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产业室主任魏琪嘉:2023年工业经济将稳步回升 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坚持系统性思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缴翼飞 北京报道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2023年经济工作的五项重点任务之一。
2023年实现工业稳增长需要如何努力?如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各地在进行新一轮产业布局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了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产业室主任、研究员魏琪嘉。
魏琪嘉表示,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优化、工业稳增长相关政策的同步发力,企业经营和市场消费信心将逐步恢复,2023年工业经济也将呈现稳步回升、增速加快的发展态势。新的一年需要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摆在重要位置,坚持系统性思维和问题导向,产业政策也将更注重“发展与安全并举”,在锻长板、补短板、强基础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从而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
工业经济稳步回升态势明显
《21世纪》:你认为2022年工业经济运行态势如何?后续推动工业稳增长还存在哪些压力和阻碍?应该如何解决?
魏琪嘉:2022年工业经济是在多重压力和全球经济衰退的环境下运行,但和其他指标相比,中国的工业经济仍然保持了一个相对稳健的增长水平,而且2023年的预期普遍好于2022年。
当前推动工业稳增长还存在三方面的客观难题。
一是工业系统仍处在修复期,前期疫情对工业的生产、运输和销售环节都造成了冲击,虽然疫情防控进入到了新阶段,但此前的压力还需要一到两个月才能消化;二是内需不足问题突出。2022年规上工业产品的产销率一直低于正常年份,也使得工业应收账款、企业费用以及最终的利润情况都受到很大影响。消费是整个经济活动中的慢变量,短期之内对工业经济的恢复增长也形成了制约;三是外部环境动荡造成的不确定影响仍在向国内传导,而且美国等西方国家在高科技领域对中国实施封锁,客观上对中国的产业专业升级,特别是高端产业发展造成了一定阻碍。
由此判断,2023年工业经济的整体走势应该会是一个先缓后快、稳步回升的过程,社会各界也对工业经济稳定恢复充满信心,预期也在加快改善。在这种背景下,一方面要推动国家层面稳增长系列政策以及地方配套政策的落地落实,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加强企业纾困力度,让前期因疫情而出现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尽快恢复过来,保障市场供应,并适时研究出台适当的增量政策。
另一方面是尽快推动内需的循环畅通,前期规划的重大项目抓紧落地,稳住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等大宗消费,将以汽车旧换新补贴、绿色家电和绿色建材下乡等活动继续推进下去,并且鼓励开拓一些新型消费场景,从而促进消费平稳恢复,提振市场信心。
《21世纪》:我国拥有世界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制造业规模占全球比重近30%,为何目前还要强调“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魏琪嘉:现代化产业体系重要特征是创新引领,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使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中的贡献度不断提高,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增强,人力资源支撑实体经济作用不断优化。
当前我国产业体系门类齐全,量大面广,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世界第一,产业体系完备优势明显,但我们距离实现产业体系现代化还有一定的差距,不能仅仅聚焦在总量规模的扩大,应进一步发挥完备的产业优势,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当前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坚持问题导向,我们目前的一个关键问题就在于高端化发展不足。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领域是我们目前的优势产业,但也面临一些关键环节“卡脖子”、标准制定话语权缺位的问题,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大数据、新能源汽车等未来产业也是目前各国抢先布局的焦点。如果不抢抓高端化产业先机,那么很有可能会出现技术代差被拉大的风险,因此我们目前强调要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另一个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就是需要坚持系统性思维,这个系统不单指工业、农业或是服务业,而是三者的有机联系,中国有很多优势产业,要巩固这些优势产业的地位。我们现在产业门类丰富,但想要进一步发展,就需要产业之间进行高端融合。
比如我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程度近年来不断加深,许多行业企业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融合发展模式。但目前来看,产业融合发展的范围不够广、水平不够高,支撑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还不明显。无论是2023年的短期规划,还是到2035年之前的长期建设,都要把握好产业融合的规律和趋势,围绕重点行业和领域,探索特色融合发展路径,同步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提质增效。
《21世纪》: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产业政策中专门强调“发展与安全并举”,未来应该如何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魏琪嘉: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韧性可以从三个角度来思考。
第一个角度是要把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结合在一起。以前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的地方存在理解偏差,会把很多传统优势产业看成落后产业。但经历三年疫情之后我们也能看到,各地往往就是靠这些传统优势产业来应对频出的风险冲击,所以当前需要突出巩固传统产业的优势地位,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比如每年在技术改造项目上投资、银行增加的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供给还应该有所提升。而且扩大技改投资不仅可以在中长期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也是短期内稳增长的重要抓手,2023年需要加快把制造业重点技改项目压实落地。
而且目前推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有很大的融合空间,同样能培育一批新的增长引擎,比如“5G 传统产业”融合应用的落地推广,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规模化发展,都是在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
第二个角度是“锻长板”和“补短板”并举。短板的补齐可以使我们不再受制于人,长板的锻造可以使我们拥有“杀手锏”,有效维护发展安全。实际工作中,只重视补短板,不重视锻长板;或者只注重扬长而忽视短板、回避短板,都是一种顾此失彼的做法。二者都需要较长时期的持续努力,要想在短期内实现突破,必须要有政策的介入,如果完全是靠着市场自发去调节,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第三个角度是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现在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的关键堵点其实就是在于科技产业金融上没有形成良性循环,人才和资本也一度出现脱实向虚的倾向。我国也早在2018年就已经提出了“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目前为了进一步解决金融与科技、产业之间脱节的问题,需要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带动作用,围绕关键技术领域开展科技项目攻关,以产业为牵引增强金融主动供给,推进金融、科技、产业深度融合、良性循环。尤其是要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并在政策上加以引导,比如让银行合理调整信贷结构,优化企业征信评价体系,从而激发广大企业形成内生发展动力。
区域产业注重差异化布局
《21世纪》:广东、浙江等经济大省日前也提出要以制造业为重点,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从东、中、西部的区域布局上来看,你认为不同区域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应当分别从哪些重点方面做起?
