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9768

少数派投资:看着日历炒股?这样的投资思路就错了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20-10-16 16:16:560

炒股就看锤子财富,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image=1}

看着日历炒股?这样的投资思路就错了(少数派投资)

来源: 少数派投资

节后截至15日:沪指+3.55%,创业板指+6.34%,偏股混合基金实现平均涨幅5.29%,刷新新高,选择节前减仓的投资者则踏空了这一波行情。

目前投资者最大的疑问变成了:现在还能不能买?

本文旨在与各位读者探讨:在重要的节假日节点前后进行加减仓以规避风险,是否是合理的决策。

1、损失厌恶的心理真得就有助于控制风险吗?

选择持币过节的投资人,主要基于两种考虑:

1)基本面层面风险的担忧:海外公共卫生事件新一轮发酵、地缘政治/美国大选等外部扰动因素带来较大不确定性;

2)时间层面不确定性的担忧:国庆假日较长,可能会发生对股市有较大影响力的事件/仍在交易的海外市场对节后A股市场的传导。

这些担忧都不无道理,但在基于这些担忧而形成实际的投资决策之前,我们需要想明白一个问题:这样的投资思路能为我们带来更高的风险收益比吗?

当面对不确定性时,选择持币以规避风险,我们会错过今年国庆节后的大涨,但也可以躲避今年农历新年后的大跌,看似一个不错的选择,但真是这样吗?因为厌恶风险而在农历年前减仓的投资人,面对年后开市第一天的跌停潮,又有多少人敢大胆加仓呢?即使加仓力度也不会大,却错过了接下去沪指七连阳。

事实上,相比节前的价格,大多数在节前减仓的投资人在节后买入的成本在两次不同的市场反映情况都变得更高,而不是更低。

如果节后大涨/大跌,都不能提高我们的收益,我们选择持币过节还有什么意义呢?意义在于:

1)10月2日美股大幅跳水时,不会影响我们度假期间的愉快体验。

2)农历年后第一天A股跌停潮,不会让我们因为持股过节导致了较大亏损而十分难受。

结论:持币过节难以增厚我们的长期收益,但却可以提高我们的投资体验。

正是因为这些心理效用的存在,使得这些看似不合理的投资决策行为总在发生。

而如果我们投资股票市场的目的是盈利,而非寻求心理满足,就应该克服这些心理。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教授在其著作《思考:快与慢》中有这样一幅图:面对同样100美元的盈利和亏损,100美元亏损带来的负效用比100美元盈利带来的正效用大得多。对应在投资中,如果我们的投资决策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效用,我们就容易作出很多长期负收益的行为,因为损失厌恶的心理会使得我们很容易高估节假日期间不确定的风险。

{image=2}

2、日历效应是否有实际的投资指导意义?

我们经常会看到类似这样的投资建议:“我们统计了20XX-2019年XX月份,XX年中有XX年是上涨的,上涨的比例超过XX,因此XX月应该XX”。

本文利用统计软件为大家做了这样一个随机试验:随机产生10个-10到10之间的数模拟过去10年XX月的收益,重复12次模拟一年中的12个月。在我们第一次试验时,就有4个月过去10年收益为正的频率大于等于60%,还有2个月过去10年收益为正的频率大于等于70%。

所以,我们如果去做类似“我们统计了20XX-2019年XX月份,XX年中有XX年是上涨的,上涨的比例超过XX,因此XX月应该XX”这样的统计,得出来的投资建议往往毫无意义。

因为你总能发现一些上涨的比例超过70%的月份或者其他日历效应。而这,很可能就如我们生成的随机数一般,它只是在过去这段特定的时间正好呈现了这样一个统计特征,对于未来的指示意义很有限,甚至没有指示意义。

我们在三季度策略会时分享过我们对基金投资的思考:

仔细了解基金经理投资理念和风格+对精选出来的基金要坚定持有,而不是基于自己的择时判断进行较为频繁的申购赎回。如果我们的投资目标是长期积累更多的收益,节假日效应为代表的择时判断不应该构成我们投资决策的依据。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陈志杰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