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私募再添新军 “价值派”基金热衷控规模
原标题 百亿私募再添新军“价值派”基金热衷控规模
□本报记者 徐金忠
由林鹏创立的和谐汇一资产10月19日开启旗下产品首日发行,当日大卖150亿元,百亿级私募俱乐部再添新成员。
对于原东方红资管副总经理林鹏来说,“奔私”的首批产品一日热卖150亿元,确属意料之外,但细细思来,其实也在意料之中。紧随王国斌、陈光明等人步伐,林鹏无疑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价值派”基金经理。但或许他自己也没有想到,时至今日,“价值派”基金经理在市场中的影响会如此之大。
“价值派”基金经理们,除了展现出强大的“吸金”能力外,还表露出对“能力边界”的强大控制力。如林鹏的和谐汇一资产,在首日热卖之后,首先考虑的不是借机扩张,而是主动控制规模,包括限制产品上架数量、下调单产品户数上限等。而陈光明挂帅的睿远基金,也频频出现限购,将规模控制在“舒适区”。
发行首日热卖150亿元
由林鹏创立的和谐汇一资产10月19日开启旗下产品首日发行,当日大卖150亿元,百亿级私募俱乐部再添新成员。不过,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和谐汇一资产已主动采取控制规模的措施,包括限制产品上架数量、下调单产品户数上限等。由于部分前期预约客户的资金尚在途中,考虑到客户体验以及确保所有产品同时成立,产品募集期将按原计划于10月23日结束,目前募集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业内人士预计,林鹏新产品的募集规模目标可能会控制在200亿元附近。
公开资料显示,林鹏在1998年就加入了东方证券,而2010年东方红资管获批成立后,林鹏担任过专户投资部证券投资投资经理、执行董事;2014年9月开始担任东方红睿丰基金等多只基金产品的基金经理。今年5月,东方红资管发布公告称,因个人原因,公司副总经理兼公募权益投资部总经理林鹏离职;今年8月,基金业协会备案信息显示,由林鹏创立的上海和谐汇一资产已经完成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也有市场人士对和谐汇一资产的这场首秀“颇有微词”。“首秀确实成为一场表演,包括前期的宣传攻势以及后来的产品预约认购等,和谐汇一资产对这些环节有着自己的掌控。且不论和谐汇一资产的投资业绩如何,营销和销售手段无疑是一流的。这些手法和行业内另一些公司如出一辙,投资者可能受到影响,但是作为同行,已经是见怪不怪。”北京一家私募机构人士点评称。
规模须与能力匹配
发行首日即开始采取一些主动控制规模的措施,在新成立的私募基金公司中比较罕见。不过,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主动控制规模的基金经理不在少数,尤其是秉承价值投资理念的基金经理,非常注重规模是否处于“舒适区”,即管理规模与自身管理能力是否匹配。
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A股市场的投资逻辑发生显著变化,真正的价值投资者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资金追捧,“价值派”成为市场的主流。可圈可点的是,与一些基金公司盲目追求规模和利润不同,许多“价值派”基金经理更强调规模与能力的匹配,强调产品持有人的回报和感受。这从另一个方面进一步提升了投资者的认可度。
“不仅仅是林鹏,目前公私募行业内出现了一批对规模比较谨慎的机构和投资经理。比如睿远基金等机构,明确传递信息,控制产品发行节奏、控制产品规模。另外,一些在机构中话语权较强的基金经理,在规模上也有自己的节奏。”华宝证券基金分析人士表示。
中国证券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虽然规模仍然是大多数基金机构所期待的,特别是期望大展拳脚的公私募机构,但对很多基金机构和投资大咖来讲,管理规模是硬币的两面,既是资源又是负担。不少机构已经淡化规模,甚至是有意控制规模,以求自身有更舒适的发展节奏。
“奔私潮”涌动
林鹏的新产品如此热卖,也引发了市场对基金经理“奔私”热潮的再度热议。
据了解,今年以来,除了林鹏以外,已经有多位投资人士转战私募。如今年4月,前泰康资产董事总经理、投资经理余海丰从泰康资产离职,其创办的上海慎知资产在7月13日正式成立,并于9月14日完成登记备案。10月10日,余海丰转战私募之后的首只产品“慎知资产己知”也完成了备案。另外,同样在今年毅然“奔私”的还有曾就职于富国基金的于洋,其在9月参与注册了上海钦沐资产。原大成基金研究总监、大成基金社保投资部总监王文祥则选择了加盟上海聚鸣资产。
此外,近日有消息称,中泰资管前CEO叶展已经履新私募基金公司艾方资产,出任公司CEO。在内部分工上,艾方资产创始人蒋锴负责全面管理公司,继续在量化投研上发挥核心作用,而叶展将扩充策略和产品线。
责任编辑:王涵
诺德基金FOF投资总监郑源:公募FOF可以适应不同的权益走势行情
诺德基金认为公募FOF主要有以下3方面的优势。首先,公募FOF的波动性应该优于多数主动权益基金。本质上,公募FOF是将全部资产投资于多只公募产品,相比之单只主动管理的权益类公募基金,由于公募FOF在投资上的分散化,其波动性将明显小于多数普通权益类公募基金产品。也就是说,公募FOF产品在投资机制上就压抑了其业绩的波动性。0000优选plus来袭,增强策略全面提升持基体验
摘要:理财新宠“固收+”,优选增强策略+“固收+”受热捧为哪般?公元2018年,资管行业群雄并起,逐鹿中原。一部被行业奉为“至尊宝典”的《资管新规》应运而生,保本理财产品退出历史舞台,众多有识之士直言:变天的时候到了!在此背景下,“固收+”基金产品被赋予了历史性的使命,成为理财市场上的热门品类。0000两位百亿基金经理放宽产品申购额度 “坤坤”仍按兵不动
3月11日,交银施罗德、中欧基金旗下的两位百亿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公告调整大额申购上限,涉及3只基金(规模达372.23亿元)。交银内核驱动混合发布公告称,公司考虑之前限制大额申购的因素对基金资产运作的影响已经减弱,为满足广大投资者的投资需求,从2021年3月12日起恢复大额申购(转换转入、定期定额投资)。0000私募“壳”卖价跌至8000元:卖点竟是“非常干净” 背后暴露哪些潜规则
来源:资事堂作者|顾铭私募“壳”价值低至8000元······近日,一家二手交易平台上,出现数个转让私募基金的广告,交易价格在8000元-8万元不等。翻看两三年前的报道,股权类、证券类私募的“壳”价格当时还有60万元-90万元之间。交易作价快速缩水,宣传话语中更是用上了“非常干净”的表述,这不禁让人疑惑,这种行为是否真的存在?受让方通常会是怎样的企业带头人?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