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0405

二十四节气与五行旺衰,二十四节气与五行八卦

兴仁信息网2023-10-19 00:49:250

怎么样查五行缺啥

比如说名字里头有带金的部首就是缺金,有三点水的。就是五行缺水之类的。

24节气中体现出来的五行、阴阳

介绍一本书给你,或许对你解决这个问题有帮助,就是常秉义先生的《周易与历法》,这本书我看过,里边对二十四节气和五行阴阳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论述。

还有就是常先生的《周易与中医》也对二十四节气与人体阴阳五行有一定的介绍。

还有就是陈抟的《二十四气导引图》想必对你会有所启发。

前两本书我只有纸质版的,没法发给你了。

为什么说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意义重大

2023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申请世界非遗成功,所有的朋友都在第一时间跟我们说:“物道快发文祝贺一下啊,你们把24节气普及做了这么久。”,甚至有人把这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坦白说,申遗成功拯救不了粗糙的生活,24节气挽救不了粗粝的灵魂。比起喧闹的庆贺,不如安静下来,感知天地时节,用科学的态度了解古老的智慧,这才是中国精致生活的原本。

中国人的二十四节气到底怎么来的?

24节气在非遗的属类中属于“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24节气的每个命名都蕴藏着中国人洞察天地的智慧──寒来暑往的季节变幻、温度变化、降水量不同和感应时节而生的物候及劳作。

【 寒 来 暑 往 中 的 四 季 节 气 】

“立”者,始也。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一年四季的时节在开始时就“立”好了,接下来就期盼着最好的春夏秋冬到来。

于是祖先还从天文的角度划分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分”意指平分了昼夜,“至”则是极的意思,这是四季中最典型的气候,春分百花生、夏至白昼长、秋分黄叶天、冬至雪临门,两个简单的汉字,写出了四季最诗意的分界点。

【 冷 暖 气 温 变 幻 的 节 气 】

24节气中,形容温度的节气只在夏季以后出现。“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是一年中炎热的开始,大暑则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处暑是唯一一个在秋天仍与“暑气”相关的节气,“处”是终结的意思,这分明指的是秋老虎,它预兆着这一年的热即将被季风吹走。

小寒是一年中气候冷的开始,大寒则是这一年最冷的时候。

【 反 映 降 水 量 的 节 气 】

春天开始下雨,是因为从冬天复苏而来的生命需要雨水的滋养。雨水时节,冬雪融化,我们开始告别冷冬,雪化为雨,淅淅沥沥地开始了在春天的序幕。谷雨则是一年中降雨最充沛的时候,它促进着谷物茁壮成长。

到了夏季,我们不再看到与降水相关的描述,取而代之的是各种热和麦稻蓬勃生长的物候。

秋天来临,早晚温差变大,空气中的水分凝结,露凝而白为白露;寒露在秋分后,此时露水已寒,直至天气渐冷,河边的萤草开始出现白色的霜,称为霜降。

而冬天带来的雪是吉祥的预兆,小雪是开始下雪的时节,大雪则指雪量增多,银装素裹,俗语道“大雪小雪又一年”,冰天雪地的季节里蕴藏了年的希望。

【 遵 循 时 节 的 物 候 节 气 】

“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面的动物。清明意指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民间曾有谚语:小满小满,麦粒渐满。小满是指麦类夏熟作物开始饱满。再等到芒种时,便可收割麦类有芒的作物。

二十四节气是季节的流转,它告知我们气温的变化,它预兆着夏雨冬雪,它分享着物候的乐事。在流年往复的千百年里,我们过着比四季更精致的24节气,才比任何人都明白时间的意义。因为有了二十四节气,让我们无比感恩作为一个中国人,生活不仅是春夏秋冬,更是24个感知自然细微的时刻,这让我们相信:生活远比你想象的美好。

五行是参考农历正月初一计算,还是按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开始计算?谢谢...

听有人说干支纪历并不农历而是以节气划分的太阳历,理由是有算命者以节气作为干支划分的界限,那么在古代除了农历以外真的有所谓的节气干支历吗?从古至今并没有官方记载吧!八字算法,现有争议。一说以节气为干支的分界点,一说以月的朔为干支...

中国的干支、阴阳、五行、节气有关联吗?

