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4520

超3300只产品清盘 百亿私募也赫然在列

上海证券报2020-12-11 21:38:570

超3300只产品清盘!百亿私募也赫然在列,原因竟是……

马嘉悦

今年私募的发行进入了高光时刻:前10个月,私募规模从13.74万亿元增长到15.78万亿元,百亿级梯队扩容近一倍,爆款基金更是层出不穷。

不过在这场发行盛宴里,大批量的老产品却提前清盘。据第三方平台统计,截至12月10日,今年以来超3000只基金提前清盘。其中,股票策略私募基金占据了绝大部分,林园投资、东方港湾、明汯等知名百亿级私募产品也赫然在列。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清盘的理由比较多样,但因投资人获利了结而遭到巨量赎回,是大批私募产品清盘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品牌力度和长期业绩较弱的私募,更易出现这一问题。

3366只产品提前清盘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12月10日,今年已有3900只私募基金进行了清盘,其中,提前清盘的产品数量高达3366只,占比超过了八成;此外,到期清盘的数量仅有534只,占比不足两成,另有63只基金延期清盘。

分策略来看,在提前清盘的私募基金中,股票策略私募基金占据了绝大部分,合计有2066只产品清盘,占比超六成;复合策略基金清盘数量为367只,固收类清盘数量为119只,期货类清盘数量为290只,宏观对冲策略清盘数量为75只,相对价值清盘数量为303只。

{image=1}

从清盘机构来看,有多家百亿级私募在年内也进行了产品提前清盘,包括了凯丰投资、源乐晟、景林资产、石锋资产、林园投资和明汯投资等,例如,明汯投资提前清盘了14只产品,东方港湾提前清盘3只产品。

私募排排网未来星基金经理胡泊分析称,造成提前清盘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两方面:一是投资者不够理性,在产品大幅获利的情况下,急于获利了结,同时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投资者对高收益持续性的质疑,担心均值回归效应;二是量化私募近期表现欠佳,加之管理人规模扩张速度较快,引发了投资者的担忧。

沪上一家新晋百亿级私募的市场人士透露,公司前三季度业绩排名靠前,但10月以来多只产品净值有所回撤,强化了投资人年底落袋为安的意愿。

据悉,据第三方平台数据,在已提交上月数据的683只股票市场中性私募产品中,有433只产品收益率为负、占比到达63%。具体来看,鸣石投资、致诚卓远等量化私募的中性产品近一个月回撤幅度超过4%,明汯投资的多只产品同样出现大幅回撤。

中小型私募占多数

值得注意的是,数据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小型私募因投资人获利了结而遭遇赎回的情况更为严重。

分规模来看,百亿级私募年内提前清盘产品数量有133只,管理规模在10亿元以下(含1亿元以下),年内提前清盘的基金数量高达2562只。由此可见,提前清盘的基金管理人绝大部分属于小型私募。

{image=2}

“仔细看提前清盘的私募产品,很多产品净值是高于初始净值的,表现为盈利状态,盈利超过20%的产品也不少,但是由于中小型私募品牌黏性较差,而且很多都是短期业绩冲高,缺少能够验证的长期业绩,投资者拿到足够的收益自然会选择赎回,这也是每年行情好的时候,较为常见的情况。”沪上一位私募研究员表示。

需在品牌及产品上下功夫

面对“产品表现差被赎回,表现太好也会被赎回”的困扰,私募机构正重点在产品设计、提升公司品牌形象方面下功夫。

据第三方平台统计,今年以来,全市场新发私募产品约为1.6万只,百亿级私募新发产品超2600只,其中,锁定期超过三年的百亿级私募新发产品数量超过了500只。与此同时,还有私募机构将产品设置“两年硬锁定+一年软锁定”的封闭方式,即投资者在两年后可以选择赎回,但需要支付一定赎回费,森瑞投资更是针对三年期的私募产品,实施首30%的业绩免收绩效提成,待基金三年期满后,该私募对超过30%业绩的以上部分,收取25%绩效回报。

“其实我们也想设计一些封闭型的产品,这样产品收益率表现会更好,基金经理的长期投资理念也能得到落实,但想做和能做是两回事,投资者不买账、渠道没优势是最大的难题。”一小型私募机构人士感慨道,投资者目前对中长期封闭型产品的接受度不断提升,但长期稳定的业绩表现、品牌效应是头部私募能够大力布局的根本原因。

据记者了解,今年以来多家中型私募较为重视品牌建设,纷纷招聘相关人员以提升公司的曝光度,传递其投资理念,加深与投资人之间的交流。

责任编辑:杨红卜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