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1628

周易蒙卦对青少年儿童教育有什么启示(易经之蒙卦详解)

兴仁信息网2023-04-02 17:48:440

传统蒙学对启蒙教育作用

蒙学,是古代中国对幼童进行启蒙教育的知识系统与教育体系。作为知识系统的蒙学,主要由童蒙的读物组成,这些读物为幼童建构起一个基本的知识系统,让其能够多方位地了解、理解、认知外部世界。作为教育体系的蒙学,主要包括教育体制、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是对幼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制度和方法。中国传统蒙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国最为基础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

启蒙的关键在于果行育德

蒙学的得名,源于《周易·蒙卦》,其中便讲到启蒙教育的关键不是知识的获取,而是行为的养成,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启蒙教育要有来学而无往教,即幼童日常会产生很多问题,待他感兴趣时或者遇到困难时进行解答,而不是提前灌输。蒙卦卦辞中说:“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意思是说,最有效的教育,是学生积极主动向老师请教,而不是老师填鸭式的教育。明代屠羲时《童子礼》中说:“率以童幼之年,不闻礼教。则耳目手足,无所持循;作止语默,无所检束。”启蒙教育,就是通过约束、引导幼童的行为,让其逐渐养成合乎社会要求的规矩。所以,当幼童初次犯错误或者不明白事理时,老师要认真讲解,让幼童明白道理,从而使其养成良好的德行。

二是蒙卦的象辞言,启蒙的意义在于“君子以果行育德”,即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约束行为,培养人的良好德行,也就是说,启蒙教育最重要的事,是按照德行的要求让孩子养成符合家庭伦理、社会秩序的行为。大家都熟悉的《三字经》中说:“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明确了启蒙教育的顺序,即先教孩子孝敬父母,学会长幼礼节,懂得最基本的社会秩序,然后再去学习知识。

八字,蒙卦的涵义是什么?

蒙 山水蒙 艮上坎下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蒙卦是六十四卦中的第四卦。“序卦传”说:“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也即是说:万物刚创始时,必然蒙昧。所以屯卦之后接着是蒙卦,蒙是蒙昧,幼稚的意思,也有启蒙教育的含义。

蒙卦是屯卦倒转过来的卦形,这种相互对称的卦形,称作“综卦”“覆卦”“相综”或反卦,有彼此相反相成的性质,须相互参照。屯卦是阐释天地草创、秩序尚未建立,混乱不安的时期;当万物生成以后,接着来的是幼稚蒙昧的时期,教育就成为当务之急。

这一卦,下卦“坎”象征水、险;上卦“艮”是山的形象,有止的作用。所以蒙卦的卦形,是山下有险,昏蒙的场所;再者,下卦是险,上卦是止,意味着内心恐惧,对外抗拒,象征幼稚愚昧,所以命名为“蒙”。蒙卦以下卦的“九二”为主体,全卦六爻之中,二阳四阴,以阳爻为主,“九二”是阳爻得中,又在下卦正中,与“六五”阴阳相应,故为主。“上九”过于刚健,又不居中,但可以抵御外来之敌。

“匪”同非,“我”指“九二”,“童蒙”为幼稚蒙昧的人,指“六五”。“渎”是指轻慢,不敬。

蒙,有亨德。并非是我去求蒙昧的幼童,而是蒙昧的幼童求我教育、教导。就像问卜一样,应当诚心诚意去求教。第一次占卜可以告诉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来麻烦就是不敬了,不敬就不告诉他,只有适度,才会纯正。这也表明,启蒙的工作,原则上必须动机纯正,坚持到底,所以“贞”才的利。

