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美保健品公司血本无归 哈药集团还剩几根救命稻草?
反做空信息中心 研究为尚
作者|刘工昌
哈药投资美保健品公司恐血本无归
哈药集团可能自己也没想到,因一笔损失近20亿元的境外并购,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哈药股份10月16日晚公告称,美国东部时间10月15日,美国高等法院举行听证会以确认GNC债权人权利的分配事宜。哈药公司作为GNC优先股股东,偿还次序位列普通债权人之后,在分配判决中未获得清偿。鉴于上述听证会的结果,GNC可转换优先股2.18亿元人民币的余额将冲减公司净资产,最终金额以公司披露的定期报告为准。
哈药股份表示,截至公司2020年半年度报告,因GNC可转换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累计产生的其他综合收益损失18.3亿元人民币已冲减公司净资产,GNC可转换优先股的余额为2.18亿元人民币;公司已对GNC可转换优先股的应收股利全额计提减值准备,冲减本期损益1.71亿元。
就是说,哈药集团将对投资GNC带来的可转换优先股2.18亿元计提减值,体现为公司账面亏损1.71亿元。也就意味着,哈药股份此前投资的20.49亿元成本和1.71亿元应收股利可能血本无归。这使原本陷入亏损泥潭的哈药集团无疑是雪上加霜。
但GNC给哈药的麻烦似乎并未结束。
早在今年6月下旬,哈药股份就公告了GNC破产重整对公司可能带来的影响。哈药股份当时表示,若GNC可转换优先股总计20.49亿元的投资部分或全部无法收回,将冲减留存收益;若累计1.71亿元的应收股利部分或全部无法收回,将计入当期损益。
哈药股份9月18日公告称,美国东部时间9月17日,美国破产法院批准GNC以7.7亿美元的价格将其资产出售给哈药集团,该事项后续还需要在美国高等法院定于9月22日举行的听证会上批准。
对此,哈药股份在对媒体报道作出澄清说明中表示,根据哈药集团的告知,即使法院最终判决哈药集团参与本次GNC重整事宜,则本次交易能否最终完成交割,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哈药股份9月21日晚公告称,法院于美国东部时间9月18日公布正式的判决结果,批准哈药集团与相关方签署的StalkingHorse Agreement及其他交易文件,并批准、授权相关方按照该等交易文件推进GNC出售计划。(在GNC破产事项分配判决中未获清偿哈药股份超20亿元投资“打水漂”2020年10月17日05:58作者:宋维东来源:中国证券报)
这就意味着美法院已公开声明哈药集团应该参与GNC重整事宜与出售计划,不知哈药集团所说的最终完成交割的不确定性究竟指的是什么,究竟最后能否全身而退。如果不能,哈药集团还将投入7.7亿美元,按照最新汇率,这笔意向交易对价为55亿元人民币。遭遇投资可能已经血本无归,哈药集团方面仍有可能继续投入如此巨资来“抄底”,哈药集团做法令人看不懂。
谜一样的投资
GNC是一家美国保健品公司,目前在全球50余个国家和地区拥有9000余家零售门店,主要销售维他命、矿物质和草本保健品、运动营养品和减肥产品等1500余种健康产品。曾连续二十年被著名杂志评选为美国第一的营养品专业零售品牌。
在2013年至2015年,GNC公司每年的净利润保持在15亿元左右,2016年之后GNC渐入泥潭。2016年和2017年分别亏损2.86亿美元和1.49亿美元。
收购之时,曾经位居全球最大保健品公司的GNC控股已经疲态尽显——从2015年8月最高时的50.4美元一路下滑至2018年2月28日的4.25美元,市值跌去超过9成。而从收购后至今不到2年半的时间,GNC控股股价继续从4.25元美元跌至2020年6月29日的0.55美元,市值又再跌去近9成。
据GNC公司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公司经营业绩大幅下滑。截至2020年5月6日,约40%(即1300家)位于美国和加拿大所属GNC门店暂时关闭,部分门店未来可能永久性关闭。此外,鉴于当前新冠疫情的海外局势,GNC未来仍存在业绩继续下滑的可能性。
这时,正在为市场的萎缩头痛的GNC,突然等来了“白衣骑士”,哈药集团出现了。
2018年3月,在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中信资本控股”)的协助下,2018年2月,哈药股份发布公告,认购GNC发行的可转换优先股。截至2019年2月13日,哈药集团已经分三次累计向GNC支付2.995亿美元,用于认购其发行的299950股可转换优先股。协议约定,转股前,哈药股份将享受每年6.5%的优先股息。该股票可随时转换为普通股。转股完成后,哈药股份成为其单一最大股东。
交易前,GNC每股价格4.62 美元,对应市值约3.2 亿美元。哈药股份出资近3 亿美元认购GNC 可转换优先股,转股价格为5.35 美元/股,比GNC的交易价格高出15.8%。
这样一家业绩亏损严重的企业竟然引得哈药的青睐,人们不禁要问,哈药集团到底图什么呢?