天干地支与阴阳五行及二十四节气的关系

一、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中国古代用来计算历法的一套符号,其中天干有十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与地支结合起来组成六十位干支,也称六十花甲如下表。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二、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概念,是古人认识自然的一种朴素的唯物观点。

《易》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所谓“两仪”就是阴阳,所以《易》又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指事物的矛盾,如昼夜、寒暑、长短、雌雄、男女、动静、刚柔等等。

五行则是对世界万物更为细致的分析,古人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组成的,并且更进一步地认为,这五种元素是互相转化、互相制约的,由此转化和制约,从而构成了天地万物千姿百态的架构和趣向。对于五行转化的规律,可分为相生和相克两种:

1.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2.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三、干支分配五行

既然世界万物皆属阴阳五行,那么天干地支也不例外,古人将干支分配五行如下:

丑未

辰戌

四、二十四节气与干支之关系

古今的历法不外太阳历与太阴历两种,太阳历如今日世界通用的公历(前身为儒略历,十六世纪教皇格里高里十三世稍作修改形成了今天的公历),太阴历如穆斯林国家通用的穆斯林教历。这两种历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太阳历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相对于地球来说,则为太阳绕黄道运行一周)为一回归年,并将其平均成十二个月份,再分立大小平闰月以概其余。太阳历的优点是四季分明,准确无差;太阴历则严格以月亮朔望周期纪月,因没有顾及到地球公转周期,所以不能准确地划分四季界限。中国传统的农历实际上是一种阴阳合历,一方面以月亮朔望周期纪月,一方面又巧妙地设立闰月做到与回归年同步。

所谓二十四节气是将地球绕太阳一周即一回归年的360度角划作24分,即太阳在黄经在向东每移动15度角为一“气”,移动一周360度共24气,农历将这二十四节气名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其中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等十二个称为“节气”,其余的称为“中气”。节气通常被看作是阴历,实际上却是严格按回归年计算的,属于阴历的范筹。四柱排列中所用的年月划分也是严格以节气为标准的,而不是通常农历或公历的年月划分,这是起四柱的基本原则,使得四柱排列不受历法变更的影响而保持其准确性,更重要的是以回归年为纪年标志,符合四季寒暑变化的节律,遵循天道轮回的因果关系,而这些都是命理学的理论基础。现将四柱年月支与节气之关系列表如下。

节气

黄经

月令

节气

黄经

月令

节气

黄经

月令

节气

黄经

月令

立春

315度

立夏

45度

立秋

135度

立冬

225度

雨水

330度

小满

60度

处暑

150度

小雪

240度

惊垫

345度

芒种

75度

白露

165度

大雪

255度

春分

0度

夏至

90度

秋分

180度

冬至

270度

清明

15度

小暑

105度

寒露

195度

小寒

285度

谷雨

30度

大暑

120度

霜降

210度

大寒

300度

注:1.一年的开始严格以立春时为准,如1994年2月4日9时31分立春,则甲戌年从1994年2月4日9时31分算起到1995年立春时止。2.每月的开始严格以交节时刻为准,如1994年2月4日9时31分立春,则甲戌年寅月(一月)从立春时算起,到3月6日3时38分惊蛰为止,从3月6日3时38分起算作卯月(二月),余此类推。

五、天干五合

甲己合化土

乙庚合化金

丙辛合化水

丁壬合化木

戊癸合化火

所谓天干五合,是指五组天干的互相作用而产生的变化,如丙辛合化水,指天干丙遇到天干辛,丙本是火,辛本是金,但这两者在一起相互起反应,纽合在一起,却变化成了水,如化学反应一般,两者的性质已变,生成新的性质。当然在实践应用中,合化是有着严格的条件的,并非一见丙辛就认为是化成了水。丙辛如此,余可类推。

六、地支六冲

子午冲

丑未冲

寅申冲

卯酉冲

辰戌冲

巳亥冲

地支六冲是指地支之间的生克变化,如地支子遇见地支午,两者相冲,互相都受到损失。至于此冲是好是坏,需要全盘推论。

七、地支三合

亥卯未合化木

巳酉丑合化金

申子辰合化水

寅午戌合化火

地支三合理同天干五合,即地支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变化性质,如亥卯未三个地支聚在一起,那么就变化成了木。在实践中地支三合也有严格的条件。

八、地支半三合

亥卯合木,卯未合木

巳酉合金,酉丑合金

申子合水,子辰合水

寅午合火,午戌合火

地支半三合理同地支三合,不过因为三者没有汇全,所以其力量较三合要小一些。

九、地支

子丑合土

寅亥合木

卯戌合火

辰酉合金

巳申合水

午未合土

地支亦是地支之间的相互变化,如子丑聚在一起,就变化成了土,地支的力量小于三合和半三合。

罗盘24节气为什么与天盘24山对应

风水罗盘的三层二十四山的用法

什么是罗盘三层二十四山的用法,罗盘三层二十四山的运用手法,罗盘之三层二十四山使用方法?

