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4705

《梦想改造家》陷入“脱离现实”争议:132万改造的房子宜“看”不宜“居” 设计与人居孰轻孰重?

扬子晚报2021-11-23 15:33:120

132万改造的房子宜“看”不宜“居”

设计与人居孰轻孰重?《梦想改造家》陷入“脱离现实”争议

沈昭

{image=1}

节目截图

11月21日,东方卫视《梦想改造家》播出了最新一集“二十个人的空巢之家”,一经播出就为这档节目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而这些关注却并非是赞美之声。设计与人居孰轻孰重?充满争议。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金牌节目遭翻车,各方回应不同

本期委托人杜兴昌老人诉求改造自家老房子,来自北京的青年建筑师陶磊接手改造。受到疫情影响,节目最终呈现的房屋是还未软装的半成品,委托人收房时对房屋表示了肯定,但是观看节目的网友们却并不买账。

网友认为,整座房子改造费用高达132万,但是效果简直与毛坯房无异。红砖混凝土加水泥的风格让人直呼“无法欣赏”,更是被诟病为“完全不实用”“没有考虑到老人的生活起居要求”,过分狭窄阴暗的走廊和餐厨房也难以满足年节中二十多个子女归家团聚的需求……无论是从设计美感还是房屋实用性来看都无法令人满意。

对于节目所引发的争议,节目组则在微博上回应房屋将会在明年开春继续完善,132万的费用节目组与委托人会各承担一半。房主杜兴昌此前也回应了媒体的采访,表示因为房屋还没有完工交付,房子好坏要实际入住后才能客观评价。而陶磊方面暂时没有对外公开回应争议。

什么才是“梦想家园”?

《梦想改造家》从2014年首播至今已经是一档有七年历史的老节目了,除邀请国内知名设计师外,节目还曾邀请过海外知名设计师参与住房改造,往期也出现过不少堪称经典的改造案例,长期以来口碑良好而稳定。这一次的舆论争议对于不少节目老粉丝来说颇为意外。《梦想改造家》节目的初心在于“为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家庭打造梦想家园”,那什么才是梦想家园?

有网友在看完这一期节目后评价建筑师是“用别人的家园完成了自己的梦想”。从现有资料来看,建筑师陶磊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同时也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曾获得中国建筑传媒奖青年建筑师的提名。陶磊的自宅亦是空间线条简单锋利,以大量的原木调和为空间增添温和暖意,是一栋相当现代化且美观的别墅。极简工业风似乎是陶磊所长,他的“梦想家园”也贯彻了自己的设计理念,而这一次在杜老这里遭遇了“水土不服”。

委托人的“梦想家园”很朴素,邻居家两层、雪白通亮的小洋楼就是样本,委托人朴素的审美在建筑师这里似乎并不合适,他认为“二层建筑会带来土地与自然景观的分离”。建筑师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搭建一个足够风格化的红砖外墙,采用多种特殊砌法,本地工人无法完成,不得不从千里之外的北京请来了砌墙工人,最终打造出的镂空红砖墙倒是满足了设计师的审美需求。大量清水墙和水泥台面也相当“赤贫工业风”,可是对于年纪越来越大的老两口来说,这些尖锐的边角都将成为实际生活中的“地雷”, 略有倾斜的天井没有加装护栏,其安全性也无法保障。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套尚未交付的房子已经被心细的网友发现了房顶开裂,而所谓的水暖供暖也遭到不少网友质疑。如此建筑,宜“看”,却不宜“居”。

房子要“看”更要“住”

在一定程度上,建筑师所追求的高级审美是与人居背道而驰的,也与大众审美不相符合,建筑师追求高度的风格化和个性化的审美表达,寻求通过建筑传递某种形而上的意义,而这一追求恰恰是民居所不怎么需要的。建筑师安藤忠雄的代表作“住吉的长屋”的屋主佐二郎夫妇就曾抱怨住在这座房子里要忍受风吹雨打、冬冷夏热。在本期节目中,建筑师所输出的审美取向和形式语言倒是一以贯之,使用红砖这种在地性很强的建筑材料也成为建筑故事的一个部分,但追求建筑上纯粹的形式表达而不顾屋主的实际需求使得建筑本身双脚离地,不得人心。

回归本心,建筑最本质的功能还是用来住人而不是冲奖,民居所讲求的并非是形式美而是实用性,根据业主的需求调整建筑的设计风格与布局才能让房屋回归“人本”。在多风沙且寒冷的西北地区,漂亮的镂空外墙不如多增加墙体保温层,水泥自流平的淋浴间不如多增设防滑扶手。一栋要长期居住的房屋不应仅仅是意义上的冰冷载体,当建筑作为“家”的时候,美观固然需要考虑,宜居才是建筑师更需要做的功课。

责任编辑:张亚楠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