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2886

文殊菩萨开光了吗,佛像自己可以开光吗

兴仁信息网2023-07-28 03:55:230

文殊菩萨成佛了吗?

答案是毋庸置疑的。

首先文殊菩萨是在佛教佛法中代表智慧成就的化身,在很早之前就成就了。之所以翻身作为释迦文佛的弟子,也是慈悲心切。在许多佛留下的经典中所提出的问题也都是由文殊菩萨帮助众生也是帮助释迦文佛提出的。

顺祝;安康。

文殊菩萨跟属相有什么关系?

本命佛是现今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灵宝之一,因为本命佛和缘主的命理运势、根器性格、生肖属相,以及佛菩萨的功德业绩相关,被称为最灵验最适合生肖缘主结缘的守护神。尽管本命佛是佛教文化同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但的确是佛教中功德无量的佛菩萨,是和十二个生肖相对应的八位佛和菩萨。佛菩萨是受人们信仰和尊敬的,因此我们在佩戴本命佛的时候,生活中的有些事情是需要注意的,这里就为您介绍本命佛菩萨佩戴须知?有讲究和禁忌吗?

本命佛其实并不是一尊佛和菩萨,他是八位佛和菩萨的统称,人们认为我们在出生的时候因为出生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因此无论是在我们的磁场上还是命数因缘上都是有着不同的,也因此,我们的接引人自然也就有所差别了,而佛和菩萨作为我们的接引人,出生时间不同的人的最好的守护神自然也就不同了,而本命佛其实就是根据这一点来选择出来的专门守护神十二生肖的人的八位佛和菩萨

对于本命佛菩萨佩戴须知?有讲究和禁忌吗?是有一些缘主需要知道的事项和禁忌。

1.本命佛的佩戴前提是正宗的开光。虽然说本命佛是佛经中记载的佛菩萨,但我们佩戴的本命佛法物毕竟是人工打造的,要通过佛教的宗教仪式才能具有灵气来保佑缘主,这便是佛教的开光。咱们的开光本命佛在古老的寺院天龙寺和大观音寺举行法会进行的开光,对本命佛的灵气赋予非常好,保证本命佛真正具有改运辟邪的灵气,因此非常灵验。

2.本命佛和十二生肖相对应的,因此缘主要根据自己的生肖选择对应的本命佛。属鼠为千手观音、属牛虎为虚空藏菩萨、属兔为文殊菩萨、属蛇龙为普贤菩萨、属马为大势至菩萨、属羊猴为大日如来、属鸡为不动尊菩萨、属狗猪为阿弥陀佛。

文殊菩萨什么时候成佛?

【文殊菩萨圣诞】文殊菩萨圣诞在农历四月初四。

文殊师利梵名Manjusri,汉译有文殊师利、曼殊师利、妙德、妙吉祥等名。由于他在所有菩萨中,是辅佐释尊弘法的上首,因此也被称为文殊师利法王子。据《文殊师利般涅槃经》载:文殊菩萨为印度舍卫国多罗聚落梵德婆罗门之子,生时屋宅化如莲花,由其母之右胁出生,身紫金色。出生即能言语,后诣诸仙人所求之出家法,因酬对者无,故至佛所出家学道,为左胁侍。在所有大菩萨中,他不只是四大菩萨中「大智」的象征;事实上,他在过去世曾为七佛之师以外,对释尊也有教悔之谊。《放钵经》载:..「今我得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威神尊贵,度脱十方一切众生者,皆是文殊师利弟子,当来者亦是其威神恩力所致。譬如世间小儿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其无与伦匹的智慧,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称他为「三世佛母」-三世诸佛成道之母,因而有「三世觉母妙吉祥」的尊号。

文殊是一切如来之智慧,又名智慧佛,与普贤菩萨成对为释迦牟尼佛之左右肋待,和佛陀,普贤菩萨合称华严三圣。文殊师利译为「妙吉祥」藏名姜巴样。文殊手中的所持物,右为智慧焰剑,左为莲华上之般若经典。象徽文殊知慧出如利剑,可摧毁愚痴,般若智慧浩瀚如经卷。修习文殊法,能开发俱生智,坚固记忆,令得聪明,了知诸法真实义,消除语业,破愚痴,得诸佛菩萨之般若智慧。

文殊菩萨是佛陀的大弟子,智慧,辩才第一,为众菩萨之首,象征佛陀智慧的菩萨,称「大智」。在中国,他和观音「大悲」、地藏「大愿」、普贤「大行」并称四大菩萨。山西五台山是文殊师利的道场。其外形为顶结五髻(代表大日如来的五智)、手持宝剑(表示智慧之利)、坐骑为一狮子(表示智慧的威猛)形。

文殊菩萨是一切如来之智慧,修习文殊般若法门,可增长福德、智慧,令得聪慧,可了知诸法真实意。文殊菩萨十种无上大愿,愿你我他依怙修习。

【文殊菩萨圣诞圣诞祝仪】(香赞)戒定真香,焚起冲天上,弟子虔诚,热在金炉上,顷刻纷纭,即遍满十方,昔日耶输,免难消灾障。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

(称圣号)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三称)

(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无佛驮耶。南无达摩耶。南无僧伽耶。南无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具大悲心者。怛侄他。唵。斫羯罗伐底。震多末尼。摩诃。钵蹬谜。噜噜噜噜。底瑟咤。?[音烁]罗阿羯利。沙也吽。发沙诃〔此根本?〕。唵。钵蹋摩。震多末尼。??吽〔此大心?〕。唵。跋喇陀。钵亶谜吽〔此随心?〕 (十四遍)

