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4152

国盛策略:“十四五”规划带来哪些投资机会?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20-11-09 22:28:010

炒股就看锤子财富,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尧望后势

【国盛策略】“十四五”规划带来哪些投资机会?

前言:2020年11月3日,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后称《建议》)发布。作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进的第一个五年,“十四五”规划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规划,其目标设定与发展战略对于未来五年甚至十五年的经济及产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指导意义。本篇报告在剖析《建议》内涵的基础上,厘清“十四五”规划投资主线。

{image=1}

报告正文

一、继往开来:“十四五”定调两大战略转移

1.1 奋斗目标的转移:第一个百年进军第二个百年

“十四五”规划定调奋斗目标的转移:从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即从全面建成小康转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议》在总结“十三五”规划成就的基础上,设定“十四五短期目标”与“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具体关注如下三点:

第一,“十三五”目标即将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建议》提及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超过100万亿元人民币,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城镇新增就业超过6000万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可以如期完成,当前进度定义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明年上半年党中央将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系统评估和总结,然后正式宣布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image=2}

{image=3}

第二,“十四五”淡化经济增长目标,从“数量”向“质量”倾斜。《建议》对“十四五”和到2035年经济发展目标采取了“以定性表述为主、蕴含定量的方式”,认为“到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是完全有可能的”,“可以在认真测算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量化目标”,明显淡化了经济增长目标。据此估算,2021-2035年的经济增长中枢约在4.7%,从“十三五”期间的6.5%中高增速下移至中等增速。因此,未来中国经济从“高增长”转向“高质量”仍是大趋势,需更深刻地认识并坦然接受经济增长中枢的下移。

对比“十三五”七大发展目标与“十四五”六大发展目标,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第一,经济发展目标,从“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改为“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更加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第二,“十四五”着重强调“新”,新成效、新步伐、新提高、新进步、新水平、新提升,更加注重全方位的提升,不仅包括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更注重发展质量、创新能力、文化建设等软性指标,也更注重国家治理现代化、国防军队等目标。

{image=4}

第三,短期目标与远景目标相辅相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是共同愿景。第二个百年目标是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十四五”短期目标与远景目标遥相呼应,相辅相成,均是围绕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五大方向展开,是包容了经济、科技、产业、文化、生态、安全等各个领域的全方位提升。

{image=5}

1.2 发展格局的转移:外循环到双循环

“十四五”规划中最大的亮点莫过于正式确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当前结合国际与国内现状提出的与时俱进的战略选择,是对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定位。

首先,逆全球化浪潮下,“两头在外”的“世界工厂”发展模式面临巨大挑战。自我国加入WTO以来,享受全球化红利,以出口导向的国际大循环战略下加速了经济的腾飞。2007年出口金额占GDP比重最高达到了35%,2002-2007年出口同比增速维持在30%上下,中国制造风靡全球。但近些年来,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美博弈不断升级、贸易保护主义再度抬头,疫情加速暴露了全球各国产业链与供应链的脆弱性。由于我国是典型的市场资源“两头在外”的“世界工厂”发展模式,加工贸易规模远高于一般贸易规模,进口多为初级产品、资源、原材料,出口多为工业制成品、杂项产品、商品、机械设备、纺织品等。因此,逆全球化浪潮下,“世界工厂”模式面临严峻的挑战。

{image=6}

{image=7}

其次,我国拥有最大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世界市场”的建立具有深厚的基础。我国有14亿人口,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万美元,是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也即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国内大循环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是大国经济的客观要求,我们不仅是“世界工厂”,更要发展“世界市场”。

{image=8}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第一,扩大内需指的是扩大最终需求,既包含全面促进消费、也包含拓展投资空间。是在国内市场上建立和完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并依靠科技自主和产业升级提高供给质量、打通经济循环堵点,构成完整的内循环体系、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第二,新发展格局绝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扩大内需和扩大开放并不矛盾,推动形成宏大顺畅的国内经济循环,就能更好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既满足国内需求,又提升我国产业技术发展水平,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image=9}

我们认为,科技自主、产业升级、促进消费将成为畅通双循环的三台发动机。

科技自主自强是双循环的源动力,“十四五”规划将科技创新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十四五”规划十二项核心任务中,“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居首,新提“科技自主自强”与“科技强国”。尤其是国际大循环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实现自主可控,是构建完整的内循环链条的原始动力。换句话说,没有科技自主自强,内循环的链条是缺失的、根基是不牢固的、质量是不高的。