在三合罗盘中,有三环二十四山,其名称、位置和用途均有不同。内环二十四山称为地盘正针,中环二十四山称为人盘中针,外环二十四山称为天盘缝针。地盘正针子午指向磁子午线,人盘中针后地盘正针半位合7.5度,天盘缝针前地盘正针半位合7.5度。据说地盘正针和天盘缝针是由唐代杨筠松所创造,而人盘中针是由宋代赖文俊所创造。另有一说,地盘正针子午指向地磁极方位,天盘缝针子午指向太阳子午方位。还有一种可能是由磁极随时间不断移动而造成的结果,以上诸说尚无定位,待考(图4-3、图4-4)。 三层二十四山所用如下: (1)地盘正针(内盘)

子午指向地磁方位,以地磁为依据。地盘正针主要用于建筑的正位、立向和格龙,即判定建筑坐山地脉和确定建筑的坐向。 (2)人盘中针(中盘)

子午指向北极星方位,以极星为依据。古人云:地主静,其气后地盘半位,象征山峰之静寂,其来也缓,故为消砂之用。其层主要用来判断建筑周围之砂山等环境。 (3)天盘缝针()

子午指向皋杲方位,即日影方位,以太阳为依据。古人云:天主动,其气先地半位,象征水的流动,其来也速,故为纳水之用。该层主要用来判断建筑周围水流的情况。

罗盘是风水理气定向的主要工具,由于风水派别的众多,各家惯用自己的理论,所以导致罗盘有很多环数,以适应这种情况。如理气派就有八卦派、五行派、奇门遁甲派、三合派、玄空大卦派、飞星派、八宅派等众多派别,其各派理论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讲,风水派别只有形式派和理气派的区别,不过两者则是相互包含和相辅相成的,因为风水既要观察环境,又要选择方向,缺一而不成。以往说江西派为形势派和福建派为理气派是欠妥当的,其实杨筠松、曾文迪等对理气也是十分重视的。

风水罗盘的二十四山的定制方法

人类对方向的认识,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时期,由早期的东南西北4向,发展到8向、16向、24向、36向、60向、72向、120向、240向、360向、365向等若干不同的分度,越来越精细。然而作为一般的地理分向和航海等基本方位测定,24向是常用的。为什么以24向作为基本定向分位呢?这与二十四节气有关。

早期的发展中,中国这个以农业立国的国家,对季节节气的要求是最紧要的。中国人将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以便于指导农业的生产。最早记载二十四分位和二十四节气关系的史籍是《淮南子?天文训》。其中载:

日行一度,十五日为一节,以生二十四时之变,斗指子则冬至,音比黄钟;加十五日指癸,则小寒,音比应钟;加十五日指丑,则大寒,音比无射;加十五日指报德之维,……加十五日指壬,则大雪,音比应钟。

地球一年绕太阳旋转一周为360度,一年365天,约每15天一个节气,即一年二十四节气。在罗盘模式中,时间和空间是两者合一的,罗盘的二十四分位与二十四节气的设置相关联。这二十四方位,即堪舆罗盘定向所称的“二十四山”,所谓“山”即指向。所以每山有15度。二十四山与八卦相配合,每卦配三山,在风水学中称为“一卦管三山”(图4—1和表4—1)。

那么罗盘二十四山的是如的关系定制,罗盘二十四山的定向,罗盘与二十四山节的关系:二十四山是由八天干、十二地支和四维卦来表示的。天干地支的使用发明很早,早在商代就用来记时,在出土的甲骨中,发现了完整的六十甲子表。二十四山是由八天干、十二地支和四维卦来表示的。天干地支的使用发明很早,早在商代就用来记时,在出土的甲骨中,发现了完整的六十甲子表。起初,天干仅是用来记日,因为每个月的天数都是以日进位的。地支用来记月,因为一年十二个月,正好用十二地支来相配。可这样每个月就会有三个相同的天于日。用起来不太方便,于是又发明了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的天干地支记日法,即六十甲子记日法。后来这种干支纪日法又被用来记年、记月和记时。所以六十甲子被广泛应用于记时系统(图4—2)。

天干地支有什么实际意义吗?为什么用于支来表示时间与方位呢?有不少人这样问。“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又称“干枝”。后人解释日:“夫干,犹木之干,强而为阳;支,犹木之枝,弱而为阴。”干支的本意正是树木或植物随季节生长的过程描述。 十天干的原始意义如下:

