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1883

易方达张坤“精准”减仓开年大劫的爱尔眼科 一切或早有征兆?

新浪财经综合2021-01-04 19:52:050

原标题:易方达千亿规模基金经理张坤“精准”减仓“开年大劫”的爱尔眼科!一切或早有征兆...

来源:环球老虎财经app

著名抗疫医生艾芬的遭遇和指责,让3000亿市值的爱尔眼科遭遇“开年大劫”陷入信任危机和舆论漩涡。事实上,自2009年登陆创业板后,爱尔眼科就开始借助资本东风,产业基金支撑了其全国的扩张,疯狂跑马圈地,高速扩张虽令其业绩高速增长,但其动态市盈率也达到了惊人的136倍,而随着估值的高涨,爱尔眼科也退出了易方达张坤的前十大重仓股。

2021年首个交易日,超3000亿元市值的爱尔眼科开盘即跌,最大跌幅逾9%,相比上一个交易日市值缩水145亿元。

股价跌落缘起于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艾芬称自己在武汉爱尔眼科医院进行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后视网膜脱落;1月4日早晨,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在其官博发布关于艾芬女士诊疗过程的核查报告,报告称艾芬右眼视网膜脱离与本次白内障手术无直接关联。

作为国内乃至全球范围内规模领先的眼科医疗集团,爱尔眼科此次医疗纠纷不可避免地在资本市场掀起一阵风波。事实上,爱尔眼科在高速发展和急速扩张中,高估值问题已被诟病许久。近些年爱尔眼科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而这同其体外设立并购基金快速扩张的模式有很大关系,国内诸多知名基金以及投资机构都重仓了它,尤其是易方达多只基金都曾买入爱尔眼科。而如今,爱尔眼科的市值已经高达3000亿,动态市盈率已达惊人的136倍,爱尔眼科仍在持续并购做大资产,但却有资本开始悄悄退出。

爱尔眼科机构及内部股东纷纷减持

作为A股首家民营医疗机构的爱尔眼科,其股东中不乏知名机构。截至2020年9月30,爱尔眼科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包括高瓴资本、淡马锡富敦投资和易方达。

同花顺数据显示,易方达旗下1只基金产品“蓝筹精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持股3200万股、占流通股比例0.94%,2020年三季度进入并成为十大流通股东。

易方达旗下曾有多只基金皆重仓了爱尔眼科,包括易方达中小盘混合型、易方达创业板交易型开发式指数、以及蓝筹精选混合型。据了解,上述易方达旗下的2只基金经理皆为张坤。相关数据显示,从2017年四季报首次现身前十大重仓股,一直到2020年二季度末,爱尔眼科连续11个季度成为张坤最爱的个股(前十大重仓股)。

然而,2020年基金三季报披露时,投资者发现:张坤的代表基金易方达中小盘(2012年9月开始管理,至今累计收益616%)前十大重仓股中,张坤一直钟爱的爱尔眼科退出了前十大重仓股。同时期,再看爱尔眼科公司三季报前十大流通股名单,易方达中小盘同样消失不见,原来易方达旗下“中小盘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所持的3700万股已悉数减持退出,目前仅剩蓝筹精选混合仍在爱尔眼科前十大流通股东行列。

有观点认为,爱尔眼科已不再是张坤目前最为看好的一只个股,且已不复当年的“喜爱”。

除了外部机构股东的减持,爱尔眼科的高层和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也在在限售股解禁后纷纷减持套现。

具体来看,2018年7月公告披露,董事、总经理李力先生完成减持1200万股;2019年2月公告显示,董事、副总经理韩忠已完成减持52万股,2019年5月公告显示董事、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吴士君已完成减持近10万股,同时披露副总经理、财务总监刘多元完成减持28.5万股。另有2019年5月公告显示,副总经理王丽华完成减持16万股。粗略估计,以上实施减持累计减持超过10亿元。

