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盛基金付海宁:需求是结构性分化的关键因素 寻找确定性机会
需求是结构性分化的关键因素
—在全球泛滥的流动性中寻找确定性机会
从新冠疫情的发展到现在,可以说发展路径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期,美国对疫情的掌控程度和效果远远低于世界其他国家。由于疫情迟迟不能缓解导致内生经济造血机制不足,很有可能出现封闭——缓和——重启经济——再次恶化——再次封闭的循环。疫情的反复会导致爆发早期的财政刺激的效果逐渐减弱,而超级宽松的货币政策却迟迟不能退出。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从2020年3月初的4.2万亿左右到近期的6月底超过7万亿,虽然在近期增幅有所收窄,但是释放出的流动性还没有充分反映到任何一类资产价格上,可以预见,在今后一段时间全球各类资产会经历承接这些流动性并重新分化定价的过程。
从2020年7月初的时间点来看,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从疫情发生以来一直维持在0.6%左右,日本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继续维持在0左右,欧洲国债收益率继续在-0.4%左右徘徊。反观中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在经历疫情期间的低点以后已经回升至3%左右。在现代货币理论中用货币政策代替财政政策导致货币政策非常低效,只能依靠市场机制把流动性引导到有正收益的资产中,但是由于全球资本的流动,资本并不一定能有效流通到可以真正支持实体的部门中,全球资本市场正面临巨大的资产荒。国内已经有序地开始复工复产,经济活动已经开始恢复,并在迅速处理疫情局部二次爆发的过程中证明了中国已经摸索出了有效的措施可以遏制疫情蔓延和对经济的二次冲击。以上所有的情况都使得与中国相关的股票和债券是今年在全球资产配置中少数还能产生正收益并吸引资金配置的资产之一。创业板指数能以今年以来超过50%的收益率冠绝全球各主要市场股票指数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当然对于一个典型的全球资产组合来讲,中国资产占比还是较小,在当前各大经济体债券收益率偏低的情况下黄金仍然是能容纳大体量资金的唯一选择,这也是我们在2019年9月发表的《负利率是当前资产配置中的灰犀牛,黄金仍具中长期配置价值》一文中的核心观点,从当前时间点来看,我们仍然看好黄金价格的长期上涨。
进一步观察国内资本市场的结构,国家在2020年3月份以后的货币政策相对来说非常克制,为以后的操作留出了空间。对于三季度的投资方向,我们认为整体趋势仍然是具有正回报的资产估值中枢抬升,优质资产价格上涨是需要牢牢把握的基本前提,在资产荒的大背景下资本会给任何能产生正收益的资产前所未见的高估值,而需求则是寻找结构性确定机会的核心关键因素。需要承认的是经过上半年的上涨,很多行业或者股票的估值已经很高,在半年报逐渐披露的过程中需要仔细研究逻辑无法兑现而导致估值崩塌的股票。中长期来讲,需要重视布局在当前疫情受损的强需求行业,因为一旦当经济开始恢复,这些行业中的龙头企业会出现需求提升,流动性充沛,行业集中度提升三重因素共振导致的爆发性增长。
综上所述,我们仍然积极看好三季度权益市场的表现,在整体估值抬升的趋势上把握企业盈利能力,剔除业绩不达预期的个股,并积极布局后疫情时期受益需求弱复苏行业中的龙头个股。
付海宁,长盛创新先锋灵活配置型基金基金经理。清华大学本科学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分别获得硕士学位/曾任前海开源基金投资副总监,历任前海开源多元策略,前海开源沪港深景气行业基金经理,于2019年12月加入长盛基金。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杨德龙:大盘调整提供抄底优质股票机会
杨德龙:大盘调整提供抄底优质股票机会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责任编辑:陶然0000分级基金就要“说再见”,你的基金会怎样?
时至年关,不少投资者在微信群或朋友圈感叹,“这几天分级基金扎堆发公告了,是真的到了说再见的时候吗?”打开某探讨分级基金的专业网站,发现所有的分级基金A、B份额名称后均被标注了红色感叹号,并提示“最后交易日2020年12月31日”。0000中航基金高管又变更:武宜达离职 新任武国强为督察长
中航基金董事及独董变更:邓海清、孙宝文等3人上任独董中航基金陈四汝离任总经理原泰达宏利基金总经理刘建接任新浪财经讯7月15日中航基金发布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武宜达辞任督察长,新任武国强为督察长,任职任期2020年7月14日。0005为了收益率,冲!私募巨头们打响“规模消化战”
来源:资事堂近三年,私募巨头机构成为A股“新生力量”,但扮演角色众说纷纭。以高智商“玩家”众多的量化阵营为例,虽然新脑瓜、新品牌越来越多。但超额收益率似乎总是难以伴随管理规模同步扩张、这使得阶段性“封盘”成为大型机构的常见选择。如果“封盘”反而激发更多资金汹涌申购,该如何是好?头部机构们日前搞出了“新花头”。01被动应对还是主动出击?千亿私募幻方量化日前连续发出两份公告:0000股市险守3500点,接下来基金还有戏吗?
牛年伊始未能迎来牛市,各大股指震荡下挫,“抱团股”频频杀跌。上证综指近日来屡次跌破3500点。3月5日,沪指收于3501.99点,距五年来的最高点3731.69点仅仅过去两周。“牛不过三”的魔咒是否已再次应验?中银基金基金经理王伟认为,今年市场投资难度提升,投资者可降低收益预期。从中长期来看,中国制造业的全球崛起,或将为资本市场带来更多优质的投资机会。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