(心经一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帝揭帝 般罗揭帝 般罗僧揭帝菩提萨婆诃

(赞偈)文殊大士,妙应无方,座前狮子兽中王,妙意降吉祥,花雨天香,宝智透心光。南无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三称)

具大慈心妙吉祥,三世觉母智难量。

左持利剑烦恼断,右执青莲德相彰。

孔雀神狮共乘驱,毒龙猛兽伏清凉。

童形五髻知权现,本是如来欢喜藏。

南无五台金色世界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绕念)南无妙吉祥菩萨………………………(绕佛约数百声然后各归原位)

(拜愿)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拜)

南无文殊师利菩萨(十二拜)

南无普贤菩萨(三拜)

南无弥勒菩萨(三拜)

南无十方菩萨摩诃萨(三拜)

(三皈依)自皈依佛, 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皈依法, 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皈依僧, 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合南圣众。

文殊师利,略称文殊。新译「曼殊室利」。汉译为妙德,义为万德圆明,皆彻性原。又译妙吉祥,因他出生时,家里出现十大吉祥瑞兆:

1.天降甘露。2.地涌七珍。3.仓变金粟。4.庭生莲花。5.光明满堂。6.鸡生凤子。7.马产祥麟。8.牛生自犊。9.猪诞龙豚。10.六牙象现。

公元前六世纪(与释迦同年代),生于舍卫国,多罗聚落、婆罗门族姓中。父名梵德,从母右肋而生,身紫金色,坠地能言,如童天子,有七宝盖,随覆其上,文殊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与佛相同。

在《华严经入法界品》,弥勒菩萨对善财说:文殊大愿,非余无量百千亿那由他菩萨之所有。其行广大,其愿无边,出生一切菩萨功德,无有休息。常为无量诸佛之母,常为无量诸佛之师,教化成就一切众生,名称普闻十方世界。在大乘佛教里,文殊是诸菩萨上首,常与普贤侍佛左右,所有的佛弟子,都把文殊当成智慧的化身,如说般若为诸佛之母,文殊为七佛之师。常见的文殊相,顶有五髻,表示五智无上无得之相。五智: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左手执莲花,花中安放《般若经》一部,表示般若一尘不染,如大火聚,四面不可触,触之即烧。右手执宝剑,表示大智,能断一切无明烦恼,喻金刚宝剑,能斩群魔。或坐莲花台,表示清净,或乘狮子或孔雀,表示威猛。

大乘经里称文殊为「法王子」、「导师」。这一尊称在佛弟子中是少见的,汉地流传的一些重要的大乘经基本上都是文殊发起的,在「华严经」里,文殊是青年的导师,他教育青年不要像舍利弗等比丘那样,整天坐在大树下面;要学习佛陀那样至高无上,修集善根,学六波罗蜜,在学习上要永不满足。善财童子在大塔寺听了文殊说法,发菩提心,立志学习大乘佛法的普贤行。文殊指导他求见善知识,进行参学,是入普贤行的不二门,这就是著名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在「圆觉经」里,文殊是发起人,他的第一个发问,如来本起因地法行为全经的开端。「维摩诘经」里维摩诘生病,佛陀派舍利弗等十六个弟子去探病,个个都不敢承担,都说自己曾被维摩诘呵斥过,派弥勒等大菩萨,他们也是不能堪任,都说自己挨过维摩诘的批评,最后只有文殊菩萨堪担大任;于是有以文殊为首,八千菩萨、五百声闻随行的庞大代表团,承佛旨意到毗耶离城维摩诘宅舍探病而两大菩萨论法的盛会出现。「楞严经」以阿难遭到摩登伽女大幻术,将毁戒体,佛派文殊前往救护,并将阿难带回佛所,佛对阿难进行教育,是为本经发起的原因。以上都是文殊以智慧辅助释尊度众事迹之一二。

大乘佛经的人物有两个特点:一、在时间上通三世,对一个人的研究,要从三世的角度上来考虑。在空间上遍十方,要将他方世界与娑婆世界结合起来探讨。对文殊的研究,亦不能离开这一原则。关于文殊菩萨的传说约有以下几种:

1.过去古佛说(首楞严三昧经)

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只劫,于此南方,有国名平,地平如掌,有佛名龙种上尊王佛,于南方平等世界成无上正等觉,寿四百四十万岁而入涅槃,彼佛即今之文殊师利法王子。「处胎经」中菩萨意谓:「昔为能仁师,今为佛弟子,二尊不并化,故我为菩萨。」文殊自称在过去世他曾是释迦的老师,因为一个世界里,只能有一个法王,所以这位老师就权居他的弟子下。

2.现在已成佛说(央掘摩罗经)

北方常喜国,现今有佛名欢喜藏摩尼宝积佛,即是文殊。

3.未来当成佛(大宝积经)

文殊菩萨自往昔那由他阿僧只劫以来,发十八种大愿,严净佛国,当来成佛,称为普现如来,其佛土在南方,号清净无垢宝实世界。华严宗称东方清凉山为其住所,而已我国山西五台山清凉寺为其道场。

4.游方大士说(华严经)

东方世界,十佛刹微尘数世界,有菩萨名金色,其佛名不动智,文殊大士,将十万菩萨从彼而来。

5.化现诸形说(文殊般泥洹经)

文殊住三昧力,能于十方世界,化现诸形,教化众生,偈云:文殊大菩萨,不舍大悲法,变身为异道,或冠或露体,或处小几坐,游戏于聚落。或作贫穷人,衰容为老病,及玩饥寒苦,处方而求乞,令人发一施,与满一切愿,令发信心已,为说波罗蜜。

6.居住清凉山说(宝藏陀罗尼经)

