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85544

先农坛可以拜太岁吗,北京先农坛太岁庙

兴仁信息网2024-02-11 01:11:080

太岁生长在哪

阴冷潮湿避光的地方

您好,去拜太岁不是正月初八可不可以,如初一到初七哪天去拜都可以吗?

1、拜太岁,正月初一到初七,太岁未请到,拜不了

2、送太岁,你只要将太岁符送回道观,道观中的大师会负责送走

还有不明白的可以用百度的Hi问我

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福生无量天尊

北京先农坛能拜太岁吗?

我查了下。。。但没亲自去。。好像不能。。是原来皇帝拜的地方。。现在好像不能烧香吧~~~

太岁庙在哪里

牛B

先农坛的古建筑有什么特色?

先农坛的建筑群,包括内坛墙在内,从明代始建至清代乾隆时期大修,整体布局基本完整,建筑的构筑特色及艺术风格基本保留了明代的特征。

先农坛共有建筑群五组,分别为庆成宫,太岁殿及其拜殿与前面的焚帛炉,神厨及其宰牲亭,神仓以及俱服殿等。

庆成宫位于先农坛内坛东北部,与内坛的几组建筑基本处于东西同一方位上,庆成宫明时为山川坛斋宫,清乾隆年大修后更名为庆成宫,作为皇帝行耕耤礼后休息和犒劳百官随从的地方。

庆成宫坐北朝南,东西长122米,南北宽110米,占地面积13500多平方米。中轴线从南向北依次为宫门、内宫门、大殿、妃宫殿等,大殿与妃宫殿间东西两侧有东西配殿,内宫门与大殿间院墙东西各有拱券掖门一间。

庆成宫整体布局为院中院,内外宫门形成两个大的院落。建筑集中在中轴线北部的同一高台上,四周有围墙相连,形成一座封闭的院落。

妃宫殿左右与配殿用围墙相连形成一小院,建筑高台两侧又各为一个院落,其后墙为庆成宫院墙,并在院墙上设有墙体门,而院南墙与其相对应处开随墙门一座。院内所有建筑及围墙全部为绿琉璃瓦。

庆成宫内外宫门结构造型基本一致,为砖仿木拱券无梁形制,每座建筑面积120平方米,面阔五间16米,进深一间7米,屋面为单檐歇山式,绿琉璃瓦剪边,三踩单昂磨砖斗硕。

建筑明次间开三间拱券门,板门装九路门钉。建筑前后台明置汉白玉石栏杆,并于每座门前后中部铺设雕龙石板。

大殿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前置约246平方米的月台,周围安装有汉白玉石栏板,正面置九阶台阶一个,台阶两边有日晷、时辰碑,台阶中部有雕龙石板,两侧七阶台阶各一个。

大殿通面阔五间27米,进深三间15米。殿内明间南部减去金柱两根,屋面单檐庑殿式,有推山,绿琉璃瓦。檐柱头有砍杀。斗硕为五踩单翘单昂鎏金斗硕。

补间斗硕为真下昂,挑金做法。昂后尾挑于正心檩与下金檩之间的枋下,枋上挑檐椽,枋两端通过驼峰,搁置于抱头梁或六架梁上。

内檐下金垫板与下金枋之间,置一斗三升隔架科斗硕。殿内有天花。殿宇前檐五间通开格扇门,后檐明间设门,通往妃宫殿。

太岁殿建筑群位于先农坛内坛北门西南侧,是为祭祀太岁及春夏秋冬等自然神灵之地。其东邻神仓,西近神厨,南为俱服殿,位置基本在先农坛内坛建筑的中心地带,建筑体量为先农坛之最。

太岁殿组群建筑占地约9000平方米,内有四座单体建筑,中轴线从南向北依次为拜殿、太岁殿,东西两侧各有厢房11间,建筑间用围墙相连,拜殿两侧墙及东西墙北侧共设随墙门4个。

拜殿建筑面积约860平方米,通面阔七间约51米,进深三间约17米。前置300多平方米的月台,正面置六阶台阶3个。后檐分别在明间、稍间置六阶台阶。

殿宇前檐中三间用四扇格扇门,稍间下砌槛墙,上置四扇格扇窗,尽间砌墙,后檐七间全开四扇格扇门,格扇形制为四抹头,菱花为三交六碗。

太岁殿建筑雄伟高大,建筑面积1100多平方米。通面阔七间51米,明间、稍间前置六阶台阶,进深三间25米。其木构架结构形式基本与故宫太和殿上层类似。

屋面单檐歇山式,黑琉璃瓦绿剪边。柱础石为素面覆盆式,檐柱高6米,柱头有砍杀。金柱高10米,建筑室内总高15米。殿内明间北部有神龛,无神像。拜殿及太岁殿均用金龙和玺彩绘。

