泓德王德晓:短期扰动不改长期趋势 乐观看中国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
泓德基金王德晓:短期扰动不改长期趋势 乐观看待中国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
七月上旬以来,A股市场在一些短期因素的扰动下,进入了波动期。从内外部环境来看,不管是国际关系的调整、市场对于美国自身经济发展的担忧,还是国内科创板解禁后的首批减持,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A股当下投资者的情绪及运行状态。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当前的市场波动,以及往后一个阶段的市场机会?这些短期因素会否改变市场运行的长期方向和态势?我们认为,A股市场是一个容量非常大、投资标的非常丰富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中,我们会发现大量优秀的上市公司,既有中长期管理非常优秀、估值吸引力非常强的传统产业公司;也有长期经营很好、发展潜力极大的新兴产业公司,从长期看,这些都是二级市场长期投资非常好的标的。
当然,当前的投资环境相比过往复杂了许多,特别是近些年来,国际关系和竞争格局走入了一个调整阶段,对A股造成了影响。但事实上,我们回顾过往的每一次扰动,最终都无法改变中国经济的基本格局和中国企业的实质性发展。以2019年5月为例,当时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也对市场造成了一、两个月的影响,但8月份之后,市场流动性一经改善,一批上市公司在中报披露了良好的经营业绩,投资者的信心也再度被点燃。
这带给我们很多启示,在资本市场发展的过程中,压力是无可避免也不必担心的,但可以肯定的是,短期扰动并不会改变市场运行的长期方向和趋势。影响资本市场长期走势的主要因素是我们的制度建设是否向着有利于保护投资者、上市公司发展竞争力提升的方向在进行,而这恰是2019年以来中国整个监管体系持续努力在做的事情。所以,从长期来看,我们对中国的资本市场充满信心。
当然,更重要的一点还在于,改革作为A股走势内在的决定性因素始终在稳步推进,它充分体现在经济转型和金融供给侧改革的相互配合中。中国经济步入转型期,需要健康的直接融资体系来降低企业杠杆、实现资源在代表未来转型方向的成长行业上的优化配置,加快新旧动能的转换,许多问题只有在健康上涨的股市中才能得到解决,这也是A股长期走势的决定性因素。
总体来看,由中国强劲的基本面所支撑的慢牛格局并未改变,近期多部委密集发声,在全面阐述中国经济具有韧性和弹性的同时,也透露诸多政策信号:下半年一系列涉及稳投资、促消费、保就业的政策将加快出台,各项政策的配合都在推动一个更健康的A股市场的发展。在过去一年多以及未来更长时间里,市场的主要脉络是十分清晰的,当然在经历了一轮急剧上涨之后,市场情绪确也蕴含着短期炽热的风险,某些板块和个股的投资隐含回报率有所下降。对于投资者而言,我们既要看到A股长期的投资机会,也要理性对待市场短期过热的风险,冷静评估资本市场,乐观看待中国经济及产业的发展,让我们的投资沿着中国有优势的产业方向布局。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常福强
爆款基金半日吸金180亿:这些明星经理在路上 闪电售罄
易方达优质企业三年持有原计划自6月15日至6月24日公开发售。公开资料显示,不少基金业绩表现不俗。今年爆款基金层出不穷,该基金认购规模已超18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易方达公告显示,今年一日售罄的爆款基金大多出自有良好口碑的基金公司或基金经理,已有60只基金一日售罄。上周,比如行业龙头易方达,易方达优质企业三年持有开始发行。00005只爆款基金单日吸金千亿 2021年发行规模望再创新高
原标题5只爆款基金单日吸金超千亿来源中国证券报本报记者李岚君李惠敏2021年以来,新基金发行持续火热,涌现了多只“日光基”。1月11日,又有5只爆款基金诞生,单日合计认购超千亿元。业内人士预计,基金正成为A股市场最大的增量资金来源,未来新基金发行火热的趋势有望延续。今年以来认购额超2000亿元0000华安基金苏圻涵:流动性宽松叠加盈利上升 港股2021年相对乐观
华安沪港深机会、华安沪港深通精选基金经理苏圻涵对于2021年港股,我们相对乐观。全球流动性环境仍然宽松,风险偏好上升,港股估值有望提升。而全球经济有望共振向上,港股企业盈利有望增长,市场进入流动性宽松提升估值和盈利上行的良性局面。短期内,基于疫情发展的差异,海外仍加量宽松,而国内政策开始逐步转向,叠加人民币兑美元的企稳,港股可能跑赢A股。0000视频|杨德龙:全球金融市场巨震完成大半 迎接第三阶段到来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风险自担。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杨德龙:全球金融市场巨震完成大半迎接第三阶段到来!责任编辑:陶然0000中欧基金:风险逐步消化 四季度或迎新一轮上涨
致尊敬的基金持有人:2020年三季度,国内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虽然期间存在小幅反弹,但由于此前已积累了丰富的防疫经验,并未对国内产生重大影响,而多年未遇的洪涝灾害在万众一心,科学抗洪面前也得到有效控制。与此同时,国际疫情二次爆发已成事实,为未来世界经济恢复蒙上阴影。各国在疫苗研发上加紧投入,尽管如此,预计新冠疫情完全得以控制仍需时日。美国大选日益临近,两大经济体之间的角力已趋白热化。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