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企7月业绩亮眼一哥狂飙431% 机构:猪价未来两年仍将维持高位
猪企7月业绩亮眼,“一哥”狂飙431% 机构:猪价未来两年仍将维持高位
财联社
生猪养殖仍然是一门好生意。
猪肉一哥继续狂飙
截至8月9日,据财联社不完全统计,共计10家生猪企业陆续公布了7月销售情况。
{image=1}
生猪企业7月经营业绩,来源:星矿数据
从销售收入来看,牧原股份、正邦科技、温氏股份、新希望等企业生猪销售收入超10亿元。其中“猪肉一哥”牧原股份7月销售收入独占鳌头,达到60.0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31.24%,环比亦增长近30%。
生猪销售价格方面,牧原股份公告称,7月份公司商品猪销售均价35.23元/公斤,比2020年6月份上涨12.16%。温氏股份毛猪销售均价为37.42元/公斤,环比增长12.20%,同比增长116.93%。
几家欢喜几家愁,正虹科技7月生猪销售情况不尽如人意,星矿数据显示,公司生猪销售收入仅892.38万元,同比、环比变动分别减少82.1%、49.57%。正虹科技解释原因,系外购仔猪投放数量减少及加大了种猪留选所致。
农业农村部:猪肉价格继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根据涌益咨询数据,自2020年6月中旬以来90公斤以下生猪出栏量占比持续提升,150公斤以上生猪出栏量占比持续下降。
从生猪出栏量来看,2020年6月生猪出栏量环比下降18%,体现出6月以来非洲猪瘟加剧的趋势。整体来看随着生猪出栏量、出栏均重双双下滑,2020年7月生猪价格相比6月环比上升,但近期南方强降雨加剧养殖户恐慌情绪,抛售加大使得2020年7月底生猪价格略有回调。
另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0年第31周(7月27日-7月31日),16省(区、市)瘦肉型白条猪肉出厂价格总指数的周平均值为每公斤48.74元,环比下跌0.3%,同比上涨91.3%,较上周收窄1.6个百分点。
8月7日,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前生猪生产持续恢复向好,为后期增加市场供应提供了有力支撑,下半年猪肉供应将持续改善,价格再继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机构:猪价在未来两年仍将维持高位
开源证券分析师陈雪丽8日发布研报指出,当前我国屠宰企业冻品库容率处于底部水平,同时受海外疫情扩散导致屠宰企业停工,开源证券预计2020下半年猪肉进口量有限,后续国内冻肉及进口肉对于猪肉供给的边际影响将进一步减弱。
能繁母猪存栏恢复到非洲猪瘟前水平仍需要较长时间,近期二元母猪价格及仔猪价格均处于高位水平,体现出行业种猪供应不足,陈雪丽认为在2021年中前能繁母猪存栏均无法快速恢复,同时当前能繁中三元母猪占比较高,整体生殖效率较非洲猪瘟前有较大的下滑。
另一方面后续非洲猪瘟疫情仍然存在不确定性,未来随着养殖密度的提升猪企面临的考验也在不断加大,且冬季北方地区非瘟防控压力也会提升,疫情或将反复。开源证券认为行业生猪供需缺口在2022年之前都无法补足,猪价在未来两年仍将维持高位。
展望未来,开源证券认为头部猪企实现全年出栏目标确定性较大,在猪价高位下,随着养殖成本下行,猪企有望实现较高盈利,继续推荐确定性标的新希望、牧原股份,低估值预期差标的正邦科技。
责任编辑:张恒星 SF142
关于“小米造车” 雷军有太多纠结与惟一关心
{video=1}“造车,将是我人生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3月30日晚,雷军在主题为“生生不息”的小米新品发布会上如此说道,言语中既有对于造车项目的热切期盼,但更多的似乎还是“没有任何后路可言”的毅然决然。值得一提的是,新品发布会开始前两个小时,小米突然发布了一项正式决议:小米智能电动汽车项目正式成立。这也意味着,在过去3个月里,对于传闻一直“半推半就”的小米终于决定“下场”造车。0001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原党委书记、局长郑金兰被开除党籍
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原党委书记、局长郑金兰被开除党籍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客户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讯据山东省纪委监委消息:日前,经山东省委批准,山东省纪委监委对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原党委书记、局长郑金兰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0001霍尼韦尔中国总裁张宇峰:疫情之后中国市场有更多新机会
张宇峰:这是中国结合未来经济、技术和社会发展趋势做出的准确研判,将提升中国创新能力、引领新型经济增长、促进全球紧密融合,对疫情后中国和全球经济技术成长将起到关键和重要的战略引领作用。NBD:新基建是否给技术公司带来更多的机会?0000央行就虚拟货币炒作约谈后 工行、建行、支付宝等集体禁用该行账户开展虚拟货币交易活动
近日,央行有关部门就银行和支付机构为虚拟货币交易炒作提供服务问题,约谈了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兴业银行和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等部分银行和支付机构。中国工商银行称,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利用我行账户、产品、服务、渠道进行代币发行融资和“虚拟货币”交易。一经发现,有权采取暂停相关账户交易、注销账户等控制措施,并将相关信息报告有关部门。0000难挡跨界造车的“诱惑” 魅族、抖音或也将入局
2021年以来,华为、小米、OPPO、百度、创维、格力、滴滴与联想等科技企业均已宣布造车的相关消息。科技、互联网巨头纷纷跨界造车,已经不是新鲜事。2021年以来,华为、小米、OPPO、百度、创维、格力、滴滴与联想等科技企业均已宣布造车的相关消息。近日资料显示,魅族、抖音也有望入局。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