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港集团产业多元化助力投资收益占净利半壁江山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沈右荣
摆脱对港口主业依赖,上港集团继续多元化布局。
12月8日晚,上港集团公告,拟出资7.5亿元参与发起设立国企混改基金公司。此举,在公司看来,能够提升其利润水平。
上港集团是上海港公共码头运营商,主要业务为集装箱码头、散杂货码头、港口物流和港口服务等四大板块。
经营业绩数据显示,2006年上市以来,上港集团经营业绩总体上呈增长趋势。2006年,其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简称净利润)为29.65亿元,2019年为90.62亿元,增长了2.06倍。
上市以来,公司累计盈利925.03亿元,年均盈利超60亿元。截至2019年度,公司累计派发现金红利约402亿元,分红率超过40%。
虽然上港集团港口运营主业总体上较为稳定,但也存在一定的周期性。近年来,公司积极布局产业多元化,并因此获得不菲收益。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近几年,投资收益已经成为上港集团净利润的半壁江山。今年前三季度,公司投资净收益为30.57亿元,约占前三季度净利润的50.87%。
连续四年投资收益占净利一半
上港集团积极进行多元化产业布局。此前,多元化布局成效越来越明显。
近期,上港集团宣布,拟出资7.5亿元,与关联方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等多家企业共同投资设立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有限公司(简称国企混改基金)。
国企混改基金注册资本为707亿元,由中国诚通牵头,上港集团、中远海运集团等参与设立。上港集团出资7.5亿元,出资比例为1.06%。
上港集团在公告中表示,发起设立国企混改基金是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通过发挥混合所有制经济成分各方优势,有利于积极开拓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新局面,进一步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国企混改基金具有丰富的项目储备和灵活的退出渠道,预期能够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以及良好的经济效益,有助于提高公司利润水平。
上港集团称,其投资国企混改基金符合多元化发展的战略目标,有利于进一步实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充分发挥其协同发展作用。本次投资,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公司与其他国有资本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为各方在未来实现深度产融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上港集团看来,本次参与设立国企混改基金,将会进一步推动公司向多元盈利方向发展,摆脱盈利模式主要依靠港口主业的单一弊端。
近年来,上港集团在非港口业务方面积极布局。公司在2019年财报中披露,相关多元产业积极发展,包括持续强化邮储银行和上海银行的投后管理,并进行了适度增持。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公司持有上海银行8.30%股权、邮储银行4.02%股权。
此外,公司积极参与中金共赢长三角科创股权投资基金和上海市科创母基金,持续推进港口能源、港航投资、港口保险等多元产业发展。公司还投资有交通银行、申万宏源等金融企业。
2019年,上港集团对外股权投资额为38.75亿元。
多元化助力,上港集团开始逐渐摆脱了对港口主业的依赖。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投资净收益为30.57亿元,占前三季度净利润60.09亿元的50.87%。再往前追溯,2016年至2019年,公司取得的投资净收益分别为34.62亿元、46.55亿元、62.26亿元、49.07亿元。同期,公司实现的净利润为69.39亿元、115.36亿元、102.76亿元、90.62亿元,投资净收益分别占净利润的49.89%、40.35%、60.59%、54.15%。整体上,2016年至2019年的四年,投资净收益贡献了上港集团一半以上的净利润。
叠加今年前三季度,2016年以来,投资净收益已经占了上港集团净利润的半壁江山。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连续世界第一
积极布局多元产业的上港集团,在港口主业经营方面依然在精耕细作,做强做精。
上海港位于黄金水道”长江与沿海运输通道构成的“T”字型水运网络的交汇点,前通中国南、北沿海和世界各大洋,后贯长江流域及江、浙、皖内河、太湖流域,占据有优越的地理位置。
2006年10月26日,上港集团在上交所上市,成为全国首家整体上市的港口股份制企业。