佛告金刚密迹王言,「我灭度后,于南赡部洲东北方,有国名文震旦,其中有山名曰五顶,文殊童子,游行居住,为诸众生,于中说法。」此五顶山,即我国山西五台县的五台山。当汉明帝时,佛法初来,摩腾竺法兰以天眼通看文殊菩萨住于此山,奏帝建于灵鹫峰,自此以后,五台山即为文殊道场。东晋以后,崇信文殊之风渐盛,已传播遍及西藏、蒙古、关外等地。

当我们迈向佛道之时,如何擎起心中般若灯,照破自己贪、嗔、疑?如何以智慧灯导引慈悲,航向彼岸?这都有赖于学习文殊菩萨的智慧,并以文殊菩萨为我们的榜样及善知识。

附注:参考资料:a.明[日+易]法师着佛学概论。b.永杰法师写文殊菩萨。

文殊师利法王子

一切菩萨之大名,或从其所修之法门而立名,或从行德而立名,或从本愿而立名。名虽是一,义却无量。

文殊师利译曰妙德,意谓万德圆明,皆彻法源。思益经云:「虽说诸法而不起法相,不起非法相,故名妙德。」起法相就是着有,起非法相就是着空。不着有亦不着空即见佛性。见佛性之德乃德中之最妙。「妙」即不可思议,一切功德无过此者,故名妙德。

文殊师利又译曰妙吉祥,因出生时,家内出现十种吉祥瑞相,故又名妙吉祥。

佛为法中之王,于法自在。(王者,自在之义。)法王子者,能持法王印、行法王令;能号令人天、如法化世;能绍隆佛种、继承佛位者,才可称为法王之子。文殊于菩萨众中智慧第一,助佛弘化,能承绍佛之家业,且曾为七佛之师,故称为法王子。

常见的文殊菩萨相,顶有五髻,表五智: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左手执莲花,花中安放般若经一部,表般若一尘不染。右手执宝剑,表大智慧断一切无明烦恼。此菩萨或坐莲花台表清净;或乘狮子或乘孔雀表威猛。

文殊菩萨过去已成佛,名龙种上尊王佛;现在北方欢喜世界成佛,号欢喜藏摩尼宝积佛。文殊曾发愿言:「愿我行菩萨道无有齐限。」是故虽已成佛,但仍以菩萨僧之身,与普贤菩萨一起辅助释迦佛度化众生。

文殊菩萨如何助佛弘化呢?

各位都知道维摩居士是金粟如来倒驾慈航的化身。所谓一佛出世,千佛扶持。释迦世尊成佛后,金粟如来也来娑婆现作维摩居士助佛弘化。

有一次,他示现有病,释迦世尊即派遣弟子前往问候。舍利弗、迦叶等五百声闻弟子无一愿作代表,因为维摩居士的辩才实在太了得,把他们这些小乘人说得无地自容。世尊派弥勒菩萨往问疾,弥勒也不敢领命。最后世尊派文殊菩萨前往。文殊承佛圣旨,诣彼问疾。八千菩萨、五百声闻、百千天人皆作是念:「今二大士共谈,必说妙法。」他们皆欲随从前往。于是文殊菩萨率领大众,浩浩荡荡的来到维摩居士舍。

文殊由问疾而谈至不二法门,维摩居士请大众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各人均以二而解说不二。最后问到文殊菩萨,文殊答言:「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

文殊接着问维摩居士言:「我等各自说已,仁者当说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时维摩居士默然无言。文殊菩萨实时赞曰:「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

金粟如来之智,惟文殊菩萨能知能解。他们一唱一和的便说了这一部赞叹大乘、呵斥小乘的维摩诘所说经。若无文殊之大智相配合,金粟如来之智不能显,这部维摩经也说不成。

又楞严经中,文殊是择法眼,为阿难及末法众生选择修行的圆通法门。法华经中,文殊不但为弥勒菩萨释疑,且是发起一经之首。华严经里,文殊更是善财童子等六千青少年比丘的导师。

有一次,文殊对大众宣讲大乘空义,说:「不用见佛,不用求法。」

「不用见佛」者,能见的是肉眼,所见的是三十二相的应身佛。应身佛不是佛的真身,佛的真身是法身;真见佛者是见法身佛。然见法身之时不是以肉眼见,是以慧眼见法身如来;慧眼见一切相空即见法身如来。故文殊说:「不用见(应身)佛。」

「不用求法」者,法即实相法。有能求法的是第六识的妄心,以虚妄的心怎可求到真实之法?彼此相违故。惟有以真实心才与真实法相应。如何是真心?把虚妄的心空掉,当下就是真心。真心无相,实相法亦无相;无相与无相合一,如水合水,无有彼此。心就是法,法就是心,心法一如。既无能求法之心,亦无所求之法,故文殊云:「不用求法。」

时有二百比丘听此说后,以为文殊错乱说法,舍佛而去。文殊于中途化作大火,比丘欲以神足飞空而过,赫然上见铁网,生大恐怖。回望祇园途径,遍布青莲。比丘还归佛所,述其所见。佛言:「内火未尽,欲度外火,无有是处。汝诸比丘坠在见网,欲度铁网,亦无是处。」二百比丘在走投无路之下,心中的火气冷静下来,接受佛的教导,证得阿罗汉果。若无文殊菩萨的善巧神通,他们不会回头。

又一次,文殊与舍利弗到一佛土,见大火弥漫,若人行其中,即于顷间化为灰烬。舍利弗见之,惶恐万分。文殊以神力令无数莲花遍布火上,他们踏莲而行,如履坦途。舍利弗此时在文殊菩萨面前感觉声闻之智远不及菩萨之智。

