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才7天51只公募产品“换帅” 这家公司一口气换掉12只
开年才7天,51只公募产品“换帅”,这家公司一口气换掉12只
原创 每经记者 理财不二牛
A股连续单日成交额破万亿持续刷新公募权益投资热潮,不过记者注意到,部分基金公司也顺势对基金经理做出调整。2021以来,截至1月7日已有51只产品变更基金经理,上投摩根基金涉及最多。从接任的队伍来看“新人”居多,但多数已有跳槽业绩背书。
值得关注的是,新任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多偏向固收及量化策略,与当前权益投资热潮相左。有分析指出,对基金公司而言,调换基金经理可以培育新人、丰富产品线、提升管理效益,但最后还是要落实到业绩本身。
上投摩根施虓文旗下12只产品“换帅”
与往年基金公司调整人事安排相仿,2021年开局的基金经理调换频率不可谓低——每天均有十余条基金经理变更公告出现。Wind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1月7日,已有51只产品变更基金经理。
具体来看,其中有4只分级基金转型后分别为上证50LOF、证券LOF、国企改革LOF和军工LOF,除因分级基金转型及清退导致基金经理更换外,仍有47只产品“换帅”。在这47只产品中,上投摩根基金涉及最多,共计12只(不同份额分开计算),而此前已离任多只产品的施虓文再次成为焦点。
{image=1}
上投摩根旗下更换基金经理的12只产品
1月8日,上头摩根基金连发12条公告说明基金经理变更事宜,其中均与施虓文有关,称因个人原因,不再继续任职,接替班组包括胡迪、张淑婉和张军。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施虓文已经离职。在外界看来,上投摩根此次产品换帅没有再走“一拖多”的老路,而是进一步减轻管理人负担。
深圳某大型基金公司研究人士告诉每经记者,基金经理变动虽与业绩相关度不大,但业绩好的产品其基金经理变动概率很小。再加上很多大基金公司的产品数量都超过100只,市场新发基金数量越来越多,“这会使得基金经理变动的绝对数也越来越大”。
在他看来,产品业绩的参差不齐,使得投资人的投资策略继续关注业绩好的产品,势必会对基金经理的绩效考核和公司收益造成影响。Wind统计显示,施虓文任职期间,上投摩根中证消费任职回报最高为54.04%,在同类型800只基金中排名第183;而上投摩根港股低波红利A、C任职回报分别为-22.04%、-23.05%,同类基金排名靠后。
据了解,施虓文2012年7月加入上投摩根基金,曾在研究部任助理研究员、研究员,主要承担量化支持方面的工作,2017年陆续开始担任基金经理。其“一拖多”的管理曾饱受外界争议,从去年5月开始其陆续卸任部分产品的基金经理。
而在近日接任的3位基金经理中,张军和张淑婉已在上投摩根任职多年,亦管理多只产品;胡迪则是去年5月刚进入公司的“新人”,但此前已在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担任资产管理部执行总经理,亦为投资界“老兵”。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胡迪此前的管理风格偏量化和固收,担纲新产品经理后,投资类型普遍集中在被动指数型产品。
前述研究人士表示,上投摩根的产品设计中往往严格执行监管规定,投资范围不会偏离特定范畴太多,但这样也给量化选股及通过“固收+”实现绝对收益造成限制。
接任基金经理频现“新人”
胡迪偏固收投资的风格虽然与当前的权益投资热潮不太协调,但有分析指出,2021年有望打破“股牛债熊”格局,理财替代需求强烈。作为绝对收益产品的代表,“固收+”有望在股债兼容之年搭乘价值回归列车。
但目前来看,债市起暖的市场信号依然没有出现,而在近期大卖的基金当中,亦少见债券基金出现爆款。需要指出的是,长安基金在1月8日公告,长安泓汇多利3个月滚动持有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不能生效,成为2021年首个发行失败的基金。
前述研究人士表示,不排除后续债市回暖的可能,但就当前基金公司的主要任务还是专注权益价值较为稳妥。记者也从更换基金经理的产品过往收益中发现,主动权益类产品(偏股混合型、股票型及灵活配置型)有24只,2020年累计单位净值的平均增长率仅为21.87%,与去年总体平均在40%左右的收益水平有不小差距。
虽然从离职原因来看,个人原因及内部工作调整是主因,但从减轻基金经理负担、提升管理效益而言,外界普遍认为基金公司也在顺势而为。尽管产品收益的绝对值对基民的投资参考意义有限,但这要取决于基金公司整体策略调整的成功概率有多大。
前述研究人士表示,很多基金公司的主动权益类产品数量较多、投资主线丰富,因此在不改变投资方向时,很多产品会在结构性行情中错失机遇,甚至全年黯淡无光。而如果在新年踏准趋势,亦有机会绝地反击成为“黑马”。不过在股债切换上相对慎重,即便债市走牛,总体收益依然不会太高。
可见,对于基金经理更换这件事,市场人士认为属于行业的正常现象,但专业人才的缺失也在倒逼基金公司培育新人、开辟新的产品、丰富多样化投资策略。比如创金合信鑫收益A类份额和C类份额、平安消费精选A类份额和C类份额等产品新上任的基金经理都是在2020年新入职的人选。
沪上某券商基金研究人士告诉每经记者,新基金经理多数此前做过投资,往期业绩肯定符合新公司的考核要求。随着未来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基金公司的多策略、多产品本身就为投资者创造了先发机遇,但最后还是要落实到业绩本身。
责任编辑:杨红卜
视频|牛市买什么?林园、陈宇、孙建冬等大咖最新观点
新浪财经讯牛市来了吗,风格切换了吗?下半年买什么?7月23日(周四)19:00,中国私募大佬探寻牛市论坛举行,深圳林园投资董事长林园,锦成盛资产管理总经理相纪宏,鸿道投资创办人、投资总监孙建冬,神农投资创始人陈宇,深度分享,进行主旨演讲及答疑。>>观看入口本次活动直播免费,复播需解锁。解锁方式为:在新浪财经APP开股票账户。具体解锁操作步骤如下:0000为调仓做准备!基金限购策略现分歧:有人要控规模,有人要新“子弹”
2022年开年以来,在一些网红基金纷纷开启限购的同时,另外一部分知名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却“开门迎客”。业内人士分析,基金经理此时调整基金申购限额,或是为调仓换股做准备。从市场表现来看,基金调仓换股已初露端倪,今年开市以来,基金重仓指数持续回调。业内人士提示,在基金调仓过程中,部分前期热门板块的潜在波动率可能会提高。基金限购策略现分歧0000基金主导股市:美股是ETF A股是公募
基金主导股市:美股是ETF,A股是公募Wind香港万得通讯社报道,近几年随着被动投资的成熟,美国ETF类基金队伍迅速壮大,ETF数量甚至是上市公司数量的2倍多,被动投资助推美股走出史上最长牛市。在A股公募基金抱团逻辑也在不断强化,未来基金才是投资的真正战场吗?0000中欧基金邵洁:投资是漫长的网球比赛
2020年,邵洁的生活中发生了一件重要的“小事”。拳击、瑜伽、长跑……在坚持健身的第364周,邵洁找到了她很喜欢,也很适合她的网球运动。也是在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大事”。邵洁向长达7年的科技行业研究员身份暂别,成为中欧科创主题3年封闭、中欧创新未来18个月、中欧鼎利的基金经理。在邵洁看来,两件事发生时间巧妙吻合,像是一种奇妙的隐喻,投资就像是漫长的网球比赛。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