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VS价值风格博弈 基金经理如何调仓应对?
原标题:成长VS价值风格博弈!基金经理如何调仓应对?上半年风光无限的主题基金还能投吗? 来源:天天基金网
7月10日,A股三大股指出现震荡,代表成长的科技、医药、消费再度崛起,创业板指盘中翻红;而代表价值的金融、地产冲高回落,沪指跌近1%,引发A股风格博弈。机构指出,当前大分化终结的信号尚未出现,科技行情趋势和逻辑依旧成立,出现系统性风格切换为时尚早。
{image=1} 7月以来,上半年领涨的医药、科技主题基金表现平平。业内人士指出,上半年业绩领先的基金经理的持仓风格以科技成长为主,其中表现最好的是医疗医药主题型基金。7月份以来,金融周期等板块进行了大幅度的估值补涨,上涨幅度较大,因此,上半年业绩领先的科技成长风格的基金表现相对较弱。
整体而言,今年的市场核心还是围绕结构性行情展开,风格倾向不见得明显,其核心主题大概率依然围绕:医药生物、科技(新基建、新能源)这类核心资产展开。短期的风格切换不代表核心资产价值的消失。当然,医药生物、大消费这类上半年涨幅较大的版块或许会面临阶段性的震荡调整,这类主题基金依然还有表现的机会。
成长价值风格博弈
“上半年业绩领先的基金经理的持仓风格以科技成长为主,其中表现最好的是医疗医药主题型基金。7月份以来,金融周期等板块进行了大幅度的估值补涨,上涨幅度较大,因此,上半年业绩领先的科技成长风格的基金表现相对较弱。”对此,格上财富高级研究员张婷解释。
尽管下半年开局就输在起跑线上,但并不意味着上半年的绩优基金经理们没有机会了。
张婷表示,“未来科技成长板块相对大盘蓝筹盈利增速提升的趋势仍在,科技成长仍具备机会,接下来科技、消费、周期均具备一定的机会,但科技成长的相对盈利更加占优。”
随着市场风格切换,机构布局也开始分化。
“这种行情下基金经理分歧比较大,不同基金经理的判断和操作不一样。部分基金经理可能继续坚守上半年的强势股,也有部分基金经理会切换到低估值的板块上,以实现板块的轮涨。”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
“下半年的行情会比上半年更好,A股市场从上半年的局部牛市已经转向全面牛市。所以下半年的投资策略,我觉得进攻和防守都要有,既要有低估值的蓝筹股,又要有券商、科技这些进攻型板块。”杨德龙说。
而张婷指出,“从目前来看,多数基金还是会坚持之前的大方向,因为从上半年业绩预告来看,科技以及消费的业绩增速仍然表现比较好,科技消费仍存在机会,因此,这些基金经理可能会将部分仓位调到周期和金融,但大的方向多数会坚守。”
基金经理如何调仓应对?
基金经理们的判断和投资开始分化。
最新私募排排网的调查结果显示,73.32%的受访私募认为,当下价值风格跑赢成长风格只是阶段性估值修复。从长期来看,市场风格难以发生系统性切换,下半年成长股投资依旧是市场主线;不过,也有26.68%的私募认为金融地产等低估值板块的崛起,已经是市场风格切换的重要信号。
泉泓私募基金总经理李科杰的选择是:“一般情况下,坚守自己的投资理念与投资风格。但是,市场的变化不是基金经理都能把控或预测得到的,在当前市场有点疯狂之下,有时候也会顺势而为。”
李科杰认为,“短期涨得猛,调整不可避免。下半年的A股,还是有机会的,因为有相当多的踏空者还未完全进场。”
仁桥投资近期降低了高估值高涨幅成长股的比重,加大了低估值低关注度的价值股的比重。其认为,未来一段时间,热点大概率会不断扩散,市场的机会多元化。
奶酪基金基金经理庄宏东表示,下半年重点关注估值处于历史低位的银行、保险板块,以及边际改善的家电行业(白电)。其对A股走势中长期偏乐观,但不能判断短期是否回调。他指出,未来仍会坚持价值投资理念,从基本面出发,积极寻找估值合理的确定性强的投资机会,回避题材炒作。
而部分基金经理则保持着原投资方向不变。
榕树投资研究主管李仕鲜表示,近期大金融、地产等板块上涨是一轮补涨行情,并没有强有力的长期逻辑支撑,行情延续性较弱。下半年,消费医药、科技板块依旧会是市场的主线。他重点看好新能源汽车、5G和半导体三大领域的投资机会。
