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检测 改变1.4亿生命的轨迹
来源:健识局
{image=1}
每个优秀的医药企业背后,都有一位睿智敬业的领军者,是他们的笃定,共建了今天中国医药健康行业的繁荣。2021年6月开始,健识局推出长期固定专栏,和卓越企业领袖面对面交流,独家拆解医药行业创新的原动力。
理想永立潮头。
文丨大卫
我想请你一起站在起跑线上。跑道很新,刚修好三五年,上面的人也不多,还透着新鲜模样。
第一程赛点在2018年3月诞生,1号选手撞线了。数月后,第2号选手也抵达赛点。领完这一程的号牌,比赛继续。
有新人进入比赛,闷头一直向前,冲过第一程时候,却不停下来领牌,而是继续加速。
局面慢慢在起变化。
跑道有多新呢?新到还没有彻底铺完。主办方一边继续向前铺路,一边考察着选手们的情况。最终,几经审慎,主办方确定了第二程的赛点:2020年11月。
这次,是新人首个撞线。他抵达,领到全新的号牌。跟其他选手不一样,新人得到的号牌上面写着的不是“辅助诊断”,而是明确的两个字:“筛查”。
{image=2}
对这位新的领跑者而言,后面仍有追兵,但前方已是无人区。更关键的是:已经没有现成的、铺好的跑道了。路肯定在前面,具体往哪个方向,怎么跑,却需要跑者自己去踩、去探了。
观众席上坐着的,是中国的1.2亿肠癌高危人群。赛场上,和领跑者一样不敢懈怠的,除了其他跑者,更有始终密切关注、高度支持赛事的主办方。
{image=3}
第一证背后:不可回避的承重
“你知道我们承受了多大的压力么?”2021年3月的一天,国家药监局一位工作人员问朱叶青。
压力来自于铺天盖地的舆论。时间倒回到2020年11月,那天,会议中的诺辉健康创始人兼CEO朱叶青突然接到一个关键电话,那头是国家药监局:“过来拿证”。
{image=4}
嗯,就是这个证/常卫清的注册证信息
他要去领的,是中国的“癌症早筛第一证”,截至目前,仍是唯一一个。获得该证的产品叫“常卫清”,可以居家取样,用于肠癌筛查,也是诺辉健康这家初创企业的核心研发成果。
在此之前,2018年,中国已经有两款肠癌诊断产品获批上市,但都只能用于“辅助诊断”,即,是对已经接受过检查的疑似患者做进一步确认。
让药监局备受压力的“早筛”证,则完全不同,意味着给无症状的“健康”人群“排阴”,即比较准确的判断受检者在一定时间区间没有癌症风险。
近年来,癌症早筛一直是国家积极推动的方向。2019年2月19日,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李斌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强调对以结直肠癌、宫颈癌为代表的“发病率高、筛查手段和技术方案成熟”的癌种,要求制定筛查和早诊早治指南。
在随后的全国政协会议上,“癌症攻坚行动”成为了国家药监局局长焦红的发言主题,“扩大常见癌种的筛查覆盖人群”是行动内容的重点之一。
癌种那么多,为什么尤其强调结直肠癌的早筛重要性?这是由肠癌的特性决定的——结直肠癌四期患者的5年生存期只有11%。与高死亡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早期肠癌极高的生存率。这与肠癌的病程发展有关:可能以10年为单位,一开始可能只是炎症,然后是息肉,再过很多年,才变成癌症,最后才到中晚期。
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结直肠肿瘤早筛已成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并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以美国为例,从1976年到2014年之间,大规模筛查使美国的肠癌死亡率下降51%。
而在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的诊断率低于10%,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因为早期几乎无症状,83%的患者感到不适就诊时,一经确诊就已是中晚期。
正因如此,对中国市场而言,结直肠癌早筛需求尤为强烈。中国肠癌诊断的赛场上,第一程赛点“辅助诊断”发生在2018年。2018年3月,晋百慧公司的产品“睿长太”获批上市,用于大肠癌的辅助诊断;同年11月,康立明的“长安心”也获批,用于结直肠癌的辅助诊断。
{image=5}
传说中的Cologuard
那个时候,世界上唯一上市的早筛产品在美国。2014年,基于粪便DNA的结直肠癌筛查产品“Cologuard”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此后多年,癌症辅助诊断产品在全球遍地开花,但再无第二款早筛产品。
直到“中国早筛第一证”的批复。至此,中国肠癌诊断的赛场上,第二程赛点出现了。这是中国在癌症筛查领域的一次全新的突破和尝试。承担压力与挑战的除了企业,当然还有赛事“主办方”国家药监局。
今年3月5日。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发表一篇文章《结直肠癌筛查产品国内外现状及临床评价要求》,里面这样解释“早筛第一证”的诞生,意味深长:
{image=6}
常卫清为什么可以用于筛查,答案在这里
“一方面是由于“筛查”产品广泛的受众将带来高额的市场价值,另一方面,更多的原因在于临床对于癌症“早筛早诊”的强烈需求”。
{image=7}
赌一把后的亏损,如何自处?
