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冠疫苗捷报频传 一文读懂六个关键问题
原标题:全球新冠疫苗捷报频传,一文读懂六个关键问题
好消息终于来了!从最初怀疑新冠疫苗会否出现,到近期全球疫苗研发捷报频传,有的疫苗在完成三期临床前就已开始量产,人类战胜疫情的征程闪耀出道道曙光。
与此同时,此前资本市场上火爆的疫苗板块近期出现了回调的迹象。
上周,俄罗斯宣布注册世界首款新冠疫苗,称其“能够形成稳定的免疫力并且已通过所有的检查”,“应在最短时间内进行大规模生产”,引发全球热议。世界既惊讶于俄罗斯在疫苗研发领域的速度,也因疫苗尚未进行三期临床试验就得到注册而产生争议。
除中国外,美国、英国、德国等也处于疫苗研发的第一梯队。美国希望在今年12月之前研发出新冠疫苗,英国牛津大学新冠疫苗实验已经进入第三阶段,德国生物技术公司与美国公司联合研发的疫苗也在7月底展开三期临床试验。另有土耳其、哈萨克斯坦等陆续宣布将开展临床试验。
一般而言,疫苗从临床试验到上市大规模投入使用,需要经过三期临床试验的考验。针对疫苗在人群中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三期依次扩大样本量,从数十人到几千人甚至上万人不等,最后获得疫苗可否被批准上市的科学依据。
但新冠疫苗的推进速度显然不能和以往的疫苗同日而语。
{image=1}
不过,不少人士仍对新冠疫苗的前景充满疑惑。究竟疫苗的制造是否跟得上需求?疫苗的效力究竟如何?全球史无前例的疫苗生产潮会对整个产业链的公司带来怎样的影响?除了疫苗产业链,疫情将给全球的医疗行业带来哪些变化?
为此,笔者采访了多位知名中资、外资机构的资深医药研究员,鉴于合规要求,这里均做匿名处理。就整体而言,机构认为,疫苗问世后无需对其效力过度担心,但保护率究竟是50%还是100%,是一年或几年一打还是一生一次,这会对产业链上的公司带来不同的影响。此外,研究员认为,即使新冠病毒发生一定变异,疫苗还是有保护效应的。
关键问题一:全球都在加紧研发疫苗,已有疫苗在获批之前就开始量产了。为什么获批前就开始量产?
正常情况下肯定要看三期临床结果,摸索工艺+规模化生产。但是中美基本都选择预生产,跳过正常顺序。目的是为了节约时间,在下个冬天时确保供应,这背后反映出新冠疫苗的开发是超越一般商业行为逻辑的。
美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行动叫作Operation Warp Speed(跃迁航行)。卫生部直接写明:在取得临床结果之前就要开始量产,这样失败了也只是财务损失,但是成功了则可以提前救命,因为美国每天死亡人数都很高。
中国疫情控制得很好,但灭活疫苗7月国药中生就已储备了400万份,病毒载体疫苗公告在军队体系内先批准生产使用,如此来看,中国也做出了同样的选择。
关键问题二:从需求端以及供应链来看,疫苗的制造是否跟得上需求?
整体观点是,会有一波产能很紧张的高峰,之后很快缓解。
先说需求。首先新冠疫苗理论需求巨大。有多少人口需要恢复自由流动,拿人口乘以群体免疫要求的接种率,比如70%~90%,再乘以剂量,全球需求是百亿剂级别。
然后看现实。我们要看到第一波主要是政府收储需求,特点是量大、集中释放、规模产能优先、本国国民优先,因此开始时产能一定是被用满的。为什么很快会缓解?因为民众接受疫苗需要过程,需求不是一蹴而就的。此外还有防疫上的考量,比如节约疫苗的环形接种,实现目标需要的量会少一点。
然后说供给。如果大部分技术路线都成功了,那瓶颈就会少很多,因为前面的预生产就发挥作用了。从全球范围2020年产能来看,海外主要在病毒载体和mRNA上,至少20亿剂,国内灭活至少2亿剂以上。这些都是行业已经投入产能下注的路线。我们看到国内的灭活疫苗产能建设周期很短。
还有种意见认为,包材、耗材会成为瓶颈,比如玻璃瓶、注射器,其实,这些已有成熟技术、行业集中度非常高,而且已经能看到扩产前景的细分行业,不太会成为瓶颈。一是需求不是一蹴而就的,二是产能投资,国家会给予帮助。不加大产能投资而是涨价,社会舆论会压垮它。
关键问题三:有的政府已经大量购入了还在临床阶段的疫苗,甚至超过了本国人口,有这个必要吗?
