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远钴业二次闯关IPO 曾与关联方资金拆借1亿元
腾远钴业二次闯关IPO 曾与关联方资金拆借1亿元
本报记者/董曙光/北京报道
2018年初,赣州腾远钴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腾远钴业”)首发上市申请最终未能通过证监会发审委审核而被否决。彼时,撂倒腾远钴业首次IPO的主要原因包括其盈利可持续性、关联交易、资金拆借、财务报表差异以及收入确认时点提前等多个自身问题。
如今,在注册制背景下,腾远钴业再次选择登陆深交所创业板IPO,能否顺利通关,还是个未知数。
《中国经营报》记者从本次腾远钴业披露的招股书中注意到,2017~2019年,腾远钴业业绩呈现下滑趋势。此外,其与第三大股东厦门钨业还存在双向关联交易问题。
对于上述相关问题,腾远钴业方面向记者回复表示,目前公司处于上市静默期,暂不方便提供未经公开披露的信息。
利润下滑
在2018年1月23日召开的第十七届发审委2018年第20次会议审核公告中,发审委对腾远钴业首次IPO指出,腾远钴业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波动较大,且与收入增长变动存在较大差异。
彼时,发审委对腾远钴业提出的质询包括:发行人业绩波动较大的原因,以及未来是否可能继续出现净利润大幅波动的情形。
一语成谶。两年后,腾远钴业第二次站在深交所IPO关口,从近期招股书披露的财务数据可见,其业绩依旧未得到改善,利润甚至出现大幅下滑的趋势。
财务数据显示,报告期内(2017~2020年1~3月),腾远钴业分别实现营收16.85亿元、16.71亿元、17.39亿元、3.9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24亿元、1.85亿元、1.10亿元、0.48亿元;扣非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分别为4.23亿元、1.82亿元、1.14亿元和0.59亿元。
从上述数据可见,报告期内腾远钴业的营业收入出现小幅波动、利润大幅下滑。其中,2018年和2019年的净利润同比分别下滑约56%和41%。
腾远钴业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矿产资源型企业,主要从事钴、铜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其核心产品为氯化钴、硫酸钴等钴盐及电积铜,产品主要用于锂电池正极材料,以及3C类锂电池和动力锂电池中的三元锂电池。
据上海有色金属网的统计数据,2019年腾远钴业钴盐产量6470.58金属吨,占国内总产量的8.18%;硫酸钴、氯化钴产量分别居国内第三位和第四位。
报告期内,腾远钴业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销售自主生产的钴、铜产品,两者销售收入占腾远钴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达96%以上,其他为委托加工收入。
从销售区域上看,报告期内,腾远钴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要集中在境内(华东和华中地区),但下降趋势明显,境内收入占比从99.23%下降至53.57%;而境外收入占比逐年上升。
腾远钴业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产品销售主要是直销模式,钴产品由母公司对外销售,铜产品则由母公司、维克托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腾远钴业全资子公司)分别对外销售。
对于营收波动和利润下降的原因,腾远钴业方面认为,报告期内公司业绩主要受到钴、铜产品公开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由于2018年5月至2019年中期,钴、铜产品的市场价格持续回落,导致公司产品单价、利润在该期间均受此影响而持续下降。
不过,记者注意到,影响腾远钴业净利润持续下降还有一个因素:其净利润结构中包含金额较大的资产减值损失。据招股书披露,2018~2019年腾远钴业资产减值损失分别高达0.63亿元、0.98亿元。其资产减值损失主要来自存货跌价损失。对于存货跌价损失的原因,腾远钴业表示,是由于2018年末和2019年MB钴金属报价和产成品市场价大幅下滑所致。
业绩下滑,导致利润指标下降。2017~2019年腾远钴业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9.28%、27.55%、23.64%;核心利润率分别约为31.10%、18.07%、13.86%;净利润率分别为25.16%、11.07%、6.33%。不过,今年一季度各项利润指标有所回升。
与同行业对比来看,2017~2018年,腾远钴业主营的钴、铜产品毛利率远低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华友钴业和寒锐钴业平均水平,但2019年毛利率水平高于这两家公司近12个百分点。对此,腾远钴业给出的解释是:主要由于每家公司产品类别不一致所致。2019年毛利率高于同行业的原因,一方面是MB钴金属价格企稳,同时在2018年末及2019年中期计提了大额存货跌价准备,将存货跌价准备转销还原至营业成本;另一方面是2019年子公司刚果腾远释放产能开始向公司销售钴中间品,降低了原材料采购成本。
利润与现金流不匹配
根据腾远钴业方面的解释,其利润下降,主要受钴、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影响。除此之外,是否还存在其他影响其可持续经营能力的不利因素?