2020年5月,诺辉健康“常卫清”进入专家评审阶段。结果会怎样,朱叶青没有把握,但他很清楚,自己是冲着“早筛”认证去的。
为此,诺辉健康狠狠赌了一把。
为了一步到位,“常卫清”设计了高难度的前瞻性大规模多中心注册临床试验,即所有入组受检者做完常卫清后再单独接受肠镜检测。常卫清检测结果与在医院封存的肠镜结果在监管下平行比对,以此验证常卫清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临床试验需要多长时间?数据结果能不能在竞争中胜出?药监局审评中心会不会接受?这些都很难预估,也给不了投资人一个明确的预期。
朱叶青能够确定的,是自己和团队的决心。2013年初,朱叶青在美国遇到了北大本科同班同学陈一友和吕宁。陈一友和吕宁分别是肿瘤药物研发专家和分子诊断专家,过往的职业生涯,让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很多抗癌药的有效率不过20%左右,却需要患者花费几十、上百万元的代价,换取最后生命地短暂延续,这让二位科学家感到挫败。
能不能有一个产品,比抗癌药更好地挽救患者?三人一拍即合,回国创业。2015年,诺辉健康用“常卫清”的雏形版本,在杭州滨江一个社区做了百人的小规模测试,结果还不错。
5年后,朱叶青带着迭代后的“常卫清”,坐在了药监局的专家审评会现场。申请资料显示:该产品已经完成了前瞻性大规模多中心注册临床试验,有5881例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随机入组,纳入分析数据4758例,以结肠镜和/或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价筛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和阴性/阳性预测值等。
在时而嘈杂又突然安静的讨论声中,朱叶青度过了最漫长的5个小时。会议之后,按照惯例,朱叶青并没有得到明确回复。但主审专家的一句话,让他的心踏实了很多:
“‘常卫清’检测是阴性的话,在一段时间内可以不做肠镜了。”
朱叶青认为,这已经满足了早筛的概念——测出没有肠癌风险,就基本一年内没有肠癌,用户不用跑到医院去复查了。
半年后,朱叶青终于接到那通电话。2020年11月9日,“常卫清”拿到创新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证上明确写明了“筛查”的预期用途,至此,中国真正有了可用于肠癌早筛的产品。
次日晚间,诺辉健康就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公开的招股书,袒露了“赌一把”的代价。
自2018年至2020年9月,诺辉健康的累计亏损达8.65亿元,经过调整后的净亏损也达到了3.35亿元。朱叶青告诉健识局,常卫清历经7年研发,投入已超过1亿美元。
亏损账面让外界的质疑纷至沓来。
但美国的精密科学公司给了诺辉健康很大的信心。精密科学公司成立于1995年,专研基于粪便DNA的结直肠癌筛查技术。2014年FDA批准的全球第一款早筛产品“Cologuard”,正是精密科学公司的杰作。
{image=8}
美国精密科学公司官网
FDA批准上市的当年,Cologuard就进了美国联邦医保,并相继纳入多个指南。精密科学公司营业收入随即从上市当年的197万美元,直接飙升至2015年的3943万美元。截至2021年5月,精密科学的总市值已经从当初的10亿美元,上升到209亿美元,翻了20倍以上。
至今,精密科学公司已经成立近30年。对刚刚起步不久的中国肠癌早筛企业,一切才刚刚开始。
根据消化内镜专家李兆申院士等人的研究,中国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有1.2到1.4亿。这是个广阔的市场,足够容下很多家商业公司。在朱叶青心中,这场长跑比赛的关键是:不能只图一时风光,临床试验要做得足够扎实。
