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1518

多次跨界无果、业绩又大幅亏损 南方黑芝麻“糊”了吗?

中国新闻周刊2020-11-01 18:19:420

多次跨界无果、业绩又大幅亏损,南方黑芝麻“糊”了吗?

中国不缺消费者

缺的是匹配消费者核心需求的产品

{image=1}

图/图虫创意。

曾火遍大江南北的南方黑芝麻糊有了一丝“糊”味。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南方黑芝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黑芝麻)实现营收24.01亿元,同比减19.84%,净利润-2478.6万元,同比减184.85%。

此前,黑芝麻曾经提出2020年要实现百亿营收的目标。为此,公司一方面从食品相关业务寻求增量,另一方面大胆跨界,哪怕是与主业毫不相干的物流、电池业务。

业内人士表示,黑芝麻的营收主力糊类产品属于小众市场,天花板较低,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又比较差,跟不上消费端的变化,才导致业绩掉队。

持续下滑的业绩

今年的前九个月,可以说是黑芝麻最难熬的九个月。受疫情影响,公司业绩自年初开始便出现大幅下滑。

一季度,黑芝麻营业收入5.64亿元,同比下降40.68%,净利润为亏损2677.46万元,同比下降454.55%。截至今年上半年,黑芝麻实现营收14.70亿元,同比下降25.96%,净利润为亏损2741.68万元,同比下降241.33%。三季度公司营收24.01亿元,同比减19.84%;净利润-2478.6万元,同比减少184.85%。

黑芝麻同时表示,第四季度是该公司产品的销售旺季,公司将在第二、第三季度的基础上继续抓好经营管理,将疫情对年度目标的影响降至最低。黑芝麻还称,2020年计划实现含税营业收入50亿元,实现净利润9000万元。

事实上,黑芝麻近年来陷入增收不增利的怪圈。2018年,黑芝麻营收39.64亿元,同比增长43.03%,净利润仅为5991.30万元,同比下滑46.06%;2019年黑芝麻营收44.76亿元,同比增长12.9%,净利润为3292.1万元,同比再度下滑45.05%。

与此同时,黑芝麻的支柱产品,即糊类产品销售量也呈现出整体放缓态势,从2015年的900.67万件下降至2019年的664.95万件。对此,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指出,黑芝麻业绩不振与公司产品和品牌老化有关,南方黑芝麻糊产品特征决定了其目标消费人群为中老年人,不具备竞争力,难以进入年轻市场,营收“天花板”显而易见。

面对核心业务增长乏力的现状,黑芝麻近年来也在着力培养新的业绩增长点。此前,黑芝麻相继推出了富硒大米、即饮黑芝麻糊、黑黑轻脂饮品等新品。2017年,黑芝麻甚至还聘请了范冰冰担任黑黑轻脂饮品的形象代言人。

然而,令黑芝麻想不到的是,范冰冰一年后卷入了“阴阳合同”事件。这也导致公司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停止代言推广议案,并对销售策略、经营计划作出调整,导致该系列产品远未能达成年度经营目标,产生较大亏损。

为了百亿目标频频跨界

多年前,黑芝麻曾经定下2020年实现百亿营收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黑芝麻开始频频跨界,物流、锂电池、电商、大健康等板块都曾涉猎。

2015年,黑芝麻以2.56亿元的价格收购容州物流园100%的股权,接盘期间还为容州物流园提供逾2.5亿元的流动资金支持。然而2017年6月,黑芝麻又以物流园与主业不符、资产体量大、盈利能力较低等原因,以2.9亿元的价格将其剥离。

2017年6月,黑芝麻又宣布联合其它2家企业设立“天臣南方电源系统有限公司”,进军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的研发、生产及销售。黑芝麻出资3亿元,持股比例为30%。但是锂电池行业技术壁垒很高,而且前期入局者甚多,在这方 面一点经验都没有的黑芝麻并不被看好,目前这起合作也几乎听不到消息。

2017年5月,黑芝麻再度斥资7亿元收购上海礼多多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100%的股权,进军电商领域。好在该项业务当年就实现大涨,营业收入达17.1亿元,同比增长899.89%,2019年该项收入进一步增加至19.79亿元。2020年中报数据显示,电商业务更是超越食品业务,成为黑芝麻的第一收入来源。

但值得注意的是,黑芝麻电商业务的毛利率为11.62%,而食品业务的毛利率为29.52%,居然是电商业务的两倍有余。受此影响,公司近三年来毛利率也呈缓慢下滑趋势,2017年、2018年、2019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26.28%、20.57%、24.44%。

今年4月,黑芝麻又发布公告称,拟以自有资金通过增资和受让股权的方式对广投国医进行投资。关于此次投资广投国医,黑芝麻表示,主要是加强健康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企业发展空间。

朱丹蓬表示,黑芝麻投资广投国医,主要是为了发力大健康产业。随着此次疫情影响,大健康产业会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追捧。在此基础上,黑芝麻布局这一领域,从宏观层面而言是较为正确的选择,但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磨合,如何打造一加一大于二的经济效益。

巨头加码植物蛋白饮料市场

无独有偶,黑芝麻所在的植物蛋白饮料赛道的另外两家企业,养元饮品和承德露露近年也遭遇类似发展瓶颈。

前三季度,养元饮品实现营业收入30.19亿元,净利润11.68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8.14%、32.48%。承德露露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3.8亿元,净利润为3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2.11%、17.26%。这也令业界时不时传来对植物蛋白饮料市场的唱衰。安信证券曾在研报中称,“目前植物蛋白饮料风口已过,同类型企业都在遭遇增长瓶颈。”

不过朱丹蓬对此并不认同。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近两年植物蛋白饮料市场确实告别了之前跑马圈地式的增长,逐渐进入内延式增长阶段。但从长期来看,植物蛋白饮料领域一定是利好的,目前的瓶颈主要在于企业的创新投入和迭代速度。

事实上,由于消费者对食品健康和可持续性的关注,基于植物蛋白的食品和饮料创新继续增长。前瞻网数据显示,2016年植物蛋白饮料行业收入为1217.2亿元,2007-2016年复合增速达24.5%,在整个饮料行业的占比上升8.8个百分点至18.7%。预计2020年行业的市场会进一步提升达到2583亿元,占饮料制造业市场总规模的24.2%,仍为饮料制造业的主要细分品类。

据天猫发布的《2020植物蛋白饮料创新趋势》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植物蛋白饮料市场增速高达800%,购买人数上升900%,堪称饮料市场中的一匹“黑马”,在市场中成长贡献占比15.5%,仅排在饮用水、茶饮料之后。

如此广阔的前景也吸引了大批巨头前来布局。2014年12月,蒙牛与The White Wave Foods Company创立了在华的首个合资品牌Silk植朴磨坊,开始涉足植物基饮料市场。2017年12月,乳制品龙头伊利推出植物蛋白饮品植选浓香豆乳,并在此后持续布局,推出一系列产品,进一步丰富旗下植物基产品矩阵。同年,达利食品也推出主打纯天然、不添加的豆奶品牌豆本豆,仅一年时间其销售额就达到10亿元。

面对这些新玩家,老兵们该如何作为?在朱丹蓬看来,黑芝麻、养元饮品、承德露露业绩持续低迷,主要因为产业端创新升级迭代的速度赶不上整体消费升级的速度,企业没有对消费者的好奇心进行加持。“在中国从来都不缺消费者,缺的是满足与匹配消费者核心需求的产品。”

责任编辑:陈志杰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