产业升级是双循环的加速器,“十四五”规划对实体经济和制造业的重视程度再度提升。“十四五”规划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我国产业链大而不强、部分环节薄弱或缺失,难以形成高质量内循环闭环。只有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才能既保障国内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以更好地对抗外来的战略遏制,又提升国际产业链对我国的依存程度、加速产业升级双循环,以建立制造强国、质量强国。

促进消费是双循环的命脉,“十四五”规划重点突出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十四五”规划指出“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消费市场是内循环的基石,没有消费需求,内循环就失去了活力。用创新、升级去提升供给质量,用优化收入分配去提升消费能力与意愿,才能更好地发挥消费对于内部可循环的决定性作用。

二、探踪寻迹:“十四五”确立十二大战区布局

根据新的目标和新的战略,“十四五”确立十二大战区布局,明确了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国内市场、深化改革、乡村振兴、区域发展、文化建设、绿色发展、对外开放、社会建设、安全发展、国防建设等重点领域的思路和重点工作。

{image=10}

本章节详细梳理了十二大战区布局中提及的重要产业及重要主题。

八大科技创新前沿领域。

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两条路径。

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立足我国产业规模优势、配套优势和部分领域先发优势,打造新兴产业链,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服务型制造。《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提及锻造一些“杀手锏”技术,持续增强高铁、电力装备、新能源、通信设备等领域的全产业链优势。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加大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提及在关系国家安全的领域和节点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国内生产供应体系。

九大战略新兴产业。

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

两条主线发展现代服务业。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法律服务等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服务业数字化。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发展健康、养老、育幼、文化、旅游、体育、家政、物业等服务业,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供给。

现代基础设施建设中“新基建”与“老基建”并行。

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建设。加强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网络,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化,加快油气储备设施建设,建设智慧能源系统,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全面促进消费的数条途径。

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以质量品牌为重点,鼓励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健全现代流通体系,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发展服务消费,放宽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完善节假日制度,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平安中国及国防建设。

实现重要产业、基础设施、战略资源、重大科技等关键领域安全可控。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底线,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建设智慧农业。保障能源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维护水利、电力、供水、油气、交通、通信、网络、金融等重要基础设施安全。维护金融安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确保生态安全,加强核安全监管,维护新型领域安全。

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加快武器装备现代化,聚力国防科技自主创新、原始创新,加速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发展,加速武器装备升级换代和智能化武器装备发展。

其他各类主题战略。

全面深化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推进能源、铁路、电信、公用事业等行业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

资本市场改革。稳妥推进数字货币研发。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强金融普惠性。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推进金融双向开放。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租购并举、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发挥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要展会平台作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实施自由贸易区提升战略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全面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挥在线教育优势。

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国家组织药品和耗材集中采购使用改革,发展高端医疗设备。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

三、抽丝剥茧:“十四五”三大投资路线

在“十四五”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指导下,结合政策力度、行业前景、增长空间等,我们梳理出三大投资主线。

“科技强国”主线,包括三个主要领域。一为国产替代(半导体、高端医疗器械等),二为新基建(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云计算、IDC等),三为产业升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高端制造、新材料等);

“新型消费”主线,包括三个主要领域。一为新零售(化妆品、零食、电商等),二为服务消费(医疗服务、教育、养老等),三为免税行业;

“平安中国”主线,兼顾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前者主要涉及国防军工(导弹、无人作战装备、军机、航空发动机、军工电子器件等),后者包括能源安全(新能源、储能等)等。

{image=11}

3.1 “科技强国”主线

从国际格局看,在中美经济、全球产业链深度绑定、嵌套的情况下,科技将是中国赢得中美博弈持久战的关键。从国内而言,改革开放以来的人口、城镇化和全球化三大红利相继淡化;新旧动能转换之下,科技创新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经济转型的重中之重。在此背景下,“十四五”规划将科技创新的地位再次提升,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3.1.1 国产替代

二季度以来,美国对华为的制裁再次升级,面对美国的再三施压,一味的妥协没有出路,未来只有加快科技创新实现国产替代、掌握核心科技“硬实力”,才能真正为美国不断升级的贸易战画上“休止符”。“十四五”规划中将“创新驱动发展”摆在首位,而“科技自主自强”是其关键部分,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表明了我国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与国产替代的决心。

