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10801

道家怎么开佛像开光,怎么看出佛像开光了

兴仁信息网2023-09-18 21:57:170

请问佛教中开光是什么意思啊?

开光,又称开光明、开眼、开明,就是新佛像、佛画完成想置于佛殿、佛室时,所举行替佛开眼的仪式。《禅林象器》上说:“凡新造佛祖神天像者,诸宗师家,立地数语,作笔点势,直点开他金刚正眼,此为开眼佛事,又名开水明。”在佛教中,经过开光中的佛像具有宗教意义上的神圣性,受到佛教徒的顶礼膜拜。

开光时,将佛像安好,先诵经及咒语,奉请佛菩萨安座,然后才请高僧为佛像开光说法,《黑谷灯语录》中说:“开眼者,本是佛匠雕开眼,是事开眼;次僧家诵佛眼真言,诵大日真言,而成就佛一切功德,此谓开眼也。”其实开光就是为佛像举行一种说法的仪式,其具体的仪式如下:主法者先拿新毛巾向佛像做一个擦佛像的动作,说一首偈语,赞颂佛菩萨的功德,此谓开眼也。其次再用镜子向佛像正面对照,说几句寺院、佛像完成的因缘;然后主法者拿起朱砂笔,再说一首偈语,然后将朱砂笔向佛眼的方向作一个“点”的动作,大喊一声“开”,经过如上的一番仪式,开光才算完成了。

开光时,由于佛菩萨的功德不,所以主法者所说的法也有所不同,并且主法者常常会提到为佛像开“六通”,即眼通、耳通、鼻通、舌通、身通、意通,让佛像具有六种神通,点眼眼通,真见无所不见;点耳耳通,妙闻遍及十方;点鼻鼻通,普嗅法界诸香;点舌舌通,演说妙法无穷;点身身通,分身尘尘刹刹;点意意通,能鉴三世群机。

开光法会的仪规最早见于北宋太平兴国五(980),北印度乌填曩国传法大师施护在开封太平兴国寺译经院译出的《佛说一切如来安像三昧仪规经》。该经指出,佛像塑画雕造完成后,就要举行安像庆赞活动。首先选择吉日良辰和结界胜地,其次在此处设置伴盖、幢幡、香花、水果、灯明等佛供,接着由身著庄严如法的阿诸梨起身入佛堂安像,并同弟子们一心观想如来一切圆满之相。然后合掌作礼,瞻仰圣容,以净香花等供于佛前。再是入定心,离疑念,诵咒三遍,请一切佛安住于此,受此香花、灯、果、饮食等供养。复次,安置佛像坐西向东,并用黄布覆盖。阿诸梨作观想佛如一聚火,如来真身诸相圆满,然后以奄阿牛三字安于佛之身上。把“奄”字安于顶上、“阿”字安于口上、“牛”字安于心上。若是金、石、铜等佛像,就要涂上香油,用草刷子刷干净,然后用歌舞妓乐赞颂,僧人复颂香油真言。再用盛满香水和五宝五药花果的净瓶,灌浴佛像,僧众齐诵偈赞,并作歌舞妓乐。若是画像,要用镜子照之,再以前述五种净火涂于镜,沐浴镜中影像。再依次吟诵著衣真言、安耳真言、安发髻真言、安指甲真言、安此须真言、献涂香真言、安庄严真言等等,然后依灌顶仪规将佛像置入曼荼罗,诵本尊真言三遍。一切供养仪具足后,开眼师用笔作点姿势,这是为佛像开眼之光明,再诵开眼光真言三遍。

这时,佛像即已开光。诵完开眼光真言后,令施主入曼荼罗,齐诵护摩真言、增寿真言、息灾增益真言,使众生普获吉祥。这时,阿诸梨即教化施主结缘,施利增福,金银财帛等随布施。复次,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施以财物,令福德更具圆满。曼荼罗之内所供财物,必须都归阿诸梨,其他人不得享用。当这套仪规全部完成后,即可收坛。这是密宗的开光。

佛教中任何仪式都具有一定的表法意义,开光也不例外。我们众生从无始以来,受到无明尘垢的污染,而不能彻见诸法的真理,所以需要开发我们内具的智慧。如神秀禅师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试,勿使惹尘埃。”所以,在开光仪式中,主法者拿起毛巾向佛像作拂尘的动作,这是表示要拂去我们众生心地上的垢尘;然后再用镜子一照,表示垢除净显,明心见性,真正见到诸法的本来面目。用朱砂笔点向佛眼,由于眼睛代表着智慧,所以点开佛眼,意思就是要开发我们众生的内在智慧。我们众生由于无有智慧,对诸法妄起分别,就如眼睛有病,见到空花,所以需要除去眼病,这就是我们的般若智慧。

开光这种仪式源自道教及民俗,由于佛教在流传过程中,受到中国原有的文化影响,所以便接受这种仪式,这也是佛教中国化的一种表现。但是,开光仪式所具有的内涵,则是佛教特有的提升。现代有的佛教徒往往忘记开光的内涵,而偏重追求仪式的隆重,这是执事废理;或者的人认为开光仅是一种仪式,没有什么实在的价值,这是执理废事。这两种现象,都属偏见,佛法提倡事理圆融、事理无碍,所以我们在举行开光仪式时,不要忘记这种仪式的内涵,不仅要开佛像眼,更要我们众生的心眼,开发内在般若智慧。只有这样,才能契合佛教的真意。

带着本命佛还可以去道观开法?

