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饮料行业新风口:蒙牛、伊利等巨头大战“植物基”
原标题:深度丨食品饮料行业新风口:巨头大战“植物基”
以植物基主打的食品和饮料赢得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植物基”已成为当下全球食品饮料行业的“新宠”。近年来,其火热程度吸引了国内外众多食品饮料品牌争相入局,就连咖啡连锁巨头星巴克也在较早前宣布,将从9月起在亚洲各地的菜单上增加植物基食品和饮料,包括Impossible Foods、Oatly和Beyond Meat公司的产品,以吸引更多具有环保意识的顾客。
今年8月,国内植物基人造肉新品牌Hey Maet也官宣完成近千万元种子轮和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双塔食品、美国硅谷UpHonset Capital和天图资本。据了解,这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技术研发、实验室建设、渠道开拓和品牌推广。
而相比起“人造肉”,植物奶市场早已进入群雄逐鹿的局面。据天猫发布的《2020植物蛋白饮料创新趋势》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植物蛋白饮料市场增速高达800%,购买人数上升900%,堪称饮料市场中的一匹“黑马”,在市场中成长贡献占比15.5%,仅排在饮用水、茶饮料之后。
国际食品科学院(IAFoST)院士、东北农业大学教授江连洲认为,千禧一代更注重健康和安全,未来食品企业将会进一步关注植物基和以植物为中心的产品。“这并不只是发生在饮料中,还有可能出现在奶酪、黄油、酸奶中,目前消费者通过社交媒体也在推动着这一趋势的发展。”
植物基新趋势
在饮食行业,“植物基”是指以植物为主打造的新型食品和饮料产品,以植物蛋白代替动物蛋白。最初,植物基食品只是为了帮助乳糖不耐人群解决其健康问题,后来逐步演变为满足素食人群的需求,还成为保护动物福利的解决方案,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目前,植物基市场中发展较为显著的三大品类包括:植物奶(以及其他植物基乳制品)、植物肉、植物蛋。
以植物奶为例,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数据,2014年中国植物蛋白饮料产量仅为56.26亿升,2018年产量就已经达到82.76亿升。2014年到2019年仅五年时间,中国植物蛋白饮料产量年复合增长率超过9%。
近年来,随着居民健康意识不断提升,消费升级引发饮料产业革命,中国植物基饮料市场开始迅猛发展,2020年有望成为中国植物基饮料市场元年。根据欧睿国际数据,2019年中国植物奶市场规模达536.9亿元,预计未来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7%。
植物蛋白对健康的影响是其重要的驱动因素之一。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系教授苏宜香指出:“健康膳食能满足人体营养需要,维持健康生长发育、学习工作和有生活质量的衰老。《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日常膳食应注意食物多样性,谷类为主,多吃蔬菜、奶类和大豆。”
去年双十一期间,植物基饮料是整个单品榜单中最受欢迎的品类,已超越可乐等传统超级单品,发展势头迅猛。
江连洲预测,“未来几年消费者对植物蛋白饮料的接受和了解程度会进一步增加,植物蛋白原料品类的增加将是市场竞争的有效手段。此外,各种植物蛋白的营养效价、合理搭配也将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全世界正处于环境变化的关键时期,可持续是全球食品企业的发展趋势。”他进一步补充道。
争相入局的竞争者
虽然“植物基”是近两年兴起的行业热词,但对于大众而言,诸如豆奶、杏仁露、核桃乳等植物基饮料并不陌生。相较于其他植物基饮品,豆浆、豆奶等豆类饮品更是人们早餐必备的国民饮品,长期持有广泛的国内群众消费基础。因此,国内不少品牌都希望从豆奶“杀入”植物基饮料市场。
2014年12月,蒙牛与The White Wave Foods Company创立了在华的首个合资品牌Silk植朴磨坊,开始涉足植物基饮料市场。2017年12月,乳制品龙头伊利推出植物蛋白饮品植选浓香豆乳,并在此后持续布局,推出一系列产品,进一步丰富旗下植物基产品矩阵。同年,达利食品也推出主打纯天然、不添加的豆奶品牌豆本豆,仅一年时间其销售额就达到10亿元。农夫山泉则另辟新径跨界进入到植物基酸奶的生产,并在去年正式推出植物基酸奶。
与此同时,外资也在不断发力。记者注意到,早在2017年,达能便完成对美国最大的有机及非基因改造乳制品生产商The White Wave Foods Company的收购,为其自身产品组合形成补充。今年5月,达能旗下植物基运动营养品牌VEGA ONE正式登陆中国,不仅加速前者在中国植物基市场的布局,也为中国植物基风口再添一把火。
去年8月,可口可乐在广东铺货销售“阳光处处”原味豆奶,希望拓展下一个品类增长点,并于12月在中国首次推出AdeZ植物基饮料,正式入局中国植物基饮料市场。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两年来植物基发展大行其道。作为消费端的刚需品类,植物基在食品安全方面更好把控,并且在整个产业端的竞争拥挤度相对而言还不算高。
“所以未来植物基会是一个风口品类,随着各大企业不断进行相关布局,对于植物基领域的整体发展都起到非常好的促进作用。”他说。