(1)半导体:政策、创新、景气三大周期共振,开启上行周期。政策周期上,高层讲话持续强调,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这是大国经济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产业链自主化趋势不移。创新周期带来量价齐升,本轮创新,射频、光学、存储等件在5G+AloT时代的增量有望与下游需求回补共振,2021年有望迎行业拐点。景气周期上,存货占比大幅下降,去库存效果显著,存货拐点显现;代工整体高景气,8寸率先开启供需紧张。

{image=12}

(2)医疗器械:龙头创新器械企业享受高增长+市占率提升双重红利。中国作为新兴市场,近年来医疗器械行业整体增速基本维持在15-20%左右(GDP增速2-3倍),处于高速增长期,且参考全球市场,未来国内市场成长空间巨大。此外,中国市场国产替代率低,国产创新器械龙头企业市占率有望快速提升:医疗器械大部分高端子领域国产化率低(举例:医学影像领域如CT/MRI/超声等10%左右,窥镜5%左右,骨科10-20%);国内医疗器械企业普遍规模较小,三甲以上医院主要采购进口品牌,国产产品主战场在基层市场。现阶段国内部分创新器械产品已逐步达到进口产品同类水平,国产替代加速+优质产品出海带动头部企业保持快速增长。

{image=13}

3.1.2 新基建

与传统基建相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内涵更加丰富,涵盖范围更广,更能体现数字经济特征,能够更好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十四五”规划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化发展”,无不反映出新基建的重要基石作用。

(1)5G:国内5G部署加速,行业龙头领先全球。相比传统的信息通信技术,5G被赋予更多应用可能,与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紧密结合,深入工业、消费、医疗、教育等各个领域,对未来的生产生活产生深刻影响,是“十四五”规划中数字中国、智能中国等发展方向的基础,未来有望加速部署。5G行业华为、中兴双寡头,专利技术领先全球,占据庞大市场份额,“马太效应”凸显并将持续强化。

{image=14}

(2)物联网:高度景气带动行业增长迅速;5G应用核心赛道,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引擎。作为新兴行业,物联网市场规模得到快速发展,据Gartner预测,2020年物联网终端市场规模将达到2.93万亿美元,保持年均25-30%的高速增长。5G等基础设施的完善是物联网发展质变的根基,5G定义了三大场景:大带宽、广连接、低延时。5G网络覆盖不断加速,对于更多物联网场景的孵化意义重大。物联网作为5G应用的核心赛道,有望在5G/IDC的基础设施之上,开启新篇章。

{image=15}

(3)工业互联网:物联网重要应用,智能制造载体,产业数字化途径。工业互联网是物联网在工业场景中最为重要的应用。政策上,今年以来工业互联网发展政策频出,关键在于推动“制造业升级”,并从软件端逐渐拓展到软硬件结合的全领域;据《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报告》预测,2019年、2025年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的市场规模分别可达到5361亿元、1.24万亿元,成长空间广阔。

{image=16}

(4)云计算:流量爬升、物联网规模化,驱动云计算高景气。疫情催化与5G的逐渐普及,带来移动互联网流量的快速增长;下游物联网规模逐渐形成,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加速,企业上云率、上云程度不断提升,高端制造等新兴产业智能化、数字化程度提升,云计算作为其上游受驱动呈现高景气。

{image=17}

(5)大数据中心(IDC):政策、供需与创新的三重共振下,IDC有望成为通信行业的一条长期主线。供需面上,流量成倍增长,新市场有新格局。5G 时代随着高宽带应用的逐步落地,流量将会以数十倍的量级爆发,同时云计算也加速推进,数据将成重要生产要素。政策面上,数据成为新型生产要素,“新基建”下流量争夺战开启。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写入中央文件,数据对于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性在不断提升。技术面上,数据中心需求提升带来的不只是量变,IDC 产业链也将迎来创新变化。

{image=18}

3.1.3产业升级

2001至2010年,地产、基建、出口等领域的需求同步启动,打造了中国经济的“黄金十年”,但当经济进入“新常态”,需求侧的增长性减弱,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势在必行,“十四五”规划指出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1)新能源汽车:产业大周期开启。中国、欧盟作为全球两大乘用车市场,开始执行惩罚性政策,倒逼传统车企加速电动化转型。在产业、政策合力下传统车企加速推出电动车,高性价比优质车型将大幅增加,产业加速变革。特斯拉确立了以电动平台为载体的智能汽车主导设计,引领产业变革,意味着技术演进方向确定,跟随者沿着各细分技术轨道方向持续改进,扩大产业规模,技术创新与工艺创新迭出,形成创新浪潮,将助力产业实现从1到n的跨越。