文殊菩萨以大智助佛教化四众,活泼生动而不取巧,潇洒而不狂傲,点到即止,与世尊配合得天衣无缝。其言行可见于各大乘经中。

文殊于世尊灭度之后,与阿难尊者及弥勒菩萨在铁围山结集大乘经典,流传后世。

佛于宝藏陀罗尼经中说:「我灭度后,在南瞻部洲东北方,有国名震旦,其中有山名曰五顶,文殊童子游行居住,为诸众生于中说法。」五顶山即山西五台山。又华严经说:「东北方有清凉山,现有文殊菩萨与其眷属一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清凉山亦即五台山。汉明帝时,佛法初来,摩腾与竺法兰二尊者以天眼见文殊菩萨住于此山。若有人以至诚恭敬心朝礼五台(不是喧哗吵闹的豪华旅行团),文殊菩萨亲迎八百里,离去时又亲送八百里。可有证据?有:

虚云老和尚四十三岁时,由普陀山开始三步一拜,一直拜至五台为止。途中遇大雪缺粮,饥寒交迫,昏倒于草棚数日。文殊化成一丐姓文名吉,烤火煮黄米粥令食,得暖气复苏。草棚离五台何止八百里,实二千余里。

数月后,老和尚又病倒于黄沙岭山顶一无遮蔽之破庙,日夜泻数十次,起动无力,但是四周无过路行人。老和尚惟有万缘放下,瞑目待毙。忽然深夜蒙眬中又见文吉。文吉为其喂药,换洗污秽衣服,煮黄米粥。及后文吉伴送行程,一路上为老和尚背负行李,张罗饮食,使老和尚心不二念的拜至太谷县难相寺,因事缘与文吉暂别。

文吉曾言:「五台山人皆识我。」老和尚拜至五台后遍问文吉其人,无有知者。后与一老僧说及情由,老僧合掌曰:「文殊菩萨化身也。」

文殊般涅槃经说:「文殊大菩萨,不舍大悲法。或处小儿丛,游戏于聚落。或作贫穷人,衰容为老病。及现饥寒苦,处方而求食。令人发一施,与满一切愿。令发信心已,为说波罗蜜。」

唐贞观年间,有一贫士居于天台始丰县西七十里寒岩中,因以名寒山子。他衣衫褴褛,面貌枯悴;以桦皮为冠,曳大木屐;常到国清寺拾取残食。

时国清寺有拾得者,他是寺僧丰干禅师行化至赤城道侧,闻婴儿啼哭声,把他拾起携回寺中养育,故名为拾得。他在大寮(寺院中的厨房)当洗涤的工作。他把巨竹断为数截,每天把众僧的残食菜滓放入竹筒内,若寒山子来,即把竹筒担负而去。

寒山常提诗于山林间,或时经行于国清寺廊下,或时叫唤。寺僧不耐烦,以木杖驱赶他时,他则呵呵笑的缓缓徐步退出寺外。有时他又在大寮助拾得洗涤的工作,众僧均视他二人为疯狂之士。

时有候补官闾丘胤出任台州刺史,在赴任途中突患剧烈头痛,屡医无效。恰巧丰干禅师云游而至,把他的病治愈。胤在感恩之下追问寺中尚有高人否?丰干说:「寒山即文殊,拾得即普贤。」

胤到任后即往国清寺参谒寒山拾得二大士。知客师说:「他们俩是疯癫僧,大人如有吩咐,唤他们来就是。」胤认为不可,知客师无奈,引胤至大寮。胤见二大士立即伏地顶礼。寺僧惊怪,寒山拾得二人即笑傲着奔往寒岩,胤亦追至寒岩。寒山回首说:「丰干饶舌!弥陀不拜,礼我为何?」遂缩身入岩穴内,曰:「汝等各各努力!」言毕,其穴自合。二人自此遂不复出,丰干亦从此不回国清寺。

原来丰干禅师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一佛二菩萨出现于国清寺,但是又有谁认识他们呢?

昔日释迦佛曾命当来诸出家弟子不得随便现神通,若为救人命,或为其它大因缘而不得已现神通者,现后必定要离开此世界。此举是为免未证得无生法忍之弟子初得神通时起大我慢,以神通求名闻利养,坏自己的修行。且神通不能了生死,神通是修行过程中的一种附件,在佛教来说,无甚稀奇。佛弟子修行不是求神通,乃是求了生死,故佛弟子不以神通为最终目标。

丰干禅师及寒山拾得虽是佛菩萨应化,亦以身作则不敢有违佛制,于身份既经泄露后立即离开,或再以第二种身份再来应现世间。

胤收集寒山之诗颂凡三百余首,撰成寒山诗集,并附录丰干诗、拾得诗,合称为三隐集。寒山诗多为五言律,有奇骨、清韵、雅致。脱出六朝间艳丽绮靡之流弊,专呼号心灵之活动,可谓开千古一家之流风。

赞曰:世人见汝如疯如狂

汝见世人可笑可伤

高歌松下抵掌路傍

丰干拾得戏幻一场

五台山的一个传说:清凉石

北岳山脉向东南逶迤而下,在山西东北部形成了五座山峰,五峰拱卫连绵,形成一块方圆五百余里的地方,这便是国内外闻名的五台山,山区以台怀镇为中心,分成台怀、台内、台外三个层次,像三个逐渐扩大的同心圆。在这个奇妙的同心圆内,布满了一座又一座大小寺院。那披着青松与白杨的冈峦,那映着鲜花与绿草的山泉,那阵阵松涛和悠悠的钟声,那绿茸茸的草地映衬着古庙琉璃瓦上的夕阳,那从山谷吹来的习习凉风使这块小盆地的沟沟洼洼里,到处都有美的色彩与施律,形成一个游览与避暑的胜地。