这得两面看,对本国来讲无可厚非,站在全球角度就是资源分配的大问题了。
首先这些政府并不是真正买入,而是锁定了优先供应的权利。究其原因,一是疫苗有失败概率;二是初期产能紧张,大单优先,时间就是生命;三是就算都成功了,肯定也不愁转手卖。
举个例子,英国有6600万人,下了近2亿剂订单给到3个公司。美国下了近5亿剂的订单。这些有疫苗产能的国家锁定大量的甚至超越人口数量的疫苗,在WHO(世界卫生组织)看来,如何保证其余国家疫苗的可得性,公平分配以及之后的分发是个更大的问题。比如没有疫苗产能怎么办,比如非洲冷链物流的成本可能比疫苗还要贵。
所以我们应该很庆幸,生在一个疫苗产能大国。
关键问题四:供不应求的疫苗生产潮会对整个产业链的公司带来怎样的影响?
大概率是价值巨大但较为短暂的一次性收益,相当于给产业链的相关公司发了一个“红包”。短期可能供不应求,长期可能有产能闲置。
这个问题的本质是新冠疫苗的收入曲线是什么样。更进一步,就是疫苗的保护效率和保护期,是50%还是100%保护,是一年一打还是一生一次。这些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答案。所以我们需要思考两个极端场景,看看实际更接近哪个。
最乐观的情况当然是100%保护效率、一生一次,这种场景下,就是一个“大红包”。其实也不用保护一生,保护5年让全球打完,结果也是一样的。怎么用这个“红包”,还是要看各公司自身战略和长期竞争力。
最受益的将是制造环节,因为行业集中度和门槛已经非常高了。上游的药机、包材,下游疫苗分销、冷链运输也能不同程度受益。新冠疫苗初期面对的将主要是政府客户,虽然量大,但单支不会有暴利的空间。尽管如此,仍可以借新冠疫苗作为新市场敲门砖,建立关系,但这一时间窗口是比较短暂的。上游药机和包材的机遇在于进口替代,打入大疫苗公司的供应链,应用到常规疫苗上;下游冷链运输环节可能借机发展整合。
最悲观的情况就是很低的保护率,50%贴线飞过获批、一年一打。这种情况下,全世界重心都会在疫苗上,会竞相开发保护率更高、时间更长的疫苗。这是大家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但是我国的疫苗研发整体上还是相对落后于其他生物药的,这样可能会逼出相当多的疫苗创业公司。
事实更接近哪个?在中间偏乐观,保护效率不会那么低,时间可能是2~3年,那可能就是一个持续几年的“红包”。业内的有识之士还是会想起没有新冠时疫苗行业的逻辑,产品升级、多联多价、进口替代,拿这笔钱做成一个自主定价的医疗消费品公司才是王道。
关键问题五:福奇等专家表示,疫苗的效力可能仅50%。此外,未来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包括病毒持续变异的可能。如何看待未来前景?
