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撞车:华夏PK华宝 谁能抢到全市场第一只食品饮料ETF名头?
原标题:营销撞车,华夏PK华宝,谁能抢到全市场第一只食品饮料ETF名头?
记者 杜萌
{image=1}
临近年末,ETF发行市场依旧热闹。而就在本周,华夏基金和华宝基金两家公司却在争夺“市场首只食品饮料ETF”的口号上翻车了。
12月1日,华宝基金和华夏基金分别表示,公司关于中证细分食品饮料产业主题ETF的募集已均获证监会批复,两只ETF对标的指数均是中证细分食品饮料指数(000815)。
中证指数官网显示,该指数发布于2012年4月11日,从食品饮料产业中挑选规模较大、流动性较好的公司组成样本股,目前具有49只成分股,包括五粮液、伊利股份、贵州茅台、海天味业、泸州老窖、洋河股份、青岛啤酒等行业龙头股。
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7日,该指数近一年涨幅为70.39%,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为32.09%。自基准日(2004年12月31日)以来,该指数累计上涨29.8倍,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为4.05倍。
同日拿到批文、跟踪的指数也是同一个,这样的同台竞技在今年的基金市场上并不鲜见。而对于基金公司来说,招募的速度和渠道的宣发能力则是新产品发行期的重点。
在宣发口径上,华宝基金和华夏基金同时选择了“市面上第一只食品饮料ETF”,希望通过绑定行业第一的称谓,占领投资者的认知。
界面新闻记者在华宝基金网站发现,早在12月5日,该公司便一口气公布了该ETF的基金合同、基金托管协议、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五份公告。公告显示,该ETF将自 2020 年 12 月 14 日至 2020 年 12 月 18 日进行发售。
{image=2}
费率方面,华宝基金设定,小于50万元的认购费用为0.8%,管理费用为0.5%,托管费为0.1%。
{image=3}
12月8日,华夏基金也在官网公布《中证细分食品饮料产业主题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的配套文件。公告显示,该ETF将于12月14日至12月23日发售。在费率方面,华夏基金和华宝基金相同。
在具体操作中,ETF基金主要采取复制法,即按照标的指数成份股及其权重构建基金的股票投资组合,并根据标的指数成份股及其权重的变动对股票投资组合进行相应地调整。
“目前市面上的ETF产品同质化确实比较严重,现在细分的行业主题类ETF也越来越多。对于基金公司而言,谁能抢到ETF的首发,就意味着抢占了这条赛道。”业内资深人士表示。而在ETF市场上,不仅仅是二八原则,更是赢家通吃,投资者只会用脚投票,购买同类产品中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那只ETF。
广州一家头部公募基金经理表示,选择股票型ETF,首先看规模,其次看流动性。ETF产品独特的套利机制,要求背后有众多券商为其提供流动性服务,保证投资者“买能买到、卖能卖掉”。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张熠
监管明确了!提供基金投资组合策略建议活动为基金投顾业务,需符合投顾业务相关规定
读数一帜黄慧玲张欣培文|黄慧玲张欣培编辑|郭楠《读数一帜》独家获悉,广东证监局于11月1日向辖区内基金公司与基金销售机构下发了《关于规范基金投资建议活动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内容包括对基金投资组合策略建议活动的业务界定,以及相应的规范整改安排。业务界定:提供基金投资组合策略建议活动为基金投资顾问业务0000315维权日 盘点过去一年知名基金公司“踩雷”时刻
2021年年初A股走出一波上扬行情,多只基金业绩同步上行,多位基金经理成为网红,基金更是频频登上微博热搜榜,引发众多网友热议。但而与此同时,因老鼠仓、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虚假宣传等基金产品也屡遭投诉,过去的一年又有那些知名基金公司“踩雷”呢?笔者盘点了如下知名基金公司的老鼠仓、经理失格、非法收集用户信息等“雷点”,以供投资者提高警惕,更好维护自身利益。00003日“大跌”1.36%:亿万基民:呵呵 银行理财也亏钱
银行理财的客群定位,以及银行过往的存款转型路径依赖,导致大部分客户仍然把理财看成存款替代。而小比例的净值化产品,净值回撤、亏损,都让客户心理感受很差,感觉无法接受“要理性看待投资,最近债市回调明显。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出现回撤的现象非常普遍。希望这次能教育投资人接受净值型产品波动是正常的。”沪上某私募人士表示。责任编辑:王帅0000在牛市中“煎熬”:新基难发、离职频繁 中小基金经营压力加大
来源:财联社财联社(北京,记者黎旅嘉)讯,国融基金近日公告频发。从基金经理离职,到基金合同不能生效,甚至到上海分公司注销。就在今天,国融基金旗下国融融盛龙头严选混合、国融融银混合、国融融泰混合、国融融信消费严选混合、国融融君混合发布公告,基金经理田宏伟因个人原因离职。而此前国融基金发布的另两则公告则更为引人关注。一是关于国融融鑫基金合同不能生效的公告,一是国融基金上海分公司注销的公告。0000为了收益率,冲!私募巨头们打响“规模消化战”
来源:资事堂近三年,私募巨头机构成为A股“新生力量”,但扮演角色众说纷纭。以高智商“玩家”众多的量化阵营为例,虽然新脑瓜、新品牌越来越多。但超额收益率似乎总是难以伴随管理规模同步扩张、这使得阶段性“封盘”成为大型机构的常见选择。如果“封盘”反而激发更多资金汹涌申购,该如何是好?头部机构们日前搞出了“新花头”。01被动应对还是主动出击?千亿私募幻方量化日前连续发出两份公告: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