{image=19}

(2)高端制造:高端制造企业涌现,进口替代将是未来数年以上的主旋律。近年高端制造领域有非常多有意思的赛道和公司涌现,比如机器视觉、3D打印、激光、工业/特种机器人、工业互联网、半导体装备等;对标海外这些赛道都有非常优秀的公司,康耐视、基恩士、3Dsytem、IPG、Fanuc、应用材料等,因而进口替代将是未来数年以上的主旋律,也将是我们目光聚集的焦点。

{image=20}

(3)新材料: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产业基础。新材料产业是我国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是整个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产业基础,在国家政策和下游市场的双重驱动下,我国新材料产业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伴随下游新能源、消费电子、半导体、碳纤维等行业加速向国内转移,需求端依旧处在快速增长阶段,未来优质新材料公司成长空间广阔。

{image=21}

3.2 “新型消费”主线

中国的出口依赖程度整体呈下降之势,投资拉动经济的作用也逐渐疲软。相对投资与出口,内需的重要性逐渐提升。“十四五”规划提出“构建强大国内市场”,与此前便受到广泛关注的“双循环”政策相呼应,再次强调扩大内需和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的重要意义,而在消费升级背景下,“培育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的新型消费是重要主线。

3.2.1 新零售

新零售作为消费升级的重要部分,成为最具成长性与亮点的消费渠道。互联网渠道降低了商家通过经销商进行线下铺货或自行开线下店的成本,直播电商等途径打造“爆款”,能够迅速提升品牌的业绩和知名度。近年网上商品和服务占社零总额比重稳步提升,2019年达到26%,对社零增长的贡献近半,“十四五”规划更是指出要“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

{image=22}

(1)直播带货:市场空间广阔,未来仍将保持快速增长。MCN依靠专业化服务体系和高效率分发渠道保证优质内容有效变现,直播带货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其GMV呈现出极强的爆发性,且高增长仍可持续,主要原因在于直播带货推动转化与复购,目前渗透率较低,有望进一步增长;各平台仍在持续加大布局投入;直播带货具有非计划性购物特征,通过“种草”与“下单”行为引入新增红利,创造增量消费需求。从产业链分成比例看,平台方与MCN最为受益,有望享受增长红利。

{image=23}

(2)化妆品:产品升级,国产品牌具备了兑现市场份额的能力。中国化妆品行业进入产品升级阶段,产品开发由品牌讲述向全产业链多环节背书转变。头部国产综合性品牌公司在过去20年已建立了较强的自产能力,确保了品牌核心产品在市场中的独立发展,并能够结合市场热点和品牌特色快速应用研发,市场反应机制灵敏,可迅速推出结合市场热点与自身特色的产品。新锐品牌从诞生起即蕴含了实时热点概念,行业内原料供应商名录与ODM代工厂名录透明,“优质原料+头部ODM(部分大公司副牌具备自主生产能力)+红利渠道+强势营销”的模式帮助新锐品牌迅速获得市场份额。

(3)零食:万亿市场规模,顺应消费升级。休闲零食行业发展顺应人们对品质、健康生活向往,消费群体以18-35岁年轻女性为主,购买行为具有冲动性且消费频次高。休闲零食万亿市场规模仍稳健增长,消费升级驱动下,行业量、价均有提升空间。

{image=24}

3.2.2 服务消费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从有形的物质消费更多地转向服务消费,2019年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将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服务业拆分并分别独立设置为“鼓励类产业”,发展服务消费趋势渐强,“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指出要“发展服务消费,放宽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

(1)医疗服务:无政策负向扰动、高天花板、高增速,塑造近乎完美的长线投资方向。医药政策主导的资产淘汰赛不断演绎,而社会化办医一直是政策鼓励的方向,也主要以自费为主,不惧医药政策所带来的扰动;健康中国、国民健康意识提升、人口老龄化等逻辑加持,医疗服务长期天花板非常之高;从景气角度而言,医疗服务的行业增速在医药各个高景气细分领域中依然算是极高的。

{image=25}

(2)教育:教育行业商业模式和消费属性极具吸引力,长期受益于人才政策。短期而言,2020年疫情背景下政策导向相对积极,“稳就业”趋势确定,招录以及高校扩招利好有望在下半年逐步兑现;疫情催化在线教育及教育信息化发展提速,暑期临近刚需属性拉动K12培训、教育信息化赛道。长期而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教育行业存在确定性+成长性投资机会。