上港集团的港口业务经营模式为:为客户提供港口及相关服务,收取港口作业包干费、堆存保管费和港口其他收费等。目前,其港口业务主要有四大板块,即集装箱板块、散杂货板块、港口物流板块和港口服务板块。
据披露,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自2010年起连续十年位居世界第一,并连续三年超4000万标准箱,主要经营指标居行业前列。
近年来,港口业务量增速回落,码头运营成本刚性上涨,资源环境底线约束趋紧,港口企业利润增长承压。与此同时,港口市场竞争环境与方式正在发生转变,国内“一省一港”格局基本形成,竞争秩序正在重构。港口竞争模式正由吞吐量的竞争,转为口岸效率、服务质量、业务模式、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的竞争。
这些因素叠加,使得港口业务业绩增长承压。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科技兴起,业内同行正在加快港口创新转型发展。
由此可见,上港集团布局产业多元化,从而实现了盈利能力整体上较为稳定。
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9年,上港集团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95.11亿元、313.59亿元、374.24亿元、380.43亿元、361.02亿元,同比变动2.54%、6.26%、19.34%、1.65%、-5.10%。同期净利润为65.62亿元、69.39亿元、115.36亿元、102.76亿元、90.62亿元,同比变动-3.02%、5.74%、66.25%、-10.92%、-11.8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简称扣非净利润)为56.88亿元、61.01亿元、63.62亿元、75.94亿元、86.19亿元,同比变动-8.56%、7.26%、4.28%、19.37%、13.50%。2016年以来,扣非净利润持续增长。
从净利润、扣非净利润数据看,产业多元化下,公司经营业绩整体上保持了平稳,没有出现剧烈波动。
由于港口拥有较强的盈利能力,上市以来,上港集团整体上的盈利能力也不错。2006年上市以来,公司实现的净利润、扣非净利润保持了稳步增长趋势。2006年,其实现的扣非净利润为28.11亿元,为上市以来最低值,到2019年达86.19亿元,增长了约2.07倍。
wind数据显示,上市14年来,上港集团实现净利润累计数为925.03亿元,年均盈利约为62亿元。
盈利能力较强的上港集团,现金流状况较好。上市以来,其经营现金流持续净流入,其中,2018年至今年前三季度分别为57.10亿元、61.73亿元、66.42亿元。
上港集团财务状况较好,偿债压力不大。截至今年9月底,公司资产负债率为39.90%。公司货币资金为228.63亿元,与之对应的短期借款1.39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11.50亿元、长期借款188.58亿元、应付债券169.83亿元,合计为371.30亿元,其中,一年内需偿还的债务只有12.89亿元。由此可见,公司债务结构合理,短期无偿债压力。
上市以来,上港集团做到了年年现金分红。目前,已累计派发现金红利14次,累计派发401.78亿元,分红率约为46.45%。
责任编辑:马秋菊 SF186
兖州煤业拟以183亿元 揽入大股东煤化工资产
来源:上海证券报若控股股东旗下煤化工资产顺利“装入”,兖州煤业在国内煤炭行业的地位将进一步得到提升。兖州煤业10月1日披露称,公司拟以现金约183.55亿元收购控股股东兖矿集团旗下相关资产,包括未来能源49.315%股权、精细化工100%股权、鲁南化工100%股权、化工装备100%股权、供销公司100%股权、济三电力99%股权及信息化中心等相关资产。0000包钢股份2021年度预算:钢铁产品收入538亿元 稀土精矿收入29亿
投资研报【碳中和动态分析】光伏全线下跌原因找到了!风电、光伏项目开发规则变化全解读2020年中国风电整机市场集中度有所下降【新能源汽车动见】两只千亿白马龙头为何领跌板块?一文看懂镍价大跌背后的逻辑【食品饮料α掘金】蒙牛大举增持,“奶酪第一股”利润预增186%-290%0000券商被约谈降薪不属实
1月25日消息,经向有关方面了解,约谈券商降薪不属实。(记者刘超凤)相关报道:网传某券商因降薪而缓发年终奖公司回应:传言不实券商降薪“狼来了”?整体降薪30%传言沸沸扬扬,1月中旬有证监局召集券商一把手调研,降薪或有两方向责任编辑:冯体炜0000欧派家居:卖家具也能成为大白马?
来源:小北读财报卖猪肉有猪产业链,卖汽车有汽车产业链,那么卖房子也自然有房子产业链,只是这个链子太大了、涉及的行业太多了,我们一般不会去整体研究。像造房子涉及的钢铁、建筑机械、有色金属等上游产业一般与房地产周期同步;而家电、家居、装修建材等下游产业都属于房地产后周期赛道。0000“千亿销售签约”惹眼球:机构爆买 世茂股份逆势4连板
【今日直播】联海资产廖又瑨:大类资产配置带你走进量化期货交易华夏基金魏威:震荡行情下,科技还能上车吗?易方达范冰、中泰证券陆韵婷:详解港股通下香港多元金融板块的投资机会信达证券王舫朝:更高格局看待券商核心增量定向公开|广发证券|糜韩杰:纺服下半年投资策略解读掘金周期|开源证券齐东:房地产行业四季度投资策略掘金周期|川财证券白竣天谈石化机会:周期渐起,量价回升提升业绩0000