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6515

没了花呗借呗 大学生缺钱怎么破?

新浪财经综合2021-03-19 18:33:087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文|邢海洋

银保监等五部门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禁止小额贷款公司、非持牌机构对大学生发放贷款。

新规之下,花呗、借呗因为小贷属性,向大学生放款的渠道堵住了。类似的,京东白条、百度有钱花、美团月付等,背后的运营主体均为全国性的互联网小贷公司,大学生再也不能从这里分期付款或者借钱了。

{image=1}

《二十不惑》剧照

经济上,大学求学是人生一个相当特殊的阶段。法律规定18岁后需要自食其力了,大学求学又是全职的“花钱”行为,需要支付高昂的学费生活费,为未来积攒学识和能力。如何平衡求学消费与未来的赚钱能力,平衡家庭财务状况与个人的求学潜能,是一个棘手且充满智力挑战的难题。“书中自有黄金屋”,为了读书,我们中国人是不惜投入的,可对于家境贫困的年轻人,读书的费用又从哪里来呢?

和一位朋友聊天,我感叹自己不敢提前退休,还要供养孩子上大学;移民了的他却相当轻松,因为海外流行的文化是孩子长到18岁,就是完全独立的个体了,家长无需为他上大学付钱。那大学怎么上?有贷款,还可以打工啊。海外的学生贷款很多都是政策性的,不考虑家境,因为一个初入社会的年轻人,是没有任何经济背景的。政府给年轻人助学贷款目的是鼓励他储备知识,为整个社会提升劳动生产率水平。18岁,孩子与父母的经济关系就此掐断,父母年老也不能指望孩子来供养,而是由社会发放养老金,这就是所谓的社会供养的逻辑链条吧。

海外大学生一毕业就背负着高昂的助学贷款,有的一辈子也还不完。但似乎也不用急,还款有很多条件,月收入达不到基准值是可以暂缓的。这样看,助学贷款某种程度上相当于政府给予年轻人的福利。基本生活能保障,很多大学生还打工赚钱,积累就业资本,大学生活于是成为个人在经济、社会上独立的过渡期,未来进入职场,适应起来也比较容易了。

我们这里的大学生,绝大多数是依赖父母的。即使是贷款,也要向银行提供第二还款来源,事实上是把大学生和父母捆绑在一起,设想为经济利益共同体。经济上不能独立,大学生还要靠父母发放的生活费生活,于是沿袭的仍是未成年人的预算。我曾看到过学生生活费用的调查,大多数的学生生活费用在1000到2000元之间,联想到中科大用大数据精准扶贫,对每天吃饭费用不超过6元的同学给予补助,就知道学生生活相当清苦了。这也就凸显出,大学生活的消费还基本处于中学状态,很多成年人的需求却是难以满足的。一场恋爱就破产,是大学消费的典型写照。

大学生的生活费用,因为廉价的食堂和住宿,似乎是可以相当平价的。食堂凭饭卡打饭,饭菜比外面便宜了一大半都不止,相当于国家提供了很多补贴。学校住宿,多人宿舍一张床位一年一千元;两人间的宿舍,高档公寓的设施,一年也就两千元,而在大学所在的大城市,花同样的钱不可能在市场上租到。大学阶段的省钱,还表现在生活环境上,很多学校都建设在远离市中心的郊区大学城里,没有繁华市肆,消费场所有限。

{image=2}

生活在象牙塔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真是再理想不过的求学状态了。可远离城区,大学生的挣钱渠道也少了。很多学生勤工俭学,要么利用所学做家教,要么在快餐店打工。离开消费人群,大学城里的勤工俭学机会少之又少,很多零工都得到遥远的城区去,耗时又费力。

大学也不是社会中的孤岛,学生也需人际交往,也不可能顿顿食堂,一旦要去市区,交通费用都是一大笔。尤其是那些面临毕业的学生,找工作可不仅仅是网上面试那么简单。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地跑下来,就得承受社会人的生活成本了。而社会上的住宿费用得以宿舍住宿十倍计。

前几年网贷泛滥的时候,大学生群体的确遭逢了一场信用大波澜,“毕业贷”、“颜值贷”、“培训贷”,大学生深陷网贷陷阱的新闻时有发生,部分大学生因贷款追星、购买奢侈品等而深陷高额债务,无力偿还,甚至有被追债追得绝望自杀的。也有大学生集体薅网贷公司羊毛,把平台“薅”倒闭的,真是人间百态,一片乱象。

可这几年几经治理,校园贷已经不多了。2017年4月,银监会着手清理校园贷,提出禁止向未满18岁的在校大学生提供网贷服务,很快就有几十家平台退场,剩下从事校园贷的互金平台只有70余家。“停、移、整、教、引”后,剩下的都是持牌的,管理规范的大机构。

持牌机构的网贷诈骗几乎绝迹,但陷入借贷陷阱的案件还是有所发生,禁令之下,“校园贷”依然未从校园中根除。原因就在于仍有民间机构和个人在做借贷的生意,借款方又恰恰是大学生。俗话说人总有为难着窄,即使是生活常态,学生中家庭条件也大有不同,也有需要借贷度日的。此时借贷双方签订了借款合同,且具有完整的证据链,在没有严重的暴力催收等情况下,很多时候被认定为民间借贷关系,只能走法院诉讼,而到了法院,鉴于借贷方证据充分,往往是借款方败诉。

大学生提前消费,过度消费,需要警惕,如今花呗借呗也退场,是监管部门对校园贷乱象的事后堵漏。对大学生合理消费信贷需求,《通知》也表示要开发针对性、差异化的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不过,既然最便利的借款渠道也堵上了,打开的门是否能更方便进出呢?《通知》要求“获取家长等具备还款能力的第二还款来源的书面担保材料”等规定,大幅度提高了金融机构发放大学生贷款的门槛与管理成本,大学生借款或许越来越难了。

对一个有着巨大还款潜力、而暂时没有还款能力的群体,是否应该有更好的扶持办法和评判标准呢。

责任编辑:张亚楠

0007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