(甲)为“铠甲”,万物破甲而出。

(乙)为“轧”,万物初生,屈曲而长。

(丙)为“炳”,阳光充足,万物炳然。

(丁)为“壮”,万物强壮,已成“壮丁”。

(戊)为“茂”,万物生长茂盛。

(己)为“起”,万物奋然而起。

(庚)为“更”,万物更新,秋收待春。

(辛)为“新”,万物更改,秀实新成。

(壬)为“妊”,潜伏地中,万物怀妊。

(癸)为“揆”,万物闭藏,揆然萌芽。 十二地支的原始意义如下:

(子)为“孽”,万物种子,萌生之始。

(丑)为“纽”,扭曲萌芽。

(寅)为“演”,万物开始伸长。

(卯)为“茂”,万物茂盛。

(辰)为“震”,阳气生发,震起而长。

(巳)为“己”,生长已成,阴尽阳盛。

(午)为“仵”,阴阳相交,万物生尽实始。

(未)为“味”,果实成熟,有滋有味。

(申)为“身”,万物形体已具。

(酉)为“酉”,万物成熟,酉缩收敛。

(戌)为“灭”,万物生气灭绝归土。

(亥)为“核”,万物已成种子包藏。

所以在二十四方位中,十二地支是首先选用的,因为其代表着一年十二月和一天十二个时辰,按照季节的变化顺序排列成一圆周,子在北,午在南,又恰如方位以及阴阳五行结合起来。并配以动物,称为十二生肖。 批判运用罗盘二十四山分金看风水

