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4912

吉日良辰迎淑女怎么对,良辰已定吉日待访

兴仁信息网2023-09-10 03:38:000

吉年吉月吉日吉祥如意迎淑女,请出上联

吉年吉月吉日吉祥如意迎淑女

福月福日福夕福星高照送俊才

(因为“淑女”是仄声,只能当上联,所以对此下联——是描述八月底某天,全家去送考上大学的孩子)

吉日佳期彩车结伴迎淑女?

上联是,吉日佳期彩车结伴迎淑女,下联是,良辰美景好酒满杯敬嘉宾。

对联,传统文化之一,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对联又称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有偶语、俪辞、联语、门对等通称,以“对联”称之,则开始于明代。 它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它与书法的美妙结合,又成为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

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

春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这要算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此说的根据是清代楹联学家梁章钜《楹联丛话》引《蜀梼杌》,但据《楹联概说》考证,梁章钜在引用时将"以其词工"改为"以其词非工",《蜀梼杌》原文认为该联是辛寅逊而非孟昶所作。宋代不同史料对此说法不一,还有将作者归为孟昶儿子的。因而这副春联作者到底是谁,仍是个悬案。

骈文与律诗是对联的两大直接源头。对联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古体诗、散文、词曲等的特点。因而对联所用句式,除了律诗句式、骈文句式外,还有古体诗句式、散文句式、仿词曲句式。不同句式适用格律不同、宽严不同。其中律诗句式平仄要求最严,古体诗句式则除了对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

对联的要求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1. 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 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 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 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一、字句对等。

一副对联,由上联、下联两部分构成。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

二、词性对品。

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

三、结构对应。

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以及修辞的运用,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平/衡。

四、节律对拍。

上下联句的语流节奏一致。节奏的确定,可以按声律节奏“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出现单字占一节;也可以按语意节奏,即与声律节奏有同有异,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

五、/平/仄对立。

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平/仄相/反。单边两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联,各句脚依顺序连接,/平/仄规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传统称“/平/顶/平/,仄顶仄”。如犯本通则第十条避忌之,或影响句中/平/仄调协,则从宽。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

六、形对意联。

形式对举,意义关联。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统一于主题。

一般来说

上联尾字是仄声(三声、四声)。

下联尾字是平声(一声、二声)。

上联是“因”,下联是“果”,“因”在前,“果”在后。

面对贴对联的地方,自己的右手边贴上联 左手边贴下联。

如果有横批,横批首字边贴上联,横批尾字边贴下联。

良辰美景迎淑女,求下联

良辰美景迎淑女

百年好合姻缘美

择期吉兮迎淑女求下联

问题:择期吉兮迎淑女求下联。

回答:

上联:择期吉兮迎淑女;

下联:选日好兮送俊男。

儿子结婚打电话请客咋说

否极

有什么古风美句适合写在婚礼请柬上

新婚燕尔辞:

良辰已订,吉日待访。

天地合一,眷侣成双。

传红叶乃生情愫,

系赤绳而定祯祥。

笙箫友之,当遇听琴文君。

才德备矣,自识顾曲周郎。

青青子衿,灼灼霓裳。

中选雀屏,定情红娘。

秋池结并蒂芙蓉,

春水泛对浴鸳鸯。

王家少年之俊秀,坦腹东床。

崔氏小姐之莞然,待月西厢。

桂馥兰馨,情深意长。

百年好合,五世永昌。

邻女有心,窥得宋玉颜色。

少伯多福,阅取西子红妆。

君作画眉张敞,卿为举案孟光。

鱼水交融,好迎出浴贵妃。

云雨相逢,以待入梦襄王。

今朝芝兰竞秀,他年瓜蒂满秧。

凭唱一曲《蝶恋花》,愿奏三生《凤求凰》。

深情终老,携手共植枇杷树。

白首同归,化蝶再临小轩窗。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亲卿爱卿,不负韶光。

注解——

1、传红叶:唐代诗人卢渥从御沟中得到宫人的红叶题诗,后又与宫人巧为夫妇。

2、系赤绳:传说月下老人以红绳相系男女,确定男女婚姻,前世注定今生缘。

3、听琴文君:取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故事,司马相如作客卓家,弹唱《凤求凰》“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使得在帘后倾听的卓文君怦然心动,二人一见倾心,双约私奔。

