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三批国采中选、落标说开去:一个品种、两个阵势
来源:E药经理人
从第三批国采透露出来的报价消息,“砍价效果”异常惨烈。看客们直呼:做好现场安保工作,乃是重中之重。我们仔细研究了中选、落标态势,围绕热点品种、跨国药企做些探讨。
几乎经历了一整天的喧嚣之后,8月20日晚间,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公布了第三批全国药品集中采购的拟中选结果。
{image=1}
尽管国采已经进行到第三轮,但很显然热度不减,企业仍然抱着紧张的心态去参加,但从结果来看,不少现象也还是让行业大跌眼镜。跨国药企的几乎集体离场,本土企业的拼命厮杀,都成为了集采之后行业的关注热点。我们仔细研究了中选、落标态势,围绕热点品种、跨国药企做些探讨。
01 一个品种:莫西沙星
在第三批全国药品集采中,涉及采购金额过亿的,共计为40个品种,过10亿的则为6GE 品种,其中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剂采购金额最高,达17.6亿元。
从报价结果来看,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剂,限价219.16元;海南爱科报价为35.27元,天津红日的报价则为32.8元,这也是唯二两家一致性过评的品种,原研为拜耳。按照3进2的规则,报价最高的原研出局。
莫西沙星为代表的几个品种,是第三批国采的定海神针,是组织方不可以丢的金牌,从完美的结果回头看,好像探囊取物。其实,莫西沙星能走到这一步是很艰难的。
第一,该品种不像二甲双胍,二甲双胍再不竞争也充满了竞争,乃至可能过剩;
第二,莫西沙星是院端带金销售的大品种,之前最新的中标单价仍端坐183.8元;
第三,抗生素降价、控量虽然有地方试点,但整体不如高血压、糖尿病用药来得迅猛,这一次果真使抗生素竞价成为“第二战场”。
02 两个阵势之一:中选与落标
关心一下落标者吧。它们有哪些新选择?
一是提意见。虽然这些企业、产品在竞争环节差了一丢丢决心,以毫厘之差落败出局了,仍然强烈建议能以同价格跟标“抢量”、“带量”,因为这些企业往往也不是巨头,也是靠低价抢市场的。如果不给它们以合理性下的市场保护,拿什么去跟定价较高的落标者(带金销售嫌疑更大)去竞争剩余的量?这一类的企业、产品倒下了,恐怕剩下的市场参与者对低价生态的支持作用都更加不如。如果能这样做,请决策部门考虑可行性、合理性。如果做成了,算是落标企业、产品的价格被中标者“软兼并”了。
二是提合作。能不能多开一个市场,譬如基层医疗用药、社会药店用药等,像广东在做的探索。邀请落标企业去参与,争取竞争到与国家集采相近降幅甚至更低的,一次带量采购现场机会不够。
再来关注一下中选者吧。
一是进一步形成了药品单价分层。第一,带量采购品种,通用名与价格的联系非常直接,甚至可能忽略商品名。第二,不同品种、剂型之间,其比价关系呈现出现阶段的合理、不合理情形。
二是这种药品单价分层现象是否合理?第一,从长远发展来看,必然出现药品单价分层现象,这必然有利于药品价格认知与管理。第二,不排除在带量采购实施的具体品种赛道上,有的赛道速度过猛,一旦有冒进情形,带量采购对产业健康发展还是有破坏力的。因为比价关系的目前表现不一定自然,有必要认真地应用药物经济学完善。
再来看看带量采购。本次活动的胜利成果相当于带量采购“过年”。我们希望每一个品种较量的成效都相当于一台发动机。理想的逻辑是:以一个品种、甚至一个药品能引发其对应的临床适应症合理用药、经济用药、安全用药的较大改观,而不再是改来改去,把这个品种、药品自己湮没在行业现象怪圈里了。现在看,这种担心可以先放下。毕竟,每个带量采购品种,是不是明星品种都有医药巨头、大头参与,中选后的周期执行成效将关系到部门监管能力、企业商誉。
观察到一个细节:最高有效报价与中选报价的差距还是蛮大的。这不能说明药物经济学评价做高了,也不能说明我们是冲着降幅好看才高举高打的,毕竟降价后的水平是比较可观的。企业在现场报价本来就是很难猜测的,这也是市场竞争的魅力。最高有效报价与中选报价之差较大,在多家企业竞争的情景下,有益于吸引中小市场份额、成熟市场份额的企业同场竞技,所以现场输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收获。大家手握相同的、难得的入场券,未来服务市场的目标、效率也将接近一致。一年或两年时间不是很长,但不成长就近乎要面对终点淘汰。
再联想一下全局:本批化药国采对中成药是利空以及利好。中成药、生物制剂在带量采购轨道里一直处于肄业,就没憋出大招来。化药一批又一批国采,不仅是降低了化药价格,还争抢了临床总药品使用份额,所以利空中成药。但狭隘看的话,带量采购化药挤压了带金销售空间,那些没带量采购的化药、中成药等,就可能跃跃欲试了吧?这么想的话似乎说得通,但必然招致三医联动改革部门对相关药品生产、流通、入院、处方、使用的进一步重点监控,所以利好不太可靠。
03 两个阵势之二:原研与仿制