这个问题不仅投资人,连上交所也有疑问,并曾向哈药股份发出问询函。
哈药股份认为,投资GNC将有助于丰富公司的产品线,提升公司品牌形象。此外,由于优先股股息稳定,公司一方面能参与GNC的经营,同时也能获取固定收益。哈药股份期望借此快速成为中国膳食补充剂及保健品行业领军企业。
行业专家史立臣表示,哈药股份投资GNC更像是为了投资而投资,并未契合其本身的实际情况,哈药股份在保健品领域不具备优势,本身并没有知名保健品产品,在运营方面也没有经验。贸然大笔资金投资一个本来就持续亏损的项目,显然是一种战略失误。(20亿投资打水漂,7.7亿美元再接盘破产GNC,哈药紧急澄清来源:新浪医药)
很显然,投资GNC优先股未能给哈药股份带来预期中的回报。
2020年6月,GNC宣布,因受新冠疫情影响,公司上半年资金入不敷出,正式向法院提出破产保护。此时距离哈药股份以3亿美元现金投资健安喜不到3年时间。2020年6月15日,GNC发布债务延期公告。GNC与相关贷款方达成协议,推迟未偿还部分贷款到期日至2020年6月30日。到期GNC可能面临无法再次延期的风险。由此,哈药股份将面临部分或全部应收股利无法收回的风险。
三次混改终姓中信
这起可能拖垮哈药的境外并购,由中信资本控股代替哈药集团运作,而中信资本控股与哈药股份及其控股股东哈药集团的缘分,可以追溯至2004年的哈药集团混改。那时的哈药集团,正值巅峰。
2004年底,哈药集团实施混改,引入了中信资本控股、美国华平、辰能风投3家新股东。3家新股东分别以8.325亿元、8.325亿元、3.7亿元,合计约20.35亿元现金,共同对哈药集团增资扩股。增资完成后,哈药集团原实际控制人哈尔滨市国资委的持股比例下降至45%,中信资本冰岛、华平冰岛、辰能风投三者的持股比例分别为22.5%、22.5%、10%。
此次改革,官方发文说是为了解决哈药集团未来应对市场更具有体制的灵活性;但知情人士透露,更多是为了借助海外运作经验丰富的中信资本促成哈药集团海外上市。
随后哈药股份又不断经历变更。2007年1月,辰能风投将其所持哈药集团10%股权,转让给哈尔滨国企重组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据称,当时重组顾问公司的股权架构是中信资本咨询持股58.74%,哈尔滨巨邦持股30.95%,华平托管公司持股10.32%。
哈尔滨巨邦是自然人郝士钧控股的公司,除这位新入局者之外,重组顾问公司的另外两家股东均是此前参与哈药集团混改的关联方。经过这一番复杂的操作,中信资本控股和华平投资已在哈药股份中占据相对多数。
2017年6月,中信资本控股进一步提高了在哈药集团的持股比例。中信资本平台(CITICCapitalPlatform)以9.9亿元对价,收购华平冰岛全部股权,实现对哈药集团22.5%股权的间接收购,入股13年的美国华平退出。相较于8.325亿元投资成本而言,9.9亿元的出让价意味着美国华平几乎没有获得什么投资收益。
