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洪水、台风……咱们的“粮袋子”怎么样了?
{video=1}
原标题:焦点访谈丨疫情、洪水、台风……咱们的“粮袋子”怎么样了?
瓜果飘香稻麦金黄,正是一年秋收时。9月22日,秋分节气是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和往年相比,今年的这个丰收节比较特殊。习近平总书记日前指出:“今年丰收来之不易,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长江流域严重洪涝灾害、东北地区夏伏旱、连续台风侵袭给粮食和农业生产带来挑战。”面对多重不利影响,大家不仅关心要如何夺取丰收,更关心防灾救灾和灾后恢复能力怎么样,我们的粮食安全有保障吗?
从8月下旬开始,黑龙江省历史罕见的在半个月内遭遇“巴威”、“美莎克”、“海神”三次台风,全省大部分地区暴风骤雨,导致航班取消、船只停航,其中,农作物的受灾情况引发多方关注。尤其在“美莎克”台风过后,有自媒体以大量图片和视频为证,声称接踵而至的台风终将导致粮食绝收。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哈尔滨综合试验站站长钱春荣告诉记者,台风过后,她第一时间就跟随黑龙江省农业部门的工作人员,一起到哈尔滨周边的呼兰、巴彦、绥化等地进行考察调研,跑了一圈后,她对灾情有了自己的判断,跟此前自媒体渲染的情况截然不同,于是,她第一时间通过网络平台和电视台进行了情况说明。
同样受到这三起台风侵袭的还有吉林省,自8月25日起,吉林省连续出现强降水和大风天气,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截至9月9日,吉林省水稻发生水淹和倒伏面积达到50万亩左右。
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侯立刚说:“吉林省水田面积1200多万亩,50万亩占比吉林省1200万亩水田比例不是很大,这50万亩倒伏主要是稻花香,因为本身这个品种抗倒伏能力就特别差。”
侯立刚是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东北地区水稻高产栽培岗位的科学家,他说他们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严格把关水稻品种的抗病性和抗倒伏性。
吉林省柳河县姜家店的一个万亩左右的水稻生产基地从育苗开始,侯立刚他们就专人跟踪服务指导,从优良选种到测土施肥、再到田间管理,都是面对面传授配套技术。
侯立刚说:“我们成立了专家服务团,建立了一整套标准化生产方案,从品种的选择到具体的耕整地技术措施,到肥料的使用以及质保方面,我们建立全生育期生产技术指导,今年整体气象年景,对水稻来说是增产年。”
农业农村部科教司产业技术处处长徐利群告诉记者,在今年灾情频发的情况下,农业部门仍能从容应对,得益于2007年建成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该体系由中央财政稳定支持,集合全国2700多名专家,钱春荣和侯立刚都是这个体系里的专家。这些在各自领域从事专业研究的科学家们,覆盖了水稻、小麦等50个方向,是保障粮食安全的一支最稳定的国家力量。
安徽霍邱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大县,今年霍邱县遭受到冬春连续干旱和7月洪涝的双重自然灾害影响,其中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绝收面积有17万多亩。为弥补粮食缺口、减少灾害损失,该县在专家的建议下,积极发展再生稻。
再生稻在当地俗称二茬稻,就是对头一季收割的稻桩进行施肥管理,生长成熟后可以进行二次收割的稻子。霍邱县有14个乡镇都符合发展再生稻,乌龙镇响水堰村村民张经德在8月中旬收割了早稻后,按照农技专家宣传推广的再生稻栽培技术,把刚刚割完的稻田进行了及时补水、施肥。
在霍邱,农户们会听从专家的意见,根据头季水稻收获的时间调整留茬的高度,目前当地政府把再生稻生产作为灾后恢复生产的主要措施。以往没有专家指导,再生稻的收成只有一百来斤,如今,有对口的科学指导,再生稻让农民们尝到了甜头。
在湖北,现在正是丰收时节,也是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武汉综合试验站站长游艾青最忙碌的时候。游艾青团队最新研发并种植的新品种叫虾稻一号,因其各项技术指标都很卓越,是今年湖北省种植水稻中的明星品种。5月播种,目前已喜获丰收。但丰收来之不易,今年梅雨期间,湖北省多地连续遭遇强降雨,全省水稻等农作物受洪涝灾害影响的面积达2200多万亩。经过科学调研,虾稻一号虽然只种了几十万亩,但也在受灾的行列,能不能扛住肆虐的洪涝灾害,这确实是对新品种的一次大考。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武汉综合试验站站长游艾青说:“这个品种是代表性品种,在潜江虾稻田里种了,后来渔洋受灾了,在受灾的关键时期专家去了,跟当地合作社一起指导他们。淹了4天,我们把它抽出来以后,通过及时排涝,然后通过叶面肥和根外追肥加植物的生长调节去使用,把田救出来了,开始都觉得没信心了。”
6年潜心研发和育种的虾稻一号,最终经受住了洪涝灾害的考验。