魏琪嘉:东、中、西部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时候,共通之处在于都要实现营商环境的最大程度优化,保障各类企业的发展信心。而在具体产业布局上,则要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避免趋同和资源浪费。因为当产业资源集聚超过合理限度时,规模效益就可能递减, 各地要根据自身产业的特殊结构和经济发展阶段,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路子。
对于东部地区,无论是人力资源、科教资源,还是市场的成熟度、营商环境的优化程度等都可以起到龙头带动作用,通过实行跨区域产业发展规划,促进区域产业合作,可以在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上重点发力,打造一批空间上高度集聚、上下游紧密协同、供应链集约高效、规模达万亿级的国家级产业集群。
对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现在很大的机遇就是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要把当地的优质资源要素发挥出来。产业转移决定着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也影响着地域经济结构和地域间经济关系的优化。但是市场需求结构是不断变化的,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也会发生变动,所以必须在产业转移和集群布局的过程中考虑未来的市场变化和经济格局变化,保持空间布局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避免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固化,否则在一段时间后仍会阻滞经济发展。而且广东、浙江等东部经济大省也要发挥内外联通的优势,帮助中西部做好创新储备、人才储备和要素流通。
总之,未来各地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要在“全国一盘棋”的框架下系统化布局,无论是产业投资的前期规划,还是进一步谋求的增量空间,都要立足当地产业的核心优势和国家战略需要,差异布局、错位发展。
(作者:缴翼飞 编辑:陈洁)
责任编辑:吴剑
华夏幸福49.6亿美元境外债重组生效:展期8年,可选以股抵债
炒股就看锤子财富,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1月26日,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华夏幸福,600340.SH)境外间接全资子公司CFLD(Cayman)InvestmentLtd.在新加坡交易所发布公司债务重组计划。0000万嘉灯火 锦绣焕新 郑州嘉锦酒店换牌升级
炒股就看锤子财富,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中国,河南,郑州,2023年1月7日,郑州嘉锦酒店以全新的形象亮相中原大地,方正证券与万达酒店及度假村携手合作,开启郑州西郊地标建筑的新篇章。万达酒店及度假村将以“华文化”的品牌理念及中国服务,助力郑州嘉锦酒店焕新活力。0000李华:2022年度中国企业综合信用指数为84.36,比去年提高1.03
2023中国企业信用发展论坛暨第十四届诚信公益盛典于2023年1月8日举行。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李华出席并发布2022年度“中国企业综合信用指数”。李华表示,2022年度中国企业综合信用指数为84.36,比上一年度的83.33提高了1.03,2022年度中国企业综合信用评价结果为AAA级。市场资讯2023-01-08 15:53:010000深新ETF互通开通 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再下一城
炒股就看锤子财富,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本报记者黄灵灵12月30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和新加坡交易所集团共同举行深新ETF互通开通仪式,首对深新ETF互通双向产品在深新两所成功上市。0000节后红盘概率大?数据告诉你答案!
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大盘红盘报收,节后“红包”行情是否会到来?从近十年元旦假期前后的主要指数涨跌幅来看,“日历效应”明显:沪指等主要指数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上涨概率高达90%,节后5个交易日上涨概率高达70%。复盘历史:元旦前后A股行情怎么走?2022年A股最后一个交易日收官,很多人已经开始期待节后市场开门红。关于节后红盘概率有多大,不妨用数据来说话。上海证券报2023-01-01 15:33:3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