而中信资本控股通过此次收购直接持股比例达到45%,与哈尔滨市国资委相当。考虑到通过重组顾问公司间接持有的10%股权,中信资本控股的持股比例应还高于哈尔滨国资委(图1)。
{image=1}
图1:2017年美国华平退出哈药集团
数据来源: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但慑于国进民退的舆论压力,中信资本控股一直对外声称,哈药集团的控制权仍未发生变化,并且表示不谋求对哈药股份的实际控制权。
半年时间后的2017年底,哈尔滨市国资委主导哈药集团二次混改,并让渡其控制权。中信资本医药以29.2亿元现金增资哈药集团。混改完成后,中信资本控股旗下的中信资本冰岛、华平冰岛、中信资本医药将合计持有哈药集团60.86%股权,成为绝对的实际控制人,而哈尔滨市国资委持股比例下降到32.02%,成为第二大股东。
由于涉及国企控制权转让,哈药集团二次混改方案须报送至国资委审批。而此时国资委、财政部、证监会等部门正好联合出台了《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监督管理办法》(简称“36号令”)。
36号令对哈药集团混改最关键的一条约束是,哈药集团持有的哈药股份、人民同泰两家上市公司的股权价值,应该参照市值计算。根据中信资本控股增资金额及所占股比计算,哈尔滨市国资委确定的哈药集团增资前估值约72亿元。但这一价值的确定方式并没有完全按36号令执行,交易也因此终止。
尽管如此,哈尔滨市国资委推进哈药集团混改的决心丝毫没有动摇。2019年5月,哈药集团第三次混改拉开帷幕。
通过公开征集战略投资者,重庆哈珀、黑马祺航两家投资机构最终入围。黑马祺航的投资者虽是3名自然人股东,但其与中信资本控股早有合作关系。二者曾共同投资了西藏瓴达信投资公司。
二者分别以8.05亿元、4.03亿元现金对哈药集团增资,分别获得10%、5%股权。时隔1年半后,哈药集团的估值仍约为72亿元,与上次混改估值相当。
合作各方约定,哈药集团增资完成后,哈尔滨国资委将向哈药集团董事会派出2名董事,中信资本控股派出2名,重组顾问公司和重庆哈珀各派出1名,黑马祺航不委派董事。此时,中信资本控股已退出重组顾问公司。哈药集团的董事会构成,意味着其已成为无实际控制人的公司,或者说是被哈尔滨市国资委与中信资本控股共同控制的公司(图2)。
{image=2}
图2:哈药集团第三次混改后的股权架构
数据来源:根据公开信息整理(0亿收购陷滑铁卢!哈药三度混改无法逆转颓势,还要加码近60亿收购美国保健品巨头? 发布时间:2020-08-28来源:新财富(ID:newfortune) 作者:符胜斌 )
从2004年到2019年,历时15年时间,轰轰烈烈的哈药集团的混改的结果是,原绝对控股的哈尔滨市国资委与中信资本控股并列为第一大股东。不知道这是不是符合这场众所瞩目的国企混改的初衷。
混改意味着下坡路的开始?