游艾青说:“总书记提出广大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我们通过科技创新把新品种选出来,再配套以新技术。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它是关键载体,现在走出湖北省,包括中粮、中化都在搞虾稻一号,搞种粮一体化的联合开发,准备做全产业链。不像过去把种子发下去就不做别的,我们现在做全产业链,不但要把种子卖出去,把配套服务要跟上来,同时,把粮食进行收购,并加工做大品牌,最好的种,种出最好的粮食出来。”
像游艾青研究员所在的试验站,全国有1200多个,基本上全国主要的农业大县都能够覆盖。岗位科学家们的技术成果研究出来了,就可以在试验站示范,如果效果好,就可以推而广之。
在黑河,北大荒农垦集团旗下的九三分公司,全员上下都在备战丰收。说起今年的丰收,大家都觉得太不容易了,从备春耕开始,就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北大荒集团九三分公司农业发展部负责人吕彦学说:“我们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备耕生产。最难的时候,涉及到化肥的供应,当时有些厂家因为疫情开工较晚,从市场上影响了化肥的供应。集团及时调整策略,采取多家采购的形式,又及时把化肥货源准备到位,然后又根据物流采取铁路、公路不同的两种方式,铁路、公路同时启动,保证化肥在4月底春播之前全部到位。”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的一个高产高效示范区,80万亩粮食今年能否增产,一直是张吉旺心中的一块大石头,作为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张吉旺告诉记者,今年玉米备耕备播期间,正值新冠肺炎疫情,他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张吉旺说:“农民走不出来,农业推广专家不能走向基层进行相应的技术推广和技术培训。”
为保证农作物不误农时,稳产增收,张吉旺带领团队建立了“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黄淮海区玉米生产技术培训大讲堂云平台”,邀请相关专家进行玉米生产技术线上培训。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粮食生产和安全,今年就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我们也看到,今年虽然遭遇种种不利因素,但凭着科学选种、精细管理、精准补种等多种办法,大家都全力以赴要把损失降到最低。在全面小康之年,粮食有望再夺丰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伴随我国现代农业生产体系逐步完善,强大科技支撑能力的提升,抗灾抗风险能力正在逐步提高,我们有信心更有能力把装着自已粮食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责任编辑:刘光博 SN232
陕西广东河南浙江疫情最新研判
国家卫健委:①陕西西安疫情近期呈动态下降态势,风险区域在减少,社区病例趋于动态清零,防控工作已见成效,各项措施还需要坚持和强化。②#河南关联疫情累计报告175例感染者#,波及河南、上海和浙江3个省份9个市。③广东#深圳疫情为境外输入引起#的本土疫情。(总台央视记者史迎春孔禄渊)发布会相关要点:国家卫健委要求解决好就医用药需求0000香港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95例 累计确诊6898例
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6日下午介绍,截至当日0时,香港新增95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其中本地感染病例87例。香港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6898例。(总台记者周伟琪金东魏可枫)责任编辑:张申0000武警江西总队官兵奋战昌江圩:加固堤坝 随时处置险情
受持续强降雨和上游来水叠加影响,7月12日零时,我国最大淡水湖水位突破有水文纪录以来的历史极值,鄱阳湖流域正面临1998年以来最为严峻的防汛形势。7月12日下午,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武警江西省总队了解到,汛情导致昌江水位居高不下,加之长期受高水位浸泡,鄱阳县鄱阳镇朱家桥村至江家岭村昌江圩堤,随时有溃堤危险,严重威胁鄱阳县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0001我国科学家首获乙肝研究最高奖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教授李文辉博士,凭借其在推动乙肝科研和治疗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11月12日荣获全球乙肝研究和治疗领域最高奖——巴鲁克?布隆伯格奖。这是迄今为止我国科学家首次获此殊荣。0001紧跟美国,澳大利亚也跳出来反对中国对南海主张
[环球网综合报道]加入美国行列,挑衅中国,澳大利亚也反对中国对南海主张。据半岛电视台25日报道,澳大利亚当地时间周四(23日)向联合国提交一份正式声明,反对中国在南海的领土和海洋主张,宣称中国在南海的相关主张“没有法律依据”。半岛电视台评论称,澳方此举使其与美国更加紧密地保持一致。{image=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