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策略:顺周期如期演绎 但Q4关注复苏斜率波动
炒股就看锤子财富,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浙商策略王杨:顺周期如期演绎,但Q4关注复苏斜率波动
来源:王杨策略研究
摘要
前期报告中,我们持续提示的顺周期板块,包括航空、汽车、保险、房地产等,依次如期演绎。进一步结合8月经济数据所反映的经济修复斜率上行,投资者对顺周期的看法逐步趋于一致。
在此背景下,我们认为,展望四季度却应关注经济修复斜率放缓的潜在信号,及其对资产价格表现的影响。
在四季度经济修复大概率放缓的宏观背景下,我们认为,对A股影响的落脚点在于:
一方面,对顺周期而言,其配置性机会将是季度级别,但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在风格切换的早期乃至中期,顺周期板块的上涨节奏或是个股性和波段性,具体到受益板块关注低估值的航空、机场、房地产、保险、汽车、工程机械、建材、化工等。
另一方面,对科技股而言,四季度或迎来阶段性反弹机会,未来1-2个月可关注低吸机会,其一高景气方向关注光伏、电动车、军工等,其二超跌反弹方向关注半导体。
风险提示:中美经贸摩擦超预期;流动性收紧超预期
正文目录
{image=1}
1. 前言:顺周期如期演绎后,预期差在哪儿?
前期关于顺周期的系列报告中,我们从宏观经济背景和估值水平对比等角度分析了顺周期板块的投资机会,及其具体投资方向,并在《风格切换之辩:大音希声》中对风格切换的节奏展开讨论。
事实上,8月以来,以化工、保险、地产等为代表的顺周期是A股赚钱效应的主要板块,近期更是实现显著超额收益。
进一步结合近期公布的8月经济数据所反映的经济修复斜率上行,投资者对顺周期的看法似乎从此前的明显分歧到逐步认同。
在此背景下,我们认为,展望四季度却应关注经济修复斜率放缓的潜在信号,及其对资产价格表现的影响。
2. 再论风格切换的节奏:季度级别切换过程中,仍有月度级别波动
在《风格切换之辩:大音希声》中,我们重点讨论了风格切换的节奏问题,即:
“以1-2个季度的时间维度来看,“经济修复”线索或主要体现在个股阿尔法上。
原因在于,一方面,就宏观背景而言,PPI自5月低点以来持续回升,基于后续国内基建链和服务业的回升态势,以及国外复产复工对经济的带动,我们认为本轮经济复苏或是季度级别,对应风格切换也将是季度级别的切换;另一方面,就季度级别的风格切换节奏而言,早期以个股超额收益为主,后期才体现板块超额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认为,季度级别的经济复苏中,也会出现复苏斜率的阶段性上行或下行波动,三季度经济修复斜率整体上行,但展望四季度应关注修复斜率阶段性下行的潜在可能,这也将带来A股风格和结构的月度波动。
3. 关于四季度经济复苏斜率放缓当前有哪些信号?
结论上看,地产端和基建端在四季度放缓的信号初现,与此同时,结合海外疫情情况,外需在四季度超预期概率较低,而是明年重点关注项。整体而言,经济修复斜率四季度大概率放缓。
一方面,就房地产来看,在“房住不炒”的政策背景下,8月20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和人民银行在北京召开重点房地产企业座谈会,会议指出,“研究进一步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以及“形成了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等,除此之外,前期房价涨幅较高的深圳、杭州、南京等都陆续发布调控政策。
从数据上看,地产融资方面,8月国内贷款累计同比今年以来首次放缓;地产销售方面,9月以来,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明显回落。
{image=2}
{image=3}
另一方面,就基建投资来看,基建施工的旺季一般是8-10月,进入Q4后基建投资大概率季节性放缓。与此同时,进一步结合基建投资数据来看,8月以来修复斜率显著放缓。
{image=4}
与此同时,就外需来看,当前海外新增确诊仍处高位,结合新冠疫苗落地时间,四季度疫情对海外经济的影响仍在,外需在四季度超预期概率较低,但却是明年重点关注项。
{image=5}
4. 总结:四季度科技股或迎阶段性反弹
在四季度经济修复大概率放缓的宏观背景下,我们认为,对A股影响的落脚点在于:
一方面,对顺周期而言,其配置性机会将是季度级别,但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在风格切换的早期乃至中期,顺周期板块的上涨节奏或是个股性和波段性,具体到受益板块关注低估值的航空、机场、房地产、保险、汽车、工程机械、建材、化工等。
另一方面,对科技股而言,四季度或迎来阶段性反弹机会,未来1-2个月可关注低吸机会,其一高景气方向关注光伏、电动车、军工,其二超跌反弹方向关注半导体。
5. 风险提示
1、中美经贸摩擦超预期。如果中美经贸摩擦超预期,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科技板块的业绩释放节奏。
2、流动性收紧超预期。如果流动性收紧超预期,或进一步影响科技板块估值水平。
6. 上周市场表现
{image=6}
{image=7}
{image=8}
{image=9}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陈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