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润微再募资50亿惹质疑 核心技术人员接连流失
华润微再募资50亿惹质疑 核心技术人员接连流失
本报实习记者 吴清 记者 李正豪 北京报道
资本市场高度关注的芯片巨头华润微(688396.SH)再曝重磅消息。今年2月底上市时,华润微曾创下第一家登陆境内资本市场的红筹企业(注册地开曼群岛)、科创板第一家发行采用“绿鞋”机制的公司等多个第一。
10月20日,华润微连发21条公告,其中3条人事变动公告涉及两位核心技术人员的离职,虽然同日发布的三季财报业绩向好,但核心技术人员接连流失引发市场担忧,华润微股价公告当日大跌12.37%,原本700亿元的市值蒸发近百亿元。
公告显示,在8月份常务副董事长、核心技术人员陈南翔离职后,再辞去董事职位,彻底离开公司,同时24年的核心技术老将邓小社离职。此外,公司证券事务代表卢书锦,也因个人原因辞职。
对于核心管理及技术人员的接连流失,华润微方面回应称,相关人员离职不影响公司核心技术完整性,且不涉及职务发明纠纷或潜在纠纷。但市场投资者并不买单,公告后股价连续多日收跌。
值得关注的是,华润微还公告拟定增募资50亿元。不过令人不解的是,2月底公司上市时曾募资42亿元,且公司账上资金66.88亿元,资金充足。华润微方面对此的解释是,投向华润微功率半导体封测基地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记者注意到,从三季报披露的公司股东数量看,持股进一步集中,已从上市时近20万户锐减至6.7万户,而对比二季度,华润微十大流通股东中,已有多只养老金、券商、公募、私募产品进行了减持。
核心技术、管理人员接连离开
公告显示,核心技术人员邓小社于近日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相关职务并办理完成相关离职手续。离职后,邓小社将不在公司担任任何职务。
相关资料显示,邓小社于1996年8月加入公司,主要担任产品研发相关的职务,在公司任职期间参与了公司研发的专利技术,其参与研发的在审专利39项、已授权专利59项。
华润微方面表示,这不影响公司核心技术的完整性,称邓小社工作期间参与申请的专利均非单一的发明人,邓小社的离职不存在涉及职务发明的纠纷或潜在纠纷。目前,邓小社职位已由公司另一位入职16年的芮强担任,不过记者注意到,其并未在公司公告核心技术人员名单内。
同时另一位核心技术人员陈南翔的离职也引发了高度关注。华润微8月底曾公告,陈南翔于近日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常务副董事长职务,辞职后仍将担任公司董事。
陈南翔此次申请辞去公司董事,将彻底挥别华润微。相关资料显示,陈南翔于2002年加入公司,曾任多项要职,最后一项职位是2016年至2020年8月任公司常务副董事长。其从2017年开始连续3年被列入公司核心技术人员。
华润微在公告中同样表示,陈南翔的离职不影响公司核心技术的完整性,其从事公司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不涉及公司核心技术研发的具体工作,并且其参与研发的在审专利7项,均不属于核心技术。
记者了解到,目前陈南翔已与公司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李虹办理完成工作交接。公告显示,李虹为美国国籍,此前职务是华润微功率器件事业群总经理。
此外,华润微证券事务代表卢书锦,也因个人原因辞去证券事务代表职务。
这并不是华润微人事动荡的全部。今年4月23日,华润微公告,公司董事长李福利因本人工作调整,申请辞去公司董事长、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辞职后将不再担任公司的任何职务。一个月后,华润微公告由陈小军接替李福利出任公司董事长等相关职务。
“这可以说是华润微本轮人事动荡的开始,也意味着公司的发展战略和思路正在进行一些调整。”一位接近华润微的分析师对记者表示。
记者注意到,目前华润微拥有核心技术人员18人,核心技术和管理人员的接连离开引发机构和投资者的担忧。此前针对投资机构提出的人才激励问题,华润微方面表示:“公司针对核心研发人员及高管的股权激励方案正在稳步推进中,今年将会发布相关方案。”
公司账上66亿再募资50亿?
