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嘀嗒出行拟赴港IPO 或与滴滴争抢移动出行第一股?
据IFR报道,嘀嗒出行考虑在香港进行5亿美元IPO。对此,嘀嗒出行回应称,不予评论,没有相关信息可以披露。
低调的嘀嗒被曝上市消息,这让出行行业颇为意外。
9月2日,有报道称,“嘀嗒考虑在香港进行5亿美元IPO”。对此,嘀嗒回应:“针对这则信息不予评论,没有相关信息可以披露”。
如果消息属实,这家与滴滴同年推出顺风车业务的出行平台,将成为今年继滴滴之后,第二家传出IPO消息的公司。
9月2日传出的嘀嗒IPO消息十分有限,关键词包括香港、5亿美元。这倒是十分切合嘀嗒的企业风格。
不过在今年1月,就有媒体报道,接近嘀嗒出行的知情人士透露,2019年8月,嘀嗒已开始在寻求IPO前的最后一轮融资,资金需求是3亿美金,这笔融资主要是为了做大单量。当时是按照10亿美金投前估值算,上市地点在美国。
该知情人士还称,完成这轮融资后,嘀嗒希望其上市时市值能达到30亿美金。嘀嗒出行当时对媒体回应称,不予置评。
嘀嗒成立于2014年9月,由于起家业务是顺风车,企业一直使用“嘀嗒拼车”品牌至2018年1月。品牌升级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嘀嗒丰富了业务线,在2017年10月进入出租车市场。目前,顺风车、出租车也是嘀嗒主要的两大业务板块。
根据不久前嘀嗒披露的数据:截至2020年8月31日,嘀嗒整体注册用户数超过1.8亿,注册车主数超1900万,认证通过车主超1000万;累计注册出租车司机数量超190万,累计认证通过出租车司机数量80多万。
虽然滴滴并未透露顺风车、出租车业务的具体数据,但近期滴滴宣布了全球日订单突破5000万,其中包括滴滴在全球的网约车、出租车、顺风车、单车和代驾业务。
在业务纬度,嘀嗒很保守,相比头部企业滴滴、以及拥有顺风车、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等业务的哈啰,嘀嗒都更垂直。自从嘀嗒上线,公司一直保持着低调、谨慎的风格,被用户大范围关注到是在2018年,因为滴滴顺风车事件,很多滴滴顺风车用户转向嘀嗒平台,嘀嗒也进行了一系列安全、合规等方面的调整。
由于业务线单调,在移动出行企业搭建一站式出行平台的竞争中,嘀嗒显得十分佛系。因此业内人士对于嘀嗒上市比较意外。
不过由于与头部企业的差距过大,嘀嗒想在用户规模和市场份额上起量很困难,业内人士表示:“差距的形成与企业的运营风格有一定关系,移动出行市场已经被垄断,企业间不是靠竞争,而是靠财团收购。滴滴通过一系列资本操作,成为市场巨无霸,在2015年之后基本没有真正的对手了。嘀嗒一直是自己在做业务扩张,覆盖市场的速度高下立判”。
不过,嘀嗒CEO宋中杰在2019年9月透露,嘀嗒已实现盈利,营收来自于多方面。嘀嗒相关人士据传也向媒体记者透露,现在嘀嗒已经开始对出租车业务收取信息服务费,今年公司也是盈利状态。
对于嘀嗒为何在这个时间段传出上市消息,有业内人士表示,可能是因为投资方要退出,“一般基金的投资周期是6、7年,今年是嘀嗒成立的第六年,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嘀嗒考虑IPO事宜”,该人士说。
事实上,除了嘀嗒,滴滴在7月也被传出上市消息:“计划最快年内在香港IPO,目标估值超过6000亿港元(约800亿美元)”。如两家上市传闻属实,滴滴和嘀嗒将在香港角逐中国移动出行第一股。
责任编辑:马婕
药明巨诺-B以上限定价 公开发售超购448.42倍
来源:智通财经网药明巨诺-B(02126)公布配售结果,公司发行9769.2万股,其中50%为国际发售,50%为公开发售,超额配股权尚未获行使。发售价已厘定为每股发售股份23.80港元,每手500股,预期11月3日上市。0000百融云-W涨超6% 数据分析服务保持高速增长
百融云-W(06608)发布公告,于2021年3月31日,集团在中国累计为逾4800名金融服务供应商客户提供服务,包括绝大部分中国国有银行、逾800家区域银行、绝大部分中国消费金融公司、逾100家主要保险公司及其他多家金融服务供应商。截至3月31日止3个月,公司实现收入人民币4.09亿元,同比增长92%。截至9时35分,涨6.38%,报价25港元,成交额2860.56万。0001美银证券:长城汽车重申买入评级 升目标价至12.3港元
美银证券发表报告,预期长城汽车(02333)2021至2022年利润率可分别增长0.7及0.9个百分点,并将2021至2022年每股盈利预测提升11%及16%,重申“买入”评级,目标价由10.3元上调至12.3元。报告指出,于今年7至8月销售将录得强劲增长,按年升幅或达29%,并相信成功推出新车型,估计公司可维持其销量增长势头,并可提升毛利率水平。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