对于7月以来A股的暴涨,玄甲金融CEO林佳义认为,“没办法持续,目前市场的交易量中已经隐藏了不少的杠杆率,这是风险。而目前大部分消费医药科技估值顶破历史上沿,且大部分与基本面出现背离。”
“我们不会因为市场风格的变化而影响自身的投资策略。最近市场的持续估值提升,使得我们之前的部分持仓估值达到历史估值上沿,我们在逐渐减持部分高估值个股,但我们目前持有的大部分标的的估值依旧处于可接受范围。”林佳义表示。
“下半年我们依旧坚持低估值+高ROE标的,如果市场估值水位持续提升,我们会将估值不能接受的标的逐渐减持。如果市场能保持在持续的非理性繁荣或泡沫状态,我们找不到我们能力圈内的企业,我们会将底仓进行完全对冲,专心网下打新,继续赚取新股收益方面的无风险超额回报。”林佳义说。
创金合信基金认为,近两天三大指数的上攻节奏略有放缓,市场的可操作机会也逐步趋向于结构化。行业方面,在整体经济延续复苏状态的背景下,可重点关注可选消费、新能源汽车、5G电子板块以及低估值的金融地产周期板块。
向威达表示,从结构上看,银行地产及煤炭、钢铁和金属等周期股从估值修复大概率已进入阶段性的风格切换,建议投资者近期继续重点关注银行地产、化工、建材及煤炭金属等周期股和公用事业电力,同时重点关注军工、游戏、汽车电动化智能化产业链以及乘用车复苏,重点关注科技龙头上市对科技股的带动及消费电子。
李化松表示,上半年两类资产估值水平差距较大,短期市场风格会比较均衡,因此,自下而上个股选择能力尤为重要。建议长期关注内需修复的大消费行业和国家战略支持的大科技行业。(21世纪经济报道)
上半年无限风光的基金还能投吗
2020年的A股市场,像极了一步跌宕起伏的悬疑大剧。从一场疫情打破大家宁静的生活,给未来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到深V反转,医药、消费、科技担纲,市场一路飙升,一扫市场各种阴霾。再到大金融权重奋起上涨,带动宽基指数一路过关斩将,突破重重阻碍,引得市场参与者纷纷高呼:牛市来了,牛市真的来了。
半年多一点的行情,真的是跌宕起伏,上半年主题基金上的赚钱效应才把大家的眼光和投资欲望调动起来,转眼又画风突变,权重崛起。光是从宽基指数上我们就能看出行情的巨变。上半年还垫底的上证50指数沪深300指数这类大蓝筹指数7月以来一路飙升,碾压上半年风光无限的创业板、中小板成长指数。
从主题基金的角度而言,同样以疫情为线索,我们可以将2020年以来的市场变化大致分为5个阶段:
第一阶段年初到1月23日,疫情前的平静期,市场主导投资是消费+科技的主题组合。
第二阶段从2月3日到2月25日,是国内疫情主导下的情绪修复行情,主导半导体、互联网、医药相关疫情受益行业主题。
第三阶段2月底到3月中下旬,海外疫情加速蔓延下对全球经济的担忧,股市引发二次调整,主导农业、消费主题投资。
第四阶段,从3月底一直到6月结束,国内防疫取得阶段胜利+供给侧(部分需求侧)复苏引发的持续上涨行情,不单是A股,全球风险资产均有较大幅度上涨,主题是疫情受益的行业、医药医疗、半导体、休闲服务、消费行业。第五阶段是进入下半年后权重担纲的突飞猛进,一路过关斩将,主题是大金融和传统周期性行业。
从基金投资主题来看,医药生物、消费、电子信息是贯穿上半年最强的行业主题投资板块,医药生物担纲,电子信息、大消费次之,显然,这三个板块我们可以成为疫情受益板块。疫情引发的医疗资源、粮食、互联网需求供不应求,也直接提振了这些行业。从这个角度来看,上半年行业和主题的轮换思路是非常清晰的,非周期防御性行业最牛,周期行业最差。但7月以来,市场画风突变,医药、白酒、农业等强势主题基金突然变脸,截止目前业绩基本在主题基金中垫底。
我们可以看到,除休闲服务7月以来仍保持强势外,其他上半年强势的医药、消费、电子等主题全部哑火,而上半年垫底的大金融、房地产、有色周期等行业主题上演大逆转,收益排名最佳。从相应的主题基金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相应的变化,上半年业绩突出的基金基本全面哑火,而上半年业绩落后的基金7月以来赚钱效应明显。
下图为截止7日9日年内以及7月以来收益涨幅前十的基金,明显可以看出风格的切换,而年内涨幅居前的基金7月以来收益涨幅仅有1%左右。