“像做新药一样,扎扎实实做临床,筛查产品也同样可以成为爆款。”朱叶青向健识局透露,他打算先踏踏实实做好100万的用户,再逐渐通过他们去影响更多的人。
但还没等到100万用户,更多的质疑来了。
{image=9}
不完美的试剂,足够高的准确率
在一些人眼中,“常卫清”是不完美的。
这款产品的适用人群是40到74岁的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因为本身就面向高风险人群,产品必须要能让人安心。因此,在技术选择上,“常卫清”做到了极高的排阴能力:结直肠癌筛查阴性预测值达到99.6%。换句话说,对于肠癌,“常卫清”说你没事,你基本上就没事。
朱叶青认为,这种“不完美”正是早筛的魅力所在。早筛的目标是尽量促使阳性受检者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尽最大可能不漏过一例有风险的受检者,“宁可错判尽量不漏判”,这才是早筛的意义。
但这样的产品,市场接受起来需要时间。“常卫清”身上有两个“唯一”——唯一进行了大规模前瞻性多中心的注册临床试验,唯一获得了早筛注册证,这样的招牌太过亮眼,惹来了诸多非议。
{image=10}
常卫清上市发布会现场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健识局:“这种宣传,容易让普通人觉得其它同行都不合规。”与此同时,高达99.6%的阴性预测值也备受质疑,有舆论认为,本来入组的就都是高风险人群,这个数据没有意义。
前述国家药监局审评中心的文章回应了各界的疑问。文章表示:“常卫清”之前批准的相关产品,均未按要求进行前瞻性的临床试验,因而不能用于疾病筛查。
朱叶青坦承,他并不觉得这样的宣传高调,反而是在用“常卫清”的获批经历,身体力行地向行业传达这样的信息:想要从辅助诊断升级到早筛早诊,前瞻性试验的路是行得通的。
健识局获悉,按照临床试验的相关规范,前瞻性研究需要在国家认可的三甲医院进行。但三甲医院能收集到的受检者是相对高风险人群,不适合做平均风险人群的入组。
想要数据更硬气,需要大范围普通人群。但实际入组时候,又不能实现。这是个悖论。
在药监部门的支持下,诺辉健康在不久前提交了针对普通人群的研究方案。常卫清作为中国第一款癌症早筛产品,是监管部门和企业大胆尝试、敢于担责的结果。双方都清楚:对更广泛的人群做精准的肠癌筛查,真正实现普筛,降低肠癌的发病率,减轻民众与国家的疾病负担,才是最终目的。
{image=11}
院外的星辰大海,从5%渗透率开始
在无人的前路,诺辉健康暂时只能靠自己。
盈利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对一般人群而言,平均每两年做一次肠癌筛查就可以了。中国现有1.4亿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对此,诺辉健康计划在2025年之前,实现5%左右的渗透率,即覆盖350万人。
这意味着,以“常卫清”当前的近2000元的终端价格、66.9%的毛利率(以2020年年报为准),以及平均2年一次的筛查频率,2025年,诺辉健康的毛利将达到40亿元左右。
然而,5%的渗透率需要相应的市场教育。让健康人花钱做早筛,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根据北京协和医院组织的“全国大样本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诊疗现状调查报告”,有高达85%的人群不知道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知识,直接导致了中国人早期结直肠癌的诊断率仅有10%。
很明显,要向改变现状,市场教育是重中之重。对领跑者而言,这与其说是工作,不如说是一种行业责任。2019年,诺辉健康销售费用为7560.9万元,同比增长191.26%;2020年上半年销售费用为2091.2万元,同比增长50.38%。