4、顾曲周郎:周瑜精通音乐,三杯薄醉后,如果发现有人弹错了,就一定能听出来,还要一定回头看。唐代李端诗云“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表现了女子为了所爱慕的人顾盼自己的心情。

5、青青子衿:出自《诗经·郑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表示思念情人。

6、灼灼霓裳:演化《诗经·周南》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表示新娘出嫁。

7、中选雀屏:取自李渊与窦皇后典故。窦皇后父亲曾画两只孔雀在屏风间,让求婚的各射两箭,他暗定谁能射中孔雀眼睛,就将女儿许配给谁,只有李渊最后射中,于是就把窦后嫁给了他。

8、定情红娘:取典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书生张君瑞和相国小姐崔莺莺在普救寺里一见钟情,于在侍女红娘费尽心力的帮助下,促成良缘。后人将“红娘”借喻牵线人。

9、并蒂芙蓉:化取皇甫松诗句“芙蓉并蔕一心连,花侵隔子眼应穿。”

10、对浴鸳鸯:化取杜牧诗句“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11、坦腹东床:太尉郗鉴派门生去王家选女婿,门生归来回报:“王家诸郎都很不错,只有一个人坐在东床上,袒腹而食,若无其事。”郗鉴说:“这正是我要选的佳婿。”一打听此人正是王羲之。

12、待月西厢:崔莺莺看上张生,想约张生夜间花园幽会,但不好意思开口,就在扇上题诗一首“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托丫环红娘送去,是夜遂成好事。

13、宋玉颜色:比喻美女遇情郎,典出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

14、西子红妆:取范蠡与西施故事。东汉人所写的《越绝书》中记述:“西施,亡吴后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两人驾一叶扁舟,消失在烟波之中。

15、画眉张敞:京兆尹张敞每天都为他的妻子画眉毛,而且技艺十分娴熟,画出的眉毛十分漂亮,汉宣帝为此将他们树立夫妻恩爱的典范。

16、举案孟光:大才子梁鸿读完太学回家务农,与三十岁的孟光结婚,婚后他们抛弃孟家的富裕生活,到山区隐居。每次孟光给梁鸿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

17、出浴贵妃:白居易的《长恨歌》诗云“。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借指鱼水之欢。

18、入梦襄王:楚襄王游云梦之泽,梦神女曰:“妾在巫山之阳,高邱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人以此比喻男女欢合。

19、蝶恋花:取苏轼与王朝云故事。王朝云常唱这首《蝶恋花》词,每唱到“枝上柳绵吹又少”时,就掩抑惆怅,不胜伤悲。苏轼大笑:“我正悲秋,你却伤春!” 表现恋人心有灵犀。

20、凤求凰:取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故事,司马相如作客卓家,弹唱《凤求凰》“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使得在帘后倾听的卓文君怦然心动,二人一见倾心,双约私奔。

21、枇杷树:出自归有光《项脊轩志》“庭有枇杷树,乃吾妻死之年所手植,如今已亭亭如盖已。”此处表示恋人生死不忘。

22、小轩窗:出自苏轼《江城子》“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又以“梁祝化蝶”表示夫妻真情长存。

23、今夕何夕:出自《诗经·唐风·绸缪》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24、亲卿爱卿:出自《世说新语·惑溺》亲卿爱卿,是以卿卿。

后记——

典故借寓,向来是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要以具体语境而定。在婚礼的场合下,自然皆取好的一面。如“琴挑文君”是寓意恋人的自由爱情,而不是寓意新郎如迎娶寡妇。“举案齐眉”是寓意夫妻的相敬如宾,而不是寓意新娘是个丑女。“张生与崔莺莺”是寓意《西厢记》的大团圆的结局,而非《会真记》中始乱终弃的孽缘。取其美好寓意即可,没有必要吹毛求疵。

“贵妃出浴”和“巫山云雨”,可能有些读者觉得太过轻佻俗艳,但婚姻有雅的一面,也有俗的一面,雅俗兼备,方是生活,岂能取雅而舍俗乎?

“枇杷树”与“小轩窗”。注解已经说明,代表恋人生死不忘,真情长存,而并非是说情深不寿。人终归有一死,世间没有万年携手,唯真情可跨越百世而永存矣。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