籍师之师曰经师”。在科仪中,道士要先存念人间三师,次存念天上三师,“乘青黄白三气下降,心礼三 拜,次五方卫灵诀,随方掐卯午酉子中,内思五脏、五岳、五星、五帝,各统从官兵马,备卫身中,四灵列侍,五色庆云,满身直射,五方罩覆,坛所吻合。内外之 境,无感不通”。故唐代道士张万福在《洞玄灵宝三师名讳形状居观方所文》中称:“先存三师,然后行道。凡厥读经、讲诵、行道、烧香、入室、登坛,皆先礼师 存念 次当起愿,开度九祖,及以己身。此法不遵,真灵靡降。”即将“礼三师”置于行仪之先的地位。尊重师长是道教的传统。《道德经》第二十七章有云: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意思是不尊重他的老师,不珍惜老师的借鉴作用,而自以为聪明的人,其实是最大的迷误。

[散花] 是斋醮仪式组成中常用的仪式元。陆修静《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 称,天上神仙临降醮坛时,“皆驾飞云绿軿,八景玉舆。从真人玉女手把花旛,前导凤 歌,后从天钧,白鹤狮子,啸歌邕邕,烧香散花,浮空而来”。因此,散花原是想象 中神仙銮驾行仪的一部分。道教仪式常把醮坛幻化为神仙居处的瑶坛,存想自身为神仙 临坛弘道,因此,遂以散花作为颂赞神仙和幻化醮坛的仪式内容之一。 中国古代祭仪中并无“散花”的形式。道教的“散花”源于佛教,但又有自身的特 点。佛教的《大般若波罗密多经》和《华严经》中,都有“散花”一品,称“散花于佛 上,是为供养佛宝”。认为在佛前散花为对佛的供养,据传,魏世祖曾在四月初八 浴佛节时亲临门楼观看行佛,散花敬礼。现在南亚地区仍有撒花瓣以迎尊贵的民俗,当 是古时散花礼俗的遗风。佛教的散花,多用鲜花,后也有改用纸花的。 道教的“散花”,并不实地抛撒鲜花,只是诵唱。陆修静的《太上洞玄灵宝授度仪》 有在巡行中咏唱的步虚词多首,如“诸天散香华,倏然灵风起”,“灵风扇奇奇,清香 散人衿”,“香花随风散,玉音成紫霄”,“真人把芙蓉,散花陈我愿”等。

菩萨,财神怎么办才算是开了光呢?

不需要所为的开光,佛经里没有给佛开光的说法,都是假和尚想挣钱的说法,记住和尚不可能给佛开光,那和尚比佛厉害多了,直接拜和尚吧!给佛像加持不是开光,不加持更灵。主要是你的心城不诚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