传说在老早以前,五台山并非现在这般模样,也不叫五台山,而是叫五峰山,气候异常恶劣,冬天滴水成冰,春天飞砂走石,夏天暑热难当,农民们开法种庄稼。在此传教的文殊菩萨,决心要改变这里的气候,他变成一个化缘的和尚到龙王那里去借歇龙石。

文殊菩萨来到东海,见龙宫外面果然有一块大石。未到跟前,已感到一股凉气扑来。文殊菩萨被巡海夜叉领进龙宫见龙王,说明来意。龙王很抱歉地说:“大法师借什么都行唯独这块歇龙石不能借。因为他是花了几百年工夫从海底打捞上来的,清凉异常,青龙每天工作回来,汗水淋漓,燥热难耐,便在上面歇息养神。你若借去,青龙就没的歇息的地方了。”文殊菩萨无奈,这才说明了自己是五峰山的老和尚前来化缘,为了造福人间,他是来求援的。

龙王估量歇龙石重达万斤,一个老和尚无法运走,才放心地答应他。文殊菩萨谢过龙王,来到歇龙石跟前,口念咒语,立即使巨石变成了弹丸。将弹丸塞进袖筒,便施告别礼,飘然而去了。

文殊菩萨回到五峰山时,正是烈日当空,久旱不雨,寸草难生的炎夏。当文殊菩萨把歇龙石安放在台南边瓦厂村东北的一条山谷后,五峰山立刻变成一个清凉无比的地方。于是,这条山谷命名为清凉谷,在此又建了一座寺院,取名叫清凉寺,五峰山也就叫做清凉山。

就在文殊菩萨取走歇龙石的当天,那些外出的小龙王回来时,发现歇龙石不在了,怨气冲天,便追到五峰山,四处寻找。气急败坏的小龙王,用龙尾把五个峰扫成了平台;用利爪把岩石刨得乱七八糟,至今这些石块还遍布满山,人称“龙翻石”。当然文殊菩萨自有对付他们的办法。

文殊菩萨告诉他们歇龙石在秘魔岩的两座巨大的山岩之中。众龙刚钻进岩窟之中文殊菩萨一声咒语,两岩合并,仅留得内宽外窄的一道照明裂缝。文殊菩萨命众龙在此好好修行,并说要派弟子来朝拜和供养他们,因此这个秘魔岩窟又叫朝龙洞。传说朝拜者所见境界不一样,善良人见佛、菩萨;邪恶人则见不到欢乐境界。真可谓万人万境。而且有“朝五台山,若不朝拜朝龙洞只算朝拜了半个五台山”的说法。

这个传说已流传了千百年。如今清凉寺虽已破落,但那块清凉石还在。石长五米,宽二米半,厚两米,围十五米,石面青色,有云纹,人坐其上,顿生凉意。

衣蒲童子

宋神宗时,太尉吕惠卿学通内外,曾注《华严法界观》,又以新意释解《庄子》。后因戍边来到山西。一日闲暇无事,吕太尉忽然游性大发,便带上几位随身侍从,至五台山游览胜迹。一行人边说边笑,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一路向中台登来。等到几人上了山顶,天气突变,原来那朗日青天忽然云雾四合,狂风骤起,闪电裂空,暴雨倾盆,声贯林壑,震耳欲聋。吕太尉一行人吓得惊恐万状,禁不住爬在地上觫觫发抖。正在此时,空中一道闪电放出,照彻天地,几人不觉抬头仰视,忽见天空云层半开,一物状若虬龙,于云海中奔腾。吕太尉等人更是惊恐不已。好在山中气候变化快,一会之间,已是丽日当空,雨过天晴。

吕太尉等人尚未来得及从地上爬起,忽见有一童子快步走来,头披长发,遍体漆黑,自足至肩,裹蒲草为衣,袒露右肩,手执梵夹佛经。

童子走在路上,忽见前边地上爬着几个人,浑身湿透,脸色苍凄,显然是刚受了惊吓,其中一个作官员打扮。

童子遂上前问道:「官人见到什么了,竟被吓到这种程度?」吕太尉回答:「想必是前世作了恶业,叫我遇上了场吓死人的大雨。」童子说:「下雨有什么可怕,这不是全过去了吗?官人到五台山来,是有什么祈求吧?」吕太尉回答:「是想见见文殊菩萨的胜迹。」童子问:「你为什么想见文殊菩萨?」吕太尉答:「我曾读华严,因其意旨深广,有些地方我理解不了,故而想见文殊大士,希望他能指点我一二。果能如此,我或许可以为《华严经》作些注释,使之流传于世,启悟后人。」童子说:「诸佛妙意。善顺事理,简易明白,看先人的注释就能明白。如《十地品》,原来的释文不过几纸。现在却枝蔓横出,注释多达百卷,本欲诠解佛意,却与佛意越来越远了?实在是支解佛意,弄得佛教支离破碎。」

吕太尉道:「若看形貌,你不过是一个童子而已,怎敢如此大胆,呵斥前辈高僧呢?」童子笑道:「官人你错了。此间的一草一木,无非是文殊胜境。对人来说,只要日常取用,遇事不迷,那便是真正的文殊大士。何必要以凡情扰乱思虑呢?那离佛的境界差得实在太远了。」吕太尉一听,心中略有所悟,知道自己错了,连忙顿首下拜。拜毕起来,只见童子已变作文殊菩萨形象,跨上青毛狮子,隐到云中去了。