此外,2019年8月30日,公司控股股东爱尔投资及实际控制人陈邦也通过股权转让等途径进行过减持,合计套现超过23亿元。共计转让股份619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2%,其中爱尔投资转让4040万股,陈邦转让2154万股。股份受让方为高瓴资本及淡马锡富敦投,两家机构各自受让1%股权。

爱尔眼科的并购基金隐患

公开资料显示,爱尔眼科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主要向患者提供各种眼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医学验光配镜等眼科医疗服务的眼科医疗机构,后于2009年10月登陆创业板,被称为“中国民营医院IPO第一股”。而在医疗界,一直有着一种“金牙、银眼、铜骨”的说法,眼科医疗的丰厚利润和可观前景由此可见一斑。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论是从财务数据还是市值来看,爱尔眼科都是民营医疗上市公司中鹤立鸡群的存在。

从2009年至2013年,爱尔眼科主要通过自有资金或在股票市场公开募资来完成新建或收购医院,平均每年新增约7家眼科医院。但自2014年起,为加速网点扩张,爱尔眼科在自身扩张的同时,也开始与专业投资机构共同设立多支并购基金,利用并购基金从体系外新建或收购眼科医院进行培育,直至盈利后再置入上市公司,并最终并入上市公司报表。

大举并购让爱尔眼科的规模急剧膨胀。2008年底即上市前一年,公司总资产仅为3.97亿元,2020年9月30日,总资产达165.26亿元,这也意味着,爱尔眼科自2009年上市以来,通过一轮轮波澜壮阔式的并购实现了总资产40倍的暴增。根据2020年12月2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旗下医疗机构数量已经超过600家。对比上市之前仅有的19家医院,上市11年来,其医疗机构数量激增约600家。

很显然,爱尔眼科近几年经营业绩的持续增长,同其体外并购的模式有很大关系。

数据显示,2008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4.39亿元、0.61亿元,到2020年前三季度,历经不间断增长,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达到85.65亿元、15.46亿元,分别较2008年增长约18.51倍、24.34倍。

可以说,产业基金支撑了其全国的扩张。

从2014年开始,爱尔眼科参与设立了前海东方、湖南中钰、南京安星、亮视交银、亮视长银、亮视长星、亮视晨星等7家专用于收购医院资产的并购基金。

这7家并购基金预计募资额合计为72亿元。爱尔眼科对并购基金预计投资金额合计为12.68亿元,占总募资额的17.61%。可以说,爱尔眼科用12.68亿元撬动了72亿元。

假设开设一家眼科医院需要投资额2000万元,那么72亿元募资额可以开设360家眼科医院。这么多资金弹药,完全可以支撑爱尔眼科覆盖三四线城市,再到地级市及县域,形成“分级连锁”模式。

但快速扩张并购也给其带来了高商誉,爱尔眼科2020年三季度报告显示,商誉期末余额为41.26亿元,较年初增长56.41%,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收购天津中视信、奥理德视光、宣城眼科、万州爱瑞、开州爱瑞等股权,商誉相应增加。快速的并购让爱尔眼科累积了大量商誉,且商誉增长幅度也在加大。

从最新的数据来看,爱尔眼科的动态市盈率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36倍,而这背后是不断并购扩张带来的业绩增长,这也意味着并购扩张支撑着爱尔眼科的估值。虽然爱尔眼科收购体外医院,主要选择体外医院刚好达到盈亏平衡点、营收快要出现高速增长的时点。在这一时点启动收购,有利于降低收购价格,减少并表商誉。但是,在盈亏平衡的关键点,体外医院的盈利能力还没有得到验证,未来发展具有一定不确定性。

同时,产业基金投资年限一般为五年,爱尔眼科产业基金投资即将到期,培育在外的相关医院将存在等待收购的情况,这对爱尔眼科的资金实力、运营能力、融资能力将迎来不容小觑的挑战。

责任编辑:张熠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