前景仍比较乐观。至于持续变异的可能,虽然社会很关注,但学界比较平静,可能变异还没达到足够程度。现在的新冠病毒可能有多个亚型,但只有一个血清型,换言之,人体的免疫系统觉得它们都是一样的,之后即使产生了不同的血清型,还是会有交叉保护。
还有论文提到,首先,新冠病毒和SARS、甚至流感抗体都有交叉反应,更不用说新冠病毒自身突变了,所以即使是变异后疫苗还是有保护效应的;第二,从疫苗临床看,疫苗三期保护实验还没结束,谈不上对各亚型的保护数据;三是,疫苗本身设计比病毒变异重要得多。举个例子,现在疫苗用的病毒s蛋白的变体s-2p,为了增加稳定性,本身就是人工改过的序列。再加上还会有构象设计,这种大的设计的作用比去应对一两个随机突变要重要得多。
如果谈远一点,新冠病毒还没有展现流感那样的多样性,可能是因为和人类相处时间还不够长。以后可能也会有多价新冠疫苗,估计是自费疫苗了,可以卖得更贵,这就要看不同公司的本事了,因此对公司而言机会可能并不是一次性的。
关键问题六:除了疫苗产业链,疫情将给全球的医疗行业带来哪些变化?
肯定先是冲击,这跟其他行业是一样的。公立医院的人流大幅下滑,大部分手术科室是受损的,择期手术量至今也没有完全恢复。消费医疗也一样被冲击,但比手术科室好一点。
也有受益的,部分轻问诊转线上,远程医疗受益。疫情相关的检测、个人防护迎来红利期,关键要看之后是否能成为一种常规习惯,以及业内的龙头公司打算拿赚的钱做什么样的发展。
长期看,公卫基础设施的重要性被充分认知,各国在疫情之后都会增加一些投资,中国可能是投在基层来解决问题。个人卫生和健康观念也会有更新,预防和早筛的观念有提升,可能对类似肿瘤早筛、疫苗、保健品、健康险的渗透率有帮助。
往上游看,医药供应链会自发检讨在冲击中是否足够强健,有优势的供应链目前拿到了更多机会,当然也免不了本土化、逆全球化这样的想法出现,哪个对,要时间来检验。
从学科角度看,感染学科的地位有所提升。最近主要传染病的新药研发新闻开始变多,在前几年,相比于肿瘤和慢性病,真的是很沉寂。
无论如何,新冠肺炎疫情将深刻地影响公共卫生领域很多方面的发展,而疫苗作为人们最关心的“病毒终结者”,它的每一点突破都让人心更加宽慰。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星巴克对待警察态度恶劣并非首次,国外曾多次驱赶
近日,重庆。星巴克回应“驱赶吃盒饭民警”称还在核实。据媒体报道,星巴克对待警察态度恶劣事件并非第一次发生,全球星巴克门店曾多次驱赶警察。责任编辑:李墨轩0000摆脱贫困和减少碳排放不可得兼 我们还有希望阻止全球变暖吗
50年来,世界所取得的经济上的巨大发展是以地球的长期宜居性为代价的。罗马俱乐部时任主席奥雷利奥·佩切伊曾去往达沃斯,并在1973年年会上向与会者发出警示,称我们已经达到增长的极限。“如果经济和人口继续以现在的速度增长,那么即使拥有先进的技术,地球上环环紧扣的资源——我们都生活于其中的全球自然系统,也就顶多支撑到2100年。”他这样说道。回过头来看,这一看法被证实非常有先见之明。0001交通运输部等九部门:鼓励搭建城乡配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日前,交通运输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商贸物流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21—2025年)》,部署优化商贸物流网络布局、建设城乡高效配送体系、加快推进冷链物流发展、培育商贸物流骨干企业等12项重点任务以及5项保障措施,加快提升商贸物流网络化、协同化、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和全球化水平。0000“8090”成网贷诈骗的高危对象
来源:北京商报近两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多地网警发布网贷防骗提醒,借道互联网,如今网络诈骗手法花样百出、日趋复杂,用户稍不注意就可能上当受骗。根据各地网警发布的消息,近期有不少消费者接到陌生贷款推介电话,按对方指示操作申请贷款,被对方以收取保证金等费用为由被诈骗;也有消费者收到贷款短信,点击链接网址按指示操作,被骗11万元;还有消费者通过陌生网友介绍,在某网络平台贷款,被骗数万元……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