我们只知道,现实的结果是,哈药集团混改的15年,是其从辉煌到没落的15年。
2004年完成第一次混改后,哈药集团业绩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以哈药股份为例,2004年,其营业收入71.75亿元,2010年达到125.35亿元,归母净利润从2.63亿元增长至11.3亿元。创历史新高,并连续五年蝉联“中国制药工业企业百强”第1名。
但自此之后,哈药股份却陷入了利润下滑的通道。2011年,哈药股份实现营业收入135亿元,较2010年增长7.6%,但归母净利润仅为5.79亿元,较2010年下跌48.76%。2013年后,哈药股份的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开始呈现同步下滑趋势。2019年的营收水平118.25亿元还不如2010年的125.35亿元,2019年的净利率为0.5%,为近10年来最低水平,盈利能力呈逐年下滑的态势。
哈药最新披露的财报显示,2020年上半年,哈药股份实现营业收入48.09亿元,同比下降12.8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3.33亿元,净利润大跌687.07%,上年同期亏损4234.71万元,亏损幅度大幅扩大。
从经营业绩来看,过去三年哈药股份的净利润已经三连降,2016年至2019年,哈药股份实现营收141.27亿元、120.18亿元、108.14亿元、118.25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88亿元、4.07亿元、3.46亿元和0.56亿元。2020年第一季度,公司营收为25.11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1.87亿元。
图表 1:2009年-2019年公司盈利情况
{image=3}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融中财经整理
今年疫情导致绝大多数生物医药公司股价上扬,生物医药行业指数上涨超过50%,而哈药股份的股价却是个意外,反而下降2.6%,在300多只医药股中排名后10%。市值跌到92亿元左右的水平,与2010年的326亿元的峰值相比,跌掉了6成。
图表 2:今年以来哈药股份与生物医药指数走势对比
{image=4}
数据来源:Wind,融中财经整理
利润下滑同时,哈药股份的行业地位也逐渐下滑。
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0年8月13日,A股制药类上市公司共有362家,总市值3.87万亿元,平均市值106亿元。而哈药股份市值仅91.51亿元,排名第91位,不仅低于行业平均值,更与同为国企混改“经典”、市值超过1300亿元的云南白药差距明显。在工信部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公布的2019年度中国化药企业百强排名中,哈药股份位列第46位。
截至2020年8月13日,国内前20名制药类上市公司市值
{image=5}
为什么曾经的行业老大衰败至此?
关于哈药衰败的原因人们说了很多,我们认为这样几点原因是分不开的。
混改后的实际控制者非医药行业,使得哈药走向逐渐背离医药行业本质。
哈药集团前后三次混改时,哈尔滨市国资委对新股东的要求,也是要求其成为哈药集团的战略投资者。起初南京医药、上海复星医药、西安东盛、北京国药等专业药企均积极参与,但最终由非医药专业的中信资本控股夺魁。
而中信资本是国内PE行业的重量级参与者,目前管理资金规模超过220亿美元。搞资本运作是把好手,但搞医药综合经营,却未必如此。
国有企业股权激励的前提条件,是有能够支撑企业创新发展的企业家团队。归根结底也是为了使企业家更加有序、有效地创新,更加有序、有效地经营,这是我们进行法人治理最核心的目的。
这就要求引进投资者的公司,尤其是国企混改时要注意,必须非常清楚自己的诉求是什么,对要引进怎样的投资者有清晰的认识和要求,并予以公开,以此完成最为关键的投资者的初筛。在后续评选的时候,也要有一套清晰的评价指标和方法,能将投资者所提交交易方案的相关条款,如对价形式、支付方式等,折算成等值现金,以便进行评判。在后续运营的时候,则要在公司治理结构和人事安排、战略发展规划、日常运营管理等方面,充分体现各股东的意志,摆脱“一股”独大的思维惯性和习惯依赖。
但我们看到,中信入股后占主导经营权的15年里,哈药无论是从经营思路还是管理模式,都没有发生真正的质变,相反却出现了投资NEC这样的可能把企业拖垮的决策失误,这实际上意味着历时15年的国企混改并未得到其最终的目的。