吕太尉这才知道,自己遇上的衣蒲童子竟是文殊菩萨。他懊悔不已,心神恍惚,抑郁回到家中。家人见吕太尉心神不定,忙问何故?吕太尉告知所以,然后又说:「我欲竭诚悔过,思欲再见衣蒲童子。」遂置办香火供品,旦夕供奉不绝。过了很久,忽见衣蒲童子出现于香火之上,呵斥道:「想不到你竟这样贪着形象。」吕太尉道:「我是想让世人都能见到你示化的真容。」遂令画师依样图画。昼毕,衣蒲童子顷刻不见。

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又名清凉山,在山西省五台山市东北部,方圆五百里,由五座山峰环抱而成。五峰高耸,峰顶平坦宽广,如垒土之台,故称五台山。唐代华严宗的澄观根据《华严经》提到东北方清凉山和《文殊陀罗尼经》提到的中国五顶山为文殊菩萨住化之地的内容,确立五台山为文殊菩萨道场。自此之后,关于文殊菩萨显灵说法的故事流传极广,上面提到的不过是其中之一而已。

文殊菩萨黑曜石禁忌

1.佩戴吉照堂本命佛一定要是经过开光加持的,只有开光加持的本命佛才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2.在洗澡时,请将本命佛饰品取下放置在干净平稳的地方。

3.在夫妻同房时,也要注意将本命佛饰品取下来放好。

4.如果经过长期佩戴,本命佛饰品的绳线磨损时最好尽快更换,以免绳线断落造成本命佛饰品不必要的丢失。

5.本命佛饰品不小心沾染污物时,请用清水清洗。

6.佩戴本命佛时,也可以同时佩戴其他吉祥饰品。将本命佛请来赠送给亲人朋友是结善缘的一种行为,也是弘扬佛法。

7.不小心将本命佛饰品弄丢了也不要太担心,很多时候,护身吉祥物破裂或丢失是为您挡了灾祸。

开光本命佛以吉照堂本命佛最为灵验,吉照堂本命佛隶属于寺院,在开光方面完全不用担心,是真正的秘法开光本命佛,同时采用同级别最高的材质进行打造,材质方面不但保真,还是最好的材质,保障本命佛的灵气,在开光法会进行开光后还会在偏殿加持七天七夜吗,让本命佛物件深受佛法的加持,使得缘主受到更多的庇佑。

佩戴或摆放吉照堂本命佛可使自己的运气得到提升,健康和平安得到佛和菩萨的庇佑,财运方面打开财路,爱情和姻缘方面朝着好的方向迈进。

本命佛是对应自己的生肖的本命佛,按照自己的生肖看下对应的本命佛是哪尊佛和菩萨,不懂的也可以问吉照堂。还有就是是按照农历的生日对应的生肖,不是按照公历的生日。这点大家一定要记得。

只要虚心敬奉吉照堂本命佛法像,本命佛常伴左右,便能使您逢凶化吉,从而让事业、财运、爱情、学业、健康得到显著改善,从官仕途高升,从高广聚财禄,带您步入人生光明的坦途。本命佛不分男女、不限是否本命年,均可终身佩戴供奉!

----------------------怎么请哪里买本命佛之类------------------------------------------

开光的本命佛以吉照堂本命佛最为正宗,奉请开光本命佛基本都在吉照堂本命佛奉请。

我们都知道本命佛是自己的生肖守护神,但是本命佛对于我们大家来说确实很陌生,因为不是这个圈子里的人都不是太清楚怎么请和怎么佩戴这些问题。

请本命佛要请开光的本命佛,没开光的本命佛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功效的,只有开光的本命佛才能有功效,这里据说最灵验的本命佛都在吉照堂奉请的,是开光好的本命佛,请到之后也都是红布包起的。

还有请本命佛是按照自己的阴历也就是农历生日来请的,每个生肖都对应自己的本命佛,所以按照新历也就是公历来算自己的生肖是不对的,要转化成阴历来算。

吉照堂本命佛是吉照堂打造的一系列开光本命佛。吉照堂开光后的本命佛具有旺运转运、挡灾避祸、促进姻缘、保佑健康平安的功效,每尊本命佛都是由寺院大德高僧主法众高僧加持的开光法会上开光,开光后并在偏殿加持七天七夜,吉照堂本命佛一经推出深受缘主喜爱,经过十余年的时间检验,有效的为缘主化解财运、健康、爱情难题,使得缘主逢凶化吉,从官仕途高升,从商广纳财禄,得安康吉庆人生。

网上有很多本命佛说是开光的实际都没开光,有的甚至都是假材质。

吉照堂本命佛隶属于寺院,比起其他在开光方面更为专业和正宗,为缘主提供最好的保障。

长期佩戴自己生肖的本命佛,可以起到开运,辟邪,助健康,招财,助人缘,家庭和睦等功效!

带本命佛有很多功效,但是有一点是需要特别说明的,所佩戴的本命佛,必须是要经过真正开光的才可以的,否则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所以我们本命佛去哪里请一定要慎重,请真正开光加持过的本命佛我们可以选择吉照堂本命佛,吉照堂本命佛是吉照堂亲自打造的一系列本命佛,包含十二生肖每个生肖对应的本命佛,一个人皆有特定的佛、菩萨守护,这就是吉照堂十二生肖本命佛的好处,还没本命佛的缘主可以在吉照堂本命佛奉请开光好的本命佛,十分灵验。

我想去雍和宫给别人求一个护身符,就是脖子上带的那种,想知道去那大概需...