佛是佛教的

道是道教的

神仙不太一样 所以最好 不要找道家 开光佛家的东西 以免被喷 但是 就找道家行不行? 没啥问题 因为 儒释道本是一家 何必分家。

其次什么是开光?

1是,时时勤佛试 莫使惹尘埃 是在告诫我们 人生修行 是要有恒心的 而不是 装装样子

2是,用镜子照照,这叫明心见性 去处了污垢让我们更能直视自己的心。

3是。朱砂点眼,眼是智慧,就是让我们分辨是非离苦得乐。

这才是开光的核心

怎么请佛像

建议步骤和内容如下,详细内容如後说明。

一心至诚,构思可供放置佛像的位置。

寻找有缘的佛菩萨像,如非画像,尽可能是实心的。

如果方便,备妥长期供奉的佛桌。请佛菩萨安座当天,以虔诚心诵持经典,回向十方法界,并以净水、香、花、灯、水果等供养。尔後日日维持整洁,维系道心。

请佛念佛,发心,维持清净心,最为要紧。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但因为个人情况不同,以下分为住处条件、佛桌位置、请佛安座、供养等几点说明。

一、住处条件

若住在宿舍,或与他人共处一室: 1) 信仰不同时,为避免引起他人反感,可以佛经代替佛像。於课诵前後,问讯顶礼,表达虔诚心与恭敬心即可。 2) 家中仅自己一人学佛时,同上。

宿舍或家中,信仰相同,且尚有空间的馀裕,则设置佛桌或佛堂为佳。

二、佛桌位置

是产生家庭安定感的中心。以一进门,或每个房间均可看到的地方为主。

应当面对门窗,阳光充足。不要面对或背对厕所、炉灶、或自己的卧室。

若条件宽裕,则选择一间静室。用於礼诵、禅修,避免会客、宴饮、嬉闹。

三、请佛安座

佛是光明,是佛打开众生智慧的无明。因此,请佛菩萨到家中,是请诸佛菩萨护法龙天来此安座。

佛像如非画像,无论是木刻或铜塑,以实心为佳。

请佛菩萨当日,随力供养,备办净水、香、花、灯、水果等,亦可奉请有缘僧侣、同修,共同前来诵经(如心经、大悲咒、金刚经…等)。若无馀力,心香一束,诵持经典,亦同。尔後回向法界,发心利益十方有情。

寺庙与住处不同的说明:以往寺院由於制作经费、搬运组装…等各类条件,传统佛像常为空心。尔後僧侣在公开的场合,举行装藏(佛像内装入珍宝)的仪式,称为开光。仪式目的是昭告大众,共起修行心和恭敬心。

由於个人住处并非道场,请佛菩萨的像来,是时时刻刻提醒修行人学习这些导师,如何修行,如何发愿、起心动念、行住坐卧的方式。一般所说"开光仪式",非属必要。

具备信心、恭敬心、至诚心,是发心请佛,指导修行的开始。

四、供养

以诵经为佳,其他物资,随力备办。

现代住处佛前供养,可以电灯替代油灯。每日换供净水,燃香以清香为原则(自然檀香或沉香为佳)。可供水果、香花、茶叶…等。

心中时时以佛菩萨为导师,至心修行,是真供养。

祝愿 菩提道上,福慧双修。

给佛像开脸怎么开

佛教没有“给佛像开脸”一说。

“给佛像开脸”是一个世俗的说法。

佛门大德,在佛菩萨像公开接受众生的供养之时,进行的一项法事活动,叫“开光”。

佛教本来没有开光,佛教有佛像加持的仪式,跟开光类似。“开光”一说来自道教,开光为道教科仪之一。流传到现,就都统一叫开光了。

除佛、菩萨、金刚等本尊像外,其它的物品不叫开光,只作加持。

佛教开光加持仪式的所在地,一般是著名的佛教道场,参加仪式的法师应受具足戒,持有正规戒牒。主法者应为有较高修行成就的法师,为寺院住持。

佛教开光仪式所具有的内涵,是佛教特有的提升加持。佛教开光仪式,不仅是开佛眼,更是开众生的心眼,开内在般若智慧。

佛教的咨询

去寺里询问一下,让他们帮你开光

给佛像开脸怎么开

佛教没有“给佛像开脸”一说。

“给佛像开脸”是一个世俗的说法。

佛门大德,在佛菩萨像公开接受众生的供养之时,进行的一项法事活动,叫“开光”。

佛教本来没有开光,佛教有佛像加持的仪式,跟开光类似。“开光”一说来自道教,开光为道教科仪之一。流传到现,就都统一叫开光了。

除佛、菩萨、金刚等本尊像外,其它的物品不叫开光,只作加持。

佛教开光加持仪式的所在地,一般是著名的佛教道场,参加仪式的法师应受具足戒,持有正规戒牒。主法者应为有较高修行成就的法师,为寺院住持。

佛教开光仪式所具有的内涵,是佛教特有的提升加持。佛教开光仪式,不仅是开佛眼,更是开众生的心眼,开内在般若智慧。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