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05286

湘财股份再融资惨淡收尾 是谁断送了证券湘军复兴之梦?

财经自媒体2021-07-11 15:59:550

炒股就看锤子财富,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原标题:湘财股份再融资惨淡收尾!是谁断送了证券湘军复兴之梦?

来源:智圣财经观察

{image=1}

湘财证券命运多舛,当年老牌的券商,错过多次历史机遇后,现在仍在三流的阵营挣扎。

湘财股份47亿元的再融资理想,现实中显得如此骨感与脆弱,以至于碎了一地,差点拾不起来了。

7月9日晚,湘财股份公告说,此前计划发行8亿股新增股票、募集资金额度47元的再融资计划,业已经过修改。修改后的方案为,发行股票总额度降为1.72亿股,募集资金额度为17亿元左右。

不难看出,修改后的方案已经面目全非,实在难于直视:发行总股本缩水了78%以上,募集资金总额缩水了64%。我估计,如果不是证监会已经批准了公司的增发方案,公司应该可以放弃了。正如网上的话所说,自己约的炮,含着眼泪也要打了。

这个方案还有一个看点,就是发行价格大幅度提高,与当前市场价格差距不大,降低了机构认购的积极性。

如果按照湘财股份此前的方案,发行8亿股,融资47亿元,每股发行价格仅为6元左右,与目前市场价格有80%以上的差价,机构定会趋之若鹜,哪有融资缩水的道理?

联想到前几天,证监会三令五申表示,严格监管市场,防止批量造富现象泛滥和蔓延。如果按照6元的发行价格,一经认购,市值就接近翻番,参与认购机构立马就有40多亿元利润进账,不是批量造富是什么?所以,智圣财经揣度,此次湘财股份发行价格的大幅上调,应该是严监管之下的不得已之举。这个批量造富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但此不得已之举,却导致原先愿意参与的机构中途反水,直接退场,导致募集资金额度大幅降低,客观上延缓了此前湘财证券表露出来的雄心勃勃的复兴愿望。

湘财证券原为老牌券商的中坚力量,位于湖南,创始人为当地证券也元老陈学荣。在本世纪初期,湘财证券也曾雄心勃勃,忝列综合类券商之一,某些业务一度进入全国前列。

但在后来券商委托理财行业整顿中,湘财证券也未能幸免。虽然湘财创始人陈学荣最终挺了过来,没有像他的好友徐文荣的大鹏证券、沈沛的南方证券那样关门大吉,但挺过来的代价就是,湖南当地国资企业让出控股地位,浙江民营企业新湖系企业入局,掌握控制权,陈学荣在过度期满后,也走好不留。

湖南是国内资本市场的热土之一,一度有三家券商活跃于此。其中一家最早叫做湖南证券公司的,后来改名泰阳证券,一度做得风生水起,但在2008年,被方正证券吸收合并,公司主体消亡,最近方正证券随着北大方正集团被平安集团重整,泰阳证券的印迹,已经无处可寻了。

还有一家国金证券,原为涌金系旗下证券经营主体,本身为涌金系收购的成都证券,后来借壳四川的一家上市公司成百集团,注册地也在成都,这家证券公司,跟湖南本土实质上无关联。

所以,湘财证券一度被认为是湖南本土证券公司的代表,并被各方寄予了厚望,对湘财证券新晋东家新湖系,有着很大的期许。

但此次,湘财股份再融资的由47亿元,陡降至区区17亿元,可以说是杯水车薪,经此挫折,湘财证券的复兴之路,大受阻折,下一次融资机会何时来临尚难预料。而在证券业资金为王、资金中介业务方兴未艾之际,湘财证券暗淡的前景,似已隐约可见了。

也曾横刀立马,笑谈明月春风,湘财证券何以沦落至此?