求护身符,你可以先到雍和宫那条街上的佛具店里,请一个护身符,价格就看你具体买什么了。那儿的店铺很多,护身符的种类也很多很多很多,如果便宜的十几元的,一般的几十元的。个人建议,还是到雍和宫外面的店铺买,种类多,选择性大。然后,你可以去雍和宫里面拜一拜,门票25元。还可以请里面的师父,给护身符开光。开光费用是随意的。给多给少,根据你的情况。

我想去雍和宫烧香,但具体的讲究不是很明白~请亲们指教!

为你汇集的有关资料希望对您破迷开悟有所帮助:有关破除佛门设施 表法的开示:1 佛法里所有一切设施都是教学的工具,都是表法,都是启发自性,这是很了不起的。

2 灌顶是形式,是表法;重要是法,不懂得法就白灌了。灌是慈悲加持,顶是佛顶,把佛法里面至高无上的佛法传授给你,这叫灌顶。

3 佛用莲花来表法,把污泥比作六凡世间,上面的清水比作四圣法界。莲花开在上面,四圣六凡他都放下了,都舍了,这叫真清净。如果你把四圣六凡统统舍掉,你就是莲花化生。

4 我们这个法门也称为莲宗,极乐世界也称为莲华世界。莲花是花果同时,拿来比喻净宗念佛成佛非常恰当。

5 法 轮是最早用来表法的,轮是一个很不可思议的一个象征,它确确实实代表了佛法的内涵。轮的周边在动,它心不动,佛法里面讲的空有、性相、动静,它统统能代表。“轮”代表释迦牟尼佛一生所说宇宙人生的真理,所以用它来表法。

6 在佛法里养生的原则是:身要动、心要静。身体是一部机器,机器要运作、要运转,一定要动。轮的圆周在动,我们身要动;轮心是非有非无,心不但要静,心要虚。心里头一无所有,这样的人决定长寿,这样的人决定不生病。

7 手结印,合掌、放掌都是表法。合掌的时候表一心,放掌的时候表法界。

8 佛门当中,讲经说法是佛事,我们点蜡烛,不点电灯,为什么?蜡烛能明显地表法,蜡烛代表燃烧自己、照耀别人,舍己为人。

9 香表什么?香表信香,对佛菩萨的教诲深信不疑;又表戒定真香,戒定是真干,真正依教奉行。

10 佛像前面的供具,最重要的是供水。不烧香没有关系,不燃灯也没有关系,一定要供一杯水。水表什么?表心,心要像水一样清净,要像水一样平等。

11 供花,是提醒自己要修好因;供果,是提醒自己要求好果。所以千万不要以为,在佛菩萨面前磕几个头、烧几支香、供香花水果就得佛力加持,那是,没有这回事!

12 世俗人戴珠宝是炫耀他的身份与财富;学佛的人戴珠宝是提醒自己心要清净、要不染、要不变,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取这个意思。

13 阿弥陀经讲的“十万亿”不是数字,是表法的意思。十万亿是尽虚空遍法界,真如本性是尽虚空遍法界。

14 在佛经里面数字都是表法的意思,像阿弥陀经里面,我们看得最多的是用“七”,像七重行树、七重罗网、七宝池。七代表圆满,七的意思是东、南、西、北、上、下、当中,取这个意思。

15 你一入佛门,头一个看到的是弥勒菩萨;弥勒菩萨特别塑造布袋和尚的像,大肚皮代表有容量,能包容。弥勒菩萨代表“生平等心,成喜悦相”,对待任何一个人都欢欢喜喜,一切是非善恶统统能包容。

16 东方天王代表尽职,履行道德;南方天王代表精进,日新又新;西方天王代表多见;北方天王代表多听。这是天王殿,你一入佛门就给你上第一课!

17 寺院里面供养佛菩萨,是为了教学;这种教学,不仅是学佛的基础,也是做人的基础。看到佛像就磕头,那就叫礼敬吗?泥塑木雕的佛像你给它磕一万个头,它也不晓得!

18 佛像是表法的,叫你看到它,晓得除了自己之外,统统都是佛,是这么个意思。佛是觉,觉性里本来具足一切功德。我们在事相上见到佛像,立刻就晓得,要觉悟,要求觉! 净空法师关于佛像开光与意义的开示:

请佛像到家里供养,不需要做任何仪式。佛像请到家里也不需要开光,这个事情我也讲的很多。大家都希望这个佛像会灵验,就一定要开光,不开光他就不灵了。你请我去给它开光它就灵了,你想想看,你就不如拜我,我比它强多了。我叫它灵就灵,叫它不灵就不灵,那佛菩萨就听我的了,这个观念错误。开光到底是一回什么事情?新造的佛像,或者新造的礼堂、念佛堂,开幕仪式,我们现在不叫开光,叫开幕。开幕的时候一定要跟大家讲解,为什么要建立这个,为什么要造这个佛像,造这个佛像是什么用意,我们供养有什么好处,把这个说出来之后,这叫开光。是佛像开我们的光,不是我们开佛的光,你看这个颠倒了,这麻烦大了。 像我们供观音菩萨,观音菩萨代表大慈大悲,我们看到观音菩萨,自己对一切众生慈悲心就要生起来,是观音菩萨开我们慈悲之光;地藏菩萨他是孝子,见到地藏菩萨,我们就想到要孝顺父母,把我们孝敬父母的光开出来,这个意思就没错,这一定要懂得。一个佛菩萨就像我们学校里功课一样,他代表一门功课,你把他讲清楚,看到他,他来提醒我的。你说你是个不孝的人,有人天天在你旁边嘀咕你「你要孝顺父母,你孝顺父母」,听了几天你就讨厌了,你就会怨恨那个人。佛门里的方法非常巧妙,供一尊你看到很喜欢的地藏菩萨,看到他,他就在提醒你孝养父母;看到观音菩萨,就提醒你,你要慈悲对人。所以,所有诸佛菩萨的形象都是这个用意,千万不要错会意思,错会意思你就上当了。不但是佛菩萨没有开你的光,你是愈迷愈深,大错特错,你真正是。