其次,混改后的哈药没有摆脱其过于依赖广告营销模式,导致其研发投入过低
哈药股份成立于1991年,主营涵盖抗生素、传统与现代中药、生物医药、医药商业、非处方药及保健品、动物疫苗六大业务板块。公司拥有“哈药”、“三精”、“盖中盖”、“护彤”及“世一堂”5件中国驰名商标。
1993年6月,哈药股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医药上市企业。上市之初,业绩平平,直到1999年11月,其旗下产品“泻痢停”在央视黄金时间播出。在赵本山“泻痢停,泻痢停,痢疾拉肚,一吃就停”的广告语中,哈药集团就此开始为世人所知。
随后,哈药股份将目光投向了保健品市场。
王刚代言的新盖中盖牌高钙片、江珊代言的哈药六牌钙加锌、陈小艺代言的三精牌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刘嘉玲代言的朴雪口服液等,几乎所有上星卫视都能见到哈药广告身影。
1999年,整个哈药集团狂撒6.19亿元广告费,公司研发费用只有234万元,2000年投入宣传费12亿元,采用“广告+地推”的模式,这种以营销为主导致产品热卖的医药运营,在当时被称为“哈药模式”。
2000年和2002年,央视春晚零点报时广告分别被哈药六厂盖中盖和哈药六厂护彤儿童感冒药包揽。
凭借明星代言叠加广告从而大卖特卖的商业模式,短短两年时间,哈药集团的产值由1998年的2.3亿快速增长到2000年的20亿。2006年起,哈药集团连续六年成为工信部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榜首。2010年巅峰时期,集团营收达到180亿元,净利润高达11.3亿元。 据哈药股份相关财报显示,2010年广告费用为3.66亿元,2011年增长为4.14亿元,增幅超过其营业收入的增长。其中,三精制药厂2010年广告费用占其营业收入的21.9%,2011年这一比例也高达14.1%。
但成也广告,败也广告。重营销,轻研发,最终成为哈药发展的桎梏。
2016—2018年,哈药股份的研发投入总额分别为1.84亿元、1.98亿元、1.85亿元,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30%、1.65%、1.71%。这一比例不仅低于Wind西药分类6.64%的行业平均(算术平均),而且低于Wind中药分类3.59%的行业平均值(算术平均)。
值得注意的是,在研发投入会计政策上,哈药股份资本化的比例不断攀升。近三年年报显示,2016—2018年,该公司研发投入资本化金额分别为591.19万元、5603.24万元和4803.76万元,占同期研发投入的比重分别为3.21%、28.28%和25.95%。
下面是2016-2018年研发投入情况表
{image=6}
{image=7}
{image=8}
医药公司研发投入的方向及研发费用多少,对一家公司未来的发展潜力有着重要影响。
{image=9}
如此庞大的广告宣传与销售投入,如此寒碜的研发投入,也许哈药折射的不止是哈药的问题,而是整个中国医药企业的现状。
政策环境与产品质量
2010年4月,卫生部针对国内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发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据当时媒体报道,当年国内整个抗生素市场萎缩了近10%,而至2012年8月限抗令正式发布时,抗生素生产厂商的利润更是受到了严重冲击。而以抗生素原料药及其制剂作为主要产品的哈药总厂自是难逃此劫,由盈转亏。
造成哈药股份净利润一路下滑甚至亏损的直接原因是产品受政策和市场的冲击。其产品线涵盖注射用丹参(冻干)、注射用双黄连(冻干)等中药注射剂,以及前列地尔注射液等辅助用药,在医保控费政策影响下,这类产品或遭修改说明书,或调出医保目录,抑或进入重点药品监控目录等政策上的限制。根据哈药股份2019年财报,公司主要产品产销量几乎全线下降。
在产品质量方面,在仿制药领域,哈药股份只有极少几款产品通过了一致性评价。国家对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品种,在招投标、医保支付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有助于仿制药竞争格局的优化,无法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产品将难以获得市场准入,低质量仿制药企业产品储备或将进一步削弱。
