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干旱、秋汛、物资涨价后,中国饭碗端得稳吗?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郭志强︱湖南报道
今年2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部署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其中明确了“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
日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
面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这是高层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再次部署。
新一轮“千亿斤粮食”提升工程启动
作为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保障粮食安全对中国而言是重要课题。
早在2008年,国家发改委牵头编制的《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下称《规划》)从6个方面提出粮食增产的主要途径,明确到2020年,我国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1000亿斤以上,比现有产能增加1000亿斤;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亿亩,基本农田面积15.6亿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5.8亿亩以上,粮食单产水平达到700斤。
12月15日至16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
对此,多位农业领域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这是自2008年国家发改委牵头编制《规划》以来,国家再次对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作出部署,“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工程是坚决扛稳国家粮食安全责任的关键举措。
以产粮大省吉林为例,2022年,该省围绕“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工程,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因地制宜分区施策,在不同区域打造不同类型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全省新建高标准农田550万亩,创历史新高。吉林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400万亩,占全省永久基本农田的53%。
一位粮食领域分析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随着中国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人均粮食产量也水涨船高。只有提高粮食产能才能满足来自人口和人均粮食两个方面的增量需求,折算下来,大概每10年就得要增加1000亿斤左右的粮食。”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730.6亿斤,比上年增加73.6亿斤,增长0.5%,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屈指算来,中国粮食已创造自2004年开始的粮食产量“十九连丰”,保证了粮食市场的基本供应。
从粮食安全系数来看,自2012年起,我国人均粮食产量持续保持在450公斤以上,2021年人均粮食产量达到了483.5公斤,远远超过国际上公认的粮食安全线,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隆平高科首席育种专家杨远柱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就主粮来说,我国的水稻、小麦不仅育种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大面积生产也处于世界前列。水稻和小麦两大口粮作物的自给率在97%以上,处于绝对安全。这也是我们粮食安全的底气所在。”
“中国既是粮食生产大国,又是粮食消费大国。中国用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不仅有力地保障了自身粮食安全,也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原主任、华中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宋洪远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是耕地和种子
在全球疫情蔓延、俄乌冲突的背景下,我国今年粮食生产遭遇了北方罕见秋汛导致冬小麦晚播、化肥等农用物资缺供涨价、南方持续高温干旱等不利因素影响。从北到南、从夏粮到秋粮,几乎都不同程度受到了自然灾害的影响。
2022年我国粮食产量稳中有增,实现增产大丰收,圆满完成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粮食产量目标,殊为不易。
杨远柱表示,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是耕地和种子。
耕地是粮食的命根子,杨远柱认为,必须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优先足额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要稳步推进耕地挖潜增量,持续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把永久性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生产能力只增不减,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以农田水利为主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投入。截至2022年10月底,全国高标准农田近10亿亩,覆盖了我国东北、黄淮海、长江中下游等六大粮食主产区的不同地形和土壤条件的耕地,稳定保障了我国1万亿斤以上的粮食产能。
种子也是杨远柱的心之所系。杨远柱认为,种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需要坚定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加快构建我国种业创新新体系,抓好生物育种重大专项的实施,攻克种业“卡脖子”技术,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绿色、优质、高产、高效的突破性品种,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和种源自主可控,从源头进一步夯实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基础。
据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统计,隆平高科选育的年推广面积超过10万亩的品种中,其两系杂交稻年推广面积4220万亩,占全国两系杂交水稻总面积的54.1%。在杂交稻前十名品种中,2021年隆平高科占4个品种。其中晶两优华占、晶两优534、隆两优华蝉联2018—2021年全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前三。
来之不易的丰收,离不开藏粮于技。数据显示,我国10年累计培育出950个主导品种,粮食单产有较大幅度提升,良种对增产的贡献率超过45%。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2年的53.5%提高到2020年的60.7%,预计2025年将升至64%。
“从国家口粮安全角度来看,中国种子源头基本不存在国外‘卡脖子’问题,是相对安全的。”一位育种专家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通过耕地产能提升、品种创新突破和品种更新换代,10年定能再上一个千亿斤新台阶,进一步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2—2031)》显示,未来10年,中国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能够完全确保,粮食自给率将提高到88%左右。
责任编辑:刘万里 SF014
两市资金净流出204亿 电子板块资金净流入居前
炒股就看锤子财富,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17日资金路线图】两市资金净流出204亿电子板块资金净流入居前来源:证券时报市场资讯2023-01-17 22:35:230000多家违约房企宣布发新债,获融资支持的名单越来越长
近来6家房企筹划发行中票约86亿。日渐宽松的融资通道终于将更多房企纳入其中。1月12日,旭辉拟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的第二笔中票拿到了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债增”)提供的保函。同期,闽系房企中骏、华南房企雅居乐、西南房企新希望地产,各自中期票据的状态也已更新为“完成注册”。此外,此前已出现债务展期的闽系房企宝龙、华南房企合景泰富等也出现了中票发行的行列中。0000星宸科技IPO:业绩大幅下滑估值却暴涨 分红套现再募资补流?
出品: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作者:壹零12月16日,星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星宸科技”)获得了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委会议通过,距离登陆资本市场更近一步。新浪证券2022-12-21 09:32:100000全国70城房价连续15个月下跌 ,市场需求端仍待修复
11月,70个大中城市新房价格环比跌幅出现下半年首次收窄,但市场销售端仍在底部。12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1月房价统计数据显示,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一线城市同比涨幅回落、二三线城市同比降势趋缓。11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城市有51个,比上月减少7个,是今年下半年首次出现减少趋势,新房价格同比下降城市与上月持平,为51个。界面2022-12-15 12:38:240000易居CEO丁祖昱:楼市一夜回到七年前,未来半年仍不乐观
从18万亿高点跌落,房地产行业经历了历史性转折。“2022年的房地产行业规模已重回2015年,全年商品房成交额13.3万亿元,成交面积13.6亿平方米。”12月31日,在“2023丁祖昱评楼市发布会”上,易居企业集团CEO丁祖昱表示。一财网2022-12-31 19:42:2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