先不说宗教,火热推荐您从布莱恩.魏斯 《前世今生》系列起步,百度下看看人家外国人的研究吧。接着火热推荐您去百度搜索,被百万网友誉为“影响一生的好影片!”“让人感动的超级震撼!”的 大型佛教记录片《超越轮回》系目前全网络最受欢迎的佛教影像制品,该片通过对当代高端影音手段的精彩运用,为观众深入浅出的读解出流传2500多年的经典佛教绘画《六道轮回图》所讲述的生命流转的发生原理、过程和人生存在的价值真谛。然后分析什么是:

1:对于事物的真相没有深入研究搞清楚就去贸然相信,这是(比如很多人见什么就拜什么不分佛菩萨神鬼圣人都要拜,问他拜的是谁?有什么表法的意义?能提醒自己学习到什么道理没?他迷迷糊糊统统不知道~)2:对于事物的真相没有深入研究搞清楚就去贸然不信,这个也是(比如很多人都存在这个观念,比如他不信佛,你问他为什么不信,回答:不知道...。不信的道理是什么?回答:不知道.....反正就是不信。这和愚痴或狂妄之徒有何区别?)3:总结:对于事物的真相没有深入研究搞清楚,就去贸然不信或者贸然相信都是。的特征是:没有正知:人云亦云,没有主见,别人说什么就跟着信或不信什么。懒惰:不愿意花费一点时间去搞清事实真相,宁可糊糊涂涂被别人牵着思想走一辈子。狂妄愚痴:自己符合以上之类,还说正在人家正在学习并搞清真相的人是,那他是什么?加迷,迷,双重。迷”是你不了解,你对于这个事实真相、理事因果都不了解,你就相信它,这叫。为什么叫?你没搞清楚。没搞清楚,信它是,不信也是。你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那就不叫。你真这样做到了。比起那些生不知何来,死不知何去,不了解宇宙人生真相混混沌沌一生的人,那个更有大智慧?1 什么叫?对于事实真相,没有搞清楚,没有搞透彻,我们相信它,那就叫。2 社会大众对佛教不了解,什么叫佛教他不知道,他也到寺庙里面来烧香拜佛,那叫。3 为什么叫?佛教是什么,他不知道,“大家都拜佛,佛会保佑;我也去拜,佛也会保佑我”,这是。没搞清楚,就是。4 鬼神亦复如是,其他任何宗教也都如此,总得要搞清楚、搞明白。在佛法里,道理、事实真相、因果都搞清楚了,不迷惑了,我相信它,这就叫正信。5 譬如像鬼神这些事情,我们不知道事实真相,人家说有,我们跟着说有,这是;人家说没有,我们跟着说没有,你想想看是不是?也是。6 怎样叫不?你把事实真相搞清楚了,搞清楚它确实是有,我相信它有,这不。它确实有,我并没有搞清楚,我信它没有,这是。7 佛法的高明处,佛法令我们佩服的地方,并不是释迦牟尼佛说有就是有,说没有就是没有,不是,佛不是这样教人;佛要是这样教人的话,不值得我们佩服。8 佛是说了之后,教给我们求证的方法,要我们自己去亲证,这一招高明,所以佛的教学是信解行证,这怎么会是1 佛教主要的目标,是把宇宙人生真相为我们说明,所以这是属于教育。2 佛教是教育,教育跟宗教不冲突,没有矛盾。世尊当年在世,就有很多宗教的传教师、宗教里面的元老来跟他学习。3 佛在世的时候,印度有九十六种外道。拿佛法来讲,那是邪知邪见充斥的时代。佛的智慧超群,九十六种外道都比不上他!佛提出了正知正见,得到九十六种外道的赞叹,多少外道来皈依、来向他学习,以他为师!4 由此可见,佛教是教育,是圆满的智慧教育,任何宗教都可以接受。我们一定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它一点都没有。再说教育 佛陀的教育(再次强调,这里说的是佛陀的教育,而不是的宗教,本人就是学习佛陀教育而非宗教的非有神的也非无神的)而儒释道:儒家教育人与人的关系(伦理道德),道家教育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果教育),佛家圆融前两者同时。更深入详细讲了,人与人/人与植物/人与动物/人与山河大地/人与自然/人与不同维次空间/人与宇宙万物的关系。佛教不是宗教!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佛陀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义务工作者!圆融儒道的佛法所教所说:一切万法唯心所造,唯识所变。自己掌握自己的前生今世与来生的命运,自己把握改造自己的一切,包括身体环境与生活环境与物质环境。但是,能真正能自己把握与改造命运的前提条件是:你要以正信的态度,并且今生有宿世的善根(真信切愿)福德(能解能行)因缘(有缘分遇正信的佛法),次第的学习佛法中各种或深或浅的知识,来得到宇宙人生真相与开启幸福圆满的真实大智慧。这里无法详细解答您,如果您真有善根福德因缘的话,请您去百度搜索观看慧律法师(幽默爆笑型讲法),或者净空法师(易解稳重型讲法)或海涛法师(轻松愉悦型讲法)的视屏与他们个人网站,推荐您百度找净空法师的《轻松学佛法》系列,非常容易理解,最后祝您法喜充满,六时吉祥,破迷开悟,离苦得乐。 阿弥陀佛。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