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71430

易经之卦辞是谁写的,易经的卦辞是谁写的

兴仁信息网2024-02-09 19:00:380

...卦辞、爻辞、系辞、说挂、序挂、杂挂分别是谁写的,都讲什么内容呢...

1。《易经》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是《经》,就是《周易》的本经,包括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和三百八十六爻的爻辞,(例:乾卦初九:潜龙勿用)就是《周易》本经的卦辞。第二是《传》,就是所说的《十冀》。包括《大象传》、《小象传》、《系辞传上、下》、《乾、坤文言传》《彖上、下》、《说卦传》、《杂卦传》、《序卦传》。一般咱们现在在书店里买的易经,都是《经》、《传》一体的。

2。《十冀》相传是孔子和他弟子共同完成的,也有人说完全是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对《易经》的理解而所写的,意思就点儿像《论语》。目前只能知道《十冀》和孔子是有关系的,但到底是不是他所著还有待研究。

3。文王作卦,周公作辞这个也是一种目前比较公认的说法。目前学术界比较认可的是,周公等一批人参与了对卦象的作辞,很可能是以周公为首。在古代,尤其是像周朝的奴隶制王朝,《易经》不是谁都可以看的,只有士大夫才能看的书。

《易经》只所以到今天还能有生命力,就是因为它有解释的空间,可以让你有无限的想像。

易经卦辞谁写的?

文王作卦,周公作辞。

单说易经,分三种,俗称三易:连山易(神农时代,艮卦开头),归藏易(皇帝时期,坤卦开头),和周易(乾卦开头),不过前两者失传了,所以大家说的易经一般指周易

现在大家看到的易经《周易》内容上分为两部分易经和易传:上部分为本经-周易,易经讲的是64卦每一卦的卦辞和爻辞。下部分为易传,易传讲的是对每一卦或者是对整体易经的解释和进一步的说明。

大体上,比较明确的作者如下:

八卦:(2的3次方)乾坎艮震巽离坤兑这图片是伏羲做的

六十四卦:(2的6次方)图是周文王画的。史书说:文王拘而演周易。

卦辞:作者应该是文王或者周公中的一个,考虑到周公这位文化集大成者,周公的可能性极大。文王应该是画卦,周公做辞。所以周公也是四圣之一。

爻辞:作者应该是一个团体,是周朝的者们集体创作,而且不是同一个时代创作的。很有可能周公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典型的证据如下:《周易》六十四卦中第三十六卦。《明夷》,其爻辞中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象曰:箕子之贞,明不可息也。

既然谈到了箕子,那么很有可能是周灭商以后,这个时候,文王早就去世了。

另外一个卦

《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

康侯:指周武王的弟弟康叔封。

所以,可见这段话的成熟时间肯定晚于周文王。

不过箕子和康侯都是在武王时代的人物,所以爻辞出自周公之手也未必不可能。

《易经》谁写的?

作者是姬昌,《易经》又称《周易》。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之用。《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

成书背景:

中国早期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达,先民们对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人自身的生理现象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因而产生了对神的崇拜,认为在事物背后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神的存在,支配着世间一切。当人们屡遭天灾人祸,就萌发出借助神意预知突如其来的横祸和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的欲望,以达到趋利避害。

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了种种沟通人神的预测方法,其中最能体现神意的《周易》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

易经的辞是谁写的?

今天要讲的还是卦爻辞的故事——晋卦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卦辞,前面4个故事都是在爻辞里面找到的,我们今天寻根,说卦辞,在前文我们说了一个观点,周文王作卦辞,我们现在就用卦辞来说明这件事。

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

象曰: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

彖曰:晋,进也。明出地上,顺而丽乎大明,柔进而上行,是以“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也。

《序卦传》“物不可以终壮,故受之以晋。晋者,进也。”晋,晋升,上进。《说文》“晋,进也。日出万物进。从日,从臸。”《杂卦传》“晋,昼也。”昼为白天,夜晚休息,则白天表示上进。

我们先按照顾颉刚先生的考释,其他观点我们暂且放置:

康叔,姬姓,名封,又称卫康叔、康叔封,周王姬昌与正妻太姒所生第九子,周武王同母弟 ,因获封畿内之地康国(今河南禹州西北) ,故称康叔或康叔封。这个和伯禽被封于鲁叫鲁侯一样;又因为事武王的弟弟所以叫康叔,类似于“管叔”、“蔡叔”(联合武庚造反的两位,和武王、康侯是兄弟),河南浚县卫侯墓出土青铜器康侯鼎铭文“康侯封(“封”字参见下图)作宝尊”、青铜簋铭文有“王朿伐商邑,令康侯啚于卫……”

封字铭文

周成王即位后,发生三监之乱,康叔参与平定叛乱,因功改封于殷商故都朝歌(今河南淇县) ,建立卫国,成为卫国第一任国君。康叔赴任时,其兄周公旦作《康诰》、《酒诰》、《梓材》,作为康叔治国法则。并告诫康叔,务必明德宽刑、爱护百姓,向殷商故地贤豪长者询问殷商兴亡之道。

根据于省吾先生考释“金文康叔均作康侯”(《双剑誃易经新证》)这个观点应该可以补充到顾先生的考释中来。那这个卦到底要给我表达什么观点呢? 《周书·康诰》曰:“成王既伐管叔、蔡叔,以殷余民封康叔,作《康诰》、《酒诰》、《梓材》。”这是周公代成王颁发给康侯的三篇文告,倒是很像“昼日三接”但是难以理解的是锡马、蕃庶,这个我们还是要回到甲骨文中来,我们前文讲“易”字的时候提到“锡”字,到了周朝,锡字的写法已经发生变化

以前的锡和易是及其相似的,这里补充前文一点故事,有关王亥的,《易传》服牛乘马,指的是王亥跑到有易国交易,因为某些不好的事情得罪了有易国王,被杀,但是这为殷王为何被后世的子孙经常祭奠呢?我猜想应该是开创了交易的先河,所以我在前文说易是变化就是这个意思,交易也是变化的意思,用自己驯养的牛马,多了吃不完,和其他国家交易,这应该是最开始的交易,就像我们小时候没有钱的认识,用自己的玩具换其他的玩具,另一个会告诉你这个玩具的价值和自己的价值不同,其中肯定有人不愿意交易,这个时候就会出现问题,随着市场的慢慢扩大,这种问题会日益突出,慢慢人们发属比较稀有,也有一定价值,所以为了区分易和锡的本质,在易钱加金,表示是用金钱交换货物,对交换的方式区别,衍生出了锡字,这是我个人对锡字的解读浅见。然后我们在说说“蕃”字,这个字比较好理解,古人一般称别的国家叫蕃,庶:众多的意思。我就简单翻译下这个卦辞的意思吧:康侯和其他许多外藩交易马匹,一天多次接见不停歇(我在前文说过,《易经》中“三”是指多的意思,后人很多就翻译成为一日接见三次)。其实这个卦就是说明康侯很忙,为了国家,不辞劳苦

周易是哪个朝代谁写的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之用。

《易经》是谁写的?

易经,目前具体指的就是周易。

易经的始原应该是伏羲氏推演的八卦,最初是用来预测天气等现象的。

到了商末,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后,他将八卦推演为六十四卦,至此,经易才真正系统化了。

到了春秋时期,孔子又为周易作了注释,也就是十翼,才使易学真正成为经典中最为经典的著作。

所以说,易经至少是有三个人的贡献,一是伏羲氏,二是周文王,三是孔子。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