2019年受到限抗政策、取消门诊输液等政策的影响,2020年接着迎来了北京市发布的《关于暂停国家集采范围内部分未通过一致性评价产品采购功能的通知》,其中就有哈药集团的厄贝沙坦胶囊、头孢氨苄片(薄膜衣)、阿莫西林胶囊等多个产品。暂停采购的政策让本就问题丛生的哈药股份雪上加霜。
同时因为环境保护的管控力度加强,哈药很多原料药工厂都被关闭,产能和供应受到了很大影响。2010年到2013年,哈药被指控有害气体超标,2015年哈药的原料药业务还有6.1亿元的营收,到了2018年则下降到1.44亿元,降幅高达76%。从产品上来看,哈药近年来的产品竞争力不足,而且新品也迟迟不上市,使得大部分市场份额被竞争对手抢占。为了解决自己的困境,还行贿个别官员,担任三精制药的董事长姜林奎因涉嫌违法被查处。
据新华网统计,从2005年到2011年间,哈药集团因为质量、虚假宣传问题曾十余次被食品药品监督部门曝光。
2011年,因被爆出“哈药六厂豪华赛皇宫”以及“纯中纯”弱碱性饮用水溴酸盐超标等问题,哈药的企业形象一落千丈。加之哈药集团董事长郝伟哲退休、总经理姜林奎调离、三精董事长刘占滨因涉嫌受贿坠楼身亡等一系列人事变动,哈药开始走下坡路。
广告地推不再奏效
根据2019年年报,哈药旗下的产品销量多数都不同程度的下滑。
{image=10}
其中,抗感染、感冒药、心脑血管、消化系统以及抗肿瘤类产品分别实现营收10.04亿元、4.18亿元、3.55亿元、1.72亿元和0.88亿元,下滑幅度分别为19.14%、16.38%、27.9%、13.17%以及0.94%。
上表可以看出,2019年,哈药股份仅营养补充剂和其他类产品营收实现小幅增长,分别营收12.73亿元和0.46亿元。但从毛利率来看,所有品类全线下滑。
哈药的主要产品复方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阿西莫林胶囊、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双黄连口服溶液的销量也同比下滑了11.05%、16.1%、12.21%以及18.3%。(作者:氢元子 来源:知乎)
曾依靠明星代言,在电视媒体投巨资进行地毯式轰炸的“哈药模式”在历经十几年的高歌猛进之后终于呈现出了疲态,哈药的两大体系之一的商业集团保健品销售直线下降,入不敷出。这也导致此时过去几年投资的生产线和工厂的巨额折旧也成了当时哈药沉重的负担。
查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记录发现,迄今为止,哈药集团共有643条广告备案,而恒瑞医药则只有148条,仅为哈药的1/4。
{image=11}
2010年-2018年的营业收入和销售费用形态基本吻合,在2013年哈药股份的销售收入达到了顶点,销售费用率达到17.34%,同时也取得了181亿元的营业收入,随后销售费用一路下滑,营业收入也连续5年下滑。根据2018年年报,哈药股份实现营业收入108.14亿元,仅相当于2013年巅峰营业收入的60%,近乎腰斩。
{image=12}
2012年,国家开始《广告法》实施,失去了广告加持,再加上限抗、医保控费、辅助用药等政策出台,哈药集团的发展急转直下。在2013年的营收创造180.92亿元的历史高点后,哈药股份的盈利能力逐年下滑,股价也一路下滑。
然而,靠烧钱维持营收的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持续。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视广告营销效果越来越差,单纯的电视广告已经无法给哈药股份带来更多的助力,但哈药股份却没有拓展广告营销渠道。(哈药股份没落记2020/08/27融中财经企鹅号)
哈药自救:换人与忽悠
第一招就是换人。除了业务层面,哈药集团人才层面也发生了极大变动。
2020年6月11日,哈药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收到公司副总经理高磊的辞职报告,因个人原因高磊辞去公司副总经理职务,辞职后不在公司担任其他任何职务。资料显示,高磊担任副总经理的任期为2018年9月13日至2020年10月25日。
此前两年内,哈药集团已有4位高管相继离职——
{image=13}
注:哈药集团近2年内离职高管
人才动荡无疑更加让这个本就在在风雨飘摇中的老牌企业的更加深陷泥潭。
为扭转局面,哈药集团也不断寻求“自救”方法,不停转型。为了改变公司“重营销轻研发”的结构,摒除沉疴旧疾,哈药除加大研发投入以外,还通过外部资源寻求突破的机会。