“彖传”在解释这一卦的卦辞说:“蒙亨,以亨行,时中也。”这是说:蒙卦所以说亨通,是由于这种启蒙教育太适时了,不早也不晚,而且把握不偏激的中庸原则,所以能够畅行无阻。“彖传”又说:“匪我求蒙童,童蒙求我,志应也。”这是说幼稚的蒙昧者是主动要求启蒙教育的,不是我去求蒙昧的幼童。这正如我们的事业处在早期,也需要启蒙教育一样,因此,才主动地进行智力投资;但是启蒙的施教者的志向,也得到了响应者。当然,这位需要接受启蒙教育的人实际上并不是单单指幼童、小孩,而是一位弱智的君王,一个想要创立伟大事业而又缺乏智谋的创业君子;相反,启蒙教师则是一个在下位的贤士,这位贤士不可能主动去为弱君启蒙,而必须是弱君出于事业的需要主动邀请贤士去为他启蒙。“彖传”还说:“初筮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这是说:卜筮启蒙的规则,只能筮一次,不能连续筮几次。求筮的人初来求筮,就告诉他休咎吉凶,是因为他心存刚毅,符合中庸的道理。如果他不相信初筮,反复多疑而再三求筮,那就是冒犯筮者,亵渎筮者,那就不再为他卜筮了,也不再告诉他吉凶休咎了,这是因为他蒙昧,而且也违背了他自己当初求教的初衷。所以“彖传”最后说:“蒙以养正,圣者也。”也就是说:启蒙是为了培养正道,这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事业。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蒙卦的上卦“艮”象征山,下卦“坎”象征水。因此,“象传”以山下流出泉水说明蒙卦的形象。山下流出泉水,开始是潺潺细流,由小溪而后汇成滔滔江河,并进而滋生万物。对幼童的启蒙和教育,也应一点一滴,循序渐进,使知识逐步积累和丰富。作为君子也应当效法蒙卦的精神,以果断的行动,培育高尚的品德。

蒙卦,阐释艰苦创业之初,各种制度秩序尚未建立,处于混乱的蒙昧的状况,人们的思想不统一,重利轻义,素质普遍低下。因而,启发民智就成为治国平天下的首要工作。而要启发民智,使人民的思想统一,素质提高,就必须加强教育。而教育要潜移默化,循序渐进,不可强求,更不能采取象战争中所使用的激烈的攻击手段,要把握不偏不激的中庸原则。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把教育当成神圣不可侵犯的事业,坚守纯正的动机。而教育是百年大计,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可以完成的,所以要长期坚持,持之以恒,坚持到底,才会有好有利的结果。

蒙卦的卦辞和象传还告诉我们 :管理者要善于用科学而又巧妙的方式去做人的“心理和思想工作”。要谆谆善诱,涓涓入情,以情致理,情理交融,这是一种重要的品德。“蒙以养正”,只有通过科学而又合理的说服和教育,才能使人行正道。这就要求管理者要善于教化,也要善于接受教化,即要接受先进思想,先进道德,先进精神,先进观念的教化等,只有接受这种教化,自己才能开经、开智、开明。实行教化要有正确的动机,也要有正确的目标,同时也要选择适当的对象,以适当的和适宜的方法。只有按照科学的方法,长久坚持下去,才能有利于“行正”,即“正道”。

蒙卦还启示我们,你的事业处于启蒙时期,正象黄河长江,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麓,虽为涓涓细流,却有足够的进取心,沿途又善于容纳百川,才能形成巨流而朝宗于海。这又正如处在读书求学早期阶段,理应循序渐进,兼容并蓄,谦虚谨慎,努力奋斗,对自己要严格要求,不可见异思迁,不可半途而废。至于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则应宽严适度。过于宽松,要引起懈怠,过于严厉,要引起抗拒。贤能的启蒙者必须牢记。

蒙卦的新解

蒙的意思是说蒙昧,在我们蒙昧的时候,就应该修正,这也是蒙卦的最主要的卦意。

蒙卦是人生的必修课,我们看自己的小孩,小时候一副可爱的模样,天真无邪,人见人爱。但是到了十一二岁,他还是一副天真无邪的样子,别的大人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傻子,你难道忍心继续让他这么天真无邪不懂事下去吗?这时候,我们就应该启蒙他,教育他,教他哪些事是该做的,哪些事是不该做的。

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亨是讲亨通、顺利,真正了解了蒙卦,你就可以等到亨。

匪通非,不是我求有蒙昧的人来请教我,而是他们实在是想不清楚,自己主动自觉来请教我。第一次请教我,我会尽力帮他走出困惑,第二次他还是解不开困惑、蒙昧,这说明他有点不认真,第三次他还来问我,这就是说明他根本没用心,是在亵渎我给予他的智慧、知识,再问我就不告诉他了。这样有利于他自觉守正。

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要做到启蒙,就应该用典型的人做榜样,用坏人做反面教材,这样有利于教育他的品德修养,将来对他很有帮助。

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包容所有的蒙昧。是女孩,你就应该让她知道将来你是要嫁人,要好好学做家务,帮丈夫管制家。是男孩,你就应该让他明白,你不能整天笑嘻嘻过日子啊,将来你是要管制整个家,做一家之主的顶梁支柱。