东西配殿建筑面积各为755平方米,其面阔共11间55米,进深三间13米,前出廊,仅明间置五阶台阶,南北两侧于廊步尽头置如意踏跺三级。

悬山黑琉璃瓦屋面。东西配殿大木构架为早期特色,殿宇梁架每一结点的柱头直接承载大斗,斗正面出梁头,侧面出檩枋,柱间用额枋相连接,柱头有卷杀,柱有侧角。殿宇面阔11间,各开四抹方格四扇格扇门。彩画为龙锦枋心。

太岁殿院外东南侧有砖仿木结构无梁建筑焚帛炉一座,为焚烧纸帛祭文之用。西向面阔6.6米,进深3.7米,黑琉璃瓦绿剪边,歇山屋面,须弥底座,正面设三个大小不同的拱券门,四角有圆形磨砖圆柱。柱上砖制额枋处雕刻明代旋子彩画,上置砖仿木五踩单翘单昂斗硕。

神厨位于太岁殿之西,院落轴线外南部为先农神坛,西北围墙外有宰牲亭。神厨院占地面积约3790平方米,坐北向南,“北正殿五间,以藏神牌,东为神库,西神厨,各五间,左右井亭各一”。

大门为立柱及斗硕等木构架,建筑面积约18平方米,面阔6.88米,进深2.6米。

屋面为单檐悬山式。正殿建筑面积342平方米,面阔五间26米,进深四间13米,前檐明间置五级台阶,屋内明间减去中心柱两根,悬山顶屋面,上铺削割瓦。建筑仅明间开四扇格扇门,四抹头,其余各间为槛墙上开窗。

井亭建筑面积为48.9平方米,六角形,每边长4.3米,三踩单昂鎏金斗硕,有斗幽页,室内无梁枋,由角科及其两侧平身科鎏金斗硕后尾悬挑六角形脊枋,室内中心有井口,上置高近0.8米的六角形石井台,屋面为盝顶,中心空置,与室内井口相对,以为天地一气之意。井亭正北有礓差台阶。

东神库建筑面积270平方米,面阔五间26米,进深一间约10米,前檐明间置礓差台阶,悬山顶屋面,室内椽飞上为石望板,上铺削割瓦。建筑仅明间开门,其余各间为槛墙上开窗。

西神厨建筑面积约270平方米,面阔五间26.4米,进深两间10.4米,前檐明间置礓差台阶,悬山顶屋面,上铺削割瓦。建筑前檐仅明间设门,其余各间为槛墙上开窗。后檐明间设槛墙并开窗,窗外于台明上置石水槽。

神仓位于太岁殿东部,为清代1752年的建筑。神仓有“天下第一仓”的美誉。神仓院占地面积约3400平方米。坐北向南,中轴线从南向北为山门、收谷亭、圆檩神仓、祭器库,左右分列仓房、神仓、值房各三座。另全院从圆檩神仓后设墙分成前后两院,中设圆门。

山门为砖拱券无梁形制,建筑面积72平方米,面阔三间13.4米,进深5.3米,屋面为单檐歇山式绿琉璃砖叠涩挑檐,无斗硕,瓦面为黑琉璃瓦绿剪边。建筑开三间拱券门,板门装九路门钉。

收谷亭平面为方形,建筑面积49.9平方米。每边长宽为6.8米,南北各设三级台阶,无斗硕,四角攒尖顶,瓦面为黑琉璃瓦绿剪边。

神仓为圆形,建筑面积58平方米,直径8.6米,正南设五级台阶,无斗硕,屋面为圆攒尖顶,黑琉璃瓦绿剪边。圆形平面上制檐柱8根,柱间用木板遮挡,南设四扇格扇门。室内除在原地平铺方砖外,又在其上置厚高16厘米、宽13厘米的木地梁,上铺木地板,此为贮粮防潮。

祭器库建筑面积245平方米,面阔五间26.1米,进深两间9.3米,明间有礓差踏步,悬山顶屋面,上铺削割瓦。此座建筑造型开阔而矮小,檐柱高3.1米,而间阔为4.8米左右,建筑仅明间开四扇格扇门,四抹头,其余各间为格扇窗。

两侧南部仓房建筑面积各为76.9平方米。面阔三间10.4米,进深一间7.3米,前檐明间置三级台阶,硬山顶屋面,上铺削割瓦。

北部仓房建筑面积各为96.5平方米,面阔三间12.4米,进深一间7.7米,前檐明间置三级台阶,悬山顶屋面,上铺黑琉璃瓦绿剪边。明间瓦顶正中设悬山顶天窗,天窗高约2.6米,长1.7米,宽0.7米。