引发市场高度关注的除了人事动荡,还有再度大举募资。华润微此前在科创板上市时曾募资42亿元,至今未满8个月,又要大笔募资了。
华润微公告称,拟定增发行不超过1.35亿股,募集资金不超过50亿元,投向华润微功率半导体封测基地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目前公司尚无确定的发行对象。
公告显示,华润微电子功率半导体封测基地建设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0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项目预计建设期为3年,总投资42亿元,拟投入募集资金38亿元,其余所需资金通过自筹解决。
在本次募资中,华润微计划使用12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优化财务结构。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各方的资料显示,目前华润微的资金充足。
据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华润微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32 亿元,比上年同期大幅增长336.20%。而截至三季度末,公司现有货币资金66.88亿元,完全能覆盖此次募投的资金。
上述分析师称:“从经营性现金流量等指标来看,华润微目前处于订单饱满的状态,华润微后续的订单量仍能让产能保持高位运行,综合来看华润微资金充足,此时大举募资的确令人费解。”
同时,华润微2月份IPO募资共计42.36亿元(含超募资金),分别投入到8英寸高端传感器和功率半导体建设项目、前瞻性技术和产品升级研发项目、产业并购及整合项目、补充流动资金。截至今年上半年末,上述四大项目投入进度分别为17.2%、0%、42.32%、26.66%,IPO募投项目总进度仅为18.16%。
在经历了刚开始几年的连续亏损后,受益于行业需求火热和华润微严控成本端,近几年华润微走上了业绩增长的通道,2020年前三季度,华润微营业收入48.89亿元,同比增长18.32%,净利润6.87亿元,同比增长154.59%。公司在三季报中表示,今年业绩明显好于去年同期主要系毛利率提升、产品获利能力好于去年同期所致。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财务数据中,由于收购东莞杰群70%股权在9月末并表,导致应收款项、应付款项等资产负债项目大幅增加。同时公司大幅增长的利润中,有此前IPO募集近43亿元资金中的部分存到银行产生利息收入2520万元,并表东莞杰群导致确认投资收益2100万元,成为其非经常性损益的主要来源。
同时,正因为这几年华润微严控销售等各项成本提升了公司的盈利水平,不过最新的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分别为3亿元和1亿元,环比二季度分别增长17%和63%。
加码封测一体化转型的背后考量
按照华润微方面的说法,本次募资项目建成后,公司在封装测试环节可与芯片设计、晶圆制造等环节形成更好的产品与工艺匹配,释放各环节的资源优势与协同效应,公司生产一体化比例有望提升,推动公司向功率半导体综合一体化运营公司转型。
实际上,华润微近些年一路兼并整合,逐渐成长为我国最大的功率半导体IDM企业。不过公司发力封测和一体化,背后可能还有公司现实的考量和忧虑。
“华润微最核心产品的功率半导体虽然应用广泛,但一个直观的数据是,集成电路目前以7nm制程为主,而华润微的功率半导体只要用到90nm制程就够了。”上述分析师告诉记者,但也带来一个好处就是,基本上不存在设备被进口卡脖子的情况。
不过,华润微目前有20%左右的客户是在海外,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对这部分海外业务还是有一定影响。
在上述分析师看来,在华润微占比77%的营业成本中,除动力成本外,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设备折旧维护成本都挺高,与其说华润微是技术密集型企业,其资产和劳动密集型的特征更加明显。
“这种靠走量的制造业企业,必然伴随着高昂的人工成本和设备折旧,华润微的固定资产高达近40亿元,每年都会产生数亿元的大额折旧。”上述分析师直言,不过华润微在质量控制、环保等方面做得较到位。同时华润微采用“订单生产”模式,产品以自产为主,少量订单寻求外协,有利于控制库存、成本。
根据Odmia数据显示,全球功率半导体规模约400亿美元,其中中国占据40%左右的份额。而从国产化情况来看,功率半导体主要器件国产化率均未超过50%,IGBT模组、MOSFET等国产化率更只有30%多,国产替代空间广阔。伴随近年来半导体行业的国产替代浪潮,以华润微为代表的头部企业受益国产替代进程市场份额提升将更为显著。
“在产品走出去方面,我国功率半导体还较落后,产品在世界的认可度也较低。按照华润微的愿景,想要做到世界领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上述分析师表示。
责任编辑:何中夫
谁吃了华为失去的蛋糕?
{image=1}文|深燃金玙璠编辑|魏佳我们很难再经历一次像2020年这么不平凡的手机市场,此消彼长的态势在一年之内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正常的市场因素下,即便是4G到5G重划市场格局的阶段,也几乎不可能发生如此大的变化。{image=2}{image=3}质变先后发生在第二、第三季度的欧洲市场和中国市场。0000中保研公布9款车型碰撞结果 广汽丰田旗下威兰达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较差
汽车行业关注6月9日,中保研C-IASI公布2020年第二批车辆碰撞成绩结果,这一批车型总共涉及8个汽车品牌共计九款车型,分别为上汽大众途昂、北京奔驰A级、比亚迪汉EV、比亚迪宋PLUS、广汽丰田威兰达、北京现代胜达、天际ME7、荣威iMAX8、吉利领克05。{image=1}0001去迪士尼道路受影响?五角场车停哪?上海杨浦推长假出行秘籍
国庆和中秋双节来临,上海杨浦公安分局交警支队预测:疫情原因,长假期间本市外出人员将有所减少,车辆及人员市内出行将大幅增加,本区部分道路将出现短时间排队缓行现象。0001监管执法机构“扩充人手” 反垄断将持续深入
本报记者裴昱广州报道在陆续对若干互联网平台企业依法开出反垄断大额罚单之后,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和反垄断的大幕或许才刚刚开启,而这其中一个重要的信号,即是国家反垄断监管部门开始“扩充人手”,以期深入持续地开展和强化反垄断工作。新东方在线预计中期亏损近7亿 继续加码K12业务
实习记者|刘梦琦12月24日晚,新东方在线(01797.HK)发布2021财年盈利警告。截至2020年11月30日,预计净亏损6亿元-7亿元,同比扩大585.7%-700%。对于亏损的原因,公告中称一是报告期内营收成本、销售和营销开支以及研发人员的成本上升;二是外汇亏损上升,而去年同期录得外汇收益;三是实施股份激励计划的成本和开支上升。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