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不要取到只看金钱不看人的妻子,这种人向来都是没有道德修养,对谁都没有好处。这里讲的是那种误人子弟的老师,比如说,学校有些老师见哪个学生家境好,他就专门针对那个家境好的学生努力教育,而那些家境不好的,他就不理不睬,遇上这种老师是学不到什么知识、智慧的。

困蒙,吝;

困的意思是说,他什么都不懂,什么也不想懂,用来比喻学生,就是看到书就不想看,学习也找不到兴趣点,学校不想去,什么都不想做,整天也不知道该干什么。

童蒙,吉;

小孩子的问题往往都是很单纯的,单纯的问题很好理解,我们也可以很好的教育他。

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我们看,很多学校的老师,都有过打调皮学生的经历,那都是对调皮、不爱学习的学生实在是没办法,才出此下策。这个就要要求打的恰到好处了,有些老师击蒙的刚好,家长们反而很乐意,有些老师击蒙拿捏不适当就成了教育意义上的体罚,搞不好还会别免职。所以说,你要击蒙可以,但你要拿捏好火候,否则,即使是好事,也会被别人误认为的坏事。

《哲学易经》之《蒙卦》------李建明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彖》日: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象》日: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有了屯立之地生存之基,但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客观世界是一幅由种种联系、相互作用、无穷无尽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一切都在运动,变化,生产和消亡。因此在这个奥妙无穷的世界里总是让人感到知识的贫乏、经验的不足和生存的困惑,故受之《蒙》。

蒙,蒙昧也。之所以蒙昧是对一切现象感到迷惑,对生活充满迷茫,就象初生婴儿对一切都是新奇的和无知的一样。但一切为了生存与发展,人类就会对现存的客观世界进行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就会对一切呈现出顽强的生生不息的动力。因此说蒙昧终将开化,关键在于必须自我要有执着的信念和不渝的毅力,必须自我要有不断开拓的精神和求知的欲望。我们又怎能放弃现在托付后辈的力量呢,而应当要用我们已有的知识和开拓的精神去开创未来,教化童蒙,造福人类。

世界无限神奇,自然奥秘无穷。如果人类只满足于现状,听命于造物的安排,那还有什么用呢?占筮,是因为疑惑。但内心执着、理念美好、目标明确,有什么不能成功的呢,故当一卜以定疑。若至再至三,则神都惑矣,何以正其志。因此君子之德当端正自我的态度,敦促自身的行为,坚定不移是以必有所为而利贞。

《彖》辞说,所谓蒙昧就好比身处山顶望山下,见到的全是杂草众生、灌木丛林和山峭陡壁,处处充满着险难,若因此而迷茫不前这就叫蒙昧。“蒙,亨通。”原因在于天下蒙昧总能开化,世界迷团定能揭示,关键在于自我要有对客观世界不断实践、开拓、创新的精神,自我要有不断求索和无限的追求,如此则必能开创出美好的未来,得到意想不到的成功。这就叫“之所以亨达,在于行时必有所中也。”因此,我们又怎能放弃现在托付后辈的力量呢,而应当要用我们实际的行动和已有的知识去开导童蒙,去共创美好未来,去成就远大志向,去建立盖世奇功。面对一切有什么可疑惑的呢,只要理念美好内心执着目标明确没有什么不可成功的,是以“初筮告,以刚中也。”若至再至三、迟疑不前、神都惑矣,何以正其志,这就叫真正的愚昧无知了。因此君子之德当立志以明其教,敦行以尽其性,成业以达其德,是以必能人道立天下教而圣功建矣。

《象》辞说,山上杂草众生灌木丛林有着无限不确定的险情和危难,但山下却清泉见澈无限明净,这是《蒙》之象。君子观此,思天下虽看似蒙昧混沌但必有清澈明净的一面,从而当果敢行动来培育自我高尚的品德,唯此则可为万民之师表而德业建矣。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象》日: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桎梏,刑具也。要规正人们的行为,启导人们的愚昧,只有树立典范以示其教。如没有刑法的约束就会各行其道天下大乱了。故国立法,家立笞,以示其教。是以《象》云: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吕氏春秋-当赏篇》上说:“人无道知天,依四时之化而兴作,臣无道知主,依主之赏罚而行力,赏罚信乎民,何事而不成,岂独兵乎?”当然,我们这里的主应当是人民的意志民众的主权,如果没有刑法的约束也会各行其道恣意四起天下大乱了。故君子观天下熙熙当趋之以利动之以刑以示其教则民无不劝而天下可化矣。但过于的“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不重民意,也就成暴政了。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象》日:子克家,刚柔接也。