2019年,哈药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张镇平因工作原因辞去总经理职务,保留董事长职务。同时,宣布聘任曾担任诺华中国区总裁徐海瑛为总经理。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哈药的管理层2019年基本已经全换成海归,MNC背景的资深人士。
徐海瑛等高管的加盟为哈药注入了新鲜血液,也引发外界格外关注。在徐海瑛上任的第5个月后,哈药一波三折的混改之路终于落下帷幕。此前,已入股哈药集团超十年的中信资本宣布参与哈药集团新一轮混改,拟对哈药集团进行增资并取得控股股东地位,但在筹划近10个月后,哈药集团的混改事项因政策变动而终止。并因此事上存在信披违规,哈药集团与中信资本有关责任人遭到上交所通报批评处分。
2019年8月,哈药混改终于以增资扩股形式正式完成,重庆哈珀、黑马祺航两家公司“现身”为哈药集团增资12.8亿元。据悉,哈药计划将募集所得资金用于产业整合,助力哈药集团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势头,然而万万没想到的是,哈药似乎押错了宝,GNC的投资失利无疑对哈药产生重大打击。
而究竟新的领导班子会为企业带来怎样的变局,从业绩上来看,成效还未显现。
自救的第二招,借疫情炒作双黄连。2020年1月31日,在新冠疫情爆发初期,一条“服用双黄连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新闻引爆,一夜之间,全国各大药店、所有电商平台上几乎双黄连口服液均售罄下架。
而后,尽管双黄连抑制新冠的药效被澄清并未得到确切研究,但是药品疯抢,让作为双黄连的研发者和推广者的哈药股份业绩大增、股价暴涨。短短5天时间里,哈药股份从4.05元每股暴涨至6.06元每股,累计涨幅高达50%。
然而此次事件却被外界质疑为“营销事件”,据多家媒体综合报道,早在双黄连风波之前,而哈药似乎也处于某种巧合,在今年大年初二(1月26日)就提前恢复生产双黄连口服液。而且,春节前公司就已加班存了近2000万支的库存。蹊跷的是,双黄连口服液近两年销量显著下滑,哈药集团库存堆积,提前加班生产,引发引发外界众多质疑,许多行业人士都认为这样的操作对于挽救哈药颓势毫无作用。
实际上,即使没有GNC的破产,艰难度日的哈药股份,也面临着多重压力。屡亏之后不知道是否面临退市风险,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陈悠然 SF104
*ST海源连拉两个涨停:账上现金4200万 准备怒投百亿转战光伏
一则转战光伏产业的投资公告,助力*ST海源拉升两个涨停。今日早盘也以涨停价开盘,截至午间收盘,*ST海源涨幅收窄至1.23%,报6.61元。{image=1}*ST海源股价走势图片来源:Wind0000华晨汽车宣告破产:信用债频现黑天鹅 揭秘大买方上市险企持仓近况
财联社华晨汽车宣告破产!信用债频现黑天鹅揭秘大买方上市险企持仓近况财联社(北京,实习记者王宏)讯,信用债市场余震不断,华晨汽车在今日正式宣告破产。财联社此前曾报道此次信用债风波对于险资运用意义重大,险资将重新审视信用债的投资逻辑。那么险资特别是已上市的保险机构的资金在债券市场的配置规模如何?对企业债的配置情况又如何?000061家新三板公司成功转板 上百家机构现身十大股东
去年以来新三板公司的IPO“转板”热正接近转化为收益,随着这些股票正式上市,早已潜伏其中的私募投资机构迎来“收获”季节。据统计,多家PE机构现身多只转板股。6月已经接近尾声,去年7月首批科创板企业上市将近一年,在挂牌新三板前后投资入股的机构股东即将迎来减持退出的时代。PE巨头中科招商成为大赢家。这家投资机构现身多只转板股0001湖北宜化三季度净利大增590倍!昨日刚新高,为何今日跌停?
炒股就看锤子财富,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证券之星11月2日,湖北宜化低开低走,股价一路下跌,午后跌停封板。截至收盘,仍然封死跌停板,最新报价29.69元/股,跌幅10.0%。0000内需转淡下尿素价格频频下跌 四川美丰两子公司停车检修
【在线直播解盘】中信建投|乘风破浪——2020夏季资本市场峰会总量论坛长城基金雷俊、招商证券张夏:创业板能否成为中国纳斯达克?泰达宏利庄腾飞:券商股历史大行情回顾与今年下半年的股市投资机会风格切换了吗?|国盛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启尧:没到指数牛,风格难切换,现在像13年9月风格切换了吗?|开源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牟一凌:不要犹豫,抓紧切换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