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7553

少数派投资:被基金严重低配的10年 银行股经历了什么?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20-10-15 16:50:500

炒股就看锤子财富,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被基金严重低配的10年,银行股经历了什么?(少数派投资)

来源:少数派投资

王煜东

{image=1}

近期,我们在对银行股的分析中,常用到下面一张图:

{image=2}

图中,蓝线反映了偏股基金对金融行业的配置情况,橘线则是沪深300中金融公司的权重加总。

为什么要以沪深300权重作为标准配置比例?这是由于多数偏股基金以该指数为业绩基准,相对沪深300的偏离程度能够反映他们对某个行业的偏好及行为变化。

如图所示,09年后偏股基金持续低配金融业,其中占据主体的银行股更是被严重低配。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过去10年,被大多数基金抛弃的银行股却明显跑赢了沪深300指数,2010年以来沪深300涨幅51.03%,银行指数却上涨了99.95%,涨幅是前者的2倍。

多数基金对银行股的低配行为反而拖累了他们相对基准的表现。

{image=3}

06-09年:

解下历史包袱轻装上市

4万亿投放埋下不良隐患

2006年后,五大行及主要股份行相继上市,如图1所示,整个金融业在沪深300中的权重从10%提升到30%以上,偏股基金配置比例也随之上升,保持在略微低配的位置。

从基本面看,股改上市前,主要银行已将历史包袱剥离,业绩呈现快速增长。以工行为例,06-08年净利润增速均在30%以上,不良率持续降低,2010年初工行估值在2.5倍PB左右。

{image=4}

2009年4万亿下,银行信贷快速扩张,当年工行贷款同比增速高达25.3%,中行甚至达到48,97%,助力银行业绩触底向上,同时粗放的投放模式也给未来埋下了隐患。

从基金行为看,2009年6月后,偏股基金对金融板块的配置比例便一路向下,从最高时的27.89%下滑到14年的3.97%。这说明,基金经理们在一定程度上预见到了银行资产质量2-3年的恶化,并提前大幅减仓。

然而,当时的市场价格也已经过度反映了相关信息、高估了银行基本面恶化程度,以至于低配银行股未能带来超额收益,如图2所示,10年至今银行股反而跑赢了基准。

12-16年:

不良压力持续凸显

真实业绩增速一度转负

风险的确来了。2012-2016年,中国银行(维权)业经历了一轮系统性的不良上行周期,工行不良率从0.85%攀升到1.62%,账面净利润增速也一度逼近零增长。

{image=5}

事实上,如果剔除拨备覆盖率调整的影响,15-16年上市银行真实净利润已出现大幅下滑。2016年工行为了保利润正增长,拨备覆盖率甚至跌破了监管红线、至136.69%,不良飙升带来的业绩压力可见一斑。在此期间,基金行为与基本面趋势一致,配置进一步减少,处在了历史持仓比例最低位。

{image=6}

2017年后:

不良生成拐点出现

业绩增速仍待修复

2017年后,四大行不良生成率开始拐头向下。“不良生成率”综合考虑了停在银行账面的问题资产及已处置部分,能够很好衡量银行真实不良生成情况。它的下降意味着银行存量不良压力出现缓解,同时,由于处置大于生成、不良率开始降低。

{image=7}

在上一轮不良周期中,主要银行到底产生了多少不良?

按照申万统计,如果将已处置不良资产加回表内,同时剔除掉按揭、票据贴现等低风险资产,期间产生的不良资产占到四大行当前贷款总量的10%左右。多数人普遍质疑的“潜在不良”并不是被银行“藏”起来,而是被“处置”掉了。

{image=8}

16年后,资产质量向好并未完全反映在银行业绩中。

一方面,银行不良认定严谨程度在提高,很多原本算不上不良的资产也被计入了不良。

另一方面,加大拨备囤积力度,在资产质量好转的同时计提更多的减值准备。

上述两因素表现为不良偏离度的下降以及拨备覆盖率的上市(以工行为例),这导致了银行减值费用居高不下,拖累净利润实现。按照图5测算,17年后银行真实净利润增长要明显好于账面数据。

{image=9}

从16年下半年到17年底,基金对金融行业的配置比例从4.44%提升到11.64%,占比接近翻倍。但由于业绩增速未充分释放,乃至资管新规等影响,仍处于明显低配位置。

10年复盘:

未来何去何从?

纵观过去10年,主要银行经历了轻装上市、业绩高增、粗放投放、不良爆发、持续消化的过程。周期循环中,银行股也享受到了中国经济成长的红利。

我们以减值损失/营业收入,衡量资产质量变化及审慎性拨备计提给银行业绩带来的影响。2009年减值费率从17.93%降低到7.5%,12年后持续攀升,从6.28%上升到了2019年的20.93%。这意味着,2019年工行2成以上营业收入都计提为了拨备,是12年的3倍以上,这是处置历史问题资产所致。

随着旧包袱出清,资产质量向好、抵补能力充足,减值费率大概率会出现趋势性下行,这在银行龙头——招行报表上已经出现。

{image=10}

过去十年,尽管银行指数上涨99.95%,但估值水平(PE)却在稳步下降,从10年初的15倍PE下滑到当前的6倍,已不足此前一半。市场情绪与基金配置行为一致,由此带来的估值压力严重拖累了银行股表现,其上涨全靠业绩推动,市场热情仍处于冰点。

{image=11}

今年的疫情及1.5万亿让利让市场对银行股更加悲观。基金配置比例逐季大幅下滑,从2019年底的10.06%降低到2020Q2的4.28%,已经逼近了历史最低位。

基于上文分析,我们可以判断,当前时点银行股已经处在了十年不良周期的存量出清阶段,4万亿中产生的问题资产已基本解决,近年过度计提的减值损失甚至有望反哺。

{image=12}

对于疫情以及让利对影响的影响,我们此前文章已有详细分析,冲击并不大,反而是历史存量问题才是影响银行业绩的关键。

政策指导及调控所带来的银行更快的处置节奏、更加严谨的不良认定,以及2020H1巨量的拨备计提(工行减值费率飙升到27.98%),会把银行存量出清的时间节点进一步拉近,业绩增速回升可期。

从银行股投资来看,这未必是坏事。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陈志杰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