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预计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继续发力 融资成本需进一步降低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刘 琪
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日前召开2023年工作会议,为今年的工作划定重点。在备受市场关注的货币政策方面,央行强调“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延续了去年12月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基调。
同时,央行提出,“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多措并举降低市场主体融资成本。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庞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中的“精准有力”,强调的是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结构精准和总量有力的双重功能,更高质、有效、强力支持实体经济、市场主体和居民部门。特别是在延续货币政策稳健基调的前提下,更加侧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部署、使用、加力,以便于货币政策、流动性投放、信用传导更为精准、高效、科学,做到精准发力、充足发力、靠前发力。
对今年货币政策有哪些发力点,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首先是资金总量要充足。在国内外环境仍复杂多变的背景下,2023年需综合运用降准、公开市场操作等确保流动性合理充裕,维持稳健略偏宽松的融资条件,为实体经济创造稳定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同时,货币政策要避免过度宽松,在有效满足实体经济资金需求的同时防止宏观杠杆率过快上行。其次是信贷投向要精准。一方面,要强化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持续做“加法”,鼓励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相关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确保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信贷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增速。同时,对“延期还本付息”等具有明确阶段性要求的政策,可根据企业恢复情况及时对政策效果进行评估,根据需要有序退出或选择适度延长,充分满足企业需求。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可同步采取配套性措施,例如可根据行业发展特点及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重点支持方向,设计差异性的拨备计提和风险容忍度指标,充分调动金融机构积极性,引导其在更好支持企业发展的同时逐步探索出一条商业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此外,融资成本要降。梁斯表示,考虑到稳增长仍是经济工作的重点,可适度调降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等,引导信贷利率下行,继续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增强企业经营活力。不过,需要根据企业融资成本变动趋势等综合考虑政策利率的下调节奏,在进一步助力企业加快恢复的同时,有效维护金融机构的正常经营。
责任编辑:吕成飞
地方债定价换锚后效应初显,发行利差开年再度收窄,但量上待发力,节后首周发行计划2500亿
财联社1月29日讯(编辑张伟)2023年1月以来,地方债发行利差较此前再度收窄,1月上半月地方债期限内平均发行利率与国债利差为6.46BP。二级方面,分期限利差同样明显收窄。不同期限地方债利差分位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性价比有所降低;同时地方债的机构配置端稳定,是开年以来较为抗跌的品种。另据了解,发行量上,节后首周(01/28-02/03)地方债发行计划为2503亿元,且无到期地方债。0000新冠调整为乙类乙管后 专家:健康码在适当的时候也会退出
健康时报2023年1月8日开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将被列为乙类乙管,相关防控措施也已逐渐调整,包括公共场所取消查验核酸,也不再划定密接等。多位专家表示,随着调整为乙类乙管后,健康码对于疫情的管理作用已大大弱化,在其适当的时候也会退出。12月18日,哈尔滨机场旅客出行不再落地检和查验健康码。黑龙江机场集团图媒体滚动2022-12-31 19:41:340000江小涓:以制度型开放促进双循环畅通
转自:上海证券报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陈芳)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会长江小涓12月17日在《财经》年会上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关于高水平开放的内容时,作出三方面分析:一是国际环境有挑战,其实对我国来说更有机遇,要以更大努力抓住机遇;二是国内大循环畅通高效,需要积极有效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三是要以制度型开放促进双循环畅通。0000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介绍部分法律草案征求意见情况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12月27日至30日在北京举行。今天(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臧铁伟接受集体采访,介绍了近期在中国人大网公布的部分法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的有关情况。一、立法法修正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情况00002022年中国有进出口实绩的民营外贸企业51万家,进出口值达21.4万亿元
转自:中国网财经中国网财经1月13日讯据国新网消息,国新办今日举行2022年全年进出口情况新闻发布会,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吕大良出席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以下为文字实录:记者:我们注意到,去年民营企业占外贸进出口比重首次超过了50%,能否介绍一下相关情况?谢谢!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