朱叶青认为,当完成5%渗透率的目标后,就有了向院外C端用户推广的基础。而院外的大众人群,才是诺辉健康理想中的星辰大海。
理想很丰满,现实中的反馈也在不断给这个理想打气:
一个来自朱叶青身边的熟人:一位体检机构的高管,经“常卫清”检测阳性,去院内进一步检查,切除了进展期腺瘤。术后,高管买了6盒“常卫清”送给亲友,又测出两人阳性。其中一人又买了几份“常卫清”。
最终,一个用户裂变了27个人。“高风险用户影响周围的人,像互联网一样裂变。我们通过这种不断的市场教育,临床上去影响、发掘种子用户,然后影响更多的人。”朱叶青向健识局解释,这正是所谓“改变生命的轨迹”,可能通过一个人、一件事情、一个测试,就能改变一群生命的走向,“这就是做早筛最大的意义”。
另一个反馈来自大众用户。在今年刚结束不久的618购物节当天,“常卫清”一举斩获了618京东消费医疗榜、基因检测榜双冠军。行业销售额与单品销售额均排名第一,整个618期间,“常卫清”在直营电商平台累计销售量突破5000份。
这是在大众消费领域的战绩,也是切实走向院外市场的一大步。
{image=12}
诺辉健康的研发管线
除了常卫清,诺辉健康也在布局其它管线,家庭自测幽门螺杆菌的“幽幽管”预计将于今年获批三类医疗证,宫颈癌的筛查产品也会开展前瞻性临床研究。与“常卫清”几千人的入组规模不同,宫颈癌筛查产品的规模预计达到3到5万人,如果一切顺利,有望在2025年拿下另一张早筛证。
长跑,仍在继续。
责任编辑:张亚楠
智库报告预测 中国4年内将成为全球第一大财富体
来源:人大重阳2021年7月3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巨丰金融研究院联合承办的宏观形势论坛(2021年夏季)“后疫情时代我国经济增长前景”报告发布暨研讨会成功举行。中国网、中评网、长安街知事、观察者网、环球网、证券日报、中国社科网、金融时报、解放日报、深圳卫视、三沙卫视等媒体报道本次会议。{image=1}会场图0001使用超标电动车配送,北京已有多名外卖骑手被限制接单
新京报快讯(记者裴剑飞)今天(11月3日)早上,北京交警再次组织警力开展针对超标电动车上路的执法检查。在东南三环十里河桥下,一个小时的时间内,多辆超标电动车被交管部门依法查扣。据悉,11月1日至今,北京已有多名外卖骑手使用超标电动车配送被限制接单。0001化妆品企业数量全国第二 浙产美妆妆如何美出圈?
{image=1}从古至今,爱美乃人之常情。画一个美美的妆面,搭配相宜的衣装,开开心心出门,成为越来越多爱美女性的日常。所不同的是,在一度摆满国外品牌的化妆台上,越来越多国产美妆有了一席之地。天猫近期新发布的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有超过3000个美妆商家开出天猫店,其中2000多家是国货新品牌,占比近八成。0001不良出清、利率大考,理清思路再上路,新五家消金巨头将如何展业?
文|陈莹在疫情退却后,消费金融成为拉动消费的引擎,作为经济“压舱石”的效果进一步显现。这一年消费金融公司的申设进程有所加快,监管部门相继批筹5家消费金融公司,包括重庆小米消金、北京阳光消金、重庆蚂蚁消金、苏银凯基消金、唯品富邦消金。至此,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达到30家。00002020空调业冷年收官月,美的格力上演线上双寡头格局
文/陈矿然刘欣婕近日,机构公布空调行业2020冷年产销数据,空调总产量14233万台,同比下降4.2%,总销量为13806万台,同比下降7.5%。其中,内销出货量为8009万台,同比下降12.7%;出口量5796万台,同比增长0.9%。虽然2020冷年空调行业产销数据均下滑,但兴业证券分析师认为,产销个位数下滑表现好于市场预期。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