智圣财经认为,湘财证券由一流而二流,由二流而三流,简言之,湘财证券的没落,与新晋的大股东判断失误、急于套现,有着很大的干系。

{image=2}

新湖系老板黄伟,当过教师,卖过眼镜,3.27国债期货中掘得巨金。现为国内一线知名企业家。

其一,判断失误。现在湘财证券的大股东,是浙江新湖集团,实际控制人为自然人黄伟。2007年,在湘财证券焦头烂额之际,新湖系进场救急,以24亿元控股湘财证券,后陆续增资扩股,处于绝对控股股东的地位。

但新湖系控股湘财证券后,却在上市问题上,心急下猛药,先是于2011年拿出与财富证券合并然后上市的方案,功亏一篑;2014年在到新三板挂牌,弄了个上市的虚名;2017年借壳大智慧,曲线上市A股,但被证监会否决。

以上种种,造成了湘财证券的一个穷折腾形象,有一段时间,湘财证券反复折腾上市,成为市场茶余饭后闲谈的闹剧。

智圣财经认为,每一次上市失败,都是大股东判断失败的结果。其中,最为严重的判断失误,当属在新三板挂牌上市。新三板确实有一段时间,被各家公司寄予厚望,被认为是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组成部分之一,政策加持、管理层吹风,一度上市公司数量达到了上万家。但一家没有交易量的市场,如何能容纳百亿市值的证券公司?一个没有交易量的市场,能算正常的证券市场吗?

所以,当时湘财证券到新三板挂牌上市,属于战略层面的失误,一番折腾下来,公司着实受累不轻。

{image=3}

张长虹,大智慧老板,给了黄伟1亿多原始股,遇到困难黄伟押上湘财证券也要帮他。交对了朋友。

二是急于套现。这就不得不说说新湖系掌门人黄伟与大智慧创始人张长虹之间的复杂的利益关联了。大体如下:

黄伟与张长虹属于富豪圈里很少见的一方有难,拔刀相助的朋友。在张长虹的大智慧上市之前,给了黄伟机会,以3元左右的价格,买了1.2亿股原始股,在上市之后,黄伟大致以8元左右的价格卖掉,简简单单,挣了四五亿元。

但张长虹资本市场的高光时刻,持续时间并不长,大概到了2015年左右,各种问题集中爆发,股价暴跌。此时,黄伟刚刚落袋为安不久,眼见张长虹落到如此境地,随即伸出宝贵的援助之手,双方同意,湘财证券借壳大智慧,在A股上市,这一消息给萎靡不振的大智慧,打了一针强心剂一般,股价蹭蹭往上涨。

证监会开始原则同意收购方案。但最后,可能又有哪个人觉得不妥,但又收不回去成命,所以只能来个对大智慧立案调查。收购自然就泡汤了。

湘财证券借壳终止,但黄伟的救人之举并未停止。随后,张长虹将手中的4亿股大智慧股票,转让给黄伟的新湖集团,价格在17亿元左右,这17亿元对张长虹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当时感动得不要不要的。

这件兄弟相互成就的美好故事,到此应该就可以收尾了。但,最终结局却是大出意外,变成了二级市场投资者和湘财股份买单,味道发生了变化。

新湖集团的接手的4亿股大智慧股份,首先是新湖集团在二级市场陆续减持了接近1亿股,价格不等,估计能套现七八亿元,其次是2020年底,将未减持的3亿多股,一次性协议转让给湘财股份2.98亿股,价格在27亿元左右,直接让湘财股份做了大智慧的二股东,最后新湖集团留下1000来万股,市值还有1亿元左右。

如此算来,新湖集团几年时间,17亿元的投入,带来大约37亿元的进账,可谓是种豆得瓜了。新湖系老板黄伟,以二级市场数万投资者的血肉之躯,成就了一段友谊的佳话。是悲剧还是喜剧?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正如南太平洋的一只蝴蝶煽动一下翅膀,就能引起印度洋上空的一场风暴一样,湘财股份的巨资抬轿子,其客观结果就是公司账面资金捉襟见肘,无力应付湘财证券业务发展的资金需求。眼见得其它同行们喜报频传,湘财上下,只能冷眼旁观,摇头叹息了。

情急之下,推出增发方案,结果遭遇监管层棒喝,募集资金额度大幅降低,本来一场盛宴,最后只能端出残羹剩汤了事。岂不是误了大事?

证券行业是周期性很强的行业。每次行业景气时,全体狂欢,每家券商都能挣得盆满钵满,但遇到行业调整时期,也会有很多公司折戟沉沙,被历史的车轮所抛下。

对于湘财证券而言,错过了这次机会,下一个机会何时来临,无人知道。

责任编辑:彭佳兵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