机遇与挑战
不过,在江连洲看来,与国外相比,目前中国植物蛋白饮料产品仍处于发展初期,主流品类仅为杏仁露、核桃露、豆奶、椰汁等,品类数量较少,在口味的丰富程度上也较单一。此外,高端产品还面临缺失问题,目前国内植物蛋白饮料主流产品主要为单一饮料口味,市场上尚未出现规模化的植物蛋白高端产品。
据悉,蒙牛引入Silk植朴磨坊最初就是定位于高端市场,想要弥补这一领域的空白,但始终未能成功。初上市时,不少消费者反映对其口感不适应,随后中国的植朴磨坊团队根据国人口味改良配方并升级包装。不过,其渠道推广也未见成效,且终端面临动销不畅的难题。多番折腾下,植朴磨坊一直未能打开市场,在消费者中亦缺乏足够知名度。
前瞻产业研究院在报告中指出,目前植物蛋白饮料行业为充分市场竞争行业,具有完全的市场化程度。
据统计,规模以上的植物蛋白饮料生产厂家中,前六大厂家产量占整体产量的85%。植物蛋白饮料较为典型的十大品牌有椰树、维他奶、六个核桃、露露、豆本豆等。由于细分品类企业具有先发优势,早期进入市场后,消费者形成一定的消费习惯,细分品类大头企业已形成较为稳固的地位。
此外,植物蛋白饮料主要上市公司收入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这与消费群体不同的饮食习惯、物流运输、植物蛋白饮料生产区域性、植物蛋白饮料本身是典型的原材料导向型等因素有关。
分析认为,随着植物蛋白饮料行业市场环境进入“消费者时代”,消费者的需求逐渐多元化,消费心理呈现求新、求变的趋势,新兴品牌或创新型产品层出不穷,只有通过技术赋能,开发多种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才能推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近日,维他奶对旗下健康加法植物奶进行升级,希望借此拓宽高端植物奶市场。维他奶CEO钟廷毅表示,这是公司从传统的豆奶品类阵地,升级至更为广阔的高端植物奶市场,完成里程碑式的跃进。
在朱丹蓬看来,这两年整个植物蛋白饮料领域进入一个增长平缓期。这是因为产业端创新升级迭代的速度赶不上整体消费升级的速度,企业没有对消费者的好奇心进行加持,“这是核心原因。”
“在中国从来都不缺消费者,缺的是满足与匹配消费者核心需求的产品。”朱丹蓬认为,从长期来看,植物蛋白饮料领域“一定是利好的”,而目前的瓶颈主要在于企业的创新投入和迭代速度。
除此以外,植物肉(也称“人造肉”)也是近年备受关注的“新物种”。尤其是自去年5月“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在纳斯达克上市后,在全球进一步掀起人造肉浪潮。今年9月8日,Beyond Meat(NASDAQ:BYND)宣布将在中国嘉兴建厂,再次引发了资本市场人造肉板块的强烈异动。
严格来说,植物肉实际上是“人造肉”中的一个品类,是由植物性原料生产、有类似肉品口感的食品,相较于传统的肉制品,拥有相对低廉的成本,对于环境友好、气候保护、动物福利等都有重要意义。
面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新挑战,“人造肉”市场拥有不可小觑的商业化潜力,吸引了不少企业投入开发。目前,国内人造肉相关概念股有双塔食品(002481.SZ)、金字火腿(002515.SZ)等。
对此,朱丹蓬认为,“人造肉”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不过,人造肉的产业链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仍处于导入期。”他指出,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人造肉还只在一个尝鲜阶段,未达到认知阶段。此外,人造肉行业尚无国标,亦无相关的行业标准与地方标准,因此整体的发展进程仍较为缓慢。
(作者:叶碧华,施展华 编辑:徐旭)
责任编辑:薛永玮
阿斯利康牛津疫苗发表二期临床数据 圣诞前公布三期初步研究结果
继美国制药商辉瑞和Moderna发布了积极的新冠疫苗临床数据后,英国制药商阿斯利康和牛津联合研发的疫苗也公布了最新消息。周四,阿斯利康和牛津大学在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表实验性新冠疫苗二期临床研究数据,称疫苗安全,并在所有成年人中引发了免疫反应。研究团队将在三期临床试验中对疫苗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如果发现免疫反应与针对新冠感染的保护作用有关,那么将证明疫苗有效。000231岁蔚来车主开启自动驾驶后车祸去世!蔚来回应,自动驾驶概念要凉?
{image=1}8月14日晚,一则蔚来ES8自动驾驶发生车祸死亡的事件在网上迅速传播!当晚,一个认证为“美一好”的公众号发布讣告称,美一好品牌管理公司创始人林文钦先生,驾驶蔚来ES8汽车启用自动驾驶功能(NOP领航状态)后,在沈海高速涵江段发生交通事故,不幸逝世,终年31岁。0001遵义一古天乐捐献小学荒废多年?当地称已改造成老年活动中心
近日,一则题为《古天乐捐献学校现状曝光,荒废多年杂草丛生,当地人揭露背后真相》的网帖在网上广为传播,随后还有网友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放出今年二三月间前往网帖提到的“红光古天乐小学”现场拍摄的视频。对此,贵州遵义市新蒲新区党工委宣传部工作人员称,位于虾子镇的“红光古天乐小学”已经改造成为当地的老年活动中心。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