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涛:对外开放政策不应出现反复 否则伤害政府信誉
{image=1}
“2020中国财富论坛”于2020年8月22日-23日在青岛召开。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国家外管局国际收支司原司长管涛出席并演讲。
今年以来,由于应对新冠疫情的冲击,世界主要经济体都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但当经济开始复苏,市场逐渐恢复平静以后,我国有可能会面临资本回流、汇率升值的压力。
管涛认为,外界非常关注中国政府对外来投资的政策立场,其中之一便是“到底是制度性开放还是功利性开放”。他认为,制度性开放不只是外资对中国的期待,实际上也是我国的政策目标。
他提出,制度性开放有三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制度性开放应该和国际经贸规则接轨。“金融开放就意味着未来应该逐渐是从正面清单走向负面清单,如果我们的开放还是一项、一项的在开放的话,实际上我们离金融的完全开放还有很大的距离”。
第二,即便现在还不能走到负面清单管理,但应该考虑制度管理更多是稳定的、可预期的,“不要老变来变去”。管涛称,这就意味着很多政策应该提高立法层次,“我们有很多规定是部门一些规范性文件,就是有一个部门就可以出文件决定这个是放还是收,那么实际上意味着我们政策不是很稳定,这是让外国投资者不太有信心的”。
此外,对外开放要尽量往目标靠近,不能够出现政策的反复,“我们还是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坚持渐进式开放,哪怕我们慢一点,但是我们只要放了尽量不要再收回来。每一次的进进退退,每次政策反复对政府的信誉都是一次伤害”。
第三,我国习惯了对跨境资本流动采用行政手段管理——行政审批、数量控制 ,但是将来采取基于市场价格手段逆周期调节资本流动,即宏观审慎管理时,应该在放与管之间有一个“护城河”,不要一放就乱,一收就死。
“退而求其次,如果我们有必要管理的话,可能市场更加欢迎基于价格手段,可以用成本来反映交易的便捷性”,管涛建议,对个体的监管也要从合规性监管走向审慎性监管——关注个体的风险,审慎性监管不是由监管部门告诉被监管主体怎么做,而是由被监管主体根据监管的目标、政策,自己在业务流程中把监管要求贯彻下去。
扫二维码点击进入直播间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