3.2.3 免税行业

受益消费升级,引导消费回流。消费升级、中产阶级扩张背景下,国内高端消费规模持续扩大,2019年中国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后,更是爆发了新一轮的需求增长。中国免税行业引导消费回流,与消费升级背景下的高端消费需求增长一同推升内需,更好地实现扩大内需、构建完整内需体系的“十四五”目标。

{image=26}

3.3 “平安中国”主线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国内而言,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面临新挑战,客观上也要求防范化解风险能力的提升。“十四五”规划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于外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于内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

3.3.1 国防军工

国家领导人今年以来多次强调“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我们认为过去的“强军目标稳步推进”的国防政策已然转变为“备战能力建设”,军品订单也将由过去的“稳健增长,并非高速增长”特征在“十四五”期间转变为“加大订购,快速增长”。无论从公开信息还是政策、产业发展等多角度,我们都可以做出“十四五”军工将维持更高景气度的判断;此外,随着国企改革、军民融合的不断深化发展,武器装备供给端已然发生很大变化,近年来已经有一大批盈利能力强的民参军企业涌现出来。

(1)导弹:消耗属性最强,预计“十四五”复合增长达到40%左右。预计今年导弹市场规模达到1000亿元左右,未来“十四五”5年复合增速达到40%。增长主要来自于战略储备以及实战化训练加大导弹消耗等。导弹产业链可以重点关注导弹总装企业,以及导弹电子相关企业。

{image=27}

(2)无人作战装备:应用场景不断扩大,预计“十四五”复合增长达到40%以上。无人作战正在深刻改变战争面貌,是未来作战装备的首选之一。无人装备具有伤亡率低、成本低、配置灵活等优势,一方面使得其在局部战争中开始崭露头角,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光明的应用前景,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发展势头十分强劲;另一方面使得其具备很强的消耗属性。

{image=28}

(3)军机:预计空军未来“十四五”的发展趋势仍为主战装备跨代建设,期间复合增速达到20%以上。在新时期战略空军建设目标下,由“防”转“攻”,大力发展先进战斗机、战略运输机/轰炸机,提高纵深攻击能力、远程投送/打击能力和立体攻防能力,弥补代际差,实现代际换装,提高信息化、自动化程度。由此军机发展主要是“补量”和“提质”两个方向,投资方向聚焦于军机总装厂以及军机产业链上游的原材料等方向。

{image=29}

(4)航空发动机:军机放量增长拉动需求,实战化训练强度加大致使其消耗增大。我国不仅具有批量量产的航空发动机型号,而且还有正在研制即将定型的型号,这为航空发动机产业的长足发展提供了成长空间。从稀缺性角度看,航空发动机总装厂航发动力是唯一标的,这与成飞、沈飞等相比稀缺性更强;从消耗角度看,我们尤其关注工作环境恶劣、耗材属性更强的叶片等高温结构件产业链。

{image=30}

(5)原材料、军工电子器件:三重逻辑带动强α。从基本面角度看,武器装备最上游的碳纤维原材料、军工电子器件等,有下游导弹、飞机需求带动增长、国产化率提升、国防信息化率提升或者碳纤维在军机/导弹上的使用比例提升的三重成长逻辑,其增速将更为可观,这是军工行业中的强α方向。

{image=31}

3.3.2 能源安全

在我国当前的能源结构中,石油和天然气共占据27%的比例,而两者的进口依存度一直在持续上升,2019年末已经分别高达72.55%和40.94%,能源供给的安全性容易遭受威胁。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以替代我国对油气的需求,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能源安全问题。

(1)新能源:光伏、风电行业高景气度,且发展有望加速。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提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包括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在此背景下,假设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升到20%(2019年时为15.3%),“十四五”期间,风电所需年均装机在38~48GW,光伏所需年均装机在96~116GW,风光“十四五”发展均有望得到加速。

(2)储能:能源革命必经之路,多元化需求百花齐放。风光平价之际,在新能源和国内电网综合能源服务需求提升的背景下,蛰伏已久的储能产业链有望迎来盼望已久的春天;新基建通信5G基站建设加速,催生备用电源储能需求迅速提升,预计2021~2023年基站备用电源需求在12~15GWh左右,单年新增市场空间在100亿元左右;在5G+云计算共振背景下,流量数据和云计算需求有望迎来高速增长,充电桩+IDC建设发展加速,储能需求提升。

{image=32}

风险提示

政策不及预期、外部环境不确定加大。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逯文云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