两侧最北端值房建筑面积各约为120平方米,面阔三间14.3米,进深两间8.3米,前檐明间设一级如意踏步,悬山顶屋面,上铺削割瓦。

神仓院建筑彩画,除收谷亭为雅伍墨旋子彩画外,其余均为皇家祭祀建筑特用的雄黄玉旋子彩画

俱服殿位于太岁殿东南,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先农时更衣并行藉耕之典的场所。

俱服殿建于1.6米的高台上,建筑面积约390平方米,面阔五间27.2米,进深三间14.2米,前置254.5平方米的月台,月台与建筑台明等宽,南面设十级台阶,东西面设八级台阶。歇山绿琉璃瓦屋面。

檐柱头有砍杀。殿内明间减去金柱四根,前后檐柱承载长10.5米的七架梁。彻上明造,梁头及檩枋下均设一斗三升隔架科斗硕。有金龙和玺彩绘。

北京的先农坛已有580余年的历史,多少年的风雨沧桑,从本源文化的创意到为帝王服务的建筑,再到后来的文物圣迹,它无处不体现出历史、文化和艺术的价值。

太岁坛的景点简介

太岁殿建筑群位于先农坛内坛北门西南侧,是为祭祀太岁及春夏秋冬等自然神灵之地。其东邻神仓,西近神厨,南为俱服殿,位置基本在先农坛内坛建筑的中心地带,建筑体量为先农坛之最。

太岁殿组群建筑占地约9076平方米,内有四座单体建筑,中轴线从南向北依次为拜殿、太岁殿,东西两侧各有厢房11间,建筑间用围墙相连,拜殿两侧墙及东西墙北侧共设随墙门4个。

拜殿建筑面积约860平方米。通面阔七间50.96米,进深三间(8椽9檩)16.88米。前置332.5平方米的月台,正面置六阶台阶三个。后檐分别在明间、稍间置六阶台阶。殿内北部减去金柱四根,其木构架结构与宋《营造法式》的“八架椽屋乳*%对六椽*%用三柱”类同。彻上明造。屋面单檐歇山式,黑色琉璃瓦绿琉璃瓦剪边。檐柱头有砍杀。斗硕为五踩单翘单昂鎏金斗硕,明间及次间补间斗硕六攒,稍间及尽间为四攒,四周共用柱头斗硕22攒(包括4攒转角斗硕),补间斗硕84攒。殿宇前檐中三间用四扇格扇门,稍间下砌槛墙,上置四扇格扇窗,尽间砌墙,后檐七间全开四扇格扇门,格扇形制为四抹头,菱花为三交六碗。

太岁殿建筑雄伟高大,建筑面积1118.2平方米。通面阔七间51.35米,明间、稍间前置六阶台阶,进深三间(12椽13檩)25.7米。其木构架结构形式基本与故宫太和殿上层类似。彻上明造。屋面单檐歇山式,黑琉璃瓦绿剪边。柱础石为素面覆盆式,檐柱高6.2米,柱头有砍杀。金柱高10.35米,建筑室内总高15.97米。斗硕为七踩单翘双昂鎏金斗硕,明间及次间补间斗硕六攒,稍间及尽间为四攒,四周共用柱头斗硕22攒(包括4攒转角斗硕),补间斗硕96攒。殿宇前檐七间各开四扇格扇门,其余三面砌墙,格扇为四抹头,菱花为三交六碗。殿内明间北部有神龛,无神像。拜殿及太岁殿均用金龙和玺彩绘。

东西配殿建筑面积各为755.3平方米。其面阔各11间55.56米,进深三间(6椽7檩)13.58米,前出廊,仅明间置五阶台阶,南北两侧于廊步尽头置如意踏跺三级。悬山黑琉璃瓦屋面。东西配殿大木构架为早期特色,殿宇梁架每一结点的柱头直接承载大斗,斗正面出梁头,侧面出檩枋,柱间用额枋相连接,柱头有卷杀,柱有侧角。殿宇通面阔11间,各开四抹方格四扇格扇门。彩画为龙锦枋心。

太岁殿院外东南侧有砖仿木结构无梁建筑焚帛炉一座,为焚烧纸帛祭文之用。西向,面阔6.6米,进深3.74米,黑琉璃瓦绿剪边,歇山屋面,须弥底座,正面设三个大小不同的拱券门(中门稍大),四角有圆形磨砖圆柱,柱上砖制额枋处雕刻明代旋子彩画,上置砖仿木五踩单翘单昂斗硕,周圈有转角斗硕4攒,补间斗硕27攒。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