包养蒙童,十分吉祥;娶纳妇人,十分吉祥。原因是只有接纳和容入才能为发展创造条件,才能承前启后,故“包养童蒙,十分吉祥;娶纳妇人,十分吉祥;如有子克家。”刚柔接也。其实一切的发展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实践的过程,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需要相互传承,继往开来,才能开创出层出不穷的辉煌。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象》日:勿用取女,行不顺也。

金夫,是武夫的意思。不有躬,是得不到恭敬的意思。得不到恭敬而强行为之,是以必见金夫,受人攻击而已。故君子之道当释困度终,归正行为,不强而为之,否则则愚,“行不顺也。”

六四:困蒙,吝。《象》日:困蒙之吝,独远实也。

困,困缚也。被蒙所困,是以前途未卜也。特别是自我困缚自己,这本身是愚昧的行为,必然只有受挨打和欺弄的份儿。因此《象》辞说,“困蒙之吝,独远实也。”原因是自我封闭了自己,是自我远离了实际的生活和远离了现实的世界。因而我们要改变落后的面貌,摆脱愚昧的思想,只有不断学习、努力奋进,只有不断吸取新思想新观点与世界接轨。脱离实际的行为是愚昧的行为,困缚自我的方法是愚昧的方法,因此必须走出去实践自己。

六五:童蒙,吉。《象》日: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幼稚蒙昧,何来其吉,只有受人摆布而已!因此只有一个解释,即童蒙之吉在于行中庸之道而已。象童蒙一样天真纯洁,没有勾心斗角之棱角,是以十分吉祥。如以“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姿态行事,世必疑矣。故君子当庸德庸行而不以已贵,憧憧往来而付物以能,是以功斯克矣。因此《象》辞说:“童蒙之吉,顺以巽也。”君子不劳已之聪明也不固于已见,而当一切顺势而为,依情而动,服从发展观,唯此才能容和于民、教学相长而蒙开天下。故“孔子行贿,大禹裸身,”以图功成,是以进相随而顺以巽也。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象》日:利用御寇,上下顺也。

击,拍击敲打的意思。要拍击和敲打一切愚昧的行为,不可相互冲突和搞破坏,而当团结一致相互抵敌。原因是只有团结一致相互抵敌,才能开创更为美好的明天。因此我们要统一人民的思想,规正人民的行为。只有统一人民的思想,规正人民行为,才能为发展创造更为有利条件。从而达到普利万物,上下皆顺,天下大昌。

易经64卦第四卦蒙卦的意义是什么

第四卦是山水蒙卦

山水蒙卦是讲启蒙和教育方面的

教育要因材施教,启发学习,让主动学习,让对学习感兴趣,方是吉利

易经中的蒙卦,是针对是什么事情来谈的。蒙卦主要应用在哪里?有什么含义...

楼上,风水是从周易里演化出来的另一个系统,不是一回事

我说的楼主可以参考一下。64卦排序是很严格,具体为什么这样排你可以去看《周易》里的《序卦》。个人认为对卦的排序体现的是一种世界观,像《周易》就是以《乾》《坤》开头,以《既济》《未济》结尾,而已经失传的《地藏易》和《连山易》就是另一种排法了,但各有各的道理。

蒙卦不能说是主要应用在那里,《周易.系辞》里好像有一句,大概意思是《易》不能当作规定或是什么万事宝典,我觉得最好的原因是因为《易》体现的就是一种“变”的思想,它没有具体的形态,而是一种抽象的思维,可以应用到万事万物中

其他的我就不说了,我对《易》没什么研究,不好说,楼主可以参考专业人士的意见

请问《易经》中的比卦变蒙卦意味着什么?

从卦象来看,都有坎卦,说明前途不易。从变爻来看,应该是比卦六二、九五、上六变出的蒙卦。简单的来看,比卦的综卦是师卦,师卦上六是阴爻,此爻变阳即成蒙卦。这其中的变化就比较复杂。比卦“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蒙卦“君子以果行育德”。总之,保持内心的真诚,又能见微知著,跳出个人的框框,总能逢凶化吉的。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