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2822

第四范式“闯关”IPO:3年半亏30亿 决策类AI生意好做吗?

10000100002021-08-21 08:53:511

原标题:第四范式“闯关”IPO:3年半亏30亿 决策类AI生意好做吗?

本报记者 曲忠芳 李正豪 北京报道

人工智能(AI)的上市潮持续,不同于旷视科技等视觉类AI公司瞄准A股科创板,以平台为中心的决策型AI独角兽第四范式则选择冲刺港股IPO。8月13日,第四范式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

招股书显示,第四范式在2018~2020年营收分别为1.28亿元、4.60亿元、9.42亿元,净亏损分别为3.72亿元、7.18亿元、7.5亿元。今年上半年,该公司营收为7.88亿元,亏损额11.87亿元。不难看出,第四范式保持营收大幅增长的同时亏损持续扩大,三年半的时间里累计亏损超过30亿元。

就IPO及业绩相关问题,《中国经营报》记者联系采访了第四范式,公司方面表示,目前处于静默期,不方便官方回复。不过记者注意到,从A股、港股披露的多份招股书显示,营收高增长、亏损难盈利成为AI独角兽的“通病”,因持续增长的研发投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AI独角兽从二级市场打开募资通道的心情日益迫切。而随着美股监管政策趋严以及国际环境变化,港股及A股科创板成为AI独角兽IPO的重点“战场”。

谦询智库合伙人龚斌指出,决策智能实际上是通过数据智能去辅助企业更优地做决策,解决与其核心业务经营密切相关的问题,几乎可以从上到下优化企业运营的所有组成部分,市场空间比较大。从国内市场来看,决策类AI目前在金融科技领域应用最多。这一赛道上的企业其实不少,只不过第四范式作为该赛道较早冲击IPO的一家,吸引了较多的关注。

第四范式在招股书中援引第三方商业咨询公司“灼识咨询”研究报告称,中国AI行业按照应用领域划分为视觉类AI、决策类AI、语音类AI以及AI机器人四大类别。在过去的五年里,中国企业AI支出从2016年的154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280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人民币609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6.6%。其中,决策类AI有望成为增长最快的赛道,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84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7.1%。

3年半亏损30亿元

天眼查数据显示,第四范式成立于2014年,在申请IPO之前,第四范式已完成了11轮股权融资,公开披露的融资金额超过70亿元。就在今年1月、2月,该公司连续获得两轮融资。从投资方名单来看,不仅包括腾讯、红杉资本,还包括“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银行。

招股书显示,第四范式创始人兼CEO戴文渊是该公司第一大股东,自身及其配偶吴茗、北京新智、范式投资、范式隐元、范式出奇和范式天琴等相关公司总共控制41.18%的股本,其中戴文渊直接持股比例为24.25%。根据公开简历,在创办第四范式之前,戴文渊曾先后在百度、华为任职。持股的机构资本众多,其中红杉持有第四范式11.7%的股份,博裕景泰持股3.23%,国新启迪持股2.77%,广西腾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持股0.71%。

8月13日,根据中国证监会官方对第四范式出具境外上市的反馈意见,要求第四范式在业务范围、股东情况、持股平台情况、主营业务描述以及境外非自然人股东情况五个方面补充具体材料。

招股书显示,2018~2020年,第四范式实现营收分别为1.28亿元、4.60亿元、9.42亿元;净亏损分别为3.72亿元、7.18亿元、7.5亿元。今年1~6月,该公司营收为7.88亿元,亏损11.87亿元。不难计算,2018年至今年上半年累计亏损额为30.27亿元。

第四范式亏损的主要原因,包括较高的研发开支、营销开支、一般及行政开支,以及授予投资者若干优先权有关的赎回负债利息开支。其中,研发费用投入在2018~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分别为1.93亿元、4.16亿元、5.66亿元和5.78亿元,分别占同期营收的151%、91%、60%和73%。截止到今年6月30日,第四范式拥有研发人员929人,占全体员工的70%。

从毛利率来看,第四范式整体毛利率从2018年的43%增长至2019年的44%,2020年达到46%。今年上半年,该公司毛利率为46%,这在公开披露财务数据的AI企业中处于平均水平。

目前,第四范式产品及服务覆盖的行业领域主要包括金融、零售、能源电力、电信及医疗保健。在招股书中,第四范式将使用其先知平台终端的“财富世界500强或公众上市公司”其内部定义为“标杆用户”。截止到2020年,该公司服务的标杆用户数量增长至47家。就在今年6月底,第四范式宣布已与A股万亿市值上市公司、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达成战略合作,将AI决策能力注入到后者生产制造的各个环节。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0年,第四范式标杆用户的净收入扩张率分别为250%、167%。净收入扩张率是用来评估公司与企业客户关系的长期价值、公司保留和扩张收入能力的重要指标。

赛道广阔但盈利能力待考

龚斌向本报记者指出,决策型AI在大众层面听起来较为陌生,实际可以称之为“决策智能”,简单来说就是把大数据、深度学习、迁移学习、运筹学和决策科学等,与客户的营销、销售、产品研发、生产和供应链管理、用户运营、策略规模等结合起来,提高从上到下全环节的决策效率,真正起到降本增效的作用。

“决策类AI主要是针对数据供应链的智能管理,而采用这一产品平台的公司数量其实并不多,但另一方面,那些已经使用了的公司,通常代表着决策产品或平台已经对其业务运营产生了非常可观、有效的结果。”龚斌如是说道。

第四范式在招股书中解释称,决策类AI识别数据中的隐藏规律,指导基于数据洞察的决策过程,并解决与核心业务运营密切相关的问题,几乎可以从上到下优化企业运营的所有组成部分,包括但不限于扩大业务规模、提升营销效果、改善运营效率。举例来说,在智能营销的背景下,人工智能驱动的解决方案通过提高营销投放的准确性,能够推动电商公司的收入增长。另一个典型的应用领域则是金融科技,AI决策亦正在改变金融业的风险管理体系,比如使用人工智能信贷风险模型,能够显著降低违约率。

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沈灏认为,决策类AI是一个重要趋势,AI正在从感知智能逐步往认知智能的领域发展演进。

灼识咨询报告显示,企业在智能化转型过程中,主要通过单点式采买解决方案或采购AI平台来获得AI决策能力,但前者只能解决某一个短期业务目标,转型涉及多个业务的智能化改造,单独采购解决方案易造成数据、AI解决方案之间不兼容等问题,不利于企业AI规模化落地。因此企业已将长期重心从为特定应用场景而设的单点解决方案,转移到以平台为中心的解决方案,以平台为中心的决策型AI细分市场正不断扩大。以应用领域为划分标准将AI行业分为四大类,除了第四范式重点发力的决策型AI,还包括在To C领域认知度较高的视觉识别类AI、语音及语义识别类AI和人工智能机器人。在这四大类别中,视觉类AI的市场支出规模为556亿元,决策类AI为268亿元,语音类和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分别为233亿元和22.3亿元。而从未来五年的复合增长率预期来看,决策类有望成为增长最快的类别,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至184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7.1%。视觉类、语音类和机器人的年复合增长率预期分别为36.4%、33.2%和23.8%。

对于决策类AI赛道的市场竞争,尽管已集聚了不少创业型企业,但第四范式在招股书中表示,主要竞争对手是综合型互联网公司。在巨头挤压的情况下,第四范式能否冲刺港股IPO成功,并从决策类AI赛道中找到真正的盈利模式,仍有待观察。

责任编辑:蒋晓桐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