传统风水学认为“坐向分金理论是风水吉凶的关键”。更有甚者,鼓吹自己的风水学“只要知道坐向分金,即可铁口直断,准确无误”。也有个别“奇人大师”因学艺不精,不蕴风水真谛,在实践中常犯错误又找不到南北,故而又将“坐向分金”理论融入风水理论及实践中。以此为自己的错误找原因和根据,因为有了“坐向分金”理论,只要在实践中搞错了,就完全可以将错误归结到当初选址设计的风水师身上,就完全可以给客户解释为:当初选址设计的风水师是由于原点找错了,罗盘放的位置有偏差;才出现了这种因错而吉或因错而凶的结果,这与自己的判断错误丝毫无关,因为自己放罗盘的位置是绝对不会错误的,如果当初选址设计的风水师把罗盘放在现在的位置上,那么当初客户所发生的一切就如我所断了。就绝对不会发生我断错的问题了,错就错在当初的风水师是因错而吉或因错而凶,至于是错成了吉还是错成了凶,那就完全是由客户的“祖上德性”所决定的了。如此说,我何错之有呢?至于当初风水师的罗盘是在哪儿放的,恐怕就是连鬼也不晓的了。但是,这种江湖的方法对缺德的人来说虽然可用,但作为理论大加宣传,误导莘莘易学爱好者,却也怕是包藏祸心了。这种做法,一方面损害易学爱好者的利益,另一方面阻碍易学向正轨科学的道路上发展。再一方面把风水搞成了江湖,搞成了,严重的影响着风水学在中国的普及与推广,严重的影响着风水学走向世界的进程,如此一来,在我国“易学合法化地位的确立恐怕就是遥遥无期的了。有鉴于此,故再谈“坐向分金”理论。  传统风水学认为:龙穴砂水是基础,只有“坐向分金”才能决定“龙穴砂水”的成败吉凶(“地理五决”一看便知),而玄空风水学的全部理论又都是建立在“坐向分金说”之上的。离开“坐向分金”理论,玄空风水学即无从谈起。但本人认为,传统风水学中的“坐向分金”之说纯属虚妄,阴基阳宅的坐向是有意义的,但只是“天时”对“地利”的影响,是“天时”间接通过“地利”来影响人的命运的,“天时”对“地利”只起辅助作用,不起决定作用。所谓阳阳宅的24山方位,都只是相对的大概方位,精确方位是不存在的。其理由有十: 一、科学的地理常识告诉我们。地球的南北磁极不是固定在地球的某一点上的。而是时时刻刻在无规则的移动变化着,磁极平均每年移位纬度在0.3左右,每年大约移动地面距离 15米左右。这就说明,地球磁场的方向都是不固定的,有偏差的,你怎么能用一个小小的磁针准确的测定方向并且“分金”(即精确到零点几度)呢? 二、即便我们把地球磁场方向的这种变化忽略不计,那你所拿的罗盘,你又怎么能确定其就是没有误差或者就是误差最小的那一只呢?要知道,各种罗盘之间磁针指示南北方向的最小误差也不会少于0.5度,有的甚至超过2度,单凭这一个有误差的罗盘,你又怎么能准确的测定“坐向”并且“分金”呢? 三、即便你拿的就是那一只没有误差或误差最小的罗盘,那你又怎么能确定罗盘面上一层一层一格一格的划分亦是十分精确的呢?实际情况是,罗盘面上层格划分的精确度远远低于磁针指示正南正北方的方向精度。试问,你拿一个层格划分不精确的罗盘,又怎么能测定“坐向分金”呢? 四、即便你所拿罗盘其盘面上层格的划分是精确的,那你又怎么能通过两只肉眼就把远处砂水在罗盘上的24山定位给予精确的测定呢?须知,用最现代化的科学仪器定位(激光定位)如果距离超过几十米的话,也有0.1度—0.5度之间的误区,你单凭一双肉眼又怎么能准确的定向分金呢? 五、即便你的肉眼比最现代的科学定位仪器都精确,那你又是以远处砂或水的哪一个点为标准来定向分金的呢?须知,一个砂,一个水,决不是一个精确的点,你怎么能证明你定位分金时所采用的那个点就是这个砂或水的最高点或最低点或中点呢? 六、即便是你所确定的砂或水上的定位点是精确的中点或最高点或最低点,那么,你又怎么能确定你所放罗盘的这个点就是阴基阳宅上最精确的中心点呢? 七、即便你所放罗盘的那个点就是该阴基阳宅的精确中心点,那么,你又怎么能确定你罗盘上磁针的中心点是与该阴基阳宅的中心点是精确的重叠在一起而不是有0.01毫米的偏离呢? 八、即便你罗盘上磁针的中心点和该阴基阳宅中心点是精确的重叠在一起,那你又怎么能确定阴基阳宅的中心点就是风水理论上放置罗盘的正确位置呢?因为在传统风水学中,阳宅放罗盘的位置就有“①院中心②房宅心③整个基址中心④门口”四种理论观点,阴基风水亦有“①坟头②坟前(即脚下)③墓地中心”三种理论观点,谁对谁错,千年争论,至今无果. 九、即便你所选放罗盘的位置是正确的,那你又怎么能保证建筑工人在施工过程中(挖墓穴或下葬尸骨时),不会因施工技术等原因而把整个建筑物(墓穴或尸骨)的中心点偏离你所用来“坐向分金”的中心点呢? 十、在阴基阳宅的勘测实践中,我们根本不须要知道坐向或分金,单凭24山方位上的砂水即可准确判定各房人丁的各种事项,也足以证明“坐向分金”根本决定不了风水吉凶。因为如果按照“传统风水学”“坐向分金”理论地位至高无比的肯定,那么,如果不知“坐向分金”就应无法对风水吉凶进行评价判断,但事实呢?恰恰相反,我们不但可以在不知“坐向分金”的情况下运用风水理论(不是“卦爻风水学”及“八字风水学”和“奇门风水学”等等)对风水吉凶进行判断,而且能非常准确地进行判断,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至此,我想不必再多讲了……“坐向分金”理论的是与非,对与错,易学爱好者自有公论。 总之,不论是阴基风水,还是阳宅风水,只要其龙穴砂水的组合格局吉利,那么不论其坐向如何分金如何,该风水就一定吉利;反之,如果龙穴砂水组合格局大凶险的话,不论你如何坐向如何分金,其凶险是绝对不会改变的。所谓的“坐向分金”最多也不过是对该阴基阳宅风水格局吉凶的程度起一点辅助作用罢了。况且,骨灰和捡骨(拾骨)安葬,头脚体骨难以分别归位,这“坐向分金”又是从哪里说起呢? 批判运用风水罗盘二十四山分金看风水来自: 指南针代罗经与二十四山之分析 壬山 三百三十七度半至三百五十二度半子山 三百五十二度半至七度半癸山 七度半至二十二度半丑山 二十二度半至三十七度半艮山 三十七度半至五十二度半寅山 五十二度半至六十七度半甲山 六十七半至八十二度半卯山 八十二度半至九十七度半乙山 九十七度半至一百一十二度半辰山 一百一十二度半至一百二十七度半巽山 一百二十七度半至一百四十二度半巳山 一百四十二度半至一百五十七度半丙山 一百五十七度半至一百七十二度半午山 一百七十二度半至一百八十七度半丁山 一百八十七度半至二百零二度半未山 二百零二度半至二百一十七度半坤山 二百一十七度半至二百三十二度半申山 二百三十二度半至二百四十七度半庚山 二百四十七度半至二百六十二度半酉山 二百六十二度半至二百七十七度半辛山 二百七十七度半至二百九十二度半戍山 二百九十二度半至三百零七度半干山 三百零七度半至三百二十二度半亥山 三百二十二度半至三百三十七度半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