其他关注情形:“一方面,原研默沙东以超出限价1.56倍放弃地氯雷他定口服常释剂型(进口原研)成交,原研罗氏以超出限价2.23倍放弃卡培他滨口服常释剂型竞争(2家过评+原研地产化),原研GSK放弃拉米夫定口服常释剂型(2家过评+进口原研)竞争,礼来以超出限价1倍放弃奥氮平口崩片(5家过评+进口原研)竞争,原研默克以超出限价3.12倍放弃二甲双胍缓释控释剂型(18家过评+进口原研)竞争,原研诺华以超出限价2.81倍放弃来曲唑口服常释剂型(2家过评+进口原研)竞争,原研新基比限价降幅26%,从阿扎胞苷注射剂(2家过评+进口原研)竞争基本出局。
另一方面,原研卫材比限价降幅84.4%争取甲钴胺口服常释剂型成交,勇敢做自己;原研辉瑞比限价降幅3.09%争取利奈唑胺口服常释剂型成交,勇敢做自己;原研诺华比限价接近一致争取维格列汀口服常释剂型成交,勇敢做自己;原研施维雅比限价接近一致争取曲美他嗪口服常释剂型(5家过评+进口原研)竞争,勇敢做自己;原研美纳里尼比限价接近一致争取盐酸达泊西汀片(2家过评+进口原研)竞争,勇敢做自己;原研优时比制药比限价接近一致争取左乙拉西坦注射用浓溶液(4家过评+进口原研)竞争,勇敢做自己。”
很多解读一边倒地看到跨国药企不陪跑了,这是现场报价的部分事实。我们应该体谅这些跨国药企、品种,因为仿制药价格竞争太猛烈、接地气了,跨国药企也要照顾国际其他市场的行业、消费者舆情。而且,这些品种中,大部分药品即使在跨国药企抽梯子的情形下也不影响临床用药可及性。一旦影响,需用预案。
恰恰相反,我们应该反思:在患者纯粹自由选择的情况下,应不应该给跨国药企原研药品自由定价留一条活路。假如留了,即便看起来不通,万一有患者自愿选择呢?假如留了,有没有可能助长处方医师为一己私利乱开药?这些可能性都存在,但不可怕,只要找到规范方法就可排除。比如:提高患者知情的仪式感,必须患者自愿签字才行。保证处方审评的追溯力,使处方医师明人不做暗事。对相关药品的医药代表,加大监督力。
第三批国采现场报价及中选的另一个重要情况是:包括卫材、辉瑞、诺华、施维雅、美纳里尼、优时比在内的一众跨国药企极为重视中国医药市场、院端销售场景,他们勇敢做自己,有的学国内一些药企贴近限价亮出诚意,有的学国内另一些药企打出七伤拳,狠狠地刮了自己一下。从弃标、争标两种决策表现看到一些需要研究的内容:第一,进口原研、原研地产化可能受国采影响,减少或增加都有可能,我们鼓励内循环与双循环同步推进,相信全球医药科技、市场是没法封闭、垄断的一个全链;第二,有可能因落标导致临床短缺的情形,对进口原研、原研地产化接近限价的报价应该尽量吸引纳入中选,毕竟对方让得更多,是有诚意的;第三,尊重限价并积极提出符合报价的跨国药企、品种,与没有达到这种水平的药企、品种之间,必然有产品生命周期、市场间权衡、市场内竞争等方面的不同考量;第四,研究落标的跨国药企、品种,看待他们在其他市场所受的仿制药竞争,为我们看清国内的产业实力水平、为丰富战略购买者的全球视野都是有意义的。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张海营
广通软件拟冲刺科创板 获建银国际等机构2亿元战投
12月25日,北京广通信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广通软件”)正式宣布完成2亿元人民币Pre-IPO轮战略融资。本轮融资由建银国际领投,信雅达等四家机构跟投,本次融资后,公司估值15亿元。0000东软医疗弃沪赴港闯关IPO 净利润巨幅下滑且降价趋势愈演愈烈
《投资者网》陆永俊去年,东软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软医疗”)曾向上交所递表谋求到科创板上市;如今,东软医疗再次闯关IPO,这次拟上市地变成了香港。从招股书看,东软医疗净利润在2019年遭腰斩后并未见改观,近年其核心产品均价震荡下行,存货、应收款资金占比双双走高,现金流更是持续缩紧……从上述迹象看,“国产CT一哥”的日子并不好过。0000星盛商业:公开发售超购约755.85倍 1月26日上市
1月25日消息,星盛商业发布公告,公司全球发售2.5亿股股份,其中香港发售股份1.25亿股,国际配售股份1.25亿股,另有15%超额配股权;发售价定于每股股份3.86港元,每手买卖单位1000股;建银国际及中信建投国际为联席保荐人,预期股份将于2021年1月26日于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0000恒指及国指均跌0.7% 有色等周期股大跌
港股主要指数全线收跌,三大指数盘初短线急挫,午后维持低位震荡。截至收盘,恒指跌0.71%报28638点,国指跌0.76%报10668点,恒生科技指数跌0.38%报7961点。0000浙商证券:予绿城管理控股买入评级 目标价8.67港元
浙商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予绿城管理控股(09979)“买入”评级,作为代建行业的龙头,具备充分的竞争优势,其商业代建及政府代建业务存在持续且稳定的增长推动力,预测2021-23年营业收入为23.5/30/37.8亿元,归母净利润为5.7/7.1/8.7亿元,予22年20xPE估值,对应每股价格8.67港元。浙商证券主要观点如下:主营代建业务具备充分增长空间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