{image=2}权重板块冲锋号响起,基金业绩大变脸开始了吗,那些上半年无限风光的基金还能投资吗?已经持有的投资者还能继续持有这些基金吗?一系列的问题在行情巨变中开始困扰基金投资者。
要把握好基金投资的节奏,我们需要从一些最基本的逻辑框架出发进行判断。从A股市场的环境变化而言,以券商板块为代表的非银金融基本上是市场冲关上涨的尖兵,引领市场突破和扭转前期颓势。后续随着市场的变化再回归到市场本身运行的基本逻辑中。那么2020年市场运行的基本逻辑和核心影响因素而言,疫情一定是一个持续的核心影响因素之一。随着中央“六保”、“六稳”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供给侧呈现“V”型反转复苏,疫后需求端修复更多表现为“投资需求快于消费需求,基建需求快于其他需求,高技术投资快于其他制造业投资”的结构性特征。
因此整体而言,今年的市场核心还是围绕结构性行情展开,风格倾向不见得明显,其核心主题大概率依然围绕:医药生物、科技(新基建、新能源)这类核心资产展开。短期的风格切换不代表核心资产价值的消失。当然,医药生物、大消费这类上半年涨幅较大的版块或许会面临阶段性的震荡调整,但疫情的长期影响和自身成长对估值的消化,这类主题依然还有表现的机会。(金融投资报)
正如我们不能单纯因为一只股票/基金跌了就卖出一样,我们也不能仅仅因为看到一只股票/基金涨得太好而买入。我们还需要多想一层:这个产品的上涨逻辑是什么?这个逻辑能够支撑它的后续上涨吗?
如果想清楚了这个问题,也实在是看好接下来低估值行业的表现,那尽早做决定,不要一直犹豫观望,最后在行情的尾声才入场。如果不认为这次低估值板块的涨势能持续,那就坚定自己的选择。
至于要不要把手里的科技、消费、医药基换掉这个问题,从券商的观点看,科技、消费和医药的中长期投资价值仍被看好。所以不要嫌弃基金最近的表现不够猛,不妨多给它一点时间和耐心,坚持定投,收获时间的玫瑰。
(责任编辑:DF519)
上投摩根权益投资再创佳绩 ?旗下股基近2年平均收益率149%
大幅波动和风格轮动的上半年业已收官,此前有着良好业绩表现的上投摩根基金再创佳绩,股票投资能力持续领先。银河证券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近2年上投摩根旗下股票基金算数平均股票主动管理收益率达到149.0%,股票投资主动管理能力在全行业可比的93家基金公司之中排名第4。此外,拉长时间维度来看,上投摩根基金中长期业绩持续优异,近1、2、3、4、5年股票投资主动管理能力皆位列同期行业可比基金公司前1/4。0000中信保诚基金:做好防守反击,把握业绩增速较高估值较为合理的个券
海外方面,美国疫情继续好转,欧洲部分国家疫情仍有反复,疫苗接种继续推进。国内方面,国内疫情稳定。1-2月出口维持强势,继续超出预期,贸易差额再创新高。高频数据显示生产情况整体平稳,房产销售热度较高,建筑业活动稳健。工业品价格整体变动幅度较小,农产品价格下跌。0000林鹏:对于最大抱团的白酒、光伏、新能源车等继续持观望态度
林鹏公开演讲:对于最大抱团的白酒、光伏、新能源车等继续持观望态度,看好房地产与互联网龙头3月3日,和谐汇一“亨嘉之会”2021年度策略交流会在上海举办。会议主题“变革的时代,坚守的价值”突显了和谐汇一资产管理公司顺应时代变革,倡导和践行价值投资的理念。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林鹏分享了他的观点。{image=1}以下根据和谐汇一董事长兼总经理林鹏先生演讲整理,略有删节。分化收敛,重视被冷落的机会0000为了收益率,冲!私募巨头们打响“规模消化战”
来源:资事堂近三年,私募巨头机构成为A股“新生力量”,但扮演角色众说纷纭。以高智商“玩家”众多的量化阵营为例,虽然新脑瓜、新品牌越来越多。但超额收益率似乎总是难以伴随管理规模同步扩张、这使得阶段性“封盘”成为大型机构的常见选择。如果“封盘”反而激发更多资金汹涌申购,该如何是好?头部机构们日前搞出了“新花头”。01被动应对还是主动出击?千亿私募幻方量化日前连续发出两份公告: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