在业内人士看来,企业利润和各项利润指标连续下降,往往意味着企业管理能力、产业链、上下游管理关系存在一定的问题,难免让外界对其持续经营能力提出质疑。
从母公司披露财务数据上看,报告期内腾远钴业总资产逐年递增,总资产规模从2017年的15.10亿元增至2020年3月31日的23.28亿元。其总资产的增长主要依靠股东入资和利润积累推动,金融性负债次之,而经营性负债占比较小,且呈现下降的趋势。
从资产结构上看,2017~2018年腾远钴业主要以经营性资产为主,2019~2020年3月其主要以投资性资产为主,报告期内还有一定规模的控制性投资,用于支持公司扩张战略实施。
不过,2017~2018年腾远钴业控制性扩张的增量撬动效应并不理想。2017年和2018年其控制性投资规模约为0.48亿元和1.23亿元;但所产生的撬动增量资源规模仅为-0.09亿元和0.46亿元。2019年及2020年一季度,其控制性投资增量撬动效应稍有好转,能够达到1∶1。一般而言,控制性投资增量撬动效应不佳,意味着企业投资的子公司吸引入资的能力不强,及其盈利能力欠佳。
记者注意到,2017~2018年腾远钴业以经营性资产为主导,实现的核心利润分别为5.24亿元和3.02亿元,但对应的经营现金净流量却仅为796万元和74万元。对于一家公司而言,“有利润无现金”意味着其利润或许只是表面数字,而不是可以支配的资产。
对于利润与现金流不匹配和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及影响,腾远钴业在招股书中未进行解释说明。截至发稿,腾远钴业也未向记者作出回应。
从销售回款来看,2018年腾远钴业存在约1.45亿元的回款不足,但在2019年收回了该部分的赊销款项,未出现回款不足的问题。不过,在以存货为核心的采购付款安排上,腾远钴业与上游供应商在采购谈判能力上处于弱势地位,在付款安排上缺乏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期内腾远钴业总资产逐年递增,固定资产原值、无形资产均大幅增长,但营业收入却出现波动,固定资产与营收出现“脱节”问题。此外,在2018年应收账款增幅达92.68%的情况下,其营业收入增幅却出现下滑,存在利用应收账款刺激销售的嫌疑。
关联交易之疑
企业IPO时,关联交易披露的问题往往容易引起证监会的关注。关联交易的可持续性、必要性和公允性,直接对应拟上市企业的业务独立性,即是否对关联方及关联交易存在依赖,是否借关联交易调节利润。
在2018年首次闯关IPO时,腾远钴业关联交易及资金拆借问题引起了证监会发审委的关注。
记者了解到,在第十七届发审委2018年第20次会议审核会中,发审委指出,腾远钴业存在较多的关联方及关联交易,其股东厦门钨业既是客户又是供应商。要求其解释原因、合理性、交易价格是否公允;业务和盈利来源是否存在依赖于关联方的情形;和厦门钨业、金川科技披露的采购、销售金额不相一致的原因,以及涉及的资金拆借行为等问题。
在今年披露的最新招股书中,腾远钴业仍然存在关联交易和资金拆借问题。
公开信息显示,厦门钨业是中国最大的钨产品生产商,其持有腾远钴业12.07%的股份,为第三大股东。
2017~2019年,腾远钴业向厦门钨业销售金额较大、采购金额较低。其中,销售金额分别为2.88亿元、5.11亿元、1.58亿元,占销售收入比例达到17.12%、30.58%和9.06%。采购金额分别为94.52万元、253.58万元和14.15万元。
不过,记者注意到,上述腾远钴业与厦门钨业关联销售及采购金额却与2019年厦门钨业披露的数据存在不一致的情形。此外,2018~2019年,腾远钴业存在与关联方资金拆借的情况,金额规模达1亿元。
而在2017~2018年,腾远钴业与彼时的关联方金川科技发生的采购金额分别为4.52亿元和696.70万元,占采购比例达27.68%和0.48%。后因腾远钴业独立董事徐爱东辞去金川科技独董,两家企业不再是关联方。
责任编辑:邵宇翔
国家邮政局:6月以来我国快递日均业务量接近2.6亿件
{video=1}央视网消息:国家邮政局今天(19日)发布数据,进入6月以来,我国快递日均业务量接近2.6亿件。监测数据显示,6月1日~18日,全国快递业务量完成46.78亿件,同比增长48.66%,有效助推了消费复苏。责任编辑:霍琦0000上海安湃芯总经理孙昊骋:嘉定周边拥有产业集群优势,是芯片创业沃土
来源:时代周报文|余思毅编辑|苑川当下,新冠疫情导致的芯片短缺给汽车等产业带来了空前影响。挑战总是与机遇相并存的,在芯片短缺的同时,国内芯片企业面临黄金发展期,异军突起。落户上海嘉定的上海安湃芯研科技有限公司(下简称“安湃芯”),正是其中的一员。0002一个主播公会运营眼中的“触手之死”
{image=1}“据合同约定,经纪公司将指定的独家直播平台更改为快手直播平台。请您自2020年6月26日起按原合同约定继续履行独家直播义务。”6月25日,触手主播杨星收到了系统推送的消息。他感慨:“不管触手何时宣布停服,从此刻起,在某种意义上,触手已经名存实亡了。”0000今年电影市场怎么样?看看这份报告给出的答案!
新华社北京12月16日电(记者高洁屈萌)灯塔研究院近日联合毒眸发布了《2020中国电影市场用户报告》,对2020年的市场表现和用户行为进行分析,将研究视角投向电影市场的未来。报告预测,全年票房将达2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